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
诗经全文-忧郁签名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从多角度观察物体。
2.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的图形推断长物体的形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过如
何观察物体,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拼
搭、观察比较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等;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
体
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的图形推断长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
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
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
步探索整数
的性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
面,
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
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 1m3、1dm3、1cm3
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
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材分析:
1.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
能够识别出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
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
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
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
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
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2. 教材的变化: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
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
习的。
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
积观念。
4、能正确熟练的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1、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2、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5、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
br>运用体积单位估算常用物体的体积。
4、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安排:12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
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
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
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
数(基本
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
,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
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
,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
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
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
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约
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
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
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
际问题的必
要基础。
2. 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之后,现在挪后。
(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
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加法和
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
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
尺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
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
br>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
质,以及在三年级
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教学安排。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节,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
转换的思想方法,即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
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
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
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同分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同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
课时安排:7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
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和预测。
教材安排: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
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
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
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
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
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
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
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
众数的含义和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三种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
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
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
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
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
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
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
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
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
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
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
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
最优策
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
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
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
样找次
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
法和优化
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
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
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
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
情形是否适用,还需
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
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
念、空
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
面达到本
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
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
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
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这部
分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求长方体和正方
体表面积和体积。
4.会填统计表和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