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考试质量和试卷卷面分析
坚持的名言警句-爵士乐教案
2019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考试质量和试
卷卷面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
紧扣课本、
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
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
能力,不仅顾及了各
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
测,以
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
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二、卷面分析
现将本次检测的情况简单分析如下:
(1)属于记忆能力的题目有第
一题口算,第二题1、4、5小题,第
四题2小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口诀及直角、锐角、钝角概
念
的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学生掌握扎实,得分率都在95%以上。
(2)属于应用能力的题
目有第二题2、3、6、7小题,第三题选择题,
第四大题的1、3小题,第七大题解决问题。这些题目
都类似课本题
目,只换了一些数据,主要考查平均分、图形的变换以及解决问题的
相关知识。除
第四题1小题得分率68.5%,第七题1小题78.5%以外,
其他题目的得分率均在95%左右。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记忆力的题目学生考得比较好,对于口诀以及直角、锐角、钝
角,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理解并掌握了,所以考这类题目,
第1页共4页
难不倒他们。但学生不认真检查,要求在角的下面写明是什么角,画
完后很多学生没有标出 角的名称。当然也存在少数学生对口诀还记不
住,导致计算出错,比如36÷4=8,35÷7=5。还 有学生考试时不细心,
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题丢掉。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各类数学概念的
理解 及口诀的背诵训练,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熟读、
背诵,而且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意,会用 。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
真读题的要求,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2)关于应用能力方面的, 众观本次考试,应用能力的题目考得还
是比较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对于类 似
的题目能很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快找到答案。比如平均分、解决问题
等这一类的题目,书本上 已经出现很多类似的题目,学生练得多了,
自然就学会了方法。因此在本次考试中,这些题目很多学生很 快就能
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但是少数学生对两步应用的解答掌握的不是很
好,因此在第七题1 小题解决问题的题目约有20%的人失分。第四题
画出将小鱼形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有35人失分, 原因是平移了
2格,没有掌握了平移的方法。今后这部分内容还得加强练习。
我国古代的读 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
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 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
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
书 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 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
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 ,语文是
第2页共4页
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
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
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
就是讲不
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
的书大段抄
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
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
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
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
面下
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对于学生存在的失误,在以后的
教学中应该加强训练,让学生理解并
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多练,且形式多样地加强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还
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培养学生
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好习惯。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
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
落,对提高
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
体的支离破碎
,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
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
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第3页共4页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
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
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
渗透到学
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
展。
介
于这样的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
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
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
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
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
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
师为
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
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
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
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本次检测,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是比较好的,比上个学期有了
明显的提高。应用力也不错,较上个学期来看是有提高的。试题中跟
教材里题型类似的题目很多学生也
能做得出来。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