部编二年级下册教案2.传统节日
上海公务员论坛qzzn-湖北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
教
学
目
标
二 年级下册第
学校 蒋集镇中心小学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传 统 贴 宵 巷 祭 舟 艾 堂 乞 巧 郎 饼
赏 菊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 传 统 贴 宵 郎 饼
换一换:朗 ---- 郎 拼 ----饼 站 ---贴
动作识记:贴
组词法:元宵 艾叶 祭扫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猜字谜:舟:丹心一点到白头。
艾:苗头不对。
联系生活识字:“巷”,小道,小路;“祭”,祭扫,祭拜。
3.易读错字:舟(易读成“
zou”)
4.多音字:贴( tiē:粘贴; ti?:帖子)
5.会写字:贴 舟 敬
团 闹 街 艾 转 热
(1)写正确:易写错字: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街 转 贴
②指导要点:街: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贴”要注意左窄右宽; “转”
8 课《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姓名:杜金花
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传统 元宵 大街小巷 祭扫 乞巧 赏菊
热闹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传统 赛龙舟 贴窗花 元宵 大街小巷 祭扫 乞巧 赏菊 热闹
2.了解词意的方法: “赛龙舟 贴窗花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理解;
“大街
小巷 祭扫 乞巧 赏菊 热闹”让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换词理解。
(二)重点问题:
1.
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
什么?
2.学生质疑:想一想与生活实际不符合的地方;与自己认知有不同的地方;根
据课题提问;根
据课文内容提问;在似懂非懂的问题上提问;
-
-
问题一:
(三)仿写句子训练: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2.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月圆,当空照。
------------------------------------
三、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习俗,并热爱传承我国的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 11 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 9 个
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 6 个词语。
2.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收集类似的传统节日故事
二 年级下册第 2 课《传统节日》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教
学
准
备
导语:春节刚刚过完,紧接着的是元宵节,欢快的时间好似还没有走远,我国
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会认字。(只填序号)
①传② 统③ 贴④ 宵 ⑤巷⑥
(1)我已经认识的字有:
祭⑦ 舟⑧ 艾⑨ 堂⑩ 乞○11 巧○12 郎 饼 赏 菊
(2)我用有趣的办法记住的字是:
说一说我的办法:
(3)我把易读错的字用横线标出并注音。
-
-
2.
会写字。
(1)我能正确写出下列字:这
两个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贴 转
(2)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匀称。
艾 热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美观:
艾 热 街
3.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三)词语
1、给合课后的每个生字口头组 3
个词语,其中有一个四字词语。
2.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大街小巷 祭扫
赏菊”
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也可以用写近义词的方式理解)
3.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二、文本细读
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波浪线画出人们节日时做什么。
1. 认真读课文,
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用横线画出
2. 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句朗读,
读出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具
体时间吗?
3.
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课文。
4、学生质疑: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 尝试背诵课文。
2. 仿写。
①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②过中秋,吃月饼,十五月圆,当空照。
------------------------------------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四、学生质疑:想一想与自己认知有不同的地方;根据课题提问;根据课文内容提
问;在似懂非懂的问题上提问;
问题一:
-
,
-
教学
时间
教学
内容
栏目
设计
1
课时
预习提纲
导入
预习
评价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展示朗读,
1. 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自我评价(
同桌互评(
)
)
指导预习,精讲点拨
预习展示 点拨指导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
板书课题: 2. 《传统节日》 ( 齐读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
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1.
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
出自己的名字。(课件展示)
2. 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
完成全面)。
3.
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
长名单以及检查记录表。
1. 教师:同学们,课文读正确就要做到不丢字,
不添字,不读错字。
2、每个小组的
号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
做好评价准备。
3、全班评价。(我想表扬
因为 。
我想鼓励 因为 。我想提醒一
下 ,因为 。)
1. 易读错字展示。
注意的字音有:翘舌音:舟 赏
后鼻音:统 巷 堂 饼 赏 郎
-
-
识
1. 易读错字音
让学生用三角形圈出翘舌音,(提醒大家注音
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
2. 小组展示多音字(根据学生在本课找到的多
2、多音字:号
字
学
词
音字为准)
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粘贴( ti ē ti?) 帖子( ti ē ti?)
转眼( zhuàn zhu
ǎn) 转动( zhuàn zhu ǎn)
2. 在小组内说一说正确读音。
-
-
3、常规识字
4、趣味识字
3.
学生齐读。
1.
小组展示常规识字(小组成员根据小组长的
分工,每人上台展示一种识字方法。如:加一
加、换一换、比一比、组四字词、做动作、环
境识字 ,, )
2.
组长评价,总结。(其他小组补充)
3.
展示趣味识字(猜字谜、编儿歌的识字方法,
展示的同学要问一下是怎么猜或编出来的?)
4. 易写错的字:(小组展示)
(1)出示自己书写的田字格里的字:
易写错字: 街 转 闹
(2)告诉大家:哪一笔容易出错。每个字
组两个词。
(3)教师范写,边讲解:“街”的中间
的“圭”最后一笔是提;“转”的第七笔
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长提醒学生书写的
姿势 ,, )
(5)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
写较好的。
是“撇折撇”,从上面一
猜字谜:舟:丹心一点到白头。
艾:苗头不对。
5.易写错字 纷 阵
-
-
文
本
细
读
(
1) 展示词语
小组长分工:(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四字词
(二)词语
语,, )
在文中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分类标
(2)组员展示(以卡片的形式出现,领读。)
出。
(3)选择其中词语说一句完整的句子。(提问
同学:你想用哪个词语说句话,全班同学交流)
教师预设:
意思相近的词:人如潮 人山人海
表示人物态度、心理的词:欢笑 热闹
表示动作的词:贴窗花 放鞭炮 赛龙舟
.....
描写节日的专属词: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
1.
用横线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试着和小组内同学朗读课文,并
波浪线画出人们节日时做什么。(春节 --- 贴窗
花 ,放鞭炮;元宵节 ---
看花灯; 清明节 -- 扫墓;
读出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 -- 赛龙舟 , 吃粽子
,插艾叶 ; 乞巧节 -- 牛
1. 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
郎织女相会;
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 -- 吃月饼;重阳节 ---
敬老、踏秋、赏菊、登
高)
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别
(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 放鞭炮)
是什么?节日里做什么?
(2) 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
年
⋯⋯)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
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
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
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2.
齐读课文,注意读好句中的逗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号,句号。(朗读时,每个逗号处,
都要略作停顿,速度三字一句 , 三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
字一句
, 再七字一句 , 长短不一 , 很
有韵律感。在读的时候 ,
大家仔细体会。)
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
内容。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
的。
堂飘。
-
-
(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
-
-
拓展
延伸
3. 说说 这些传统节日的具
体时
间吗?
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 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 吃咸鸭蛋、
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
.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
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
2) 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 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 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
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
)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 1 )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 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
“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2.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
今天学习的这么多
传统节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 4
月 5 号)端午节 (五月初五)
七夕
(七月初七) 中
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日还有
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全班交
流。
1.
指导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拍手读,小组内
接读,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读。
1. 尝试背诵课文。
2、仿写练习:
①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
1. 背诵课文。
2. 仿写句段。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
日,你知道哪些?
-
-
②过中秋,吃月饼,十五月圆,当空照。
-------------
----------------------------------------------
展示仿写的句子。
学生评价:书写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
标点的运用是否正确。
小组互改,学生自改。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
些?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关节日的古诗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
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嫦 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
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二
十四 ,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
,载歌载
舞 ,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
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
,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 ,人人华服艳装 ,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
互庆丰
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
喜悦。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 ,每个村寨都要专
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 ,等到龙舟节来临
,他们就会
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教师小结:传承中华文化,热爱我们伟大的祖
国。
板书设计
2. 传统节日
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七月七
清明节
端午节
系统
总结
限
时
检
测
二 年级下册第 2 课《传统节日》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抄写生字,注意观察字的结构,书写要正确美观哦!
-
-
(1)这两个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贴 转
(2)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匀称。
艾 热
二、读拼音,写词语。
r è nào
ji ē tiē
过年时,大 (
)上真是(
),家家户户都( )上了对联,公园里有的在划
Zhōu
j ìng tu án
小( ),有的向尊(
)的长辈鞠躬,一派( )圆祥和。
三、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热闹——(
) 近义词:赏菊——( )
四、乱句重组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
( 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
( 堂飘。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
( 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
( 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
( 热闹。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
( 鞭炮。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
( 鹊桥。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
( 如潮。
五、仿写练习: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
2.过中秋,吃月饼,十五月圆
,当空照。---------------------------------------------
--------------
板书
设计
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 传统节日
元宵节
七月七
清明节
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