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课件3 古诗三首(3课时)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女排成员
3 古诗三首(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这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会写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代传统节日的习俗,体会诗人的情感。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教案设计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
有着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
传统节日正是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
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
象吧。(板
书:寒食)
幻灯片示例
1.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侯”这个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
候”,
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
字。
2.读古诗,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诵读古诗
①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
花 东风 御柳)
理解诗意
②“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
“飞”字用得好不好?
(30分钟)
提示:“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
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
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
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
“落
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意蕴深远。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俗画?
3.悟诗情,品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
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
描
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
情景上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句写白昼,三、
理解诗意
四句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2)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
(30分钟)
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
有什么感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
出,尽管全国禁火,
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
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
眷顾,也点灯燃
蜡。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
书:讽刺)
诵读古诗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1.这一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
暮
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
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
皇
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光影,那袅袅的轻烟
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第二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章、泣、盈、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重点: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迢迢牵牛星》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感受这首诗中所蕴含的诗韵美和情感美。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教案设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
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
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
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幻灯片示例
1.诵读
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
之美。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
2.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
初步感知《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2)再读诗歌,体会诗歌借助哪些语句来传递
相思的伤感与哀怨。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
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距离的旷远
拉伸了主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
②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有一种静
谧中的杂乱之感。“弄”是玩弄、摆弄的意思,
泄露了织女的心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宁。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
诵读古诗
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
更是织女悲苦内
心世界的表露。这两句塑造出了织女的相思之
理解诗意
苦。
(30分钟)
④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
有多远呢?
⑤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河水盈盈,
泪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
相视,以表相思。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只是深情地凝望着
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脉脉含情遥相
望,此
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也是一种语言。
3.感受语言之美。
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感受。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学完这首意蕴深刻的诗歌,当我们再次抬
头看那熟悉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
联想
,诗意的感受。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
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
第三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
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
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教案设计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
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
在热闹的
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
让我们走进《十五夜望月》,感受作者当时的
心情,体会诗
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
幻灯片示例
1.注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2.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
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
深了,
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
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
落到谁家?
3.诗歌赏析。
诵读古诗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
理解诗意
写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0分钟)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提示: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3)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
意象。
(4)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
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
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
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5)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
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
声”有何作用?
诵读古诗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
凄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
理解
诗意
也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
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
浸
(30分钟)
润之久。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
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
宫的
凄凉,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
必然是最浓挚的。请同学们课外再找找委婉表
达思亲之
情的古诗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