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19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smba-演讲稿网
2019年-2019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
划-范文汇编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六班共有学生61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
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
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
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
br>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整体情况还算比较理想。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班内有四、五名基础较差
的学生,学习成一直
不理想,这几名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较差外,家庭教育也相对
薄弱,其中几位
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孩子的方法欠妥
当。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
br>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另外,本班学生之间的语文素养存
在着较大的差距,包括学
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特别是书写,差距很大,有一些同学
的执笔姿势
也需纠正。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
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部分
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
面较窄。另外,本班学生比较好动,静不下心。本学期需要
在学习习惯
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立足于便教利学,运用“减法思维”,简化头绪
第 1 页
剪枝强干的原则基础上,保持了以下特点:
突出学科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
单元练习
4大块。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
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
阅读
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
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
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
的时代气息,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
“习作
”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
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
,其设
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贞和童趣;多一些体验
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
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
“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
“两个结
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
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
笔。
“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
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段练习
。)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
的尊重。“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写好
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
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
面重视
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
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
、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
第 2 页
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立足夯实基础 语文是一个文
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
的多彩世界。根据语文丰厚多维的人文因素都蕴含在语言文
字之中
的特点,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精选最基本的最
具生成功能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
学的主
干内容,来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在注重为学生打好语文的
“工具性”基础的同时,人文
教育因素蕴含其中:识字,运
用多种方式,展示汉字魅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接受
文化的
熏陶;写字,在写好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习惯、
涵养好性情;读书背诵,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经
验、读
书明理都大有裨益;习作,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既是
历练语言,更是学习做人;习
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在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养成教育中实现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因
此,本
册教材一如既往地抓住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
基础,放眼长远,突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复述
课文,
突出了钢笔字描红,突出了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或实践
活动,不求花样翻新,务求实
在管用,帮助学生打好扎扎实
实的语文基础。
强调根本手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
于人类自身
思维、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特殊工具。人自身就具备学习、
发展语言的得天独厚、
无可替代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首要
的一条就是借助人自身所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条件,
第 3 页
强调用好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基本手段。当然,并不
排除
在教学中采用各类必要的辅助手段,但是,必须抓好根
本手段,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
br>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
华在词句之中,词句
中有情感、有气韵、有抱负,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
语言。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读书感悟、背诵积累、迁移<
br>运用,继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课教学
的首项要求,其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
子与语言“亲密接
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脑海中活
起来,然后在他们
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生命历程。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
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
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
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用
钢笔描红、读抄常用词语、小练笔等。
学用字词句方面,是将识字写字与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
起来,
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读
读背背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
第 4 页
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
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
一定联系,又压韵上口,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
富,形式多
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
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钢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
专心致志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本册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
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
的事,能
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第 5 页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
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
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
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
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
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
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
引号。尽量把标点用正确。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努力改进课堂
教学,按
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
第 6 页
识与能力,情感
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
br>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
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
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
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
生有充分的朗
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
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
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
新闻记者学表达,
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
学生写自己熟悉的
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
的
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
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让学生多
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
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
略。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
迎头赶上。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
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
第 7 页
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
举办童
话故事会、编童话集”、“词语接龙”等,在活动中学习语
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
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