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语上册:慈母情深 说课稿
美丽的春天作文-音乐欣赏教案
《慈母情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
册的一篇课文,是作家梁晓声
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
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
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
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
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
语言,体会
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
学目标以及五年
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两个课时,教
学目标有三个
:
1
.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
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
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
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
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为:
把握课文内容,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方
法。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同时,我
把学生应受到的情感体验作
为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通过品味重点
句子,把握人物的情感,从中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
效率,根据高年级讲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
的认知规
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
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我借助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
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
当
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
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
的话语”这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
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
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
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
孝。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
序:
第一环节: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我采用学生熟悉的古诗《游子吟》导入,让学生读读这首诗,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慈母,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
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一
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关于母爱的一首
诗导入,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缓和紧张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主要目
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整体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我让学生填写课文出现的重点新词,让学
生自己发
现如何概括主要内容,一举两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重点词句,以此来引导学生把握
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感染,已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第四环节:体验情深
我通过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来扩大学生的视野,
同时通过练笔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六、说板书设计
买书---不贵
穷 两个 “从来没有” 衬托 铺垫
慈母情深 录音机---进肚子
母爱伟大
工作环境
母亲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勤劳 辛苦
“我”的心理
这个板书设计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结构上,都让人一目了然。
七、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的基调是深沉的,情感是浓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内容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并通过练笔,来
表达这种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
(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
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
《
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
世后,其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
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
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
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
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
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
《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
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
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朱熹
(1130.9.15—1200.4.23)
字元晦,
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
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
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
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
朱熹是“二程”(程
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
学思想对元、明、
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
举书院建设。官拜
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
说》《周易读本》《楚
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
钦定的
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
《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
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
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
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
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
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曾国藩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
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
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
能读《周礼》《
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
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
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
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
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
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
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br>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
方书籍,
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
胡林翼并称“曾胡”,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
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
在清道光30年至
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
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
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
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
,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
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
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
,显示了他恭
肃、严谨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