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设计

温柔似野鬼°
752次浏览
2020年09月23日 16: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2020年9月23日发(作者:蔡松龄)


《不懂就要问》教案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讲了一件孙中 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不
懂就要问”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时,要体会孙 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
懂就要问”的好处。
【学情分析】
教材 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
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 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 ,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
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 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
进行自学,教师在课文重点处,在学生疑点、难点等处适时指导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
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质疑课题
1.播放视频《孙中山》,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生平。
课件出示: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 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揭题: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略读课文。
(1)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浏览这篇课文,看看它跟前面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课题带*,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没有田字格生字等。)
(2)引领学生明白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背诵 记诵 照例 圈出 一段 练习
背书 诵读 例如 圆圈 段落 老练
背叛 朗诵 例外 圈套 段意 熟练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糊里糊涂 涂抹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面糊 涂色 呆住 戒掉 严厉 挨宰 楚楚动人
养家糊口 涂料 惊呆 戒酒 雷厉风行 挨批 楚剧
(1)指名读,相机正音。
“颂”是平舌音,“背、圈、挨”是多音字。“背”的另一个读音是“bēi”,背包。“圈”
的另两个读音是“juàn”(组词:羊圈)和“quān”。“挨”的另一个读音是“āi”,挨家挨
户,挨近。)
(2)开火车认读、识记。
(3)摘苹果识字游戏。
4.理解词语。
(1)词语解释: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咿咿呀呀:形容声音,课文中指学生们的读书声。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2)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无声无息 悄然无声 夜深人静 噤若寒蝉
5.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参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同桌交流、汇报。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想要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
四、品读感悟,重点点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汇报。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 咿咿呀呀,像唱
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①师生合读这一段。
②孙中山小时候,私塾先生是怎样教的?学生怎么学的?
(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
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 思,先生从来不讲。)
③你觉得这样学习,效果好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
孙中山功课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出色,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看出来的)
(3)于是,他 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
....
您给我讲讲吧! ”
①“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这样提问,孙中山这一
问是 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
②孙中山的学业很出色,他为什么还要甘冒风险向先生提问呢?(他不满足于 已有的成
绩,希望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4)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说道:“你会背了吗?”
..< br>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
..... .....


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讨论问题:孙中山提 出问题后,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先生的态度一开始怎样,后来又
是怎样?为什么?
(引导学 生抓住词语“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
孙中山坐下”进行体会。)
(5)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
得。”
①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写出了孙中山壮着胆子问的原因和孙中山对“学问”的理解,反映了他的好学
精神。)
②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五、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了弄清楚道理,不怕 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
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 我们学习了。)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楚道理
不懂 就要问









《花的学校》教案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歌围绕“花的学校”,以灵 动的语言、
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令人叹为观止,赞美了人< br>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母爱,整首诗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较易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但对三年级的学生
来说,要想真正 品味诗句的美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感受,进行情境性、
发现性学习。继而引导学生由 课内走向课外,由对课文的学习走向对大自然的感知,去进一
步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13个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
是什么样子的 。
3.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读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花的学校,理解诗句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过《大青树下的小学》,谁能说说这所小学是什么样的?
2.你 们知道吗?不但我们小朋友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
就叫做——《花的学校》 。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交流课前搜集的泰戈尔的资料。自由阅读资料袋中泰戈尔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文《花的学校》,学生认真倾听、观看,注意生字的读音,整体了解课文。

< p>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课内拼音、字典,或者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认读文中出
现的 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指导点拨)
3.课件依次出示生字: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教师依次展示生字,学生迅速找出生字在文中所在位置进行认读、组词,以形象记忆字
形。
注意多音字“假”:jiǎ 真假;jià放假。
4.要想读好这首散文诗,还一定要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
轰响 荒野 口笛 跳舞 罚站 放假 簌簌地 衣裳 急急忙忙
(1)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如“簌簌地”。
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三、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读好长句子,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D.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1)师范读,生练读,注意停顿,后两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D.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2)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指名读,纠正。
2.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结:诗人写了花孩子的开心和幸福,希望我们这些孩子也能像花孩子一样永远开
心幸福。 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配乐齐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任选一个字进行组词。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分小节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小节。
1.学生轻声朗读第1、2小节。
2.交流这两个小节写了什么,画出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主要写了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3.反复吟诵,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精妙。
课件出示句子一: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2)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拟人句。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是大自然对花儿发出的最亲切的呼唤。)
课件出示句子二: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3)想一想: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体会出花之
多。)
(4)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5)什么是“狂欢”?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
(6)播放花开的视频,学生欣赏。
(7)有感情朗读第1、2小节。(指导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
(二)学习第3~5小节
1.指名读这三个小节。
2.想想这三个小节讲了什么?(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3.小组合作,思考:
(1)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2)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4.交流反馈。
(点拨:原来没 有开放的花儿全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课呢,他们渴望着下雨,因为下雨
了,他们就可以不做功课跑出来游 戏了,他们就放假了,雨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迷人的假期。)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小节


课件出示: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 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
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 .男女生合作来读这一小节。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读出外面世界的热闹和
花孩子的急切和快乐 。
2.这一小节又讲了什么?(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3.思考问题,交流反馈。
(1)理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 (点拨:让树枝互相触碰,让雷云拍着大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我们带到人与自然
狂欢的时刻, 营造出了一个欢乐的氛围。)
(4)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花 儿五颜六色)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5)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花孩子的开心。
(四)学习第7~9小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这三个小节讲了什么?(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3.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1)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在天上,在星星所 住的地方。)第8小节中的“那
儿”是指哪儿?(天上)
(2)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3)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找妈妈)
4.(播放歌曲《妈妈 怀里的歌》)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啊!让我们深
情地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吧。
三、品味语言,拓展探究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每人朗读一小节。
(2)评选“朗读明星小组”。
(3)各组轮读,在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感情。
2.再次播放动画课文《花的学校》,学生仔细欣赏,静静聆听。
3.指生谈论感想。 4.这篇课文语言灵动,富有童趣,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大家在以后写植物时也可
以学习运用拟 人的手法,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练写生字。
2.照样子,写句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的学校
花孩子 做功课 放假 找妈妈

【板书设计】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辞工书


六一的诗歌-商业策划书怎么写


座右铭作文-网页设计师简历


金榜题名对联-教育心得体会


遛你玩-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齐大教务处-影评范文


受戒读后感-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作文-乡镇长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