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荔枝》-人教版_模板

巡山小妖精
737次浏览
2020年09月22日 17: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大悍匪排行榜-公派留学

2020年9月22日发(作者:卢瑟福)


6《荔枝》-人教版_模板



课文简析
《 荔枝》是新选入的一篇文章,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
现,作者是在通过第 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
回忆,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朗读,要还朗读以正当的地位,而不能仅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
缀。
《荔枝》一文,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作者要传达的意图也不难体会,况且,
孩子们已储备了 相当的能力与经验。因此,可完全采取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
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教学思路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时,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 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
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2.汇报讨论结果, 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
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 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通
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 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能讲讲有关北大荒的一些故事吗?
课文不是在写荔枝,而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
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 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了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 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
述(或轮流讲)。这一过程相当 重要,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
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 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些偏差等等。
三、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 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
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 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四、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 使
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引伸


1.可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
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6《荔枝》|人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
感情。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录像资料,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导读”,了解本组教学内容,明确训练要 求:学习本组课文,在要能够抓住
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从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周恩来总理。他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新 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
出自己的一切。 他建立的丰功伟绩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和
尊敬。1976年1月8日, 周总理在北京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在
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课题)
三、边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投影或挂图,边听配乐朗读的课文,使学生进入
情境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哪 些词句看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非常多?等灵车时,
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讲人多,着重理解第二、三句中的“两旁”、“挤满 ”、“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第五至七这三句话,选取老人、青年和儿童的代表,通过对他们 动作、神态、心情的描写,
来表现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当时的心情。“焦急而又耐心”,是表达人们心 情的重点词语。
“焦急”,是盼望能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 到总理
的灵车。)
3.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这一自然段可以作为
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接下来,课文该讲什么了?(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灵车、 想念周总理的情景。)找一找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内容的。(第二、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②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3.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第二自然段第四、五两句是讲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 么做的。“目光随着灵车移动”,
是说目光紧随灵车,希望能多看一会儿。第五句是个长句子,具体写出 男女老少望灵车的动
作、神态。(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说明大家的表现非常一致:“不约而同地站 直……摘
下……眼睁睁地望着……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是因为人人都想多看上< br>几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当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大家的表现如此惊人地
一致, 反映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对总理的去世感到无比悲痛。)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眼望灵车时 想到的——由十里长街送总理,想到十里长街见总理。
昔日见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 。)
4.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认识到这两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可以作为第二段。练习归
纳段意。
六、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又是怎么 做的?着重抓住以下词句
理解:“牵动”,表面上说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灵车动而动,实际上说 人们的心跟总
理紧紧连在一起;“……多么希望……希望……”,表达了不忍总理离去的思想感情;“… …
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进一步表达了希望总理去世不是事实,愿总理同人民永在的真挚
感 情。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是怎样识记生字的,说说写这些生 字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槐”不要丢掉“厶”;
“妻”先写上半部,再写下边的“女”;“矫”的右 边是“矢”,要与“骄”“娇”区别。)
二、归纳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填写的词语来体会。
2.通过理解人们 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
们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动作、 神情来体会。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 己置
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体会到失去总理的悲痛,对人民的好总理无比崇
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背诵。
1.先逐个自然段背诵,要背诵全文。
2.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到来时望灵车、想总理”、“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句与句的联系和一些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3.可采用个人试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的方法。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词语做到能够默写。
2.背诵课文。
3.有条件的,组织观看电影《周恩来》或历史纪实系列片《伟人周恩来》。
4.预习《心愿》。



12 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教学要求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
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 ,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
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 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 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
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
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 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
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
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 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
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
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 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
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 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
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 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
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 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
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 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
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
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
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 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
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10 草船借箭学习要点提示

10 草船借箭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 草船借箭学习要点提 示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
注明出处!


造价师考试成绩查询-访谈录


西南林业大学分数线-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


留学申请-伊犁师范学院网站


六十六大寿贺词-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河南新科学院-简历名称怎么填


外贸会计-工作打算


陕西高考志愿-医院辞职信范文


无论总是造句-云南李昌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