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

温柔似野鬼°
737次浏览
2020年09月21日 04: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省会计财政厅-经典散文网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华清)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
传神写照─
─中国人物画
二次备课
教师
欣赏·评述

备课内容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
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
秀 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
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 等角度予以介绍。让
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
艺术特点。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
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 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
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
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
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 统艺术和传统
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
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
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
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准备
■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
厘米×572.8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

1



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
凝望着 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
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 ,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
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
飘浮、 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
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4. 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
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 美流畅,富
有节奏。
5. 设色:简雅、清丽。
6. 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 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
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
鸟、人 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
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7. 教法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该
作品长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 画而又融会
贯通的长卷,可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
交流。
示例作品二:《历代帝王图》
1. 基本信息:唐代,阎立本(601~673),绢本,全卷51.3
厘米×531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
形象。这13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是:前汉昭帝 刘弗陵、后汉
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照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
帝司马炎、北周武帝 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
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3. 构图: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
小。
4. 设色:受佛教艺术的影响,该画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
5. 绘画特色: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 情的刻画,揭示
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
家笔下都体现了王 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
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 善
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
6. 教法建议:比较赏析。通过对人物画《历代帝王图》中
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
2



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内心状态与性格特征,
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 大,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
通过人物比例的高大来显示人物社会地位的表现手法。
■ 再现场景
示例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1. 基本信息:五代,南唐, 顾闳中(约910~980),绢本,
28.7厘米×335.5 厘米。
2. 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全卷分听乐、
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
3. 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
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 了传统的构
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
间,画家非常巧妙地 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
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
4. 绘 画特色:该作品构图严谨精妙,用笔挺拔劲秀,用线
遒劲流畅,设色浓重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是中 国古代人
物画之杰作。
5. 教法建议
(1)比较分析:通过观察主与客的不同表 情,分析主、客
的不同心理;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
解析韩熙载的内心 矛盾。
(2)设疑探究赏析:这幅作品还涉及家具、音乐等很多方
面的内容,既有绘画价值, 又有文物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发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效和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韩熙载夜
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
备展示作品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作品内容巧妙
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 表达感受
示例作品:《泼墨仙人图》
1. 基本信息: 南宋, 梁楷,纸本,48.7厘米×27.7厘
米。
2. 画面内容:画中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 ,步履蹒跚,
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
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
3. 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
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 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4.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5. 绘画特色:笔简神具、自然潇洒,人物表情既顽皮可爱
3



又莫测高深,仙人超凡脱俗又不失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
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 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
征。
6. 教法建议: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等。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可从美术作品的
构成形式和墨色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 进行观察探究。
■ 隐喻现实
示例作品:《九方皋》
1. 基本信息:现代,徐悲鸿(1895-1953),351厘米×138
厘米。
2. 画面内 容:该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
──九方皋的形象。他微举着头,腰板硬实,目光炯炯, 全神
贯注地查看眼前这匹不同凡响的骏马……那匹黑色雌马因为遇
见知己而发出快乐的嘶鸣,扬 起蹄子跃跃欲试。九方皋身后的
两个无赖,不懂马的好坏却盛气凌人,他们可卑的气势反衬出
九 方皋的沉着、镇定与豁达。
3. 取材背景:中国画《九方皋》是画家七易其稿之作。作
品取 材于民间故事《九方皋相马》。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伯
乐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寻千里马,三个月后, 九方皋带马来
复命,却说不出马的雌雄、颜色,伯乐却赞叹九方皋注重的不
是马的皮毛外貌,而 是马的内在精神与品质,秦穆公牵来一试,
果然是天下少有。
4. 绘画特色:《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纪初期中国人物画
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 。首先是意境
真实,气息高古;其次是构图布局主次、虚实相得益彰;再者,
人与马造型严谨而 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
设色古雅质朴。
5. 教法建议:《女娲补天 图》《九方皋》两幅作品均取材
于传说故事,画家均借画喻情。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思考画家
为 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通过交流探究,更深层
次地理解作品。
■ 见证历史
示例作品:《开国大典》
1. 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1914~1973)。
2. 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 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
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天安门
城 楼金碧辉煌。
4



3. 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
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4. 表现 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
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使蓝
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
节日的喜庆气氛。
5. 艺术特色: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
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 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
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抬高了灯笼,
看到 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拉开
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 线与灯穗方向
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
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 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6. 教法建议: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表现了新中国成立 的
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
代的瞬间,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 典之作。
开国大典发生的时代与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遥远,学
生对这段历史也不甚熟悉, 这对理解该作品造成了一定难度。
可尝试用创设情境对比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将记录当时史实
的相关影片做一回放,再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照片与作品对
照,最后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 料加以分析,不仅
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开国大典》
的创作之精妙。
参考案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 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
醒来之后写下 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
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
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 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
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
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5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
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 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
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
的方式描 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
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
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
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
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
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
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
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 人物做严谨的
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 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
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
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br>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
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 内心世界的揭示,即
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
要造型手段, 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
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 泛吸
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6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
千姿百态的 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
他画马以 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
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 画的奔马,
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
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 。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
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 br>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
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
幅画中的 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
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
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 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
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 开了毛主席与各
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突出了毛主席的中 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
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 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
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
生活的翻版和 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
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
7



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相关链接
◆画家档案
1. 顾恺之(346~407),原名长康,字虎头,江苏无锡人,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 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
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
繇合称“六朝三杰”。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
树,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台山记》等。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
中国绘画的基 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等。
2. 梁楷,南宋人,生 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
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别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是
画院最高的荣誉,但他却不想受制于他 人,把金带挂在院中,
飘然而去。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
风(疯)子 ”。 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
图》《泼墨仙人图》等。
3.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
人。四岁入塾,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先 后留日、法,
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
南国艺术学院美 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
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 意大利、
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长于国画、
油画,尤擅素描,造诣 极深。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
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1953 年卒
于北京,年仅59岁。
◆书目推荐
1.《明清肖像画》徐湖平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年。
2.《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林树中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
3.《中国绘画艺术鉴赏》崔建林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年。
4.《中国绘画赏析》聂瑞辰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品位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陈振濂著,浙江
古籍出版社,2007年。
8




《步辇图》 唐代 阎立本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9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王时敏小像》 明代 曾鲸

10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 张萱

《高邕像》 清代 任颐



















11

教学反思



第二课《关 注 你、 我、 他》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

关注你、
我、 他
二次备课教

造型·表现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上一课《外国肖像画赏 析》的延伸,从对人物肖像画历
史的了解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通过观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
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的情意。教材从
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收费表现身 边的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分
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
关爱人的目的。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
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 ,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
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1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
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
现同学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 :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
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多媒体教
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 : 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
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
是谁
2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3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 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
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
有些同学 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12



二、描述特征
1 说说“他”的特征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
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
官、发式等)

2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
准确地 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2、《凡 · 高自画像》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同上
5、 探索

1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13




2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
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 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
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
华丽的 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
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 意义的,所
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
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 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
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 要是
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 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
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
和发 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
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1 脸型

(1)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2)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
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2 表情

(1)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
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14



(2)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
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
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
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
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
规律)

3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
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
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
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
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 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
15



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
作业 上。

六、引导评价

1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2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3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1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 不同阶层的人物,
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















教学反思

16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备课内容

在临摹中感

二次备课教

造型·表现
教学
班级

七年级 班
临摹教 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
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 师的别样之处,
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
收藏着鲁本斯 、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
轻 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
“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 ”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注意观察一
些画 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
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 性”,从而形成了自己
的个人风格。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
头一 、肩二、身三头。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
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 ,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
变体画。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
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 的添加、
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
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
教学重难
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
生眼力的方法提 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
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
个性思考

17



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
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 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
1. 教师:我们要临 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
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
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
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 br>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
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臂三、腿四、足一头。立
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 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
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 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
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 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
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小结:《播 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
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 br>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
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 ,可见凡·高对米勒的
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2)出示 凡·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
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 么?
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 方式
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
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 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
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4. 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
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
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 了什么?改变了
18



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 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
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
出作品的 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
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
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 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
的颂歌,唱彻了
凡·高整个 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
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 百
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
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 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
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
突 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
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 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
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 取一种元
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
5. 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 的作品中
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 带的舞女》(素描),
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
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
感。
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变体画《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色
彩)的创作方法。
6. 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
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
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19



7. 展示评价
五、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 师点评。同学交
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
程的理解,巩固知 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教学反思













第四课《动 感 生 活》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备课内容

动 感 生

二次备课教

造型·表现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
分,速写也是 其中较难把握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感受线造型人物的
艺术美感,初步了解人的机构和运动规律,并能尝试 将其用艺术的
方式呈现,更大地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是本课要着重解决的问
题。
1、通过对人体运动时具体结构变化的研究和探索,学生从中获得
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 。
20
教学目标



2、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线造型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
3、学习人物全身写生的 基本知识,掌握站立坐卧人物的写生方法,
初步学习用速写这种艺术语言,较为生动地表现人的多种运动 状
态。并在这种体验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中人的结构特征,全身人物的比例及人物的动
教学重难态。
点 教学难点:学会借助动势线这一手段简练、概括、扼要、准确地将
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地 描绘下来。
教学准备:全身人物比例图、动态图等;速写作品;往届学生的人
物绘画作品 < br>学生准备:搜集若干张自己喜欢的人物绘画作品,表现形式不限。
常用绘画工具自己和他人的合影 照片。收集大师的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导入
欣赏:1、大师及师生的优秀作品。
2、播放牒片
三、 新授
1 教师结合人体比例、结构图和动态图引
导学生简单了解人体结构与比例及动态规律:
①全身人物的结构:
全身人物的结构首先为各部分结构的组合,
包括脊柱、头、胸 、骨盆、上肢、下肢等,这些外部形
体关系可概括为“一竖”、“二横”、“三体积”、“四
肢 ”,其次是上述的结构关系在具体的写生对象,具体
的空间状态下所产生的隐与显,虚与实,大与小,长 与
短,紧与松等差异与变化。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结构
概念。
②全身人物的比例:
人物的比例通常以头长为单位。我国成年人
身高约为7 个半头长度,从下颌到乳头至肚脐各1头长,
从足底到膝关节至大转子各2个头长,大转子连线至肚脐半个头长。
上肢约为3个头的长度,肩峰到肘关节1个头
长,肘关节到腕关系1个头长度。
下肢约为四个头的长度,大转子到膝关节2

21



个头的长度,膝关节到足底2个头长度。
③小孩的体形比例特点是:头大,下肢短,上身 显得
长,十岁左右的儿童身高为5个头长略微多点,五岁儿童
身高为5个头长不到,幼儿身高为 4个头长
④、立七坐五蹲三半
坐着的人由于腿部弯曲,高度为5个人头,正面对
着他时,可用服饰来表现,侧面对着他时可把腿部弯曲
画成近似于直角状。坐着的人一定还有凳子、椅子 依靠
着,必须画出你可以看到的凳子,椅子的角,画时要注
意透视现象。
2、作画步骤: 教师作范画








①观察人物的姿态进行分析
②大致轮廓勾出人物姿态
③从头部开始画人物,进行详细刻画
④修改
3、交流自己所带的照片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带的合影照片进行展示,介绍一
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它在你心目中的价值、分量等。
四、学生作业
今天,让我们用心、用笔、用线来画出这张照片中
的人物,抒发自己对这张照片的感情。
五、巡回辅导
六、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找三、五个模特分别站在老师指定的教室中的某
个位置,由老师喊口令,做出口令中的各种动作。
换几个模特上来,做一做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还
会有的其他各种动作。
(在模特做动作时,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态、结
构。)
二、新授。
1、欣赏名画及师生优秀作品。
学生讨论:这是什么画?速写和素描有什么不同?你最欣赏哪一幅?你觉得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你喜欢的原
22



因?你能想像一下这幅作品是在什么情形下画的吗?你猜
想一下画家当时捕捉此画面时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速写、速写和素描的区别、速
写的表现手法。
教师对速 写进行准确描述:速写就是在比较短的时
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的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速写是
画家锻炼观察能力,熟悉生活、记录形象 、积累素材的一种
很好的方式,也是提高艺术表现技巧的重要手段。速写使用
的工具简单,易于 操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绘画方法。
引导学生从几幅素描和速写的作品中分析、区别它
们的联系及不同。
3、图片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又快又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动
态。
动态线:最能代表人的动作的一条线。
何处起笔,机在动态:
正势从头,侧势从背。
行立从肩,弯曲从腰。
奔起四肢,卧起胸腹。
重心线图片分析。
4、教师写生示范指导。
安排一个学生做模特,做拖地或其他动 作,其他同学观
察并讨论如何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地将
人物动态表现出来。
表现技巧分析及示范:一竖两横三四肢。
第一、把写生的对象观察、分析清楚,弄清结 构以
及各部分的关系。人物的动态可按自己认为最容易下笔的地
方入手,从外向内或从前向后扩 展着画,注意写生时要把物
象结构关系、前后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
第二、要从大体入 手,始终强调大体,逐步深入概
括地表现局部,要紧紧掌握第一印象,要有简要的构思,运
笔要 果断,画时要轻松。从简略定点开始,紧接着从主要部
分入手,局部完成,最后稍调整大体。
最后,注意线条的表现。线造型中的线,有精细长
短、曲直起伏、阴阳向背、快慢缓急、虚实疏密、动与 静、
稚润与老辣等变化。整体上用线,一般多用长线,少用短线。
运用前实后虚、前粗后细、前 轻后重的线条变化加强空间关
23



系,利用虚实、曲直 不同线条的特性来处理不同物质和形体
特征的对比关系。运用艺术的筛选、取舍、使写生形象更鲜
明、更概括、更强烈。
三、学生练习
安排模特做好动作。学生写生一个同学。要求画出大体
形象,注意构图及线条的变化。
四、教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
第五课《仕女·簪花》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仕女·簪花 综合·探索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以《簪花仕 女图》
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古代的服、妆、饰文化。教材给予了教师们
美术各门类之间的连接点 ,使学生从服饰与生活、服饰与审美、
服饰与社会等多角度赏析中国传统的服、妆、饰文化,从而了解< br>古人的生活,也读懂了经典作品。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 br>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饰品,培养学生
24
教学目标



的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
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饰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教学课件、彩色胶泥、彩色卡纸、铜丝、串珠等其他易得物
品。
教学过程
1. 教学路径
看:《簪花仕女图》,绢本,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
米。画 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薄如蝉翼的披帛,
高髻蛾眉簪花,贵妇和手持纨扇的侍女,闲闲步态 。整个画面
淡淡敷彩,细细线条,竟然仿佛使风都停止了,生怕吹皱了贵
妇们身上透明的薄纱。 图卷中走动展翅的白鹤、盛开的辛夷花、
跳跃撒娇的小犬,使得画面异常生动而充实。
学:在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中,“仕女图”属于人物画之一,
大多描绘历代社会中相对上层的妇女生活场景。《簪 花仕女图》
构图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卷首、卷尾的回首顾盼
姿态,使人物活动呼应 ,成为一个完整的画卷。其更大的成功
还在于对人物无一雷同的服饰描绘,薄雾般的轻纱、彩绘泥金披巾、彩绘云鹤的披风、大袖对襟罗衫、束胸曳地长裙,以及
人物眉间的金花子、发饰金步摇、金质 云团纹项圈……
实践:仔细欣赏《簪花仕女图》,找一找图中有哪些饰品,
并用笔勾一勾,了 解其造型特征。条件许可,用身边的材料试
着做1~2饰品。
创新:为学校的艺术节活动设计、制作相关饰品,增强活
动的艺术效果,丰富校园生活。
新课导入
视频: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
在第一 部分的表演中,很长时间集中在一幅画纸上,其中
展现了不少天价国宝,特别是在《簪花仕女图》映衬下 ,众多
唐装仕女的表演让人们难以忘怀。
揭示课题:《簪花仕女图》。
三、新授课程
1. 欣赏解析
《簪花仕女图》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在观察中你发现了哪
些别致的妆饰?
仔细观察《簪花仕女图》,会发现仕女眉毛位置均明显高
25

个性思考



于普通人的双眉,且呈蚕蛾的形状。“蛾眉”是当时上层社会贵族妇女流行的画眉方式。“簪花”仕女发髻上插着硕大的花
朵,展现盛唐时期的审美──富丽、丰 腴。
2. 分析理解
簪花者──牡丹花──玉簪(那珍珠流苏似乎不停摇晃,
加强 了整个人物的动感)──金花子──斜格纹样朱色长裙、
朱色披帛。
簪花者──凤鸟金步摇──团花的朱色长裙。
簪花者──莲花──发簪──红格子纱衫。
簪花者──海棠花──金质云团纹项圈──朱红披风。
簪花者──芍药花──赭褐色纱衫、紫色团花的朱色长裙。
3. 分析小结
学生小 组分析,教师板书小结。纹饰图案内容相当丰富,
团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变化多端。饰品中的吉 祥纹样
则代表了人们幸福美满的愿望。
学生尝试勾一勾吉祥纹饰。
4. 讨论分析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人的饰物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美奂绝伦。
古 代的工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并花费
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器,使作品独具个性,浑然天 成。
中国传统饰物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发饰、耳饰、项饰、
手镯、戒指等。
发饰:在古代,女性的发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插戴数
目多样。
簪──古人用来插 定挽起的头发的发具。中国的古簪有着
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使用发簪已经有4000多年的
历史了。中国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发簪就已经显现了它的
远古的身影。制作发簪的材质可以 分为角、骨、金、玉、象牙、
竹、木等。而从制作工艺上分,也有镂刻、累丝、镶嵌等。
古人 对发簪还有多种的叫法,如钗、扁方、步摇等。簪在
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胜簪。”
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
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 有过失,也要退簪。簪还象征着等级
与尊严。
26




步摇──《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以黄金为首,如桂枝般相 缠,下垂以珠,行则动摇,凸显行步
动态之美。
5. 示范分析
耳饰:不同形态的耳饰可以调节人们的视觉,达到美化形
象的目的。

商代金质耳珰
教师分析人物的脸型,示范耳饰造型带给人们的视觉变化。
27



6. 审美体验
运用铜丝你可以制作什么饰物,选择哪些制作工艺?
选择缠绕,学生让一圈圈铜丝成为了独特的发饰。
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服、妆、饰的辉煌成就,离不开
手工艺者的精湛工艺。 加工工艺有:雕刻、累丝、琢玉、
镶嵌、焊接等。
7. 学生作业
(1)作业内容
a. 仔细观察《簪花仕女图》,找一找图中的饰品;
b. 先在纸上构思饰品设计方案,造型别致,色彩和谐;
c. 用身边易得材料,试着制作一件饰品。
(2)基本要求
运用彩色胶泥、筷子,完成一只发簪的设计、制作。
(3)个性要求
饰物的形状和装饰应巧妙结合,展现你的美好愿望。
7. 展示评价
举办年级饰品展览会,将年级饰物共同展示、点评。过程
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 ,帮助学生树立优雅的审美意识,
运用饰品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并与同学分享学习制作饰品的
乐趣。
8. 课后拓展
画面在人物身后,穿插了一些并不起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背
景 。有仙鹤、小犬、湖石、花草。仙鹤与小犬的描绘,毛发渲
染与梳理十分周到。仙鹤通体皆白,仅颈上间 以一丝黑墨,鹤
翅排列从虚到实,由内向外,显出画家运用线条的手法既简单
又准确。考虑到中 晚唐花鸟画已经萌起,周昉对仙鹤、走兽描
绘得如此丝丝入扣,似乎有花鸟画兴盛伊始的征兆。
美术爱好者探究中国花鸟画的兴盛历史及特征。
相关链接
周昉(生卒不详),字仲 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
安)人。主要活动于公元763~804年(唐代宗和德宗时期),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能书,擅画人物、佛像,
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 丰腴,色彩柔丽,为当
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
人物画家。 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自创一体,有“周
家样”之称。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 仕女图》
卷、《调琴啜茗图》等。
《簪花仕女图》是稀世珍品。
28



开卷第一位贵妇,体态丰硕,发髻高大,头上插着一朵牡
丹花,髻前 饰玉簪,那珍珠流苏似乎不停摇晃,加强了整个人
物的动感。她头上的髻发和短鬓,茸茸地分披在丰满的 额前和
耳边,显得那么青春年少,圆润的面庞,浮起淡淡的红晕,蝶
翅形的黛画短眉,浓淡适宜 地斜峙在饱满的粉额上,眉间金花
子点饰如豆大小,双眼细长,眼波似乎在看着身旁的小犬,侧
身作出向右倾斜的姿态。外披紫色纱衫,朱色长裙上画有斜格
纹样,朱磦色披帛从肩后绕过双臂,垂于胸 前。淡紫色花纹的
白色衬裙,长过纱衫,拖曳到地上。她的右手似乎在无意地摆
向前侧,左手执 拂前伸,逗引着小犬,而小犬对着拂穗张嘴晃
尾,作出扑跳的动作,从而使情节显得生动活泼。第二位贵 妇
与第一位相呼应,构成了戏犬这一段落。不远处侧立着执长柄
团扇的侍女,团扇上彩绘着盛开 的牡丹,红花绿叶,相当耀眼。
侍女的打扮与其他几位迥然不同,表情默默若有所思,对于贵
妇 们的戏犬、看花、扑蝶,仿佛有些茫然。在她右前方有一位
髻插莲花,身披红格子纱衫的贵族妇女。她的 右手略向上举,
反掌拈红花一枝,目光凝视花枝,似乎在遐思。在她右侧远处
姗姗而来一位身材 娇小的贵妇,身着朱红披风,脖上戴着饰有
金质云团纹项圈,纱衫下透出的白裙上绣着紫色团花,显得十
分娇艳。发髻上的海棠花含娇欲笑,随着妇人的脚步向那丛辛
夷花踱过去。
此卷的最 后一位贵妇髻上插芍药花,身着赭褐色纱衫,朱
色长裙上有紫色团花,显得雍容华贵。她的右手举着刚刚 捕到
的一只凤蝶,左手玉指捏着白色披帛,似乎要迎接向她跳跃而
来的小犬,在给人以丰硕健美 之外,又平添了窈窕婀娜之态,
使人觉得分外娇娆。
在整个画卷尽头,树立着一簇盛开的辛夷 花,粉红色的花
朵,陪衬着少许绿叶,还有脚下的一丛绿油油的青草,一起点
缀在视野广阔的空 间,给人以一种回到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感觉,
使整个画面和谐而又富有生趣。
初看此画,似乎 人物之间无论从体态、服饰上并无太大区
别,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她们通过白鹤、花枝、蝴蝶这些媒介,
把各自孤立的个体有机地连接在一卷完整的画面上,使整个画
面的构图和情节气韵贯通、一气呵 成。
29





现代手饰
30












教学反思








31



第六课《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多变的颜色 设计·应用
教学内容
色彩知识在现代美术教学,美术创作和显示生活中占有相当重
要的地位,对 色彩理论知识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色彩
感知能力,色彩审美能力和色彩表达能力。色彩在生 活中随意可见,
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它是一种涉及光、物体、视觉和心理的
综合现象。本 课应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来
联系实际,实践色彩在生活中的妙用。通过启发与引 导、观察与尝
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科学地利用色彩,将美术的实用性和乐
趣传递开来。
1.通过对美术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让学生感知色彩的
客观存在并与自己的生活十分贴 近。
2.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理解色彩三要素以及色彩明
度,色相,纯度的基础知识。
3.通过练习实践,让学生初步体会并能基本掌握如何运用色彩
三要素以及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 。
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以及色彩明度,色相,纯度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色彩三要素的概念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所用的水粉纸、笔、水粉颜料、洗笔筒等。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
课程导言部分
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平时你 们和爸爸妈妈上街买衣服的
时候,首先最吸引你们的是衣服的什么?(回答:款式和色彩)
那 我们进入超市购买零食的时候,如果同学们在不知道味
道、价格的前提下,最吸引同学们的又是什么?( 食品的包装
和色彩)
好,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不得不承认好的包装和色彩不
仅能带 给我们物质上的享受还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我们
共同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 海洋都有它
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
衣着、家装、装饰物的 色彩,都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
品位,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只有了解色彩,才< br>能更好的运用色彩,用美丽的色彩来装扮我们美丽的家园。当


32



然,作为美术这门特殊的艺术来讲,同学们回忆一下它区别于
音乐、 舞蹈等其它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师:美术是一
种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感受的艺术,强调是一种可 视性艺术。)
所以,色彩在美术中的运用也显得非常重要。
既然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普遍、如此重要,那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色彩。
正课阶段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白天、黑夜两种截然不同
的景象,那么我想 请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在白天的时候我们
能看到五颜六色的景物,而到了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呢?< br>(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师:出示一组图片,讲解:一切物体都是通过形体和色彩
存在与 世界的,被我们所感受的。色彩源于自然的阳光,没有
光便没有色彩感受,色彩的形成和光有着最密切的 关系——光
是色之母,色是光之子,无光也就无色,再通俗一点讲,同学
们都看到过或听说过彩 虹吧,我们一起来说说彩虹的颜色:赤、
橙、红、绿、青、兰、紫,真正的色彩就来源于彩虹的颜色,< br>所以,大家明白了为什么在黑暗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色彩了吗?
因为色彩必需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出 现。我们能看到颜色是因
为光照到物体上,某些光被吸收,被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我们
看到的颜 色。
2.出示图片三原色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老师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颜色?(红、< br>黄、蓝)大家知道这三种颜色称为什么吗?(三原色)为什么
称为三原色吗?(因为他们是三种最 基本的颜色,其他的所有
颜色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调和而来,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在自
己的图画 本上试一试,(红+黄=橙 黄+兰=绿 红+兰=紫)
同学们来讲一讲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我用红+黄=橙举例。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三种颜色分别
叫红色、黄色、橙色,我们用不同的 名字来区别色彩与色彩之
间的区别,就像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名字一样,这是用来区
别个体与 个体之间的一个符号而已。在色彩中,我们把色彩的
名字统一叫做“色相”每种不同的色彩都有各自不同 的“色相”。
出示“色相”概念。出示色标盘,那我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
是怎样调配的橙色? 红色、黄色是直接从锡管里挤出来的,红、
黄、橙中的色彩,从直观的视觉感受来看,觉得哪个颜色最亮 ?
(生:黄大于橙大于红)提出“明度”概念:指颜色的明暗、
33



深浅、浓淡程度。 下面同学们再看下面的图片,除了我们刚
刚讲的 明度上的差异外,是不是觉得有的颜色鲜艳,有的颜色
浑浊啊,这主要是由色彩的纯度造成的,色彩的纯 度是指颜色
的纯净和饱和程度。刚才讲的三原色红,黄,蓝是最纯的颜色,
纯色和其他颜色调和 ,纯度就会降低,混入的成分越多,纯度
就越低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色彩具有三种基本的特性,
即色相、纯度、明度,统称为色彩三要素,这三者 不是孤
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每种颜色都有各自不同的色相、
纯度、明度。在不同的色彩 中,每个色彩都会呈现不同纯度、
明度的角色。
3.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花还需绿叶衬” ,学会色彩不
是了解了色彩的来源以及色彩的三要素以后我们就能画出美
丽的画了,就能搭配出 和谐、漂亮的衣服了,我们学习了色彩
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习色彩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去引导、帮助我们更好的搭配色彩。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学习色彩课的形式:
色彩,一般有水粉、水彩、油画及中国画等表 现形式。我
们在这里所讲的色彩主要是水粉画。水粉画是色彩的基础学
科,水粉的覆盖力较强, 便于初学者掌握,水粉画是介于油画
和水彩画之间的一种画种,它有像油画那样厚重的一面,覆盖
力较强,可以层层加色,它又有像水彩画那样透明、轻灵的一
面,鲜明艳丽,可以轻快淋漓地表现对象 ,她还可以表现中国
画那样的晕染情趣,也能在美术设计中表现巧妙的构思等。
水粉画是一种 运用水和胶与不透明的粉质混合颜料表现
对象的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敦煌壁画,西方的宗教< br>题材的蛋清画,古埃及古罗马的寺庙壁画等等,都可以说是水
粉画的源头。就初学者来学,学习水 粉画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彩
色的表现,现在同学们就要问了,水粉画真的有这么神秘吗?
我们该怎 样学习,能达到什么水平呢?------拿出几张水粉画
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头脑中清楚,什么是水粉 画。
对于初学者而言,水粉画的学习没有任何快捷的方式可
循,只有从最基本的静物写生入手 ,扣紧每一个步骤,每一个
环节,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从基础学起才是真理。
在这段时间,同 学们不要怕学不会、跟不上,我会循序渐
进、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并准备大量范画,进行说明,做范< br>画边画边讲,对你们进行单个辅导,主要让你们掌握色彩知识、
34



作画表现的技能技巧等,为进一步学习色彩构成等课程打下扎
实的基础。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色彩三要素中的明度色彩知
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 色,在纸上画一下,感受一下。
2.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第七课《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重复的魔力 设计·应用
教学内容
本课重复的魔力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
赏生活中重复 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重
复的魔力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 法,并能利用
剪贴的多种方式进行表现。
1、 情感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
成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重复基本
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 化,并设计绘制重复图案。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
成 有个性的重复构成组合练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构成,重复构成,基本形概念,了解
教学重难重复的形的特征及规律。 2、学习利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张重复
点 构成的作品。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
35



的图案,并能在日常生活、设计中灵活运用重复的形。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彩纸、卡纸、剪刀、胶水。
老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范图、剪刀、彩纸、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a、播放事先准备的《千手观音》 图片一组。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
b、学生观察后教师就图片提出下列问题:
说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感受?
(教师回放图片,并适当提示引导,从数量和排
列上说出特点,回归课本——同学们大声说:重复)
引出课题:重复的魔力(多媒体打出课题)
(二)感受体验:
a.欣赏《千手观音》节目,(进一步来感受重复的
魔力)
思考:在自然界和生活中,这种由单个形不断重复而呈现
出美感的例子很多,请大家列举一下。
学生(先交流再回答):衣服、地板上的花纹、建筑上的
门窗、自然界中的蜂巢等
1 手提袋大家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它的图案由一个个的
单形组成;2解放军的方正列兵式,给人一种威严 整齐的感觉;
3青椒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经过重复后也很美
丽吧;4门窗上的花 纹在武装剧中经常会看到啊)
感悟特点:数量多、面积大、不断重复的物体视觉冲击力
强。
c.重复定义:重复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
过两次以上,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以 加强给人的印象,使画
面统一。所谓相同,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
(学生回 答教师补充)
(三)探究新知 (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a、重复构成要素:
①单个形组成;
②数量多、重复排列;
③整齐、有序、美观;
④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36

个性思考



b、教师小结
将多个单形整齐、有序的重复排列组合达到美观和强大的
视觉冲击力。
C、重复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形和骨格
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如基本形过于复杂,
不仅不易组合,也面散乱不整。如自然 界的蜂巢以简单的六边
形做基本单位,塑造了很多丰富的外形。
骨格:就是形象的编排秩序 ,即图形的构成组合方式。(对于
广告设计原理而言,骨格其实就是广告版面构成中的栅格。我
们在构成设计中常常借助于骨格,骨格有助于我们排列基本
形,使之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决 定了基本形在构
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
同变化会使整体构 图发生变化。)
骨格的作用, 1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2是分割画面的空
间。
(四)设计重复的形
设计的方法:把基本形按照一定的骨格进行组合排
列,形成丰富的外形。
学习基本形的构成:自然形和简单的几何形。
(自然界中的形有很多如小鱼,树芽,树叶等等;简单的
几何形就更多了如圆,长方形,三角形。)
1同样一个基本形, 因排列位置不同,所构成的 图案形
式也不同。大家看这两个“田”字,骨骼是相同的,基本形也
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排列位 置,而构成的图案却大不相同,那
么同学们觉得哪一幅更美一些啊 ,所以在作业中同学们要多
尝试,争取做出更美的图案。
2重复构成除整齐划一的完全重复外还包括渐变、分解、
对称、发射等非完全组合。
对称的重复: 图片:课本25页利用镜子产生的
重复构成
做一个对称的重复图案,镜子是 一个很好的道具,我们可
以利用镜子的“造型增殖”作用,把一个单形用一面镜子对照,
镜中出 现了一个“镜相”,把“镜相”同单形合成在一起,就
有了正形与负形的两个数,它们可以构成有趣的对 称图案。
图片:课本25页利用镜子产生的重复构成
如果是用两面平镜,呈八字状放置,“镜相”中就
37



会出现更多的负形。如果用三面平镜,就可以做成万花筒了。
形的无穷增加,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 br>大家都玩过万花筒吧,它的原理就是这样的。下面的这两
张图片呢,就是镜子呈“八”字状放置。
3做对称的图形,也可以用折纸滴彩的方法构成。
课本26页折纸滴彩学生作品
这 种方法能够像镜影一样的重复图形,又丰富,制作简便。
这是一幅折纸滴彩的构成作品,大家说说它像什 么啊?折纸滴
彩最初用于医学,由瑞士精神病医生罗夏发明,并用它来进行
心理测试。他根据受 试者说出对滴墨图形的 感受来分析其精
神状况,因此折纸滴墨也称为“罗夏测验”和“滴墨测验”。
折纸滴彩的操作
步骤:1纸对折2滴上你所喜爱的颜色3再次对折4展开
后就得到一个对称的图案了。
(五)巩固练习:设计一个基本形,并涂上颜色。
制作步骤:
A、设计基本形
B、确定骨格形式
C、制作
(六)拓展提升:
A留心观察身边的重复构成现象。
B用实物制作更精美的重复构成。












38

教学反思



第八课《奇妙的墙 》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奇妙的墙 设计•应用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主要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造型观念,训练学
生的构成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观。通 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是
一种空间构成,是通过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利用线、面、
块等立体形态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的形态。同时
累积构造是立体构成的主要造型之一,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
似的基本单元,通过叠加、累积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体形
态 。
认知目标:通过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了解累积构
造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累积构造知识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据不同
的累积方式共同创造一堵有趣的“ 墙”。
情感目标:从累积构成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其创作乐趣和审美,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累积构造中的模数关系。
多媒体课件、纸张、颜料。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
教学要点
1. 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 可见,它们有的是砖石砌成的,
还有的是其他材料构造而成的,在所有的墙中都有着一个共性
─ ─屏障式体积。整体墙有体积,每一块砖石也有体积。在生
活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墙之外,还有屏风、隔断 等其他形式的墙,
只要是具有基本体积元素的堆砌或累积都可以形成墙。
2. 累积和累积 构造中基本形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形状,而是
一个立体的体积,将基本的立体单元形以不同的骨架重复累< br>积,就形成了累积构造的式样。这里的基本形可以是立方体、
圆柱体、三棱柱„„也可以是任何一 个具有模数关系的单元,如
具有相同体积特征和重复边界的立体形态。
3. 累积构造的另 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复性,将相同的基本
形不断地重复才能够形成累积。这里的“重复”可以是基本形< br>完全相同,也可以是基本形外形相同,内部空间、表面色彩装

39



饰的变化。重复的秩序美和变化的灵动美共同形成整体,构造
出艺术审美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以往的学习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的艺术表现形
式 ,如书法、国画、油画、舞蹈、戏剧等,本课的学习则从中
国传统的戏曲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探讨和发现艺 术中的一些表
现手法,引入课题──《从戏曲脸谱到有趣的墙》。
(二)听音乐、表达感受
1. 听完一段戏剧唱腔后全班同学都参与快速应答游戏的
活动。要求用最简短的文字语言或形 体语言概括刚才听到的这
段戏曲的感受。
2. 从听到表达感受,学生表现得非常好。教师 引导学生欣
赏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他们所塑造的角色的,共同寻找片段中的
艺术表现手法,如唱、 念、做、打、服饰,还有脸谱。
3. 脸谱的形成来源于面具。除了中国戏剧脸谱以外,其他
民族的脸谱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但
所有的脸谱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夸张的艺 术表现形式。
4. 展示各种类型的面具、脸谱,师生共同欣赏。
(三)找素材、开始 创作教师提供世界各民族的面具和脸
谱资料,欣赏并吸取部分作品的创作元素,运用夸张的表现手
法为自己或同学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脸”。
(四)变化、发现、联想
1. 引导学生一起来做一次变化,把画好的平面作品卷成圆
柱体后欣赏。 2.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把卷好的 立体作品做各种
形式的变化,仔细观察,并记住自己的感受,最后要求学生把
作品有秩序地排列 到黑板上。
3. 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艺术作品,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生讨论感受。 4. 我们的活动是从平面到卷曲成立体叠加再
到排列,是什么给你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呢?其实这就是一 个艺
术创造的过程,是艺术表现力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运用的
表现形式在美术上称之为“累 积构成”,概念呈现,让学生了
解。
5.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累积构成的墙,师生欣
赏生活中的墙。 (五)课堂小结
从 京剧唱腔到脸谱,再到我们创造的有趣的墙,他们之所
以成为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除此之 外,在文学
中有拟人、比喻的表现手法;电影中有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由
40



此可见艺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敢于想象,然后用有效的方法
表达出生活中的各种美。
(六)课后延展
1. 一篇文章──《发现与想象》。
2.一个新发现──生活中你们认为的有趣的墙。
3. 一个新知识──可以到网上查找有关戏剧、面具、脸谱
等资料。 本课的学习,需要与第七课《重复的魔 力》的学习
内容联系起来。因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仍然是学习构成设计中有
关“重复”的概念。如 果我们将《重复的魔力》与《奇妙的墙》
这两课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构成中的“重复关系”< br>是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的“累计构造”是一种三维空间
的屏障式重复,是运用具有立体状态 的单元,按照“墙”的形
式累积重复构成,其基本的方法与“重复的魔力”中平面的重
复构成的 “基本形”单元重复一样,只不过它们的空间形式,
运用的材料不同而已。相关链接
立体构 成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再到分割
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体,而点、线 、面、
体又可以组合成变化、复杂的形态。立体构成是对空间和形态
之间的关系研究。空间的范 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
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各种事物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
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或形态,并以
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
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相中的个体关系,而形态 是由无数形状构
成的一个整体状态,是一个由多个形状构成的综合体。如正六
面体,它的形状有 四边形,还有六边形。












41

教学反思














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师

在绘画中永
生──外国肖像欣赏·评述

教学班级 七年级 班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为西方肖像画的赏析。如果将教材中一幅幅的肖像画
比作点, 时间发展比作线,以小标题为统领的模块比作面的话,本
课呈现出丰富立体的点、线、面架构。教材分别 从肖像画的认识、
类别、功能、表现、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介绍,并用“肖像
画里的故事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双人肖像画、团体肖像画、真
实的记录、精神的永生、颠覆与革新”七个小标题 作了学习方向的
指引。面对文中丰富的知识点架构,在简短的课时安排中,难以面
面俱到深入分 析众多的画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赏析肖像画的思维方法,在观察、分 析、推理、判
断的活动中提高感受美、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外国著名肖像画 及代表画家,对外国肖像画发
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重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技能目标 :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
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 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能理解并接纳西方肖像
画多样的表现方式。
创新目标: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拓展过程中,尝试进行中外肖
像艺术比较研究;传统肖像表现和 流行动漫肖像造型比较研究。结
合欣赏学习,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与法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
42
教学目标



的亲朋好友或自己。
教学重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形式
风格、重要画家及经典作品。
教学重难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并接纳外国

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与风格。并且学会如何用
美术的语言解读肖像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外国肖像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肖像画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 赏析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2)观赏画面,分析
美术语言。 (3)领悟内涵,提炼价值意义。 2. 赏析要点
(1)了解背景知识──作者、时代、画中人。
(2)分析美术语言──美术作品形式构成 要素(构图、
色彩、明暗、透视、技法、风格);肖像画对人物的描绘(人
物的容貌、体形、情 态、服饰等)。
(3)提炼价值意义──精神、意义、价值。
教学过程和方法
■ 肖像画里的故事 示例作品:《少女肖像》
1. 背景知识:公元1世纪在庞贝城(意大利)的废墟中发
现的,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最早的肖像画。
2. 美术语言:它不仅通过色彩和明暗效果的运用勾画出了
少女美丽的容貌,同时还将她矜持 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表现了
出来。
3. 价值意义:从这幅作品中欣赏者还能读到更多的信 息:
少女时髦的发型和华贵的头饰表明了其上流社会的身份,在当
时读书是一种高尚的娱乐。
4. 教法建议:以肖像画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肖像人物的关
注,认识肖像画。
首先 和学生探究与画中人进行对话的方法──根据画中
呈现的信息要素,综合分析后推测画中人的身份、性格 及情感。
这一推理方法的运用可以拉近与画中人的距离,对于学生观赏
陌生的肖像画人物增添了 趣味,促进了探索精神,也为进一步
赏析作品作了铺垫。
■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示例作品:《自画像》
1. 背景知识: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
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自画像》 是一幅素描作品,画
43

个性思考



家作画的工具是一种红色粉笔,这幅画创作于1513年左右,
一般认为是达•芬奇的最后一幅作品, 幅面约33.3厘米×21.3
厘米。整幅画用笔流畅、洗炼。这幅素描现被保存在意大利的
都 灵图书馆内。
2. 美术语言:在这幅《自画像》中, 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
条丰富多变 ,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线的微妙变
化,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 许多转折
与体面关系,立体感很强, 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3. 价值意义:从这幅自画 像上,我们看到这位巨匠晚年时
的坚强不屈的性格与意志力以及他那深邃的充满着智慧的目
光。 画家脸上披散着的长发与颌下的长须,其中的每一根线条,
鼻梁和嘴唇的描绘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 这幅画所展示的
技艺来看,展现了画家无穷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教法建议:通过与《少女肖像》的比较赏析,学生能够
清晰地了解素描与色彩两种不同表现方式的魅力。
■ 团体肖像画
示例作品一:《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1. 背景知识:17 世纪的荷兰,除了盛行风景画、风俗画
和静物画,还盛行肖像画。当时经常有某一个团体或行业公会集体出资向画家订制群体肖像画。1632年,年近26岁的伦勃
朗应著名医学家杜普教授和其他七 位医生的要求,绘制了一幅
群体肖像画。
2. 美术语言:画中画家着重突出了杜普教授。 他面对着七
位学者,一边做着解剖,一边阐述着人体的结构原理。七位学
者的表情和姿态不一: 有的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吃惊而专注地看
着教授所示的地方;有的手拿教材默默地思索;有的好像茅塞顿开;有的又好像如梦初醒„„这丰富多彩的表情、生动的姿态,
在冰冷、苍白的尸体的反衬下显得 异常生动。作者不仅把每个
具体人物的形象、动态、表情表现得真实动人,而且,用以前
所未有 过的形式把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结合起来,使荷兰传统
的群体肖像画由简单人物排列的表现方式转换为更 具有典型
特征和深刻内涵的全新人物表现形式。
3. 价值意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不仅使订画者非常
满意,而且使画家在一夜之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明星。从此,
订画者源源不断 ,伦勃朗也因此由一个普通的平民一跃成了显
耀的贵族。
4. 教法建议: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一些构图知识,让学
生掌握构图在一幅画中的重要性。
44



■ 真实的记录
示例作品:《马拉之死》
1. 背景知识:创作于1793年,雅克•路易•达维德(又译
大卫)(1748~1825 ),162厘米×125厘米,布面油画,布
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2. 美术语言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法国革命家马拉被
刺死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 节
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分处理 得很单纯,以突出下半部分的
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体现了这一令
人震 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及莫大的悲痛之
感。
3. 价值意义:马拉工作的 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
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在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
安 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有如石碑上的铭文。简洁、
严谨、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入、具体、真实 再现细节的刻画,
表述了达维特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
革命期间,古典 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理想的英雄
主义精神。
4.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用批判 的眼光鉴赏美术作品。新古
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
重大事 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
强调完整性;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 塑般的人物形象,
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 精神的永生
文森特•威廉•凡•高, 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
家。凡•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 过
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 最后他投身
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
艺术特色:采用点彩画法。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 的启发,大胆探
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体现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
求画面的平面感、 装饰性和寓意性。
凡•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
式上的独特追求, 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
动。凡•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 br>条。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
45



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
抱一切 。凡•高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
去世时已有八年。
艺术影响:在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然而却对西
方20 世纪的绘画艺术乃至现代艺术有着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 颠覆与革新
示例作品:《朵拉• 玛尔的肖像》
1. 背景知识:毕加索,1881~1973,出生 在西班牙马拉加,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
人,他和他的画 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
位多产画家。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素 描、版
画、平版画。他在20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
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 见的天才”。
2. 美术语言:《朵拉•玛尔的肖像》采用立体主义的手法
来表现,画家通 过对人物形象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将脸部的侧
面和正面合成在一起,达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朵拉的 肖
像温柔、优雅与庄重,她的双眼一红一绿,显示出一种活灵活
现的神情。
3. 价值意义: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
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 并创新为自
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在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
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 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
一与和谐。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弟子,
但凡是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 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
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毕加索从19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 续到20世纪
70年代,他是整个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
索的作品对现代西 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4. 教学建议:社会学式鉴赏。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
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
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 、抽象主义、波普
艺术的统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 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猜到我
指的是谁吗?她平静安详地端坐在那里,姿态优雅。虽然没有
华丽 的服饰,也没有任何珠宝的装饰,然而“清水出芙蓉、天
然去雕饰”的模样更衬托出她的高贵典雅。一丝 淡淡的微笑悄
46



悄地从脸上掠过,若明若暗的光线为 她的眼窝、嘴角蒙上了柔
和的阴影„„五百年来她一直带着神秘的微笑,永远年轻着。屏
幕放映 出《蒙娜丽莎》的图片,同步解说:一幅画胜过千言万
语,再华美丰富的语言在直观的肖像画面前也相形 见绌。今天
我们走近外国肖像画,学习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肖像画里的故事多媒体课件放映《少女
肖像》,同步解说《少女肖像》。
1. 看(画面内容):在一幅生动逼真的肖像画面前,我们
会被画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所打动, 进而产生与之对话的想法,
她是谁呢?
2. 思(课本提问):这位美丽矜持的少女是谁? 在她对面,
是什么打扰了她专心的阅读?她的神情那样的专注,内心又洋
溢着怎样的情愫呢?她 读的是诗歌,还是故事,竟能如此吸引
她?
3. 析(美术特色):画家不仅通过色彩和明 暗效果的运用
勾画出了少女美丽的容貌,同时还将她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
质表现了出来。
总结:她到底是谁?其实画家已经用敏锐的观察力、高超
的写实技巧将人物的容貌、身份、性格 、情感等信息捕捉下来
并呈现在画面上。我们只需留心观察就能推测出画中人是谁。
(二)发展探究
1. 了解肖像画的概念: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
括头 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其特质在于着重刻
画人物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 备的效果。
2. 探究肖像画的美术语言。
师生共同探究《蒙娜丽莎》的美术语言。
(三)深入研究(双人肖像画、团体肖像画、真实的记录)
师生共同探究肖像画的功能。
多媒体放映《法国公使双人像》
1. 看(画面内容):画里两个人物,左边一个叫扬•德 •丹
特维尔,原是贵族;右边一个叫乔治•德•塞尔夫,原是主教。
2. 析(美术特色):这幅画以各种细节之精细的描绘而著
称,画上所有杂物纤毫毕见。
3. 思:这幅画颇像早期照相术发明后的布景照相,为什么
会出现这样的绘画?
(在16世纪, 肖像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品种,当时上层人
物的嗜好是决定性的因素,此种心理与现代人要求拍照可能同
47



出一辙。但要靠艺术家的精到的技巧去一笔笔画出 来,实非易
事。荷尔拜因的肖像画确实在欧洲起着肖像艺术的领先作用,
它对于后来的英国绘画 有着很大的影响。)
多媒体放映《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 看(画面内容):阿尔诺 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
蒲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
新 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注意观察画中的细节。
2. 析(美术语言):画家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 富裕市民的新
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
像,尤其对室内的陈 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
不苟。
3. 思:
(1)画面中用了很多象征手法,请把他们一一找出。( 2)
镜子在此画中的作用。 从这两幅画看,肖像画有何功能?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肖像画能够清楚地表明被画者身份的背景, 确定尊崇与地位。
多媒体放映《国王卡洛斯四世一家》
1. 看(画面内容):国王卡 洛斯四世是个脑满肠肥、低能
昏庸的统治者,他臃肿的身体活像一只火鸡;皇后玛丽亚•鲁
伊萨 则歪着脖子,装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她长相丑陋,脸上却
现出一本正经的状态,显得十分可笑。两边则是 他们的女儿、
女婿、儿媳和姐弟。有的挺胸凸肚、有的呆若木鸡。人物呈弧
线形地前后交错站开 。
2. 析(美术语言):戈雅凭借他那天才的洞察力,并不有意
丑化这些皇族成员,而是 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只知享受的空虚灵
魂,从而生动地揭示出这些人物的本质特征。
3. 思:画家为什么要表现锦绣的衣服、绶带金银饰物,这
些在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这一幅画来看,肖像画又有何功能?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肖像画以其独特直观的艺术语 言记
录了人物的外貌、身份、性格、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艺术家的
思想和艺术风格。
多媒体放映《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1. 看(画面内容):
略。
2. 析(美 术语言):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十分出色。画面
上,火热红调子表现了宗教特有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 和红
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
家高超的技巧。
48



3. 思:画面以红色为底,有何作用?(宗教庄 严气氛)画
家是怎样抓住人物瞬间复杂的内在精神状态?(眼睛在传神中
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放映《马拉之死》 1. 看(画面内容):略。
2. 析(美术语言):画家将画 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
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3. 思:马拉工作的木台在画面中有何作用? 从这两幅画
看,肖像画的功能还有什么?
学生讨 论,教师小结:肖像画作为宣传的工具相当有效且
有其必要性。肖像画同时也承载了艺术创作过程的永恒 性、纪
实活动的一种记录等,因此当摄影大量被运用时,肖像画仍然
历久弥新。
(四)课堂拓展
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画家是:16 世
纪,德国,阿尔布雷特• 丢勒 17 世纪,荷兰,伦勃朗 19~20 世
纪,荷兰,凡•高 自画像之父──丢勒 浓缩的人生──伦勃
朗 (五)课堂反馈 肖像画的功能有哪些?
怎样欣赏肖像画?以书本某一肖像画为例,写一篇150
字的赏析文。 (六)课堂评价(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视频导入:想念凡•高 二、新课讲授
(一)发展研究:精神的永生 多媒体放映凡•高自画
像 1. 看(画面内容):略。
2. 析(艺术特色):在冷色的银灰、银绿和蓝色的背景下,
凡•高的头颅犹如一团燃烧的火 焰。一切如此的充满激情,一
切又是如此的压抑。坚定而洞察一切的双眼,眼睛下面是一片
令人 惊讶的绿色。脸部刺目的绿色和须发的红色相互抵触,那
是凡•高压抑的激情。
思:凡•高的自画像与前面的肖像画有何不同? 凡•高为
什么这样画?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
教师总结:凡•高的生平、艺术主张、印象派。 欣赏:凡
•高的其他自画像。 (二)深入研究:颠覆与革新 多媒体放映
《朵拉•玛尔的肖像》 1. 看(画面内容):略。
2. 析(艺术特色): 毕加索的这幅作品采用立体主义的手
法来表现,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将脸部的侧
面和正面合成在一起,出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
教师总结:毕加索的生平、艺术追求、立体派。 欣赏:
49



毕加索的其他作品。 多媒体放映《戴帽的芙劳》
1. 看(画 面内容):画家把形体拉长,特别是拉长颈部,
没有刻画眼珠,使她的脸部显得更加忧愁,好像有一种难 以施
展其欲望的忧郁。
2. 析(艺术特色):画面用一种三度空间的绘画简化方式,即不去深化空间,而去简化空间,使之平面化,把线的夸张表
现引向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性功能,整个 画面极具装饰美感和浪
漫情调。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莫迪里阿尼的生平、艺术主张、巴< br>黎画派。欣赏:莫迪里阿尼的其他作品。
(三)课堂拓展
1. 现代派产生的背景,其他现代派及画家。 2. 中外肖像
画比较研究。 (四)课堂反馈
1. 你喜欢现代肖像画吗?说说你的理由。 2. 古典与现代
肖像画有何不同?
3. 尝试用现代绘画元素描画你周围的亲朋好友。 (五)
课堂评价(略) ◆书目推荐
1.《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
2.《外国美术与名作赏析》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4
月第1版。 3. 靳尚谊──《肖像画的东西融汇之路》。
自画像之父──丢勒
画家生平:阿尔布雷特 •丢勒(1471~1528)生于纽伦堡,
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 画、
油画、素描。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
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主 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
《小受难》《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
《亚当与夏娃》《骑士、死亡与恶魔》等。他的水彩风景画是
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 表现得极其生动。








教学反思

50

采访稿怎么写-司法考试答案


十一国庆-大庆石油学校


勤俭节约的作文-元宵节祝福微信


王冕者-法国的风土人情


杭州金钱豹自助餐团购-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孝敬老人-打井合同


腾讯说说-过年祝福词


武汉大学排名-客中客入画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