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整册科学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699次浏览
2020年09月20日 1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蚌埠二中网站-无锡辅仁高级中学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周国贤)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学重难点】
通过“磁铁能吸引哪些材料”的实验,知道磁铁能吸铁,并体验利用磁铁寻< br>找铁的活动,知道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
【教学准备】
为 学生准备:纸片、木片、铜片、铁片、铝片、锡环,回形针、小钢珠、玻
璃球、燕尾夹、勺子、导线、剪 刀、铁钉、橡皮筋,1块条形磁铁和1张记录表。
教师准备:金、银制品,镍片、钴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小鱼”的游戏,思考磁铁是怎样把小鱼钓上来的
(一)游戏体验,聚焦问题
1.让学生体验磁铁钓鱼游戏。
2.师:我们是怎样把小鱼钓上来的?
预设:鱼竿上有磁铁,磁铁吸住了小鱼。
追问:仔细观察,小鱼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磁铁吸住小鱼的哪个部位?
(二)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揭题)
学生简单预测。
二、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明确磁铁可以吸引铁
(一)出示材料,进行预测
1.预测说理,引起认知冲突。
师:老师帮助大家准备了纸、木、铜、铁、铝、锡六种材料, 大家觉得磁铁
能吸引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预测。
2.指导记录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表格中“我来猜一猜”中,你觉得它能
被磁铁吸引,就画“√”,你 觉得它不能被吸引,就画“×”。每位同学都把自
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稍后要跟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哦!
1


3.学生进行预测并填表。
4.交流统计。
师: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预测进行汇报。
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是 一件很酷的事情,老师特别欣赏具有科学精神、实事求
是的同学。
交流汇总全班同学的预测。
(二)讨论方法,明确要求
1.师: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大家的预测是不是正确呢?
预设:用磁铁试一试。
追问:还有补充吗?我们要观察什么呢?
2.师:我们一边实验,一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这里有三个格子,为什么要有三个格子呢?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每种材料要重复检测3次。(PPT)
每一个同学手里都有磁铁,但是材料要轮流使用,相互配合。(PPT)
(三)开展实验,检验预测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人人实验,及时记录。
实验完成后,提醒学生把材料放回原来的地方。
(四)交流小结,理性思考
1.师:看一看我们的预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呢?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材料?不能吸引什么材料?
哪个同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磁铁只能吸引铁,不能吸引纸、木、铜、铝、锡。
2.追问:大家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五)演示实验,强化结果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银手镯,磁铁能吸吗?
老师还特别戴了一个金的首饰,磁铁能吸吗?
这条金项链,磁铁能吸吗?下面我们就检验一下。(教师用磁铁实验)
这些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够吸引铁,不能吸金和银。
2


三、通过“寻找铁”的游戏,强化概念
(一)个人体验,运用提升
1.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尝试,经过认真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真的
很了不起!接下来有两个挑战 任务,我们一起来尝试完成吧!
2.挑战一:老师准备了这些物体,磁铁能吸引它们吗?(PPT)
我们把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放一堆,不能吸引的物体放一堆,边实验边做好记
录。
3. 挑战二:完成挑战一的同学,还可以尝试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
物体,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 用铁做的。
师:对于能被吸引的物体,可以在小组的资料库中找到它们的“小名片”,
了解一 下这个物体的成分。
思考: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4.提示学生:
(1)完成挑战一,再尝试挑战二。
(2)电视机、电脑、磁卡、手表、手机等不能用磁铁吸。
5.学生分组完成挑战。
师:跟刚才一样,我们还是要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每种物体至少试3
次!(现场找的物体可以用图 画的方式记录)
(二)科学论证,形成概念
1.师: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有哪些?它们有什么 共同特点吗?能把你们的实
验结果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吗?
教师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分享。
2.师:大家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吗?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或是补充的观点呢?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三)补充小结,完善概念
1.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铁或者是用铁做的。
2.师(拿出钴片、镍片):老师这里还有两块不知道名字的 金属,但确定
它们都不是铁。你们觉得,磁铁能吸引它们吗?为什么?
3


预设:不能,因为磁铁只能吸铁。
师:那我们来试试吧!
演示:两块金属片能够被磁铁吸引。
介绍:这两种金属分别是钴和镍。这是除了铁之外,也能 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因为这两种金属在我们生活中很少见,所以科学家们也是通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发现的。
3.小结:我们把磁铁能吸铁、钴、镍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PPT)。
四、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一)问题呈现,运用解决
师:老师不小心把小钢珠(或 回形针)掉到了这堆纸屑中,同学们有什么办
法帮老师找出来吗?哪一种最快速?
学生上台演示。
研讨: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二)讨论小结,存疑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对于磁铁的研究,我们还想
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师:能提出这么多问题,你们真的很棒!这些问题,在本学期和以后的 学习
中会被一一解决!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性:磁铁能吸引铁(含有铁)一类物质的特性
钴和镍






4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磁力的存在。
难点:感受和描述磁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磁铁、小车、棉线、布片、塑料尺、薄木片、纸、玻璃、装水
的小塑料袋、厚木板 、铁片、纸蝴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同学们玩过玩具车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车(出示实验用小车图
片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吗?两位同学一组试一试。
二、探索
(一)认识拉力和推力
1.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让小车动起来的?
2.拉动小车使它动起来,推动小车使它动起来。你能给这力取个名字吗?
(板书:拉力 推力)
(二)不接触小车,让小车动起来
1.如果我们不接触小车,你能让它动起来吗?小组内试一试。(用嘴吹、用
扇子扇风等方法)
2.(出示磁铁并演示)如果有了磁铁,不接触小车就可以让小车动起来。思
考是什么力量使小 车动起来的,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这种力量。(在活动手册上画
出)
3.全班交流,请学生介绍这种力量。
4.教师总结:磁铁与小车之间产生的这种力量,我们叫磁力。(板书:磁力)
(三)磁铁能隔物体吸引小车吗?
5


1.不接触小车, 磁铁可以隔着一定的距离让小车动起来。如果在磁铁和小
车中间隔着一些物体,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2.出示并介绍物体(布片、塑料尺、薄木片、纸、玻璃、装水塑料袋),学
生先预测,在活动 手册“磁铁能隔物吸引小车吗”的“预测”一列内,用“√”
或“×”记下预测的结果。
3. 实验操作要求:(1)两位同学为一组,先预测后实测;(2)隔着不同的
物体尝试时至少重复做3次; (3)随时记录;(4)完成并记录,结束时整理材料。
4.学生进行实验,合作完成,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三、研讨
1.磁铁隔着纸片、薄木片、布片、塑料片等都 能吸小车,那我们是不是可
以这么说:磁铁隔着任何物体都能吸铁呢?
2.小结:虽然磁铁可 以隔着一定距离吸铁,也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但
是我们只是测试了有限的这些物体,没有测试更多材 料的物体,因此还不能说磁
铁隔着任何物体都能吸铁。
3.引导学生把薄木片换成厚木板,把单张纸片换成一沓纸片……再试试。
4.让学生思考,如果隔的物体是铁片,那么会怎样?然后把铁片分发给学
生,让学生试一试。
5.小结:磁铁只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
四、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只纸蝴蝶,它真的可以飞起来,你们看一看。(播放视频)
2.学生两人一组玩“蝴蝶飞”游戏。
3.讨论:纸蝴蝶为什么能悬在空中,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板书设计】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拉力
推力
磁力 磁铁可以隔着一定的距离吸引铁
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
6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了解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大,中间小。
3.能运用多种方法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难点:设计多种方法来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条形磁铁、回形针、塑料尺、铁粉盒子、蹄形磁铁、小钢珠,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演示:回 形针尽量均匀密集地平铺在桌面上,将条形磁铁轻轻地放上去,
再轻轻拿起条形磁铁。
提问:是不是与你想得不一样?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可能会说出 许多原因,教师适当引导(重新演示或请其
他学生做演示等),最终将问题定位在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不 同上。
2.出示示意图(以磁铁的最大面为例)。
提问:你觉得条形磁铁哪里磁力大,哪里小?
3.通过交流,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教师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呈现学生
的猜测。
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二、探索
1.探究一:借助回形针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
(1)出示实验材料(1块条形磁铁和1个回形针)。
提问:你能利用这个回形针来比较磁铁哪个部位磁力大吗?
(2)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借助回形针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3)讲解操作方法,明确观察重点:
7


①四人小组合作,每人一份材料;
②先自己操作和观察,再小组内交流;
③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发现。
预设:学生能初步感受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但他们对中间部分磁力大小
有不同的意见。
2.探究二:移动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
(1)出示实验材料(1块条形磁铁和5个回形针)。
提问:移动条形磁铁去吸引这些回形针,是否可以探究条形磁铁磁力大小的
分布情况呢?
(2)师生交流回形针按怎样的位置摆放比较好。
(3)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
①5个回形针要排成一条直线;
②条形磁铁要稳定地平行推进;
③观察并记录5个回形针先后被吸引的顺序;
④再重复操作两次,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记录单一。
(4)学生探究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分布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能明确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但对于中间部分 是否一点
磁力也没有,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
3.探究三:借助铁粉盒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
(1)出示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和铁粉盒)。
讨论:怎样借助铁粉盒验证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2)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
①初始状态时,铁粉要均匀平铺在铁粉盒里;
②晃动铁粉盒子时要轻;
③仔细观察铁粉的分布情况并记录。(记录单二)
(3)学生展示记录单。
预设:学生会发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向中间逐渐减弱,最中间似乎也
8


有一点磁力。
三、研讨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用了哪些实验方法来研究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
况。
2.提问:现在,你觉得条形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怎样分布的?
3.引导学生小结:条形磁铁上的磁力分布是两端大,中间小。
教师将学生的想法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呈现。(修正前面的猜测)
4.师生一起交流:条形磁铁磁力最大的地方有几个?
小结:磁力最大的部位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四、拓展
1.提问:老师手上有一块蹄形磁铁,你猜猜它的磁极在哪?
2.追问:怎么做可以找到它的磁极?
3.出示材料:蹄形磁铁、小钢珠和回形针。
4.师生交流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索蹄形磁铁的磁极。
5.教师演示实验。
6.根据实验现象,研讨和交流蹄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和磁极的位置。
7.讨论:环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怎样的?是否也有两个磁极?
请学生在课外开展环形磁铁磁极的探索活动。
【板书设计】
磁铁的两极

示意图:

两端大,中间小
磁极 磁极
大 小 大
《磁极与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9


2.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3.能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实验记录表中发现磁极与方向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磁铁总是指示南北方向。
难点:归纳总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教学准备】
旋转支架( 包括底座和旋架)、用白纸包裹的条形磁铁(与旋转支架配套使
用)、方位纸、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细 线、木制支架或塑料支架、指南针、学
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出示一块磁铁,请学生说出磁铁哪里磁力大,再请学生说出磁铁磁力大的部
位叫什么。聚焦:磁极除 了磁力大之外还和方向有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呢?(引
出课题:磁极与方向)
二、探索
(一)条形磁铁的磁极会指示南北方向
1.出示并安装装置(底座和支架、白纸包裹并标注1 和2的条形磁铁),
教师把磁铁放在支架上,轻轻拨动磁铁,让磁铁转动,问:你们想试试吗?
2.提出实验要求:

先把方向纸按照实际方向摆好;

转动时不要太用力 ;

记录磁铁停下来后两端分别指向的方向。
3.指导活动手册的记录方法,并提醒学生做3遍实验。
4.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结果,并强
调要做3次。 5.小组内讨论:打开白纸观察指示“南”的是哪个颜色的磁极?指示“北”
的是哪个颜色的磁极。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条形磁铁并标出磁极指示的南北方向。
(二)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也能指示南北方向吗?
1.出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将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悬挂起来,轻轻
10


转动,提问:停止转动后,红色磁极和蓝色磁极也会指示方向吗?
2.再次强调实验要求。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活动手册,教师提醒学生做3次。
4.小组讨论总结: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静止后它们的磁极分别指示哪个方
向。
5.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对应
的方向。
三、研讨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的磁极与方向存在关系吗,蓝色的磁极总是指
向南方,红色的磁极总是指向北方。
2.我们还发现蓝色的磁极上都有一个英文字母S,红色的磁极上 都有一个
英文字母N。N是英文north(北方)的首字母,S是英文south(南方)的首字母。
3.指向北方的磁极(N)叫北极,指向南方的磁极(S)叫南极。
四、拓展 < br>1.我国古人利用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发明了指南针,这也是我国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出示指南针)
2.介绍指南针的结构,阅读学习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带着指南针,去校园找一找国旗在哪个方向,校门又是在哪个方向。
【板书设计】
磁极与方向











11


《做一个指南针》教学设计
浙江省萧山区城东小学 陆祝林

【教学目标】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或磁针)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
2.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3.能借助实物指南针确定并准确标注磁针的南北极。
4.能针对制作过程或测试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制作水浮式指南针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
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难点:能发挥创造性思维,采用多种方法来安装磁针。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没有磁化的钢针(缝被针)、大头针(回形针)、菱形吹塑纸、
条形磁铁、指南针、水盘(盛有水)、学 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没有磁化的钢针(缝被针)、大头针(回形针)、条形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课件出示司南图片(有实物的司南仿品更好),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直接说指南针。
教师介绍司南的历史。
课件出示水浮法指南针和罗盘的图片。
学生观察水浮法指南针的构造(灯草、磁化钢针及水盘)并了解罗盘在航海
中的应用。
聚焦: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指南针!(引出课题《做一个指南针》)
二、探索
(一)出示材料
1.课件逐一出示制作材料:钢针、吹塑纸、水盘(出示吹塑纸时,教师说< br>明这是一种厚而轻且不易被水浸湿的纸)。
12


2.思考 :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做一个水浮式指南针?这些材料分别能起到
怎样的作用?
预设:(学生 有着刚刚观察水浮法指南针的经验,因此在这里很容易就会想
出材料的组装办法)把钢针和吹塑纸组合起 来,放在水面上。吹塑纸比较轻又不
易被水浸湿,刚好能让钢针浮起来。
(二)制作磁针 < br>1.教师追问:如果要求钢针能指示南北,钢针就必须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
手里这根钢针有磁性 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有没有磁性?
预设:用它去吸轻的铁质物体,看看能否吸引。
教师演示用钢针吸引大头针(或回形针)。学生观察,发现钢针没有磁性。
2.课件出示磁化 的方法:按住钢针的一端,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沿同一方
向摩擦钢针,摩擦20次左右。
3.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演示结束后,再去吸引大头针(或回形针),发现有
磁性了。
4.教师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学生制作磁针并检验是否具有磁性,教师适
时指导。
(三)安装磁针
1.教师提问:磁针做好了,怎样把磁针安装到吹塑纸上呢?
2. 小组讨论:磁针在吹塑纸上怎样摆放?用什么方法把磁针和吹塑纸固定在
一起?把讨论的结果画在活动手 册上。(要求学生能尽量画出磁针的摆法和固定
方法,也可以在图片旁边辅以文字说明)
3.各个小组交流安装磁针的方法。
4.学生活动:按照班级交流后可行的方法来安装磁针。
(四)校检磁针
学生活动:将安装好的磁针轻轻放入水盘中间,使磁针慢慢转动,注意观察< br>静止后磁针针尖和针尾的指向。(需要重复放3次,观察每一次的指向是否一致)
校检时需注意 的问题:(1)如果磁针不转动,可能是钢针磁化程度不够,需
要重新磁化;(2)如果触碰到水盘的边 缘,则应该拿起磁针,等待水面静止后再
次轻放;(3)注意在水盘周围不要有磁铁或铁制品,以免产生 干扰。
13


(五)标注磁极
将盒式指南针放在离水浮 式指南针较远的位置。对照盒式指南针,判断出水
浮式指南针磁针的南极和北极,用笔在吹塑纸上记录S 和N,并同时记录到活动
手册中。
三、研讨
1.小组(投影)展示本组制作的指南针,汇报交流。
(1)这个指南针的磁针是怎样安装的。
(2)磁针能不能自由转动,正确地指示南北。
(3)磁针的针尖是什么极,针尾是什么极。
(4)在制作和校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困难无
法克服等。
2.讨论:如果再做一个指南针,你还有什么方法?
预设:可以把吹塑纸剪成其他形状;用其 他材料(如泡沫、纸板或者塑料片
等)来代替吹塑纸;把磁针挂起来或用旋转支架支起来等。
【板书设计】
做一个指南针




磁化 → 安装 → 校验 → 标注

钢针 磁针
水盘

指南针

条形磁铁

吹塑纸










14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2.磁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指示南北”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计划地做实验,整理实验信息,找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难点:能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正确指示南北方向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 备:小车(车上有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木制
支架或塑料支架、细线、学生活动手册 。
教师准备:木棒(两端分别粘有磁铁,且对外的磁极为异名磁极)、课件、
班级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装有磁铁的玩具小车和木棒,演示:用木棒的一面 靠近小车,小车被
吸引;用木棒的另一面靠近小车,小车被推开了。
记录学生的发现:用箭头 表示小车的运动方向。(规范学生用语,用“排斥”
代替“推开”,用“吸引”代替“吸过来”)
吸引
排斥
2.聚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引出
课题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探索
1.回顾条形磁铁的磁极。(在黑板上贴条形磁铁图片)
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

N
S
2.讨论:如果用另一块条形磁铁的磁极水平靠近它,有哪几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将每一种情况都粘贴在黑板上,直至4
种情况都罗列出来。
15


预设:学生列出的情况可能不止4种,会有很多表述不完全一 样但实质是一
样的情况。教师注意引导和“解读”学生的语言。
3.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呢?
预设:(1)将一块磁铁悬挂起来 ,手持另一块磁铁靠近。(2)将磁铁放在桌
面上,将另一块磁铁靠近。(3)用两只手分别握着一块磁 铁,彼此靠近去感受。
教师提议先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试一试:双手各拿一块磁铁,相互靠近来感
受磁极的作用。 < br>4.请一个学生来演示,问: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个力,这个力很大吗?教师
强调要仔细地感受,才 能有所发现。
5.出示记录单,介绍记录的方法,明确要求。
(1)每次实验重复3次,再记录结果。
(2)用“←→”表示相互排斥,用“→←”表示相互吸引。
6.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三、研讨
1.呈现各组的记录表。分析这些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S和S、N和N排斥,N 和S、S和N吸引;同样字母的磁极相互排斥,
不同字母的磁极相互吸引。
适时指导学生规范表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小结:当两个相同的磁极靠 近时,磁极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于是出现
“推开”的现象;当两个不同的磁极靠近时,磁极之间会 产生相互吸引的力,于
是出现“吸过来”的现象。
2.条形磁铁磁极间有这样的规律,其他形状的磁铁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1)演示:悬挂一块蹄形磁铁,分别用另一块蹄形磁铁的同名磁极和异名
磁极靠近。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聆听,并说出有没有与条形磁铁相同的规律。
(2)出示三套实验器材:一对蹄形磁铁,一对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
磁铁。
( 3)学生小组选择其中一套实验器材,实验重复3次,完成后可与其他小
组交换器材,并交流观察、归纳 出的结论。
16


(4)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及时板书。 (5)小结:无论什么形状的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都表现出“相同磁极
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 吸引”的规律。
四、拓展
1.提问:(出示图片)一块条形磁铁悬挂起来,磁铁静止后指示 南北方向。
此时,如果用另一块磁铁去靠近它,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学生猜测原来的磁铁会被吸引或者排斥。
2.演示实验:将一块条形磁铁的磁极靠近悬挂着的 静止磁铁,追问:这时悬
挂着的这块磁铁还能指示南北方向吗?
学生尝试解释磁铁被另一个磁铁干扰了,对南北方向指示的不准了。
3.小结:磁铁能指示南 北方向,但是当周围出现其他磁性物体或铁时,它指
示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人们就利用这种现象来寻找 大自然中含有铁或含有磁铁
的矿物。
【板书设计】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 相同磁极相互排斥
环形磁铁 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
……









17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2.磁铁的用途和它的特点是有联系的。
3.能通过环形磁铁间的相吸和相斥实验来猜测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
4.能较完整地描述磁铁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磁铁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提出关于磁铁后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勺子、喇叭、磁贴等生活中常见物体(每组1套,每套7个左右,要包括有磁铁的物体和没有磁铁的物体),环形磁铁(每组若干)、塑料小棒、
指南针,学生活 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磁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0页。
聚焦: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 铁?(课件出示图片,包括冰箱贴、门吸、
磁性铅笔盒、飞镖、钓鱼玩具等)
(引出课题: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二、探索
(一)常见物体中的磁铁
1 .(课件出示图片:勺子、安全绳、喇叭、磁贴、小电动机等)这些是我们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分别 是什么?它们在使用中用到磁铁了吗?
出现学生不熟悉的物体时,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2. (出示两种检测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方法一,用铁去吸;方法
二,用磁铁去吸。你会选哪种方 法?请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
预设:受潜意识和前面第1课内容的影响,学生可能更多会选择方法二, 这
时,就需要教师做引导了。教师可以通过反问或者直接利用某一个待检测物体现
场演示的方式 来与学生共同认证哪一个方法最佳。
18


(二)寻找物体中的磁铁
1.磁铁“找朋友”。
提供刚才图片出示的物体和“找朋友”的小提示:
(1)找同一个“好朋友”要重复找3次。 (2)“朋友”的每个角落都要寻找。
(3)找到“好朋友”的要分开放。
学生开始“找朋友”游戏,并把有磁铁的物体的名称记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汇报成果。对于有磁铁的物体,要说明利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
2.(出示话筒、手机、 电脑、对讲机、扩音器等图片)寻找磁铁更多的“好
朋友”。这些物体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它们里面有磁 铁吗?请几个同学说一说,
其他同学来判断他们寻找的方法是否正确。(交流擦玻璃器时,引导学生说说 这
是利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
(三)特殊的磁铁——磁悬浮列车
1.活动:(课件 出示悬浮磁铁塔)你们能做出这样的悬浮磁铁塔吗?它们利
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呢?提供材料,让学生自 己完成活动。
2.(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它也是悬浮着的。结合悬浮磁铁
塔 的原理,你能说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吗?
(四)磁记录信息
1.还有一些物体中有很多“磁 铁”微粒,它能记录信息,让我们来认识它
们。(出示磁卡、磁带、磁盘图片)
2.既然这些 物体上也有磁,尽管磁很微小,那么它们有没有磁的一些性质
呢?一起来检测。(播放《磁卡有磁性》视 频)
请同学们也尝试做一做。
三、研讨
1.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习了磁铁的哪 些特点?我们一起来记录一下。同
学们说,老师来记录,好不好?
预设:学生总结不全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描述前几节的实验场景加以提
示。
2.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利用了磁铁的这些特点?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3.一个单元即将结束,不知同学们是否有更多关于磁铁的问题提出来让大
19


家一起思考和研究呢?
【板书设计】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20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
的特点。
2.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3.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4.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5.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6.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7.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
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 右对称的特点。
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白纸、彩笔。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人体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认动物。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并
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时 ,学生观察过动物的身体特点,剪影图能帮助学生迅
速找到动物外形的基本特点,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认 识人的身体基本结构的方
法。
2.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 解了它们的
身体结构。你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
的信 息采集,此处学生便可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
21


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
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活动一 画一画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 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
然后再把身体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2.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思考:不同同学的轮廓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3.小结: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相同之处,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身体的外部结构包括头、
颈、躯干、四肢。
活动二 折一折
1.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谈话: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
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 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你还能说说我
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
4. 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
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 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 摸一摸,听一听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在 轮
廓图上标出摸的位置。
(2)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 可能是
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在轮廓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22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并在轮廓图上记下观察的位置。
3.学生展示本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要求:汇报时注意要用“我用什么方法,感觉 到什么,听到哪里有什么声音,
它可能是什么器官。”这样的句式。
三、拓展
出示人体的骨骼示意图、肌肉示意图和内部器官分布图。
看图,想想你刚才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
很多结构,具体内容 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23


【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24


《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
物及其变化等。
2.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
能做的事情。
4.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5.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6.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7.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 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
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8.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
事物及其变化等。
难点: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石头、豆包、装有40 ~50℃热水的杯子、音箱、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纸箱,板栗。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
的很多器官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
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板 书课题 :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探索
(一)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 我说你猜
25


1.教师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 ),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
体。要求:(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 物体,并描述
物体的特点。(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2.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
3.讨论: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用手摸一 摸,感觉物体是硬的。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
到的,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皮肤是触觉 。
4.提问: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暗箱,帮助学生 认识到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
界。放入板栗是为了增加辨别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 能力、表述能
力,进一步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6.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用眼睛看。
追问: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感觉器官能做到的事和不能做到的事。
7.小结: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 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
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 、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填写在记录单中。
要求:(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26


记录单 ( )组
物品 眼睛看到的

通过看
想到的
用五种感官
感受到的

想到的和事
实是否完全
一样









2.学生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和头脑中的想象做区分。
活动三 验证自己的想法
1.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讨论:(1)用五种感官 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2)我们“通过
看想到的”都正确吗?解释一下原因。
设计 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无法接收的信
息,而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 加全面地对事物加以认识。
3.小结: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
27


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拓展
活动四 不一样的道路
1.出示盲道图片。
2.学生尝试说出盲道的作用。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 这个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了解科技产
品对残障人士的辅助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
法获 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下节
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 认识世界。
【板书设计】
通过感官来发现















28


《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 br>事物特征及其变化。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3.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4.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5.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6.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事物之间不同之处的比较,探索事物的本质特
征。
难点:通过实验体会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真水果(每组4种)、仿真水果(每组1种)、
纸箱(每组1个)。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上一课的和本节课要用的)、毛绒玩具(1
个)、钥匙 (1串)、自来水(1杯)、眼罩(1个)、饮用水(3个半瓶,瓶盖上用
红、黄、蓝彩笔做记号或用不 同颜色的瓶盖)、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
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 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
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通过感官发现了很多物体的特征(出示上一课的班
级记录单) 。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
物更多的“秘密”(特征)。(板书 课题:观察与比较)
一、聚焦
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
一起研究。
29


二、探索
1.比较屏幕上的两幅图,找出5个不同点,找齐之后请举手示意老师。
请同学们用“我通过眼睛看,发现……”的句式汇报自己的答案。(评价:
声音洪亮,按规范语言完成汇 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利用单一感官(眼睛)观察、比较两幅图 ,并找出
不同之处。教师要求学生找齐所有不同之后再举手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全面、
严谨 地思考问题。另外,利用规范句式进行汇报,可以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2.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另一名 学生选择一个物品投入桶内。(如果选择水,请
在桶内放一个小一点的用来接水的器皿)
3.请用“我通过耳朵听,发现这个物品是……,因为……”的句式来汇报
你的答案。(评价:声音洪亮 ,按规范语言完成汇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利用耳朵这个单一 感官发现事物的特征。另外,
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师背对学生)往3瓶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醋,请各个小组依次
到前面按照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 观察与比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
完成后将三瓶溶液按顺序摆放在实物展台上,并把用到的 感官图片摆在瓶子的后
面,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在活动手册上做记录。(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 br>一格)
设计意图:首先,本环节将教科书上的酱油改为醋,原因是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味觉都更容易分辨出醋。其次,在汇报环节,为了方便说明,可以设计三
种不同颜色的瓶盖, 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每组的排序情况了。再次,在排
序的瓶子后面摆放准备好的感官图片,也可以 很清晰地呈现学生的观察方法,这
为得出多种感官参与观察进行充分的铺垫,使难点得以化解。
5.把仿真水果挑出来,有哪些方法?
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5种水果,其中只有1种是仿 真的,比如1个真苹
果、1个仿真苹果、1串葡萄、1个芒果、1个橘子。把这些全部放入一个封闭的< br>纸箱中。(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用规范语言说话的组小动物前
进一格)
30


操作规则:
(1)请在小组内交流,商量 出挑选的方法,并明确你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
官。讨论结束后组长举手示意。
(2)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全组进行汇报,并由这名同学按照“通过讨论,
我们小组决定用 挑出仿真水果”的句式来汇报。
(3)等老师发布“开始”的口令后,组长才能将箱子打开,比赛正式开始。
(4)挑选出来 以后,组长举手示意。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反思开始的设计方
案与实际实验的时候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本环节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将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 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观察能使观察
与比较的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次,本环节有意识地 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要
求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做出合理的假设(挑
选方案),然后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验证,结论得出后及时反思、修正。
三、研讨
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研讨的内容其实在之前的环节 已经学习过了,但要让学生明确地
说出来还是不太容易。通过研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 。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
3.我还想知道 。
4.我在本节课 做得不好,下次一定 。
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每个学生在同
一节课 的收获会有所不同。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高,不一定说得那么全面,
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或哪几个方 面总结和反思,都是对自我认识的再提升。
【板书设计】
观察与比较
31














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粗细等
声音(悦耳、噪声等)
气味(香、臭、怪味等)
味道(酸、甜、苦、辣、咸等)
温度(冷的、热的、温的)、粗糙程度(光滑、粗糙)


















32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
3.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
4.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5.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6.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难点: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1.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至少5组)、白色卡纸条(上面有刻度但没有
数字,两人1条)、黑色 油性笔(每组1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
等。
2.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 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
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 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
子)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戏。
2.介绍活动规则: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 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全
组完成游戏后,组长举手示意。
3.挑选3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获胜的次数,并谈一谈感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翻拍手游戏引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谈话:通过这个游 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
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测试 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
33


二、探索
谈话:为了测试反应快慢,我们要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第一关,
看谁抓到的次数多。
(一)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长白卡纸做的)的上端。学生伸出一只
手,拇指与 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
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子”, 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待学生准备好后
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 成功,就可以在记
录单上画“√”。
2.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
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模仿操作,使学生初步体验反应速
度有快慢之分。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比较 出哪些同学反应快些,哪些同学反应慢些。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 的,为接下来在“尺
子”上标记数字作铺垫。
(二)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
1.思考: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
尺”上标记一些数字。那么 ,我们应该怎么标呢?
2.学生观察:比较“反应速度尺”与真正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然后一起制定出标记数字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标记0,1~10的数字从哪个方向开始,
是标记在格子里还 是标记在线上)




3.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每组4人制作2条即可,制作完成后组长举手
34


示意。(最先完成且制作正确的小组的小动物前进一格)
4.展示交流不同标记的“反应速度尺”,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
首先,确定抓到数字大的反 应快还是抓到数字小的反应快,这一问题可以通
过讨论得到解决,只要捏“反应速度尺”的同学统一捏小 数字的一端即可。其次,
通过上一个活动的经验发现,还要规定“反应速度尺”的下端与抓尺子的手的距
离,这样才能进行全班比较,并体现公平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发现 了标记数字的必要性,从而顺
利地过渡到本环节。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体验亲身制 定规
则的快乐。
(三)比一比,看谁抓得准,得分高
1.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 ,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姓名




1


2


3


4


5


总分
2.挑选几名全部抓住的学生的数据,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得分记录从标记
1~1 0号的彩色磁贴中,找到相应数字贴纸贴在班级记录单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3.提问:仔细观察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颜色和总分)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标直指数据分析。首先,利用光谱的原理,让学生从
颜色上就 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从暖色渐变为冷色的过程,也就是
反应速度逐渐变快的过程。其次, 从总分看,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进一步验证了之
35


前的猜测,为学生总结提高分数的方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三、研讨
1.你玩“抓尺子”的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说你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
3.小结: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就会有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
快慢之分的,但通过眼、手 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越
来越多,得分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身体的反应速度是 可以被训练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学生通过班级记录单回想本节课的
学 习过程,总结出身体的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并且经过多次训练可以提高反应
速度。
四、拓展提升
谈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 但大
家都不必担心,因为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良好的反应速度能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 意想不到惊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图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都在
干什么?














36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介绍 一些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锻
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 。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
3.我还想知道 。
4.我在本节课 做得不好,下次一定 。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
力。每个学生在同一 节课的收获会有所不同。二年级学生不一定能总结得非常全
面,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总结反思 自己,都是自我认识的提升。
【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快慢









37


《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自己从小到现在的身高、体重和衣物的大小等,学生能够知道自< br>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2.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3.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并能够如实讲述自己
的身体变化。
4.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
现自己的身体变化。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表、不同年龄段的衣服、学生体检记录、学生成长照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组照片,照片里的人都是 我们班的同学,
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照片)
2.提问: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家长提供的资料,把10个孩子的照片进行了整理和分
类,分别突出了他们在身 高、体重、样貌、头发和牙齿等方面的变化。这种设计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发现人的生长变化。
二、探索
(一)怎样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
1 .提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经历,都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
程,你注意过自己身体的变化吗 ?都有什么变化?
预设:学生能够从身高、体重等方面说出自己的变化
2.谈话:听同学们 这么一说,大家都发现自己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
对吗?你能拿出证据来吗?
38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生长资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最好由学生亲自 展示自己的生长变化。因为学生可能从未
关注过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也可能没有对比过自己的成长,所以 本环节既满足了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重温了一下儿时的回忆。
(二)计算自己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
1.提问:你想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吗?我们一
起来算一算。
2.学生计算自己的身高、体重增加了多少。
3.汇报交流:分享增加的数值,体会生长。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增加数值,他们能最直接地看到自
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变 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从而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三、研讨
1.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预设:换牙,脚、手臂、腿、指甲和头发等变长……
2. 思考:你还记得前几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请你再想一想,我们在哪些
方面还有变化?
预测: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也有所提高。
3.小结:通过多次训练有些技能可以被强化和提高,这些也是我们身体生
长变化的一个方面。
4.讲述:当我们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小宝宝时,家长给予
了我们无私的、伟大 的爱,照顾着我们的一切,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情感教育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适时地对学生 进行情感
教育,让他们知恩、感恩,全面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拓展
1.谈话 :同学们对自己小时候的记忆也许不是很多,但你们一定听过家长
讲的关于你们成长的故事。哪位同学来 分享一下?
39


2.学生讲述自己生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40


《身体的“时间胶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不断地生长。
2.能够通过对长辈、哥哥、姐姐们的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推测自己身体的
生长变化情况。
3.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4.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长发育进行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塑料瓶、记录单、体重秤、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动画片。(播放一段《熊出没》视频)
2.视频中提到了 一个词——时间胶囊(板书)。这段视频说的是光头强写了
一封信,留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并把这封信放 在一个罐子埋了起来。今天,我们
也来做一个“时间胶囊”,一个身体的“时间胶囊”。
设计 意图:学生对“时间胶囊”并不熟悉,教师用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时间
胶囊是什么,可以在里面放些什么 物品,记录哪些信息。
二、探索
(一)了解“时间胶囊”里的记录信息
1.提问:在“时间胶囊”里我们可以写下关于身体的什么信息呢?
学生思考。
2 .谈话: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的身体生长情况吗?我们可以把现在的
身高、体重、腿长等信息记下来 ,然后再预测一下,四年后我们身体各部分会增
长到多少,我们把这些预测的信息也填写在记录单上,最 后把记录单放进塑料瓶
里,封好并保存起来。等到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再拿出来,作为毕业礼物送给自< br>己。
41


学生了解“时间胶囊”里记录单要记录的内容。
3.学生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二)预测六年级时的变化
1.请你预测一下,自己在六年级时会是什么样。
学生预测自己的生长情况。
2.你能具体说说自己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会发生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到变化的理由,让学生有根据地进行
推断。
三、研讨
1.提问:我们依据什么来推测六年级时身体的变化呢?
学生进行推测依据的归类。
2.思考:平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身体健康成长呢?
预设:学生会说注意饮食,经常运动,适度玩手机和电脑,早睡早起等。
四、制作自己的“时间胶囊”
1.学生填写完记录单,制作自己的“时间胶囊”。
2.举办一个“时间胶囊”装箱、封闭保存的小仪式。

【板书设计】












42

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分手的短信


万圣节英语介绍-工地标语


泥泞迟子建-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集线器和路由器的区别-五福卡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福建高考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地址-管理学硕士


爱情名言佳句-月夜作文


shouchaobao-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