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日记教程文件

萌到你眼炸
801次浏览
2020年09月20日 16: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兰州市中考-世界读书日活动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郭桂彬)


学生数学记




小日


精品文档
重要的运算符号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计算题中的运 算符号吗?也许你会觉得它们
很不值一提,可是如果一把题目中的运算符号看错了,那整道题就
都错了。就像我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因为一个小小的运算符号而
丢了宝贵的一分。
那 天上午,数学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试卷,是小数乘法这个单
元的。当我拿到试卷时,心里想:小数乘法 是我的强项,这次测验
我一定能得满分!当老师把试卷改完,数学课代表就捧着一些改好
的试卷 进了教室。我信心十足地去拿自己的试卷,看了看自己的分
数——九十九分!“怎么会是九十九分呢?” 我连忙去找错的地方,
“咦,计算题怎么会算错呢?”我睁大眼睛看了一看,原来是一道简
单的 递等式计算题:(0.8+4)*2.5,噢,原来是我在写的时候把小
括号忘了,看成了0.8+4* 2.5,所以就扣了那一分。正确答案是
12,我却算成了10.8,一个小小的运算符号竟然有如此大 的作用,
我真是粗心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觉得运算 符号很重要呢?如果你犯过与我一
样的错误,就和我一起改掉这个坏毛病吧!








找寻数学“宝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学数学,就像 探险一般,往往可以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宝藏”。
这些“宝藏”都需要我们来挖掘、探索,就像我一样 ,也发现过“宝
藏”。
这一天,我正趁着课余时间,在津津有味地研究着我的《小学奥
数,举一反三》,忽然,我看见了一道难题,“一桶油连桶共重200
千克,卖出一半油后,连桶还有 110千克,问原来油和桶各重多少
千克?”我先看题目,油和桶原来共重20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 桶
共重110千克。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可以先求出一半油重多少千
克?只要原来油和桶的总 重-剩下油和桶的重量就=一半油的重
量,200-110=90(千克)。知道了一半油的重量,就可 以求出总
共的油重几千克了,90×2=180(千克)。接下来再算出桶重几千
克,200- 180=20(千克)。就这样,一道难题被我化解了,你是
不是觉得我很聪明?其实,我并不是很聪明 ,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
的方法,无论谁都可以做出来。
今天,我在学习数学时,发现了一个“宝藏”, “无论什么题目,
都会有一个小缺口,只要你 抓住重点,找到方向,从缺口这里开始
思考,再难的题目也可以解开。”








生活中的数学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菜市场买菜。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妈妈买菜的时候说要考考我,她说:“一把小青菜X元,现在妈妈买了3把,共六元,请问一把小青菜多少元呢?”我想了一会儿后
用方程解出了这道题的答案,设 一把小青菜价钱为X元的话,那就
把妈妈买小青菜的把数×一把小青菜的价钱=总价,算式应为:3X< br>=6
数学真有趣,我爱数学。




解:3X÷3=6÷3
X=2















相遇问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一天,我和妈妈吃完饭,就来到了广场上散步,广场上可热闹
了,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溜冰 的小孩子,正在谈天的老大爷,我东
转转,西转转,不知道玩什么好。正闲得无聊的时候,妈妈问了我< br>这样一个问题:我和妈妈同时出发,背对而行,我每分钟走140
米,妈妈每分钟走160米,问 几分钟相遇?我仔细思考了起来,可就
是百思不得其解,妈妈看着我这副模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
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相遇问题,只要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就是
我走了140x米,妈妈走了 160x米,再根据等式列出方程:
140x+160x=3600。”我拍了一下脑门子,心想,我怎 么就没想到
呢?我根据方程算了算,原来是出发后12分钟相遇。通过这次妈
妈对我的考验,我 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呀!













长高比赛
有一天有32厘 米高的竹子对钟状菌说:“你这么矮,我这么高,
你是永远追不上我的!”只有0.5厘米的钟状菌却说 :“不要小瞧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哦!”对竹子笑了笑。“哼,那我们来场比赛吧!”竹子气得脸都红了起
来。“OK!”钟状菌说。“ 长呀长,长呀长,长到和你一样高!”钟状菌
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拼命的长高。竹子气得叶子都黄了一大 半了,
心想:“他一定是骗人的,我们相差这么多,他怎么可能追得上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 去了,竹子看见钟状菌一点一点的追上他,而自
己却一点也不长,竹子急了,叶子又黄了一大半。钟状菌 却依然开
开心心地唱着歌,一点一点追竹子。过了1.5小时钟状菌终于追上
了竹子。竹子生气 极了问:“喂!你这么矮,我这么高你是怎么追上
我的?”“真相只有一个!”钟状菌突然变成了柯南, 说,“你一个小时
长多少厘米?”“4厘米呀,这么了?”竹子说道。“哈哈”钟状菌笑了
笑, “想的和我一样,你一小时只长4厘米,而我一小时可以长25
厘米了。”竹子恍然大悟!
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这道题目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25X+0.5=4X+32
解: 25X=4X+32—0.5
25X=4X+31.5
25X—4X=31.5
21X=31.5
X=( ? )
答案请在文中寻找:( )



分西瓜记
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人跟随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
降妖除魔,很辛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这天,师徒四 人口干舌燥,恰巧路过一片西瓜地,贪吃的猪八
戒想去摘个西瓜解渴,可是师傅不让。调皮的孙悟空也想 吃,就趁
师傅不注意的时候用了分身术,偷来了一个西瓜。师傅看了没办
法,生气地说“出家人 怎能随随便便偷看家东西,我不吃!” 猪八
戒、孙悟空一听,可高兴了!争着要吃最大的一块。 他们吵啊吵,唐僧被吵得心烦了,就想教训下两个贪吃的徒
弟,说:“我把西瓜分3份,一块是12 ,一块是13,一块是
16”,想吃最大的自己选。“别看猪八戒平时做事慢吞吞,他机灵地
想 了想:6最大,就连忙说:我选16!”孙悟空听了也忙说:“我选
13。 ”善良的沙僧说:“我最小 ,我吃剩下的就行了。”师傅听了很
高兴,咔嚓咔嚓地把西瓜切好,猪八戒、孙悟空都傻眼了,闹了半< br>天原来最大的是12,沙僧白捡了个便宜。
唐僧说:“善有善报,不动脑筋可不行哦!”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圆柱和圆锥
圆柱、长 方体、正方体这些从一个个陌生的图形,变成了我们
所了解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朋友,他 是圆柱的亲戚
——圆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锥的。老师走进了教室,手中拿着一个圆柱和圆锥。老师提问:“这两
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全 班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是等底等
高的。”我们全答对了,老师让一个同学打来一盆水,又继续问我们:“如果用我手上这个圆锥,装满水之后,又倒到这个圆柱里,
可以到几杯水?”这时,同学们的 意见不统一了,有的说是两杯,
有的说是三杯,甚至还有说三杯以上的。正确答案到底是几杯呢?
马上揭晓。老师将圆锥装满水,倒进圆柱,同学们一杯一杯地数
着,到了三杯的时候,圆柱容器满了! 老师又再做了一次,还是三
杯。这时,有的同学很兴奋,因为他们猜对了;而有的同学却很沮
丧 。
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
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圆 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所以圆锥的
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高除以三。
数学是如此的有趣,我喜欢数学!










笔 误

—————————从0与6谈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0是0, 6是6。”0与6,本就是两个数字,代表着不同的意
义。在自然数家族中,0代表一个都没有,6代表 6个…..
在0与6这两个长相差不多的数字上,许多人总容易将0与6
混淆。在紧张的 考试中,0由于粗略的一笔带过,冒出了一个小小
的“芽孢”变成了“6”;在作业本中,6又因未出头 ,变成了“0”。两者
之间就是因为那么一笔的失误,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答案。
在书写“0” 或“6”这件事上,我也吃过亏。虽然自己知道,但写
起来却无法控制。试想想,假如我给人开支票60 00万,却写成了
6600万,这造成了多么巨大失啊。
这种由于书写所犯的低级错误所带来 严重的后果,在现实生活
也的确存在。多年前,有位商人在做国际贸易时,在合同上把乌鲁
木齐 的“乌”多了一点变成了鸟,结果,白白赔了很多钱。
笔误为什么会产生呢?究其原因,可能是不重视 书写引起的,也
可能是一种习惯。为了杜绝笔误的产生,我提两点建议:
一是重视书写,平时 作业做到一丝不苟;二是对于形似的数字或
汉字要特别注意,写完之后复查一遍。







数学小日记
数学,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是智慧的结晶,是文字
的艺术。让我们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吧!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这个学 期,我们学了“分数除法”,一次,妈妈想考考我的知识有
没有记住,我准备在这次考核中大显身手。
提问一:一桶水倒出4/3,正好是6千克,这桶水一共有多少
千克?
我的解释:等量关系:一桶水的重量×4/3=倒出水的重量
6÷4/3=6×3/4=8(千克)
答:这桶水原来有8千克。
妈妈笑眯眯地向我点了点头。
提问二:王阿姨编一只花篮需3/2时,她一天工作8小时,
可以编多少只这样的花篮?
我的解释:等量关系:花篮的数量×3/2=8
8÷3/2=8×2/3=12(只)
答:可以编12只这样的花篮。
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提问三:五(2)班有男生35人,占全班人数的10/7,全班
有多少人?
我的解释:等量关系:全班的人数×10/7=男生的人数
35÷10/7=35×7/10=50(人)
答:全班有50人。
妈妈对我啧啧称赞,赞不绝口。
经过这次考核,我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有一双
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数学其实很奇妙,数学无处不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蟑螂会咬人吗-廉洁自律承诺书


金秋九月-王继才


九州大学-散文诗歌


表白的短信-劳模先进事迹


电气信息-证券业协会远程培训系统


四级报名网址-家乡的名人


支行副行长职责-中招网上报名


注会准考证打印时间-房屋按揭贷款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