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计划

巡山小妖精
849次浏览
2020年09月24日 19: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1安徽高考数学-高二英语教学总结

2020年9月24日发(作者:屠由瑞)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计划
(灵城西关小学 彭严松)
第一单元 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 实际应用(折纸)、分
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星期日的安排)、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分
数 王国”与“小数王国”)和练习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5.通过直观操作、类比迁移等方式探索新知。
6.体会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单元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单元教学准备:
正方形或长方形纸、课件等。
单元课时划分:
折 纸 2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 1课时
小数王国与分数王国 1课时 练 习 一 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3课时



1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 要内容有《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
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 的面》及《练习二》。
《长方体的认识》主要认识长方体的结构特征,首先让学生认一认
生活 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检验学生对长方体已有的认识。了解研究的
对象。接着认识长方体的结构与特征: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
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最后研究长方体的各棱的名称: 长,宽,
高.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第二课《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
展开图)》,这 部分知识是动手操作,让学生拆开长方体盒子,探讨长方
体盒子是怎样做成的。这部分知识重点让学生去 动手做。《长方体的表
面积》是利用展开一个长方体纸盒,认识展开后的平面图与长方体的关
系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计算得到的平面图的面积,来学习长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主要是观察物体与正长体知识的
结合,重点要认清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练习二》全面复习本单元 知
识。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在本单元教材中,教材多次 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
的发展。像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教材设计了一个探 索活
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
描一描等方式,自 己发现它们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对于长方体、正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避免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上,以至 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的处理为计算问题。实际上,表面积计算
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大有好处。
教学目标:

2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
开图。
2、结合 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
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
的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
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师:
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
长方体纸盒、
土豆 、
1
个正方体、一把剪刀及多媒体

生:
橡皮泥 小棒 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 透明胶条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一个正方体、双面胶、剪刀

课时安排:
长方体的认识 1课时
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 1课时
练习二 1课时

3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法(一)(二)(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倒数以及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 内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
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 br>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 “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
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 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
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
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
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 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
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为
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
感,同时它也往往成 为创造的源泉。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理解分数乘 法的意
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数学学
习和探索活动的意识 。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3、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
数的倒数及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
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1、总结、概括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四、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
法。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
分 数 乘 法 (一) 2课时
分 数 乘 法 (二) 2课时
分 数 乘 法 (三) 2课时
倒 数 1课时
练 习 三 2课时





5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本册
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 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基础之上,进
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相关知识。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体积和容积的认识、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有趣的测量和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
量单 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间
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
际意义。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 方体体积的
计算方法,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积、容积含义的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体积、容积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6




四、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 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
和面积的计算,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学生已有了
初 步的认知能力,但空间观念较弱,对事物的理解缺乏独立思维的能
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形体教具、学具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认
识。
五、课时安排
体积和容积 1课时
体积单位 2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 2课时
体积单位的换算 1课时
有趣的测量 1课时
练习四 1课时










7



第五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除以整数,一 个数除以分数,解
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材主要分三个活动呈现:在操作活动中理
解分数除 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借助图形语言,在操
作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利用方
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
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除法
的意义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
重要基础。有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作基础,学习分数除法时
学生就不会感觉太难了。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分数除法的应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单元教学难点:

8



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2.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术含义”的理解。
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班班通” 课件 彩笔 圆形纸片 长方形纸 方格纸
学生准备:彩笔 圆形纸片 长方形纸 方格纸
习题处理:
通过联系,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关键是把除法转化< br>为乘法;在解决问题时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找出等
量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中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分数除法(一)„„1课时
分数除法(二)„„2课时
分数除法(三)„„2课时
练 习 五 „„1课时









9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
学段的学习,已经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和8个方 向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通过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
定物体的 位置。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
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
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内容有 :确定位置(一)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二)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 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
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 量另一地所在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获
得成世界舞台经验,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
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 br>难点: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
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方向, 以及两地的距离)。

10



学情分析:
在此 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物体
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8个方向的知识,在四年级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
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
打下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则是在此基 础上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
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大有帮助。
课时划分:
确定位置(一) 1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二) 1课时
(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












11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字母表示数、初步认识方程、会
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 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感受 方程的思
想方法及价值。同时,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实际
问题抽象为方程的 过程,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本单元内容有:邮票的张数(解形如ax+x=b的方程)
相遇问题(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六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
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
验,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感受
方程的思想价值。
3. 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感受方
程的思想价值。


12



课时划分:
邮票的张数(解形如ax+x=b的方程) 1课时
相遇问题(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课时
练习六 1课时



















13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
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注
重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 据
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
分析的价值。
内容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再认识和
练习七,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 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
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
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
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
计 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
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 困难。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
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南北两地区最高气温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
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

14



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
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4、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
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
表示数据。
课时安排:
1 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2 复式折线统计图(2课时)
3 平均数的再认识(1课时)
4 练习七 (1课时)






15

个人经历怎么写-节日祝福语大全


千叶大学-教师节主题班会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人事部门职责


广电局局长-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


哲学名言-党员述职报告


几号过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大连大学招生章程-德国留学语言要求


感恩老师手抄报内容-队伍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