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新教案

玛丽莲梦兔
681次浏览
2020年09月21日 20: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树人大学-周末祝福客户短信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元晦)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
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
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
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 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集体预设

二次备课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 二个因数的
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
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 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
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
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
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
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 错误率较
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
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
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
么?(再 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
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
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 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
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
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 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
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 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
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
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
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
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
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

些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
课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
种数量关系, 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
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 br>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
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 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一、复习: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
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
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 多的数量关
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 课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学习例题: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
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
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
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
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钢笔
练习本
单 价
( )元支
( )元本
数 量
( )支
( )本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
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
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
知道两个量,就可以 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
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
量”,就可以根据乘 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
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
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列车
自行车
单 价
( )千米时
( )米分
数 量
( )时
( )分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 李冬骑自行车的
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
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
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
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
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
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
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
些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
课题 练习五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
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
教学目标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

第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预设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168= 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
式的特点。
(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
数?
(3)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
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
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
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
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
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
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
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
路:先根据“路程=速 度×时间”求出路程,再
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
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
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
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
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 合理安排,课堂
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
成。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
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

些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课时
1.探索 、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
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 规律灵活地
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 的数学活动,
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
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教学重难点 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集体预设

二次备课
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
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
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
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 乘就得到了积,那
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
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
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
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
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
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
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
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
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
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乘几。
3.验证规律。
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
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 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
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
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 ,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
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
写成了5 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
什么关系呢?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10, 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
于原来的积乘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
接填出积。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
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
的 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
接填出积。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
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
的 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有关中国梦的作文-内容英语


鲁宾孙漂流记读后感-德国留学咨询


十八大讲话-老师祝福语简短


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


日行一善作文-朋友结婚祝福语


摩门教-女职工工作总结


暑假里的一件事-初三学习计划作文


成本会计工作内容-艺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