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数学日记:我的发现
意大利图兰朵计划-大连交通大学教务
四年级学生数学日记:我的发现
数学日记和平常写日记是一样的,记录的是和数学
有关
的事情,可以记录身边的数学小故事;可以写在生活中用到数
学的情况。查字典数学网小学
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四年级学生
数学日记,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学生数学日记: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
br>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
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
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
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
先找
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
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
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
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
个小
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
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
)一个数乘15呢?
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
就好了! 我还
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
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
。
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
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
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
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
这个积的
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
第1页共4页
你不难推出,
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
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
说
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
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
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
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
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
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
点滴滴组
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
发现的人吧!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
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
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
”“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
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
讲席”等。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四年级学生
数学日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大家及
时锁定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第2页共4页
<
br>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
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
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
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
样,有一些不经意
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
位数乘5,你是
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
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
的积,
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
这就是4853
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
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
掌握这
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
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
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
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
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
的末两位肯定是75。
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
个位是5,
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
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
以
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
第3页共4页
<
br>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
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
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
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
因为这个数
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
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
位上的数字,
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
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
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
点
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
发现的人吧!
一般说
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
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