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小五台-班干部工作总结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
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就是
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
家!
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
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
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
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
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
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
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
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
样的方法,你
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
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
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
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
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
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
br>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
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
时应充分利
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
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
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
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
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
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
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
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
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
位顺序出
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
几行”
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
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
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
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数学范文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
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
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
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
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
感悟算理
,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 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
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
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
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
乘以整数这个
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
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
书写格式.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
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11 ×3
= 2×311
= 61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分享
2.数学教案精选范文大全
3.小学六年级数学《成数》教案范文三篇
4.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欣赏》教案范本三篇
5.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范本三篇
6.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范文
7.小学六年级数学《税收》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8.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9.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四篇
10.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理财》教案范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