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
结婚红包怎么写-同学会发言稿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
养学生的理性
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小
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
计划3篇,欢迎阅读!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学生学业情况分
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
级有学生39名,经过努力,对数
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
的改
观;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认真,态度
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
小部分同
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
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学起数学来感觉有点累。学生乐
于口算,基本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
全
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但解决实际问
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
于动手,以
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
多动手,多思考。加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
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
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
,数据收
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等。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表内除法同表内乘
法一样,是小学
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
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有余数的除法是<
br>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学生在此学习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
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
学习的难点。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使学生初步认识
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
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
br>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
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
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平
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
操作,感知对称、平移
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
图形的平移,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收集整理”一
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习简单的数
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运用调查的
方法收集数据,学习用
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能对统计表
中的数据进行
简单的分析,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统计
的意义。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数学广角——推理”介
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
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培养学
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的意识。
本册教
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
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
小
组合作的探究操作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
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
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
读、写万以
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
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
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
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
的名称,乘法
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
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
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
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数据,认识
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
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
内除法、混合运
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同时,
有余数的除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这册教
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
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
写
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
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
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
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
数的重要基
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认识近
似
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
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另一个难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
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
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
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
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
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
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5、注重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
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
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
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
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2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五)混合运算(8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八)克和千克(3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6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
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
生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大
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心也非常强,部分学生
的书
写仍旧比较潦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要改
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有信心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
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
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
学习
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
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
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
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
辨认图形平
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
化上。首
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
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
安排
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
形的运动,表内
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
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
br>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2、让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
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
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
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
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
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
的运算
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
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
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
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
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
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
实际
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
动,使学生感
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
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
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
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
动脑,能认真完
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
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
br>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
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
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
不过关、走进生
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
产生的
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
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
除数和
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
面上所显示的时刻,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
,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
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
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
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
0以内)以及相应
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
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
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
法式
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
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
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
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
间的相差关系,
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
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
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
量关系的方法,能
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
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
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
长
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
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
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
描述现实
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
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
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
角有顶点和
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
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
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
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
用统计结果进行简
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
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积
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
鼓励帮
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
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
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
小,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
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
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
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
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
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
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
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
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
兴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