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时间英文-教师考核鉴定意见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0名,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绝大
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
牢固;在基本技能方面学生虽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加减法、乘
除法计算能力,
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况不一样,双基情况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
面
向全体,并要做好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使多数学生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课程标
准所规定的目标。
2、学生思想情况:
我班学生(除极个别的外)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
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
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
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
胆怯,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
不能代表他学习数
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
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
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以下十项内
容:1、有余数的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千米、分米、
毫米的认识,4、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 ,5、观察物体,6、万以内的加减法(二),7、图形与
拼组,8、两步计算,9、数据的收集与
整理(统计),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
称,识别各数位
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
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
过程。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
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
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的措施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探索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保证必要的练习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恰当地进行评价。
(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2、教学的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
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
宣传单上所宣传物品的价格
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研究
(1)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勇于探索知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做一做。
(2)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
(3)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大胆改
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设计简单有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努力学习创新教学理论,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
补充,引导学生对于
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达到目标的完成。
五、 教学活动安排:
三月份:举行一次作业质量评比活动 举行读数、
写数比赛
四月份:
举行口算比赛
五月份: 举行笔算比赛
六月份:
举行数学复习总结活动
六、培优补差的计划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
想教育,增强自信心,发挥其特长,让他们爱动脑筋,
要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掌握学生的个性,多用鼓励性语言,对差生耐心辅导、多帮助、多提问,
让他们多练习。
3、对差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多给予鼓励指导。
七、教学课时安排:
一、野营——有余数除法 5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
二、浏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11课时
三、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1课时
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9课时
五、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3课时
六、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6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
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3课时
八、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4课时
九、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课时
漂亮的花朵
1课时
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5课时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分食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
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
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
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
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
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
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
动,发展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
人交流、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
,要平
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三、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 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
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每人分几个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
3 3 ——
1
9 ——
2 4 1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
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9÷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3.
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4. 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四、试一试
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五、巩固练习。
1 .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 自主练习第一题。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调动
了学
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信息窗二 野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
除法的
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
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
果,体
验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
,
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
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
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22个野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8个蘑菇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解决第一个问题:22个野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个)……2(个)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竖式,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小组内解决:48个蘑菇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小组讨论,写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 )根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板书:9÷2= ( )……( )
② 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根,还剩( )根
板书:11÷4=()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
数除法的
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
决?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
时遵
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
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信息窗二
野营——————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
法的题目时我们应
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
学知识,再一次强调做这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为本课学习奠
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请把它找出来。
14÷4=3……2 8÷5=1……3
16÷3=5……1
10÷4=2……2
(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
(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练习巩固
自主练习第3题
请学生先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然后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1)请学生先独立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提示,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2)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
①没有余数的算式 48÷8 36÷6
49÷7
②余数是3的算式 27÷8 48÷9 33÷5
③数是1的算式 22÷7 37÷4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四、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分给几人 还剩几
枝
枝
2 10 0
3
4
5
6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总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反思:
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
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
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
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
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关计算。
2.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
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课前回顾;
课前谈话:同学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
三、梳理:
1.交流整理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知道了什么是有余数除法。
(2)我会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我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对照比较找出难点。
教师提问: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
学生可能回答:
(1)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2)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解决:
1.( )最大能填几?
6×( )< 52 8×( )< 61
( )×6
< 52 ( )×8 < 52
3×( )< 19
( )×4 < 27
2.用竖式计算
19÷2= 23÷7=
59÷9=
27÷6= 50÷8= 38÷4=
五、应用: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小朋友要去观看足
球比赛。有一辆汽车,限乘8人。门口有售票
处,上面有各种门票的价格。
2.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如果我们班的同学要去看足球赛,要解决哪些问题?
(2)组间交流:第一,要解决乘车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门票的问题。
(3)解决问题:
第一、我们班有53名同学,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学生列式解答:53÷8=6(辆)……5(人)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需要几辆车?6辆还是7辆。
第二、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只有50元的费用,该怎样买票?
方案一:买A区票。
理由,位置好,看的清楚,比较舒服。
50÷9=5(张)……5(元)
存在的问题:钱不够,方案行不通。
方案二:买B区票。
理由,位置也可以,看的比较清楚。
50÷8=6(张)……2(元)
可以实施。
方案三:买C区票。
理由,价钱便宜。
50÷7=7(张)……1(元)
存在问题:余着一张票,位置不是太好,看的不清楚。
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方案二。
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
有趣的各
种数学游戏,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
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
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
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
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在
“玩”与“乐”中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
规律解
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数数、
计算等解决问题的
不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感
受。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画图、数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彩旗。
学具准备:小彩旗。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智慧广场。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
题。(板书课题:智慧
广场)
三、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简单的有规律排列,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师:今天的学习目
标,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有),要想真正的完成学习目标,离不开
同学们的认真看书自学,接下来,
我们要进行男、女生比赛,看看是男生表现好,还是女生
表现好。
四、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1.探索规律现象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排列规律
先学(看一看)
师:(结合彩旗实物)观察这些彩旗的颜色,“红黄绿”3个一组,第一个是
什么颜色?
第2个呢?第3个呢?
师:不看彩旗,请你回答,第2组第1面旗是什么颜色?第
3面呢?第4组第2面呢?,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3.探究第17面旗是什么颜色
学生独立探索
学生汇报交流
A.画一画。
B.数一数。
C.算一算
17 ÷ 3 = 5(组)……2 (面)
学生交流为什么要除以3?商是5表示什么?余数是2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第17面是黄
色?
师重点明确:每3个为一组,17面小旗里面一共有完整的5组,余数是2说明第17面
彩旗是
第6组的第2面。因为每组的第2面都是黄色的,所以第17面彩旗一定是黄色的。
后教(做一做)
师:你能根据他们的排列规律,按要求作出判断吗?(课件出示习题)
五、当堂训练:
课本11页第1题,12页第2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板书设计:
智慧广场
17 ÷ 3 = 5(组)……2 (面)
教学
反思:要在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
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
、自信的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
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
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
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
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
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1:来到北京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
一次扩展。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
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
的意义。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
教材内容选择联系城乡
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大
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
、读、写千以
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
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重点: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难点: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1——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主题图,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 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提问: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刚才我们在
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
呢?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
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 [出示一本笔记本]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本笔记本有100张纸,1000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2)[出示一袋牙签]
提问:这袋牙签有200根,多少袋牙签是1000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5袋牙签是1000根。
教师呈现1000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3)[出示一本书]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请你估计一下。一页大概有多少字?
1000字有这样的
几页呢?
(4)生活中感知:
提问:
1、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500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1000人?
2、
我们班同学40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1000人?
3、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4、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
(1)从195数到204。
(2)从407数到414。
(4)从989数到1000。
5、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125。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1、谈话: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2、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汇
报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数。
3、拓展游戏活动:
谈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转盘转到了3、6
、9,这三个数
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
心观察身边的数
学,认识千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有充分的时间数数,感知数,对学生数数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数数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便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应当采用多种的方法,
而这些方法在运
用的时候也不是说一根一根数完就两根两根数,十根十根数完就一百根一百
根数,什么时候要一根根数,
什么时候要十根十根数,什么时候需要一百根一百根数,每一
种方法数的时机,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都
要充分考虑到了,通过这样的数数不仅让学生学
会了数数而且突破了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细致的指导,学
生不仅能数而且能有条理地数。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1:来到北京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
内的数,知道这
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重点: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难点: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
关,去探
寻数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
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
“179”,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
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
br>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自主练习4
学生独立完成。
3、自主练习5
画珠子
4、自主练习6
结实实例说说1000有多大。
5、自主练习7
写出横线上的数,学生读后写出数来。
6、自主练习8:用算盘拨一拨下面的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
各种
数学游戏,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
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万
以内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迁移到万以
内的数的认识。这部
分知识不仅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的重点
是初步
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
内的数。
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
,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
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能认、读、
写万以内的数。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
难点:理解各数位上的数的意义,正确读、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2——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参观的同学来到人民大会堂的万人礼堂,总计可容纳一万人。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
拨
珠?
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
大呢?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
10
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
B、
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9个十和3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
再问:你是怎样读
的?再在千位上拨上3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
是怎样读的?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三、练一练。
1、自主练习一:数一数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要在
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
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
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
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
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
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道路
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
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
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
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
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
数。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
难点:理解各数位上的数的意义,正确读、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
会用
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活动一: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哪个组先
做完、做对的是赢
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自主练习2:读一读
3、自主练习3:写出横线上的数。
4、自主练习4、5题。
5、自主练习6:哪几个数比较接近500?请圈出来。
6、10000有多大?
学生阅读,后说一说。
7、小资料
教学反思:
要在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
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
的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
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
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
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
道路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
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比较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你看到了什么?
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楼餐厅大约能坐多少人呢?二楼呢? 579和508是一楼和二楼的座位数,这两个数是准确数。日常生活,有时准确数难记忆,
在不求
用准确数叙述时,可以将准确数写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千、整百或几千几百、几百几十
的数,这样的数是准
确数的近似数。
学生试写
活动二:比较数的大小(不同数位的数比大小)
(1)怎样比较1210和958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方法一:
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10 >
958。
方法二: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10 >
958 。
方法三:
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10 > 958
。
活动三:比较数的大小(相同数位的数比大小)
1、故事书和科技书,哪类册数多?
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和806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 806 。
(2)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0接近900,806接近800,因为900比800大,所以895 > 806。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
较广泛的素材。在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
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
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
化。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
然后,在通过观
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比较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数字王国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百位上8比3大,所以803大于308,第二题999
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
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999小于1000)
2.手指裁判
。(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
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1001○999 123○96 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
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
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
一位一位往后比。
活动二:
自主练习
第1题: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是多少?选一选。
第2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3题:比一比。
第4题:在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
第5、6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
第7题:理解题后完成。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进、退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展示情境图,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要想知道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就是求从入口到北三楼和从北三楼到北四楼长度的总
和。
2、探究500+300的口算方法。
(1)学生独立试做。
(2)小组交流方法。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方法二:利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方法计算。
3、解决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级台阶?
学生独立试做
小组交流算法。
三、练习:
自主练习
第1题
;放爆竹。
四、归纳总结:
几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方法:可以把几百几十看成几个十,再相
减;也可以把0前面的
数相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
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
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
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
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
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
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进、退位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自主练习
第2题 :找朋友。
第3题 :晨练。学生阅读两位小朋友的对话,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第4题 :学生看图了解信息后,同桌交流。
第5题
:前两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提出问题后完成。
第6题
:实验小学植树情况统计表
聪明小屋:
分析:把竹竿的一端插入井底,湿的部分即为井深,
根据题意可知,2个湿的部分加上
没湿的部分等于竹竿部长,所以可以用竹竿的总长减去没有湿的部分,
再平均分成两份,其
中的一份即为所求。
教学反思: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
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
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
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培
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2、
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难点:理解估计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探寻估计策略。
(1)明确问题: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3)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5)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
还有不少同学
用到了估算。估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二、巩固估计策略。
这张班报大约有多少个字?
(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
br>(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行估计。
四、自主练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估计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
先估计1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 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
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的方法
进行估计。
五、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行估计。
教学反思: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
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5——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4、
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难点:理解估计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 自主练习
第2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自主练习第3题
估一估,这块地一共能种多少棵小白菜?你想怎样估?
5、
自主练习第4题
圈一圈,估一估。
6、 自主练习第5题
估一估,选一选。
7、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
教学反思:练习课中体现评
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体下进行的,主
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时,激
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
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中的评
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启迪
孩子的悟性与自信,
使其更好的发展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
了吗”
教材简析:《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是一段真实的文字资料,其中记录了山东发展
中的大
量的数字资料,它是对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后的一个复
习巩固。通过复习,
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学习第四、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计
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
内数的组成。
2、借助资料复
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
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
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3、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
这一单元你都学
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
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
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
3、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
这个数
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
小的数小。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
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2、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
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
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本节课真正的体现
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以课堂
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与学生
共同的探索、交流,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
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
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
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
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
对常用的长度单
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
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
1分米
、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
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
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书35—3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
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
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表象。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具:尺子
学具:尺子
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
叫甜甜,他也
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
么?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
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
米呢?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思考一下毫米
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
箍棒有多长?
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
(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
厚、高、宽)约是1分
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
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
涵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
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1——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
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
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表象。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具:尺子
学具:尺子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3)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谈话:
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
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
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 )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
一把小刀长6( ) 课桌高70( )
二、综合练习
2、自主练习第3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
)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练习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4、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
长度单位的换算。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填写。
4、自主练习第8题
连一连
教学反思:要在练习课
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
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体下进
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
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
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
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
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
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
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难点: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
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
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二、2千米是多少米?
学生自已试做。
分析:1千米=1000米,2千米里面有2个1千米,也就是2个1000
米,2个1000米是
2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
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在
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
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
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信息窗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难点: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1题:户外体验。
(1)请你沿200米跑道走5圈,体会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并记录所用的时间。
(2)你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与1千米比一比,相差多少?
第2题:填空
第3题:在( )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第4题: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第5题:计算题 。
第6题: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车的长度大约是5米,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米。
教学反思: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
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单元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实践
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
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
中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
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
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
br>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
查测量,完成表格。(小
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
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
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
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
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
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
二、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始终把激
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
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
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
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
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
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
高。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
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
本单元的主
要内容有: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
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
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
(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
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情境图,
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笔算三位
数加减
三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经历用估算方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感受估算的必要
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如何将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
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
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
里,今
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
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
蜂
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
题目。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呢?
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
学设计时
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
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
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如何将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
这些题,
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
1、出示题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6-23= 98-74= 60-18= 51-26= 95-27=
84-57= 39-24=
2、回顾方法
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全班汇报
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算小蜜蜂”
二、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用昨天学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
2、第4题: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5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第6题: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5、第8题:连一连
6、第9题 :
(1)解决问题一: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
(2)实践体验:
找几组同学实际做,教师记录每组的数据,其他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解决
问题,交流想法。
三、总结感悟
谈话:这部分知识学完了,你觉得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教学反思: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
以学生发
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br>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
养学生
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二 整装待发(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
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
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
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
图)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
(1)一队和二 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
(2)二队的比一队的蜜蜂少多少只?
2.解决第一个问题
向一队和向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320+210=530(只)
(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是530。
(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4.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
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
理完全相同。我们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
十位上2+1=3,最后算百位上是3+
2=5,结果是530。
5.解决第二个问题
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请大家用竖式的方
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
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集体交流并汇报: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回答:320-210=110(只)
6.解决第三个问题。
二队和三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请大家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小蜜蜂辛勤的菜花粉,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讲” 的少,学生“说”的多,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仅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
<
br>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让学
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
如在做自主练习第
4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列式计算,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这道题的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
。
我学会了吗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二 ——第二课时整装待发(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
位数加三位数
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
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小蜜蜂出发采花粉的情景。现
在让我们再去看看,小
蜜蜂又有什么新的行动了。
学生运用前面所学习近似数的知识连线,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
1、 第1题
写一写,算一算。
2、第2题、3题。 <
br>这是一组用竖式计算的练习。重点看学生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到展台前
展示自己的
计算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写,提醒学生要注意对齐数位。
3、第4题——摘苹果。 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动图画,学生在摘苹果时,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可
用竖式计算,
也可用估算的方法。在集体汇报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再交流自己的
思考过程。
4、第5题。
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完成。
5、自主练习7。
(1)
卖出的菊花和玫瑰一共是多少枝?
(2) 卖出的菊花比百合花多多少枝?
(3)
你认为花店本周该多进一些什么花?分别进多少枝比较合适?
(4)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前2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再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第(3)题是根据上周的卖花情
况来预测本
周情况。在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的基础上交流想法时,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第(4)题,在学生提
出问题时,注意是否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问题
是否有意义。
教学反思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
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3——第一课时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新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 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笔算
方法的探索过
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减三
位数(不连续进位、
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小蜜蜂,在
蜂王的一声令下迅速按各队的路线飞去,
它们飞啊飞啊,飞了好远好远,终于找到了果园和花园,连休息
一下都没有就开始了忙忙碌
碌地采蜜了。它们个个都很能干,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
二、进入情境,观察思考,探索新知
1、发现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小蜜蜂想知道什么?果园到花园有多远?(板书)
你想知道什么?跟同位说一说,全班交流。
3、解决问题
(1)列式解决: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帮谁呀?
要解决的问题: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
学生列式:592+384
(2)探究算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尝试
生可能估算:
592接近600,384接近380,600+380=980,592+384≈980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让生边说边板演)
从个位加起2个
一加4个一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是17个十,10个十是1个百,
向百位进1,百位上5个百加
3个百是8个百,再加进位的1个百得9百,结果是976。
(3)算法优化: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计算
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达
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4)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你有没有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一问××同学。学生
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在百位下面写
上小“1”?生答:十位上9个十加7个十是16个十,10个
十是1个百,在百位进1。能不能讲讲你
是怎样用竖式计算592+384=976的?
(5)全班小结:小组讨论做这样的笔算应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小结:先把相同数位上的
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独立解决、交流解决及计算方法。
4、独立解决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三、巩固练习:
小蜜蜂忙忙碌碌干得可起劲了,可是它发现有些花病了,你知道它病在哪里吗?
267
562 473
﹢405 ﹢374 ﹢35
662 836 823
(每一朵花一个算式)
再以后做这样的的笔算,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
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全班交流。还有什么
问题没解决呀?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3——第二课时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笔算算法的探索过程,经
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并优化算法。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
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昨天小蜜蜂收获很大,采了好多蜜,同学们也和蜜蜂一样在数学课上取得了不少成果,
不但解决
了许多问题,还进一步研究了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请个别同学说
一说,其他同学补充、
订正。小蜜蜂今天又到花园、果园去采蜜了,同学们,咱们该怎么办
呢?“问题口袋”急不住了,出示自
制问题口袋,抽出问题卡分别贴在黑板上。
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观察信息窗,寻找相关信息,列出算式。
592-384
2、探究算法:
(1)鼓励学生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各自算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自己算法的机会。
(3)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
第4题:竖式计算。
第5题:苗苗幼儿园人数统计。学生认真看表,理解后解答。
第6题:用竖式计算。
第7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学生认真观察每题,找出错误并订正。
第8题:给希望工程捐书,二年级捐了392本,三年级捐了527本。完成两个问题。
第9题:下面各题计算结果接近500的有( )。
第10题: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2009—2012年长臂猿数量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讲”
的少,学生“说”的多,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仅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
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
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
如在做自主练习第4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列
式计算,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这道题的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4:国王查帐—加减法的验算(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
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认
真检查
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还记得发生在蜜蜂王国里的有趣故事吗?
在那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老师出示情境图课件 。
二、扮演角色,探索新知:
1. 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1)角色扮演,引入对“加法验算”知识的探索。
国王让小蜜蜂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对不对,可急坏了小蜜蜂,小蜜蜂急地说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小蜜蜂急地说:“ 怎样检查呢?”
怎样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时老师就说:同学们的点子
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来扮演这只小蜜蜂当次小小检查员,
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好吗?
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
2、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
3、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2)角色扮演,引入对“减法验算”知识的探索。
有了刚才的经验你能检查一下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
法。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验算方法。
小结:检查完使用情况记录后你发现了什么?
三、综合练习
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1
先用竖式计算,再验算。
2、 自主练习2
看懂表格后,填完整。
四、小结
学生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
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
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
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4:国王查帐—加减法的验算(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
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认
真检查
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
蜂学习吗?这节课我
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
到的小
标志最多。
二、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关。
1、
自主练习3。
谈话:你们真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能再检查一下这几道题吗?比比看哪位小小检查<
br>员的速度是最快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错在哪里!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学生可能回答:不仔细,应该检查,验算。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 )来验算。
A 146+204=350
B 350-204=146 C 204-146=58
2、258+132=390,用( )来验算。
A 390-132=258
B 132+258=390 C 390-258=132 D
258
-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4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2、书自主练习7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3、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
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这是一幅学生喜爱的葡萄丰收情境图,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了解
学生
对“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这一单元知识技能目
标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丰收园”栏目内的评价提
供依据。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梳理本
单元所
学知识。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
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秋天到了,葡萄园的葡萄熟了,一串串紫滢滢的葡萄挂满了枝条。多么诱人呀!
2、问题博士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说。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左边有138棵葡萄,右边有354棵葡萄,一共有多少棵葡萄?
(2)绿色葡萄收了74箱,紫色葡萄收了265箱,一共收了多少箱葡萄?
(3)左边有138棵葡萄,右边有354棵葡萄,左边的比右边的少多少棵?
二、解决问题
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想一想,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独立思考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归纳总结。
(2)组内交流
提出要求:交流时要注意
交流的顺序,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组长做好总结,准备
参加全班的交流。
2、谈话: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现在一定很想解决这些问题了(指黑板上
的问题),
请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把自己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
br>怎么想的。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
三、拓展延伸
巩固成果
1、上下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先估一估再计算出来。
308
184 128 216 392
631
782 602 371 416
和:
差:
2、一个箱子里有145瓶矿泉水,另一个箱子里有258瓶矿泉水。4
20个学生,每人1
瓶,够吗?
四、多元评价 归纳总结
1、谈话:请同学们想
一想,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如何?有何感想?你认为哪几个方面
做得好?
2、小结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得满意或者
不够满意呢?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
生将数学
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五单元 谁的眼睛亮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书62—64页内容。
教材分析:
空
间观念表现在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
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
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挂图、准备一个小玩具。
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备课人: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
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
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正面呀指正面,
指侧面呀指侧面,
指上面呀指上面,
指下面呀指下面。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上面和下面。同学们找得真好。
今天老
师
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
在桌子上
学生拿出玩具。
师:请同学们组成4人小组,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学生自由活动,在自己的座位上从玩具的正面、侧面观察玩具。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师: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
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正面
和侧面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挂图,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师:同桌之间再讨论一下,挂图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
三、巩固发展
自主练习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在电脑的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
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
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备课人: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2题: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第3题:下面三张照片,哪张是小狗在后面拍的?哪张是在小狗的侧面拍的?
第4题:谁看到的?连一连。
第5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请同学们在图的旁边将三个小朋友分别与他们所看到的三个面连线。
学生做,教师巡视。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第6题: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完成我学会了吗?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
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学反思:要在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
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
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
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
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
视在练习课
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
br>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
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因数是两三位
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
计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提
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
、等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
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中去。
教材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素材中
,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
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选取的
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
算方法的过程中
,估算、笔算等都可以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
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都采
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
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
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
的估
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 菜园卫士(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
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
面?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
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刚才我们计算了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
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
说到竖式时要板书: ˙ ˙
4 3
5
—2 7 6
1 5 9
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
从
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192+58=
432—153=
646+354=
542—169=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讲” 的少,学生
“说”的多,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仅对于外
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
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
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做自
主练习第4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列式计算,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道题的
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 菜园卫士(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
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
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
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 灭鼠能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
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图。
今天啊,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认识一些新朋友。
2、请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205—11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并作好记录。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约等于100。
方法二: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先拨出205,接下来从个位减6,个
位上只有5不够减,应从
十位退1当十,但这会儿十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
从十位退1,
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
位上
是9。明确因为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不够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
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方法三:列竖式笔算
提醒学生:注意验算,要细心。
2、比较这几种算法进行优化。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减116约等于200。
方法二:用计数器算
让学生动手边拨边算,重点是个位上没有珠子怎么办?从十位上退1,十
位上是0,又该
怎么办?
方法三:笔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笔算。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能够全部计算正确。
2、第2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3题:竖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
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
实表现的同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
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 灭鼠能手(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
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
重点: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你还记得怎样做
吗?
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426—258=
300—149=
810—568= 802—637=
学生计算完成后,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二、自主练习
第4题:看懂表格后,完成。
第5题:学生先看图,读图中信息。
第6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找出错在哪里。最后改正。
第7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说说
自
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第8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9题。踩气球
做这题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是用什么方法?
第11题。
本题是一道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
流,
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架能放得下210张光盘,并能作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
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3
树林医生(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
意识。
重点: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
2、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想: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
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虫子少?
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2、操作:先把一张纸条贴在黑板上,说明
这是黄鹂的只数146只,再问:喜鹊的纸条要
比着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黄鹂:
146
只
喜鹊:
多38
只
┞——————有 ?只
——————————┫
3、在纸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146+38=184(只)
汇报算法。
小结:多的=少的+相差的。
4、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引导学生用纸条摆一摆。
黄鹂:
146只
啄木鸟
少
12只
┟—————有?只——
———— ┨
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块呢?从而发现: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146里面去掉
12,
:列式:146—12=134(只)
小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做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借助
纸条图摆一摆,弄清题目数量关系,并在全班交流,然后
正确解答。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问并解答,若有困难,就建议学生使用纸条图来帮助。完成后全
班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
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3
树林医生(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
意识。
重点: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的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
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
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同时借助该题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
意识。
3、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
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4(新授)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3、 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三、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
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4(练习)
教学目标:
4、 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5、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1题: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的怎样想的。
第2题:解决问题
1号车厢上层坐了75人,下层比上层多坐11人。1号车厢共有乘客多少人?
第3题:解决问题
第一期孵出378只小鸡,第二期比第一期少孵出28只小鸡。两期一共孵出多少只
小鸡?
第4题:计算
第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解答。
第6题:分析:要求儿童的身体有多少块骨头,必须先求出婴儿身上有多少块骨头。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
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回顾整理
教材分析:
这是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和(二)两个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分为“回顾
整理”
和“综合练习”两部分。
“回顾整理”是以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的形式呈现的。主题图
的背景是一架正在播放录
像的摄像机,学生的交流活动出现在三幅画面中。第一幅画面是对三位数的不连
续进位加法
和不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回顾;第二幅画面是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br>计算方法的回顾;第三幅画面是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教学时
可以按
三幅图的顺序分三部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生两位数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掌握估算的方法。
2、使学
生掌握已学过的三位数的不连续、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
惯。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巩固练习。
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第1题。
计算并验算。
2、 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3、第3题、4题。
第4题练
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500元买这三样东西
够吗?”教师可引导学
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策略。该题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减法计算,
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只要能分步
解决就可以了。如果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得出500元买三
样东西够了,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4、第5题。
练习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每个学生分别利用卡片组数的基础上,
其中一
个学生先说出自己组的数,其他学生分别告诉大家自己组的数比第一个同学组的数大多少或
少多少,然后大家互相来猜每个人组的数是多少。通过该数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
步巩固本单
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的解答方法。
5、第6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本题中的规律,然后再去做。
6、第7题。
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
题并加
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
意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
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
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备课人: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材分析:
该图呈现了6种动物的身高或体长的信息。学
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或自己了解到的
其他有关信息,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交流时,可组
织学生对所提问题的价值、
解题的策略、计算的方法与结果等进行相互评价。
教学目标: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
405+163=
546+317= 726—389=
604—185=
326+487= 600—321=
二、“我学会了吗?”
1、看图找数学信息。
2、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内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
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
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组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是今后继续学
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
主要引导
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
br>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
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
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能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教具:几何图形。
学具:几何图形。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组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
在方
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具:几何图形。
学具: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
谈话:你
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
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
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 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
的?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2题。
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形式多样,
灵活、开放。这种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
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
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具:几何图形。
学具: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二、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剪纸游戏。①学生动手尝试。②班内展示剪法。
2、自主练习第4题。
折纸游戏。学生看懂图意,动手折一折。
3、自主练习第5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②班内交流解题方法。
4、自主练习第6题: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格数相同,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吗?试一试,与同学交流一下。
5、自主练习第7题:奇妙的六边形。
三、自我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
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图 形 拼 组》(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能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难点: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各种形状的奖励牌
学具准备
学具盒中的七巧板、各种图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肯定孩子的爱心)。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活动一:欣赏壁画
1、 导入新课:
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小鸟”,你喜欢小鸟吗?
2、 创设情境: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小鸟也飞回到这片美丽的土
地上,为
了倡导大家都来爱护小鸟,小朋友们做了一幅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展示信息窗2画面)!
3、欣赏:
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揭示课题: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刚学过的图形拼组成的!
同学们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案吗?
小组内交流。
每组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最感兴趣的图案。
活动二:玩七巧板
1、引入:壁画中用图
形拼成的事物就在我们生活中,学具盒中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美丽
的图案,它叫——七巧板。你们能用七
巧板拼出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图案?
2、交流。
3、各自动手拼摆。
4、各组推荐一名有创意的同学上前展示。
活动三: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又熟悉了学过
的平面图形,同时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有一颗善良而又
智慧的心,希望在生活中能用你们的爱心去关心和
爱护一切生命,为它们撑起爱之伞!用你
们的慧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是世界更加美丽!
教学反思: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
的策略。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图 形 拼 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能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难点: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盒中的七巧板、各种图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一题: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看图中画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摆成的,用了几个?
第二题:请你接着画
学生发现规律接着画。
第三题:请你和同伴说一说,摆一摆。
第四题:用七巧板拼图形
你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照上面的方法先拼一拼,再记录下来。
第五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试着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第六题: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一拼。
我学会了吗?
请你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
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以解决问题为经,以学习两步四
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纬安排设计的。
其基础是: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
算。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
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简单的两步四
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
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
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
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新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
后算加减法
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
单表述
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与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与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出示情境图,学生欣赏,然后寻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一)1、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
3、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9+9+9+9+5
(2)先算9×4=36(人)
再算36+5=41(人)
(3)9×4+5
(4)5+9×4……
4、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二)1、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司机要交9辆大汽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问题:大汽车比小汽车少几辆?
学生独立寻找信息,自主解决。
(三)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三、自主练习。
第一题: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
有趣的各种数学游戏,使学生
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
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
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
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
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在
“玩”与“乐”中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
后算加减法
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
单表述
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与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与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二题: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二题:小青买了2筒乒乓球,每筒8元。付出20元,找回多少钱?
第三题:
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第四题: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题: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
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新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除
法、后算加
(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
具体情境,简单
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第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情境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提问: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学生独立探索,全班交流。
学生边展示边讲解,可能有一下方法:÷
32÷4=8(元) 8-4=4(元)
活动二、继续观察,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
师: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寻找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清自己的思路。
活动三、练习巩固。
自主练习题第1题。
除减的基本练习。
活动四、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板书设计: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
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
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
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
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
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除
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
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学会有条理第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2题:还剩几篮?
除减的练习。练习时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将两幅图串联起来,在充分理解题意的
基础上,从信息出发或抓住“还剩下几篮”
,这一问题,分析出要先求出中间问题“一共装多
少篮”,再求出最后的问题。
第3题:解决问题
除加的练习。练习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4题:一共能插多少瓶花?
除加的练习。图中的数学信息需要学生仔细去观察,找到隐含的数学信息。
第5
题:巩固乘除法口算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第6题:观察魔术箱上的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填一填。
巩固两步混合运算的练习。
第7题:
巩固乘加(减)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完成,然后全班
交流,
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8题:讲数学故事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采用小
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
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
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
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第八单元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备课人: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
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
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
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
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
步学会有条理第思考问题。
3、建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9。
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2、我学会了吗。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
程产生兴趣,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
有趣的各种数学游戏,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统计已经
有了
初步的认识。本课教学生动、有趣,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逐步体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解决
问题的全过
程,而且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今后,进
一步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本课时创设的情境,都是选取学生经历过的真实素材,这样有利于
激发学生对统计的欲望,感受统计的必
要性和价值性。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分类统计,
并会用画“正”等方法收
集和整理数据。
2、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
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
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
3、在
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
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
兴趣。
重点:会用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难点:理解用“正”字记录、整理数据的优点。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运动会获奖成绩(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真实的情境,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
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
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重点:会用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难点:把整理的数据准确地填写到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生谈话引出录像:二年级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其中有立定
跳远的、赛跑的
、扔球的。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
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同学们运动会获奖成绩记录表。
请同学们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班运动会获奖情况怎样呢?
2、解决问题
将数据进行整理,可以看出获奖情况。
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1)按获奖的名次来分类整理
学生填表
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2)按获奖的项目分类整理
学生填表
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1题:分类统计车辆数量的题目。
题中给定了两种分类标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
做,然后全班交流,重点统计完成后
交流:“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
学习一段
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
br>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在“玩”与“乐”中获取了知识,增长
了智慧
。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1—运动会获奖成绩 (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真实的情
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
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
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
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
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重点:会用分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难点:把整理的数据准确地填写到统计表。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2题:统计本班学生的情况
统计的时候让学生看清统计的标准,先按照年龄来进行分类
统计,再按照性别进行分
类统计,两次的统计结果合计人数合起来,就是本班的人数。
第3题
:分类统计树叶数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标准填写统计表,
再提出“你还能按什么
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讨论后进行新一轮统计。
第4题:我的小书包
(1)
你的小书包中,哪样物品最多?
(2) 你还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中,有许多
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
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体育小明星评选(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
中。
2、 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重点: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理解画“正”字记录、整理数据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上次二年级同学们参加了体育运动,有很多同学表现的非常出色,今天他们打算在
班里评
选出体育小明星。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王强、李亮、于小美、刘明
谁能当选为体育小明星,需要将数据记录下来,
并统计整理谁的选票最多。
解决:谁当选?
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明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可以画对号,可以画三角号,也可以用其他符号,还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哪种方法你喜欢?
小结:观察上面三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对比得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最简便。
3、
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把统计的结果对应地填入到统计表中。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1题:下面是某十字路口一分钟内各种车辆通行情况统计。
用画“正
”字的方法收集的某十字路口一分钟各种车辆通行情况,要求学生将统计结果
填在图表中。
四、总结
记录数据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画“正”字的方法。
教学反思: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
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
教学的新理念之一。
第九单元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备课人:
教学内容:信息窗2—体育小明星评选(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
中。
2、 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重点: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理解画“正”字记录、整理数据的优点。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2题:玩转盘
要求一次记录一次转动结果,然后将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第
3题:摞方法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学具操作,每闪要以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
将记录的结果整理在
表格中。
我学会了吗?
第1题:分一分、填一填。
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地
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人数,并将记录情况整理在
统计表中。
第2题:竞选读书小明星
的情况统计。练习时,根据题目中画“正”字的数据填一下统
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第二小
题的涂一涂。
作业:完成课外实践。
教学反思: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
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
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