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格致中学-万圣节祝福语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二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
设计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58课时
一
、课程目标:
数据收集整理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
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个5单位)和
简单的复式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
析。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 进
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
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
数的大小;理解并认
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
整百、整千数加、减
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 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
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会在解决问题
中使用小括号。
图形的运动
1、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
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2、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力。
量的计量: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
道1 千克=1000 克。
数学广角——推理
1、简单的推理
2、列的变化规律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
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
容包括:
单
元
号
数据收集整
1 理
2 表内除法
(一)
3
图形的运动
1、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
题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认识条形统计图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2.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平移和旋转 4
10
4
1
3
3
单元专题 教学内容
课
时
时
排
剪一剪
4
表内除法
(二)
1. 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
3. 整理和复习
1、 千以内数的认识
5 混合运算 2、 万以内数的认识
3、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6
有余数的除
法
万以内的加
7 法和减法
(一)
8
9
10
克与千克
数学广角—
—推理
总复习
1、知道什么是余数。
2、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
义。
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2、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3、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4、 加、减法估算
1.克与千克的认识
2.认识常见的名称
1、 简单的推理
2、
数列的变化规律
对本期内容进行整理、巩固。
12
2
3
4
8
7
5
课程实施
数学
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
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
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
<
br>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练习万以内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
发表
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
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要不失时机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应尊重学
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
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
径。在本册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
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
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
拓展性的练习,
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
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一)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
绩等构成。
1
、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
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
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2)是否认真完成(3)是否及时纠
错(4)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
格、需努力。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
: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
80—95为良好;(3)60—
8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结果处理:
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同时针对不同的结果对学生的问
题予以纠正和反馈,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