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_一目斋
中餐座次礼仪-运动会赞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
文及教案
【导语】《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
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
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
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br>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文】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
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
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
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
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
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
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
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
前
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
埋下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
不多四个年头。科利亚长大
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
他们
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
“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
了。”
科利亚
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
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
边挖,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
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
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
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
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
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
倍,
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
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
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
“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
的一切,
不是都在起变化么?”【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
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
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
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
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
,仍然,敌人,
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
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
课文主要是围绕着
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
些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
读音。
⑵指名读生字词。
⑶正音。
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
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
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
“shù”,
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
第二个数
读“shù”。
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
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
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
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4、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
己不懂的问题。
5、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
明白事物
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
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
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
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
分段。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
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
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
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
续
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是按什么顺
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⑶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
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
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
子?
⑷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
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
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
埋
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
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
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
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⑶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⑷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
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
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
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
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
在哪里
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⑸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
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
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
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
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
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
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
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
原因
。”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
利
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
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
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
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
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
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
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
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
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
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
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
很大的启示。
⑴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
理解的?
⑵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
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
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
化,
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
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
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
启示。
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
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
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
特点,感悟“时间在变,
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
题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矛和盾的集合》,引发思考:
相同的课文结构:通过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过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
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
就会是胜利者。那么这一课,又是通过一
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的呢?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
利亚又重新
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三、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教师问:为什
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
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
么要埋木匣?
他又是怎样埋的?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
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
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
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
林领导下英勇抗击,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
)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
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
)科利亚是怎么做的?
(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
走了
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
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
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
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
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
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
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科利亚当时有几岁?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
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五、学习第二段: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
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
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
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
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
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
是、照旧)
教师问:“当科
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
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
说明什么?
(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
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
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
‘△’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
(科
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教师:科利亚想明白为什么挖不到木匣了吗?(想明白
了)你从
哪儿看出来的呢?(突然,他笑了起来)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科利
亚的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让我们有语气地来读一读科利亚的话。
科利亚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子了没有?他是怎样挖着的
?(量了五步,
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
意料之中。)
4、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
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
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
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
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
解他的这番话。(时间在变,人在变,周
围的一切都在变。)
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
要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
考。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原文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