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精品教案+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972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0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趣联-我和凡卡比童年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曹双明)



课题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

目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
难点
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

猜谜导入,激发学
设计意图

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
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注意力,学生会带着
“雨衣和课文有什么
教师 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
导入

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 )
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去。
分钟

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 位著名女作家,
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 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
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br>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
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 哦,香雪》获第41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
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
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
“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
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联系上下文
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在学生自学字词
的基础上,再给予指导
和提示,把字词教学落
理直气壮:理由 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到实处。教给学生理解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 来形容举动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
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
新课

教学

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
)分钟

题目写了 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
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
读的能力。




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
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
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
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对于篇幅较长的
课文,要求学生在默读< br>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一遍后给课文划分段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落是为了培养学生 概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括能力,为整体把握课
生会产生分歧。对 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文内容打基础,也为下
定。 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
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
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袖( ) 用( ) 嚷( ) 蓬( )
柚( ) 甩( ) 壤( ) 篷( )
崩( ) 宿( ) 涡( ) 翼( )
蹦( ) 缩( ) 锅( ) 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纸盒子 ( )的新雨衣 ( )的天
( )的云彩 ( )的空气 ( )的玻璃
三、缩句。
1.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2.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


【答案】
一、袖子 柚子 作用 甩手 叫嚷 土壤 蓬勃 帐篷 崩溃 蹦跳 宿舍 缩小 漩涡 铁锅 比翼
冀北
二、扁扁 淡绿 瓦蓝 厚墩墩 凉爽 明亮
三、1.雨衣躺在盒子里。2.小杨树喧闹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导入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
( )分
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


盼?引导学习课文。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

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

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新课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

教学

( )
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

分钟


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

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
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

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
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什么中心意思来写
的。这一环节的设置
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
的,落实本节课教学
目标的。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
(四)第四部分
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从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
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使
什么?
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方法。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
的?








出示这两个问题,
学生探究后汇报,教师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 理活动?
指导,就是为了落实教
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
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

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
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
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
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
珍珠玛瑙还好看。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 )
分钟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

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

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围
绕中心意思来写文章。



















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 的孩子。课文围绕
“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
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 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
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
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来写)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板书

内容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指引 引诱 逗引
1. 雨点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 )我出去。
2. 多亏老班长为我们( )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这么快走出草地。
3. 在金钱的( )下,很多年轻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 )这件雨衣上有袖子,( )可以伸出手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 ( )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 )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
3. ( )妈妈说得都对,蕾蕾( )认为妈妈是在故意为难她。
三、读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打
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想的是
2.“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其实“我”真正想做的并不是买酱油,而是 。
【答案】
一、1.逗引 2.指引 3.引诱
二、1.因为 所以 2.虽然 但是 3.即使 也
三、1.下雨了就能穿上新雨衣了。2.借此机会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走一走。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
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 ,对学生
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
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
样写 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
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 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
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 “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
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 ,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
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 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 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
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作者介绍】 < br>铁凝,姓屈,女,汉族,1957年9月生,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
作家, 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候补委员、第
18届中央委员。 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1986年出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96年



开始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2006年11月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人
称文坛“美女作家”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
《笨 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
面》、《永远有 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
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 50余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斗篷 又名“ 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
帔,长者又称斗篷。披风通常无 斗篷袖。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斗篷,据传是从蓑
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 谓“斗袯”。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
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做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 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
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 服饰行礼,不然被
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 制作,
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
蒜薹 又称蒜毫,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 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常被误写作“蒜
苔”。蒜薹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目前蔬 菜冷藏业中贮量最大、贮期
最长的蔬菜品种之一。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具有多种营养功效。农村 的每一家都会
种上几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组词。
(筒 桶) 水 竹 炮 油
(篷 蓬) 帐 勃 莲 布
二、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这篇课文围绕“ ”这个中心意思,运用具体事例表达出了作者的心情。
2.把下列事例按照课文中叙述的顺序重新排列。



( )看着雨后的景象,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
( )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 )我开始盼着变天。
( )下雨了,我找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
( )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 )我在晴天穿上雨衣,热得出了一身汗。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你有没有像课文中作者一样的经历,写一件事情来表达出自己“盼”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水桶 竹筒 炮筒 油桶 帐篷 蓬勃 莲蓬 篷布 二、二、1.你向窗外看一眼吧。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怎么会不高兴呢?3.我的心像要从
嗓 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三、1.盼 2.563412
四、略
《盼》说课稿
一、说教材

《盼》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当代女
作家铁凝。课文主要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从那以后,“我”
每天总是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各种借口想穿
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 “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
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新雨衣,走在街上, 滴答
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
穿上雨衣的“ 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在街上行走的快乐。课文为我们
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画面,文中“ 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
灵。同时,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也能让学生在习作上受到启发。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会写“雨衣、袖筒、斗篷”等 词语。
2.能把握课文内容,知道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3.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具体 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并能选择最生动的两
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捕捉环境 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话等描写,来感受
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写成,能让学生产生较大的阅读兴趣。结合本单元习作单元
的特点,我 将能把握课文内容,知道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能找
出文章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 心理活动,并能选择最生动的两处,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对话
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作为教学重点,其
中后两 点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采取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 学的“导学式”教
学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学习作者
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课文篇幅较长,要让学生理清思路,整体
把握,因此我通过学生讨论 交流,合作探究,概括出事例。再分内容探究,学
习写法,体会感情变化。根据不同的描写,设计了自由 读、合作读、分角色读、
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由“盼”字入题,让学生能先通过字义的理解对 文章内容产生初步印象,
有了预设,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 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
生随指导练习,我随堂指导。
(三)熟读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盼”的,能从中总结文章选取了哪些事例表现“盼”。
(四)研读体会。
1.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体会喜爱。
采用启发提问,让学生学生圈点勾画,结合字 词,自主探究作者描写雨衣
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心情。
创设情境,引导入境想象:我这样喜欢 这件雨衣,连把衣服汗湿了都舍不
得脱下,由此可知,接下来,我最想做的事应该是什么?体会作者“盼 ”之情
的产生。
2.感受“盼”之情。
以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雨前、雨中、雨后,分内容研读感受,体会作
者的“盼”。
以雨前内容为范例,教师引导发现,学习描写方法,体会运用的不同描写
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好处。
学生根据范例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学习方法,体会后两
个内容的描写。
抓住作者心情的变化,体会不同描写方法表现心情的不同作用。
根据不同描写,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例如动作描写让学生加上动作读、语



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对话朗读等,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及心情的变化。
最后总结回顾,学习文章的写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后基本都有话可说,因此引导学生进 行回顾总结,
以画图的形式生动再现作者心情的变化,以交流的形式感受文章描写的生动,
体会 文章给读者展现的美好的童年生活画面,从中感受人物形象,层层深入,
在交流中深化对文章写法的学习 。
(五)拓展延伸。
作者围绕“盼”这一心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有趣的情节。大家课下 试着
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小组间演一演。
课文以儿童的语言写美好的童年生活,内容生动活 泼,较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在学习中学生一定还有很多的感受来不及表现。因此,设计课本剧的形式,让
学生在课后接着探究、感悟,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同时也将文章描写方法的把
握内化到了改写的 实际运用中。以兴趣为前提,自然降低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六)课堂总结。
课文主要讲了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
盼着下雨。最后终于盼来了雨,穿上了新雨衣 的事。文章用生动、准确的语言,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 中行走
的快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画面。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课教学有两个重点,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
中心意思写的,二是学习作者的 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因此,设计的板
书也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16 盼



新雨衣 盼下雨
盼变天 急切
渴盼 雨前 惊喜 期盼 纯真可爱
盼 雨中 兴奋 急切 担心 美好童年
雨后 憧憬 渴望

穿上新雨衣





平静 激动 兴奋

个人租车-彩色的非洲


警察体能测试-shuoshuo


初一作文600字-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动物作文400字-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七年级家长会发言稿-表示心情的成语


石家庄教育考试院网站-教研组工作计划


血玫瑰-节约粮食的资料


奥巴马访华-小学新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