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20年后回故乡作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
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侧累的方法多样
性,发展
应用意识。
3、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
验。
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
3、4、5,轮回来6、7、8、9
……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
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
到这个
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
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
就知道是哪
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
明白其中
的道理啦!
师:这里有两幅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照这样子摆下去,
横线上应该是什么?(课件)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答)
师:正向同学们想的那样,这两幅图中的图形都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也就是按规律排列的,根据这样的规
律我们就能知道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第(2)小题中的第11面
小旗是
红色的。照这样摆下去,第16面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的呢?
大家可以通过想一想画一画或者写一写。(师巡视)
生完成后同桌交流一下。
指学生汇报。
{1、}接着画{2}计算法
师:16 3
5 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你能在图中说一说使大家更明白吗?
通过哪个数来判断第16面旗子的颜色的?(余数)
师:为什么余数是1,旗子的颜色就一定是黄色呢?(生回
答)
如果余数是2呢?
师总结:看来,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是由余数决定的。余数
是几,答案就是这一
组中的第几个。
2、回顾整理方法,优化方法。
3、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2)变式练习(3)总结如果没有余数的,
就说明正好分完,就应该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4、回归课开始时的游戏,教师说数字9 、 18
应的手指。
总结。
20所对 、
说教材
今
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的例6,我将从教材
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
的除法
知识后安排的一个与按规律排列有关,并可通过有余数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只
是,在解
决问题时关注的不是所求的商,而是余数。应该说,“有余数的除法”
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是为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教学思路服务的。也
就是说,本课时的一
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2.教学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体有两种情
况:一种是恰好分完,没
有剩余,就是表内除法涉及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有余数的除法研
究的内容。其中,在现实生活中,整除是少数,有余数的除法才是大量存在的,
因此,用有余数
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对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考虑到二年
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
象逻辑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
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
过程。于是,教材安排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
的正确吗?”等
提示,使学生经历审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等
全过程,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又可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根
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又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
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
。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
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
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
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
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所以在本课时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
法是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和设问启发法。
2.《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
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
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上面考虑,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
br>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写一写,
画
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甚至动脚,在
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回顾规律,引
出问题;(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三)借助练习,巩固提升;(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回顾规律,引出问题。5分钟
1.课件出示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照这样摆下去
,横线上应该是什么
图形?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
(有规律)
2.引出新问题:第(2)题中的圆形,如果按照规律一直摆下去,第16个圆<
br>形是什么颜色的?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找规律内容直接
引入,既吸引学生
注意力,又巧妙、轻松地直奔主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5分钟
1.根据要求,
尝试解决。要求有3点:(1)读懂题意,独自思考;(2)用别
人能看懂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画一画
,写一写等。(3)你有几种方法都写出来。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关注C类学生的学情,引导他们至
少得出一种解决方
法,然后巡视了解A、B类学生的情况,并及时用手机拍下各种典型的解题方法。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让学生向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
方法,感
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则运用这一时间将拍摄的照片输入电脑,并根据反馈
需要进
行有序排列。
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交流的
欲望
,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集体交流,组织研讨。
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这位同学的
思考方法你能看懂吗?他是怎么想的?”
等设问性语言引导学生看懂、了解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方
法。
4.回顾过程,梳理方法。
(1)“谁能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刚才的解决方法是
否正确?”从而请
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相应颜色的吸铁石摆一摆。
(2)“解决这个问题,大
家刚才还想到了几种方法?谁为大家简单说一说?”
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过程。
其中,在回顾用有余数的除
法算式解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指图边说明各个数表示的含义。
(三)借助练习,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还是这组图形,第20个圆形是什么颜色?第27个呢?
练习形式:学生独自思考解答,然后
A、B类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批改,教师
参与C类学生活动,对批改进行辅导。重点引导学生得出:最后一
个图形的颜色
是由余数来决定的,余数是几,答案就是每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
明
正好分完,就应该是每组的最后一个。2.变式练习
按照下面的规律接着摆,第25个圆形是什么颜色?第36个呢?
练习
形式:先请C类学生说一说图形的规律,再独自解决,最后集体交流、
反馈,并请个别学生说出根据余数
判断答案的方法。
3.提高练习
练习形式:独自读题思考,觉得有困难可以
自由选择同桌或小组合作解决,
还有困难,教师出示提示进行引导。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谁能给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取一个名字?这节课要求大家掌握一个什么新本
领?
板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一组一组 重复出现 (规律)
16÷3=5(组)……1(个) 27÷3=9(组)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 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应该是
每组的最后一个。
六、说教学效果
本课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主动构建知识的平
台,
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并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1.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
围绕“第16个圆形是什么颜色?”
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从最直
观的实物摆一摆,变成在纸上用圆形画一画,再变成用数字符号写一写,最后演变成列示算一算,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
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
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引发思考。
2.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学中无论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还是<
br>对问题和练习的设计,都力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
己动手、动口探索新知。在自
我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意义,掌握计算方
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
位。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位学生
提供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和交流的平台,并运用合作探究式、
质疑辩
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