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优质教案
安徽宿州学院-事业单位改制方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优质教案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
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
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
醉。这篇散文由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
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
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
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
”又“有
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
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
迷、沉醉。课
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
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
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
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
怀。
教学目标:
1、能
够正确认读2个生字和“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
“袅袅炊烟”等词语
。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
诵读中提高语言
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
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
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
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
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
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天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
,看看我们又会有怎
样的奇遇呢?(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
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
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
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
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
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
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
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
,不要要求
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
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
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
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
眼。)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情景。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
呵,河流醒来了!”——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
把被束缚一个冬天
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
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
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课文
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
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
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
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
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
“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
,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
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
还亮。)(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
美妙无比
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
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训练: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
的见闻。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
、垂柳、姑娘
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2、形近字组词:
梨(
) 鞠( ) 纤( ) 瓣( )
犁(
) 掬( ) 迁( ) 辩( )
辫( )
辨( )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
,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
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
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
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
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
,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
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
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
教像冬冬那
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
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
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
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
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弥留
夭折
(2)“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
(3)“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
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答案】 (1)mí;yā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
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
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3)
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
人。
(4)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
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
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
要多读,多练。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
感。根据词句
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br>义。
(3)这是一句极妙的比喻句。把那闪烁的灯光比作一面旗帜。这一句话表达了
阿明在短
暂的生命旅程中,不向病魔低头,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那种顽强的生存意识,对生命的
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的执着的态度的坚强的精神,令人敬仰。这种精神向
人们昭示,生
动形象。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mí、yā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
度、对理
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4) 鲁滨孙漂流
记、鲁滨孙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
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
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
读音
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主要考查比喻及其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3.课外阅读。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
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
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
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
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
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
过顽石,刺破土
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
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
的强大生命力,这是
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
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
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
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
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
命力
顽强的语句;用横线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
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 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________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________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________
【答案】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是这种精神吗?
(3)借物喻人
(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
创造出一个新形
象。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借物喻人的文章。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要把字放在
语境中去理解。
(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
掉疑问词比
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
正确;②错误;“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⑴竹竿;竹皮;竹沥;
竹茹;竹笋;⑵春雨一过……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
是这种精神吗?⑶借物喻人⑷A;B;⑸我想,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⑹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借物喻人写法的把握能力。
(4)一字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
摩。
(5)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和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
记。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
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
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
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
不到
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
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
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
材
,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
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
卖帽子的同志
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
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
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
边摘下我的
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
br>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
他焦急
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
火了:“别磨蹭了!你
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
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
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
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顶
,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
命!……”<
br>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
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
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
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
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
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
步,向着部队前
进的方向走去。
(1)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对迎面走来的战士产生了敬佩之情?
(3)“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4)“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
,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
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真的有这条光明
道路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1)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一位老
红军为了帮助一名小战士过草地
而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热情开朗,关心同志,舍己为人。
(3)“我”是在没有干粮的恶劣的环境下遇到老同志的。
(4)战友的话鼓起了我前进的勇气,让我看到光明的前途。
【解析】【分析】(1
)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一模一样。(2)老红军为了“小鬼”最后牺
牲了自己,只要意思相近即可。(
3)课文“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4)意
思相近即可。
【点评】这
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文章不难找出正确答
案。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的寿命?(源
原)
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 坚)难而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
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
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渐渐变得
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
翔变得非常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等待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
(须
需)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
完全脱落,然后静静
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
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
掉。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
再活30年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必须作出困难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 厉)程。(
)
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能使我们获得重生再次起飞,创造崭新的未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择恰当的汉字。
(源 原)于________
必(须 需)________
(艰 坚)难________
(历 厉)程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4)从短文中找出鹰重生的过程,用“________”画出来。
(5)我们了解了鹰的重生,那人的重生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的重生?
【答案】 (1)只有……才……
(2)源;须;艰;历
(3)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
,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
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
毛一根根拔掉。等到新的
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5)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能忍受住再生的痛苦,
就能实现人的
重生。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
何种关系,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只有……<
br>才……”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
同。解答时要
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3)先提出问题(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
类,年龄可达七十岁。为什么鹰会有这么
长的寿命?)然后紧接着回答(源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难
而重要的决定。)这是设
问。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考查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
找到答案。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只有……才……;⑵源;须;艰;历;⑶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⑷老鹰
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
喙,把
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等到新的羽毛长出
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
,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⑸示例: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要
有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能忍受
住再生的痛苦,就能实现人的重生。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
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
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3)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6.
1.“我”第五次留言让小女孩用钢笔写字不解、愤然为了帮“她”赢钢笔,
“他”故意在长跑比赛
跑了第三名愧疚
2.为下文写小男孩买不起钢笔,而采用参加
比赛获奖得到钢笔的情节做铺垫:衬托了小男
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意思对即可)
3.“我”为不了解学生、误解学生而感到愧疚;为小男能送给小女孩钢笔,而“我”还想批评小<
br>女孩的做法感到愧疚;为自己错怪小男孩的行为而愧疚。(意思对即可)
4.一支金色的钢笔
7.
火车六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六年。”
“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活,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
弟是在六年前春节
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
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
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
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
荒凉,过了河才
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
。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
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
我们飞快地往回跑,
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商店的老板说
,那人
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
士会照顾
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厖”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
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
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
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
,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下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
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
br>1.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
写,依
次填写在横线上。
惊呼→ 脱衣服→
向对岸游去→ 。
2.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3.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
“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
品德。
4.你认为“火车六年不到站”这个标题取得好不好?为什么?
(
8.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她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从来没有人是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
,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
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一位年过
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知道如何与这
个年龄相差将近40年的女孩
倾心交流。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
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
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无力
,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
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阳台最近,可
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
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
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她的生活一片狼
藉。有同学说,她暂住了孤儿院,所有的费
用都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
强活着。可有什么理由让她
继续活下去呢?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他站在宽大
讲台上,以
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
,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
,对着窗外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
,看着天际变
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地落起泪来。
沿着小路,他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
“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
得快乐的理由,而我没有。”他捊了捊花白的头发,拉
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
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
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大都认识。那是迎春,那是
瑞香,那是玉兰……”她对
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
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沉漫于
百花争
艳的美景中。
当地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
点出几种吗
?”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
着身形,躲避阳先。
他说:“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
了许久,从外婆遗留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客观存在的
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
都会竞相开放原因。他微笑着听完,递给她一张纸片。
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
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
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很
多年后,她站在明媚的讲台上,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
花名。她也曾问过
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
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
孩子。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
天。”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可以从表
面意思和深
层含义来答)
4、结合文章内容,并发挥自己
联想,你认为文中的女孩为什么在长大
后选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说说你的看法
。
1.一个孤独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女孩,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走向阳光、
走向自信
、走向成功。
2.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春天的生机、明媚,对比反衬女孩忧伤绝望的心境。
3.表
面意思指大自然的花都会在春天开放。深层意思指花季的孩子,谁也不会错过生命的
春天,都能绽放出生
命的花朵。
4.文章中的女孩由于孤单无依而充满忧伤、绝望。在这个时候是她充满智慧的老
师将她从
忧伤中引导出来,让她对生命充满希望,她意识到了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所以她长大后
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去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9.
拯救老妈
余显斌
他特别烦老妈,一会儿敲门进来,让他吃饭;一会儿又拿一件衣服,给他轻轻披在肩上。
他屡次受到影响,气坏了,一白眼睛说:“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老妈拿着
一盘水果,长叹一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无声地走了出去,轻轻地
关上门。
他安下心来,又进入了新的战斗中。
这是一款新开发的游戏,叫作《拯救
母奈》,大概是从一个古老神话《沉香救母》中衍出
来的。老妈被捉,压在一座名叫“千仞不倒山”的大
山下,受尽折磨和苦难。作为儿子,必
须去救老妈,。他披盔戴甲,手里拿着一把威力无穷的降魔刀,亮
光闪闪,一路冲杀过去
。路上,有雷神,有雨神,有二郎神,甚至还有齐天大圣拿着金箍棒赶来阻拦。<
br>
他用尽全力,可是,沿路总有杀不尽的妖魔鬼怪,打不完的各路神仙。
他有些心焦火急,一头汗珠。可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天黑了,他打到深夜,实在
受不了,他会趴在来上,打上一个哈欠。天亮了,他揉一下眼
睛,接着开始。饿了的时候,手一伸,旁边
放着吃的东西,是老妈悄悄送来的。老妈每次
来,站在他身边望一会儿,想说什么,怕他生气,又没有说
,轻轻走了出去。
他拿过东西,两下吞咽下去,接着又开始游戏。
渐渐地,他感到,老妈没再来啰嗦了。
屋子里静静的,甚至没有了老妈的一丝声音。
老妈已经出去了。当时是他闯关最紧张
的时候,隐隐约约中,他听到老妈一声叹息。然门
响了,又轻轻关上了。
太阳光照在
窗户上,亮亮的,如一片温馨的水光,然后又移到椅子上,接着又慢慢移到脚
下。天,再次黑了,他感到
有些饿了,甚至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地叫着。他本能地伸伸手,
去拿旁边的食物吃,可是旁边空的,什么也
没有。
他的手机此时响起来,他没工夫接,继续忙着。
手机响个不停,真讨厌。他想,将手伸进兜里,关死手机。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
于打败了二郎神,接着又打败骑着风火轮冲来的哪吒,让他提着
他的火尖枪,逃回姥姥家去了。最后,他
腾云驾雾,规尽变化,与斗战胜佛大战一千回合
,两人惺惺相惜,结成生死之交,相偕飞向千仞不倒山。
站在山顶,他大喊一声:“老妈,
我来救你了。”随着喊声,一刀剁下去,神山被缓缓剖开,老妈从山中
缓缓走出。
他和老妈相拥,泪如雨下。
他胜利了,伸伸腰,走出游戏。
天,已经彻底黑了。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
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
饥饿。他终于想起老妈,大声喊道:“妈,妈—
”没人答应
,屋内是一片怕人的空寂,还有浮荡周身的孤独。
他猛地想起,老妈出去两天多了,怎么还不回来,甚至也不来个电话?
他转了两圈,
突然一拍昏沉沉的脑袋,忙打开关死的手机,叩响了老妈的号码。手机响了
一会儿,那边通了,他问:“
妈,你在哪儿?”
那边,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他,这是医院,赶快来。
他一惊,愣了一会儿,然后疯了一样向医院跑去。赶到地方,在走廊里,他看到,几个护
士,用一张白
床单包裹着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女病人,向外缓缓推去。那人,正是他的老
妈,患急性病死去的老妈。<
br>
他睁着眼睛站在那儿,耳边一片空静。
手机突然又响了,一个声音问:“有
人给你订了份外卖,请问,你在家吗?现在可以送来吗
?”
他的泪一涌而出,扑过去
喊道:“妈,别离开我。”他知道,那份外卖,一定是老妈临死前
担心他没吃饭,在病床上给他订下的。
那时,当老妈挣扎在死亡线上时,他正在网上,竭
力拯救着那位虚幻的老妈。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第9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中两次写妈妈“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你认为妈妈想对儿子说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写到“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
心彻肺的饥饿”,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有人说这篇小说妈妈帮儿子叫外卖部分和前文内容无关,属于画蛇添足,你怎么认为?
5.看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画线句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写阳光从窗户上,又移椅子上,又移到脚下的照
射角度的
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侧面写出他玩游戏的时间之长。
2.妈妈可能想
告诉儿子:不要只顾着玩游戏,饿了要自己做饭,冷了要加衣服,困了要注
意体息,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
己。
3.“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指他在游戏中取得了胜利,很有成就感,“一种虚脱”指
他在游戏
中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空虚的,同时人的身体也很疲惫。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指他很久没吃饭而十分饥饿。
4.有关,小说结尾部分写了儿子沉迷游戏,直到妈妈去世才追悔莫及,
而妈妈在生命快直
到尽头时,心中想的却是儿子会不会挨饿,这样强烈对比,突出了妈妈无私的母爱和伟
大
形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