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绝世美人儿
565次浏览
2020年09月24日 19: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扬州工业技术学院-案例分析范文

2020年9月24日发(作者:祁烽)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132人,从总体上看,三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
学习中,自律能力较好,上 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
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每 个班中都有一些同学的基础
相对较低一些,如果能狠下功夫,也是可以有一定的进步的。其中有几个同学 基
础很差,连一道简单的计算题都不会,你给他讲一遍不会,再讲一遍还是不会,
继续讲一遍仍 然不会,这种情况只有耐心的帮助他们,争取让他们哪怕有一点点
的进步。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因数和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 及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
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 后学习分数和分数
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2、分数和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 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
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 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
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约分和通分等重要基
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
另外,还要注 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 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 算习惯是势在必行
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及容积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外在特征
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 念,然后再做习
题。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5、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 学的新
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
扩大学生 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
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 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6、图形的变换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 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
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 ,发展空间观
念。旋转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旋转方面的讲解与动手探索,
争取让学生都掌握有关旋转的内容。
三、具体安排
第1周 把一到七单元内容简单复习一次。
第2周 把重点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再详细复习,并进行检测。
第3周 让学生进行综合练 习,完成去年的期末自查试题。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剩下两天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 。
以上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使用,一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
本册课 本上的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学习负好责任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 因数和倍数。(课本第157页总复习的第l—4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 学生熟练地掌握数的整除特征,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
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进一步弄清整除与 除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熟练地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分解质
因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填空。
在2、3、1、0、91、 、97、0.25、85和60中
( )是自然数;
( )是整数;( )是奇数;
( )是偶数;
( )是质数;( )是合数。
师生共同小结: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 偶数。按含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
数和合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二、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说出理由。
l、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
2、 24÷6=4,我们说 24是倍数,6是因数。( )
3、 A=2×3×5 B=3×5×11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5。
( );A和 B最小公倍数是 330。( )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
师生共同小结:
因数一公因数一最大公因数
整除
倍数一公倍数一最小公倍数
整除是因数和倍数的前提,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一组自然数。 如:
24是6的倍数,6是24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
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
练一练:课本第157页第1和4题。
三、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口答:课本第157页的第2题: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说一说你是怎
样判断的。
56 79 87 195 204 630
2、讨论:4.5÷9=0.5 我们说4.5能被9除尽,能否说4.5能被9
整除?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略)



整除与除尽的关系如图。
四、复习分解质因数
1.把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
40 102
1001
2、举例说明质因数与因数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小结:
质因数是用质数作因数,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练一练:课本第158页的第3题。
五、课内作业
课本第160页至161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3题。





第二、三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本第157页一158页总复习的
第5一9题。)
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有关概念。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 这个分数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 ),有
( )个这样
的单位。
2、 吨这个分数单位“1”是
( ),它的分数单位是
( ),再添上
(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吨。
2个 是
( )
里有( )里
有17
个 (
)里有8个 吨
讨论: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师生共同小结:
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



的整体。
分数单位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的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l)引导学生讨论课本第157页第5题的第2小题,前半题分数可以表示 一个
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5米。后
半题分数可 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钢筋是全长的 。第
3小题表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2)( )÷( )= =( )
÷( )

3÷( )= =( )÷9
师生共同小结:
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a÷b= (b≠0)
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3.真分数和假分数。
用 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题,课本第157页的第6题,要求学生把假分
数和滨分数写在直线上方,真分数 写在直线下方。从图中清楚地看出真分数、假
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l 假分数≥1 带分数>1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l.口答: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大家做课本第158页的第
7、8两题。
师生共同小结:
约分、通分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比较分数的大小除了用同分母、
同分子比较方法外,还可以灵活地使用,以1为标准,以 为标准,以中介分
数作标准等方法进行比较。
2.假分数、整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做课本第158页的第9题,说一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
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课内作业
课本第161页,练习三十六的第4—6题。





第四课时。分数加法和减法

复习内容



分数加法和减法。(课本第158页总复习的第10—12题。)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
计算,正确地 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2.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略)
2.计算课本第158页的第10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
法各 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师生共同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
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
的分数部分不够 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课本第158
页的第11题。补充:
注意:需要退1减,还是退2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内的运算。
三、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l.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计算。
课本第159页,第12题的1、2两小题。
2.第3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就怎样算。
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参加运算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用小数计算 简便。不能
化成有限小数的,用分数计算更为精确,如果要求用小数计算,一般保留的小数
位数 比参加运算的小数位多一位。注意约等号和等号的使用。
四、师生共同小结: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
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 、合理、灵活、迅速。
五、全谋总结(略)
六、课内作业
课本第161页至162页,练习三十六的第7—11题。






第五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

复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本第159页总复习的第12—14题。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解
答有关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引导学生做课本159
页的第13题填空后,再回答,生讲师概括性的板书:
2.什么叫做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
怎样求?用字母公式表示,引导 学生填课本第159页的第14 8的表。
3.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实际应用
1、把一条长60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关键是已知校长总和,求每条棱的长度。然后再求表面积和体积。
2 、某校用石灰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室内长8米,宽6米、高4米,
扣除门窗15平方米。如果每平方 米用石灰0.25千克,共用多少千克石灰?
这道题是表面积求重量的问题,关键是先要判断,求几个面的面积总和
(五个面)最后再求重量。
3、一个粮仓,里面长20米,宽12米,如果存放的稻谷高3.5米,一
升稻谷的重 量是0.78千克,这个粮仓存放的稻谷多少吨?
这道题是容积求重量的问题,求容积先求体积,再换算成容积,最后求
重量。
4.一 个铁油箱,长和宽都是25厘米,高40厘米。做这个油箱至少用铁
皮多少平方分米?能装汽油多少千克 ?(每升汽油重0.82千克)
这道题前半题是求油箱的表面积,后半题是先求容积,再求重 量。学生
往往做成表面积求重量,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全课总结
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广,在解题时要养成
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清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问题,如果是求表面积的问题,
还要弄清求几个面。在 求积时注意单位换算。
四、课内作业
课本第162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2—14题。




第六课时;简单的统计



复习内容
简单的统计知识。(课本第 159一160页总复习的第 15、 16题和
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复习目的
l、进一步领会简单的统计内涵,掌握统计的方法,能看表进行问题的分
析和比较。
2.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求加权平均数
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本期所学的简单统计内容。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单、复式统计表;求平均数问题。
二、师生共同讨论质疑
1.课本159页总复习的第15题。(见课本略)
(1)记录单上的米数,叫做什么数据?
(2)这些数据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我们先找出记录单上最高的和最低的成绩,3米以上的只有2人。2.4
米以下的也只有2人,3米到2 。5米之间的比较多,因此按0.30米为一段。
(3)各段的人数怎样整理?
采用划正字统计的方法统计人数:
3米以上 2.7米一3米 2.4米—2.69米 2.4米以下
2人 6人 4
人 2人
(4)怎样复核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把各段人数加起来是14人,与原始记录单上的数据吻合,说明统计的人
数没有错误。
(5)让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填人表内。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①这个班女生的跳远成绩在什么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女生的跳远最好的成绩是多少?
回答后请把数据填在括号里。
(7)算一算这个班女生跳远的平均成绩,怎样计算又对又快?
[(2.75+2.2 5)+(2.35+2.65)+(2.57+2.83)十(3.05
十2.45)+(2.80+3 .10+2.70)十(2.92+2.62+2.83)]÷14=2.705(米)
小结:
完成简单的统计表,首先要分段整理数据,用正字法统计,填写统计表
最后复合检查。
求平均数的关系式:
总数量÷总份数(对应)=平均数
2.师生共同讨论质疑,课本总复习的第16题。
(l)这张复式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
三个村去年每户农民储蓄的存款情况:
张庄25户,平均每户储蓄1800 元;李庄32户,平均每户储蓄2100元;
王庄15户,平均每户储蓄2400元。
(2)要我们算什么?



要我们算出去年这三个村庄平均每户储蓄多少元?。
(3)怎样计算?(根据上面的关系式)
列式:(1800×25+2100×32+2400×15)÷(25+32十15)
≈2058. 33(元)
注意:这类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要分别求出各村庄储蓄总数,然后
合并起来求出三个村庄的总储蓄数,再除以三个村庄的总户数。防止错 误的列式
为:
①(1800+2100+2400)÷(25+32+15)
②(1800×X 25+2100×32+2400×15)÷3
③(1800+2100十2400)÷3
三、巩固练习
大家练.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复习内容
综合练习。(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6—18题。)
复习目的
通过总复习中最后几道题的综合复习,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错例评析。(根据复习中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1.计算中常出现错误。
(1) 10—5 (被减数的
分数部分不够减,没有退1,化成假分数。)正确的是9
(2)课本162页第11题:
括号前面是减号的,脱括号时里面的数要变号。正确的:
2.分数意义中量与率分不清。
如课本第158页第5题(2):把4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5 段,每段长多
少米?每段是钢筋全长的几分之几?这类题常是求量用率表示,求率用量的数表
示 。(如每段是钢筋全长的 正确是 )
3.几何形体求积,缺乏认真分析,正确判断。
(1)题中计量单位不一致。
(2)求表面积的问题关键是求几个面的总面积,欠思考。如通风管有求
六个面总和的现象。
二、针对性练习
l、计算。
2.把3米的铁线截成相等的4段,每段长占3米的几分之几?3段长多
少米?
3.食堂有个蓄水池,长3米、宽1.5米,高14分米,水池占地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水池能容水多少吨?(l立方米水重1吨)
三、综合练习
讨论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6题,用两种方法解:
解一 是先求出原来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现在可以
做多少套。列式:
3.8×1800÷(3.8—0.2)=1900(套)
解二 是先求现在做 180 0套制服比原来共省布多少米,省下的这
些布现在还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现在可以做多 少套。列式:
0.2×1800÷(3.8—0.2)+1800=1900(套)
四、深化练习
1.让学生自己做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7、18题,师巡
视帮助差生。
师生共同讨论质疑:
(1)第17题已知长方体的容积及长和宽,怎样求长方体的高?
先把容积转化成体积,再用体积除以长与宽的积。
(2)后半题求什么?后半题求油桶的表面积。
(3)第18题玉米地的面积是由几块地的面积组成的?
玉米地的面积是由两块地组成的,一块是三角形,一块是平行为形。
(4)“75米”在这两个图形中表示什么?75米是这两个图形的公共底边。
(5)怎样求玉米地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
24 × 75÷2+75×20=2400(平方米)
2.思考题。(课本第163页)
让学 生独立思考解答,若想不出来,指导学生动手摆四张数字卡。答案是:这样
组成的偶数有6个:12、3 2、42、14、24、34。对于能力较强学生,还可以指导
他们寻找解答这种题目的规律。根据题目 要求,要找的是两位的偶数,因此,根
据偶数概念,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当2放在个位上 时,组成的两
位数有3个:12、32、42;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4、24、
34。

儿童节祝福语-水乡歌


第一次干什么作文-银行工作小结


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小学生入学年龄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工会总结


qq个性签名男生-企业法人代表证明书


金融工程专业-大庆招生考试信息港


云南下关一中-内蒙古招生信息考试网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师德师风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