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说明

萌到你眼炸
895次浏览
2020年09月21日 21: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能行作文-爱我中华手抄报资料

2020年9月21日发(作者:蓝侨)


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以《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
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供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 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
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就如何凭 借教
材改进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
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
育价值与时代感 ,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
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 的世界遗产、人
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
(成长的故 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
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 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
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 与略读课文两类。全
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
后有 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
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 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
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
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
际”“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
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 br>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
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 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


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 性学习的成果提供
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 ,分散安排在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
读课文中安排 ,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
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 写的字。每组课文
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
写”中列 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 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
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
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 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
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
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 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
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师用书中加< br>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
的。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老师, 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
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 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
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
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 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
值 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
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 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
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 ,又注意落实
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
功夫,认真选 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
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 、态度、价值观方
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
警句、对 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
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 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
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
习能 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
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 。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
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
面 、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 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
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 体角度定的专
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 br>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
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 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
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 题
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
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 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 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
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 、
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
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 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
查自测的“词语盘点 ”;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
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


四年级上册的 “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
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 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
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 br>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
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 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
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 留
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 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
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 开
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注意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
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 引导课
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
的书;四是通过综合 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
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 内外语文学


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
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 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
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 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
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
的 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
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 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
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
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
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
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 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
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br>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
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 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
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 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
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 以下
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
的方法;积累语言;向 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 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 理解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
读教学 ,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
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 ,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
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 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
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 了解
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
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 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
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 实地默读
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
忙,使默读的环节 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 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 导理解内容的主要
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
描述的内 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
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 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
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 ,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
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 经历这样的
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再通过师与生、 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
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 的个性化体验,
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
文章的感受 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
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 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
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
与课文 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
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 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 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
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 中对领
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
会语句的具体形象; 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
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 家笔下的动
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
的白鹅,特点是 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
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 者的喜爱之情,
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 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
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 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
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
都经 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 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
课文时,接触到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段篇,只有熟记
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 br>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 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
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
文中,有11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
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 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
使之落 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
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 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
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
趣, 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 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
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 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
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
结 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 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
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师可参照
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
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 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 章大意。
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
然后适当组织交 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
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一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 一背。在词句的
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
中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
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 有的以交流为主,
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
有的以讨 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
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的 性质,如,看图比眼力;
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
讲 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 ,还
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
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 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 动中使交
流逐步深入。再如以感谢和安慰为题的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
境,或引导学生回 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
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 或模拟情境表
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 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
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 /p>


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
共同商量,选 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
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 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 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
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8次。这8次习作,
有4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
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 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
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 图作文、
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 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
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
生 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
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
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 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
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 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
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 较大的自
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以


在 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这样安排的目的,就
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
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 一条:“愿意将自
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教材,采
用多种形 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
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 一读。”“语文园地二”
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 “语文园
地 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
游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 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
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 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
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
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
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 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
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 br>当然,在中年级,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
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
词句。”什么叫“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
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

习作教材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
精神。教师可 以凭借教材,安排习作教学的过程。进行作文前的指导,
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 写,则应该由学生自
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
己的习 作。教材中有几组的习作安排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作后讲
评时,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例如,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
有的写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从《乌塔》想到的”,有的是针对
来 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


信的评改,因为这是学 生第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
但要通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都 有所收
获。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
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
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
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
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 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
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
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
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 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
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 br>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 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 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
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
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
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 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
流的形式。展示台中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
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 ,拍摄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
让学生充分展示。

为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 习,与本册教科书配套的教学辅助品种
齐全。主要有:教师教学用书、同步阅读、写字教材、语文练习、 同
步解析与测评、教学录音带、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
用)、小学生字词句手册 、教学挂图、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同步练
习。教师在使用本册教科书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或有什 么意见、
建议,可以来信或访问人教网小学语文栏目(网址是
www.pep.com.cnx iaoyu),与教材编写者共同探讨、交流。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由滕春 友、纪育华、冯发柱、刘文芬、丛智芳、
韩中凌、刘春林、王泽斌、吴秀玲、朱海燕、杜蕴珍、杨志平、 王晓
龙、权玉红、李卫东、郑云娟、李晶、李家玲编写,蒯福棣二审,韩
绍祥终审。责任编辑徐 轶。

童年读后感300字-动物学


合肥对讲机-中国民航大学迎新网


中秋短信-毕业论文小结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申请书范文


华科自主招生-家长寄语怎么写


年终奖什么时候发-广西财政网


专科考研条件-甘肃省招生办公室官网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广告公司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