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温柔似野鬼°
761次浏览
2020年09月21日 00: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珠海市社保局-2013上海高考英语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纪航)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 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
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 量关系和乘法的估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基 础上,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相应的口算、估算。教材先
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 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
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
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
系。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 估算在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意
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完整掌
握整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另一
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计算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
算。

2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 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
和 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
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 惯。

6.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培养 谨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和积的定位。

2.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解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关键:

1.引导学生当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结果应该如何对位,使学
生明白算理。

2.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
组合作参与到知识形成的 探究过程中。

四、教学方法:

质疑引导法 引导讲解法 讲解法 小组合作


五、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 小黑板

六、教学时数:8课时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46页例1及47页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
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通过对口算方法的过程分析,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口算卡片 小黑板 交通工具(附有时速)的图片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口算


10×5 50×30 15×1

8×20 21×2 32×3

2.口答

你是怎样计算21×2的?32×3呢?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1)提问:平时上学你们借助什么交通 工具往返,外出郊游、去外
地时又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报。

你了解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2)交流

(3)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马车10千米时、自行车16< br>千米时;汽车80千米时、特快火车160千米时、磁悬浮列车340千米时、
飞机800千米时 )。

(4)教师讲解千米时的含义及读法,学生齐读复合名数,学生齐读
六种交通工 具的速度。

(5)师: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学生举例。

生:三轮车20千米时、轮船60千米时、摩托车50千米时、

生:人5千米时、电动车:15——30千米每小时 长途汽车(走高速
公路):100kmh、出租车 50kmh(市区)、公交车 30kmh、普通火车 80kmh)

2.小黑板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师:读题,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时板书: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6×3=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请运用不同算法的代表汇报交流。

生:想10×3=30,3×6=18 ,30+18=48,所以16×3=48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口算出16×3=48的。

1 6

× 3

--------

4 8

师提问:想一想,不同方法口算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4)想一想各组的口算方法

说一说,你选择哪种口算方法,为什么?

(5)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 ,再分别乘一
位数,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尝试练习:

18×4= 24×3= 25×2= 14×6=

(1)指名说一说18×4的口算过程和得数,其他同学判断。

(2)同桌互说24×3的口算过程,指名口述口算过程和得数。

(3)自己口述25×2的口算过程,教师巡视。

(4)集体口述14×6的口算过程,教师板书出得数。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把 第一个问题解决掉了,真了不起,咱们
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好不好?

3.出示例1(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求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就 是求3个
16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列式:160×3=

(4)思考口算方法

(5)汇报交流:

生:刚才 我们算出了16×3=48,那么160×3只要在48后面添一个0得
480就行了。

生:16个十乘以3得48个十,是480.

生:100×3=300, 60×3=180,300+180=480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答?跟同桌交流一下。

师:你认为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一位数与几百 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
个0。

4.出示练习:

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如出现错例,可用错
例进行教学。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老师接下来就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吗?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
智慧大闯关!

1.基础题

(1)完成教材47页的第1题。

要求学生在充分理 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
确性和速度。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2)教科书47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口算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
样算的?

(3)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a.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 交流讨论。(小
组讨论多种解决方案)

b.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2.变式题


1200×3= 1500×4= 250×8= 400×5=

320×5= 180×5= 3500×2= 2400×5=

3.解决问题

(1)一个足球32元,王老师要买3个,100元够吗?

(2)每本书5元,买4本送1本。一次买4本,每本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生:我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 算: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
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生:计 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位数乘整
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乘个位数,分别求出 它们的积,然后把两部分
的积加起来。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几种口 算方法,大家可以确
立一种你喜欢的算法口算此种类型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7页3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16×3=48(千米) 160×3=480(千米)

10×3=30 100×3=300 16×3=48

6×3=18 60×3=180 160×3=480


30+18=48 300+180=480

答: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48千米。 答: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
480千米。


第2课时 口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六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对口算方法的过程分析,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用具:口算卡片、小黑板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口算题,学生练习口算。

14×4 35×2 310×3 32×3

16×5 14×6 240×2 260×2

指名说一说14×4和260×2的口算过程。


(2)出示小黑板:四年级共有180名学生,每人发6本练习本,一共
要多少本练习本?

①指名读题

②学生口述算式并计算。

二、基础练习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

35×2= 19×5= 250×3= 140×6=

230×4= 140×7= 16×5= 17×5=

18×3= 13×6= 280×3= 350×2=

(2)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相互交流检查,并说一说自己的计
算过程。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9×5、230×4、350×2的口算过程。

(4)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2.小黑板出示教材练习六第5题。

(1)先让学生算一算,把得数填在书上。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
生:我发现左边三题中,第一个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4倍,
第二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 来的2倍、4倍。

生:我发现右边三题中,第一个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
第二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 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
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3.完成教材第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师引导:怎样才能知道100元钱够
不够?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生汇报:方法一 24×4=96 96<100

方法二:25×4=100 那么24×4<100

……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18×2= 36×2= 260×3= 280×2=

42×2= 120×4 38×2= 140×4=

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上面几道题,然后集体订正。又快又对的为优秀。

2.连线。(小黑板出示题目)

125×8 700

320+170 770

570+280 1000

480×2 490

110×7 850

35×20 96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列式计算。

(1)21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2)170乘5的积是多少?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六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 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
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

①买3棵树苗应付多少钱? 16×3=48(元)

②实际得到几棵树苗? 3+1=4(棵)

③实际平均每棵树苗多少元? 48÷4=12(元)

④每棵树苗便宜多少元? 16-12=4(元)

5.完成教材第48页“思考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自主尝试。

(3)指名板演,讲述解答过程。

6.解决问题:

(1)一本精装字典26元,张老师要买3本这样的字典。他带了80元钱,
够吗?


(2)一个文具盒12元,一个书包26元。如果用100元钱去买这两件文具,各可以买多少?你准备怎样买?

学生练习解答

全班订正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互相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于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要引起重视,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五、布置作业

教材48页6题、7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练习课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2.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①买3棵树苗应付多少钱? 16×3=48(元)

②实际得到几棵树苗? 3+1=4(棵)

③实际平均每棵树苗多少元? 48÷4=12(元)

④每棵树苗便宜多少元? 16-12=4(元

答:每棵树苗便宜4元。

第3课时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
积的定位。

2.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
生小组合作和仔细认真的 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

教学关键:通过对算理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计算中的正确的对位方
法。

教学方法:引导讲解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口算卡片 小黑板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3×20= 42×30=

53×40= 65×20=

1.
估算:

23×19 42×29 23×21 42×31


3.笔算下面各题:

16 43 38 65

× 21 × 15 × 44 × 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最后由教师进行
讲评。

二、探究新知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
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指名列式:145
×12= )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而150×10得 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因此145×12的积
比1800少一 些。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
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小结: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
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 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理清法则

(1)回顾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2乘14 5,刚才已经做出了结果得
290,得数中的末位和因数中的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因数十< br>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十,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
和因数中的十位对 齐)最后再怎么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

3.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45×12和145×12

(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
定位。

(3)归纳: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 一
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
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师: 由此看出,不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计算方法是
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 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
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
数,得数的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
来。

4.验算

提问:做完题,你如何检查?

生:用计算器来验算。

生:再重做一遍。

提问:看一看精确值与你们开始的估算值相差多少?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49页“做一做”

板书: 1 3 4 1 7 6

× 1 2 × 4 7

(1)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步骤,再集体在本子上计算。


(2)指名板演

4 2 5 2 3 7

× 3 6 × 8 2

(3)独立在本子上完成,边做边说计算步骤。

(4)集体订正。

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要给予讲解和说明错在什么地方,如
何改正。

2.计算比赛

(1) 板书:

3 2 3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分组,每组做一题,比一比,哪个组做 得又对又快。快的同学先检
查,然后可以完成其他组的题目。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组。

3.说一说它们错在哪儿。

1 2 1 3 1 4

× 1 4 × 2 8

4 8 4 2 4 8 2

1 2 1 3 7 8

6 0 5 5 7 6 2

学生独立解题,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4.完成教材50页第4题。

(1)小黑板出示

(2)介绍知识背景。

(3)独立解答。

(4)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生: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
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 个因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
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
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生: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
乘两位数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 br>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
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第6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例4: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 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 4 5

× 1 2

2 9 0 …… 1 4 5×2,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1 4 5 …… × 1 4 5 ×10,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1 7 4 0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第4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七第4—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对算理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计算中正确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 练习法

教学用具:口算卡 小黑板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在练习本 上写出得数,算完后,进行订正。
请一人读得数,集体核对,如发现得数不一样,老师出示口算卡,请同
学们再算一遍。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1)提问: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回答,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学可
以补充。)

(2)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 br>
二、基本练习:

1.判断并改错。(小黑板出示三道题)

13 4 1 5 2 2 4 6

× 1 6 × 2 3 × 3 4

8 0 4 1 5 6 9 6 4

1 3 4 1 0 4 6 3 8

9 3 8 1 1 9 6 7 3 4 4

(1)观察三道题,看看计算对不对,如果有错误应该怎样改正?

(2)议一议,同桌互相说一说错误应该怎样改?

(3)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分组练习,小组内订正。

3.出示练习七第4题

(1)森林植被有什么作用?

(2)学生读题,搜集信息。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

(4)师强调:森林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爱护森林,保护
环境。

三、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1本作< br>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1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 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
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1)独立分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数据和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订正。

5.完成练习七第8题。

(1)指名说一说各自的单价和卖出的盆数。

(2)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1、2题,并互相检查。


(3)议一议:你从表格中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在班上交流。

6.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0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火车的车厢有哪些种类?

(2)要求这列火车可承载多少人?应怎样想呢?

生:先算出每种车厢可承载的人数

四、思维训练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 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
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全班讨论交
流)

( 通过观察、计算、猜想、验证等操作和思维活动,培养探究和
归纳 )

2.完成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五、课堂检测

1. 164×23= 54× 145= 240×22=

328×25 = 208×30 = 180 ×50=

2.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
米? 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
间可行多少千米?

3.同学们进行电脑打字比赛,小强平均每分钟打126个字,45分钟大
约打了多少个字?4.下面这 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
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巩固了一个因数是 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同
学们经过练习不仅每步计算都很准确,而且还提高了计算速度,并在这
个 过程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8题,52页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课


560÷8=70(米 )

70×24=16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蓝色清真寺-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移动交费


南京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英语手抄报


缅怀革命先烈演讲稿-学期总结范文


物价指数-贫困户申请书范文


纳兰词赏析-留党察看


教师节优惠-成考录取查询


拼假攻略-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