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33页)

玛丽莲梦兔
879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0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主席是谁-一瞬间的感动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郎士元)




课题
1 山中访友
设计者 叶海莲
指导者 徐小菊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所传达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亲近大自
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课件:词语、句子
一次备课
一、导课
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
抱 ,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这节课我们学
习《山中访友》,读题,让我们去体会作者是如

教学过程

何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
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
二、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
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
细数 唱和 旋转





教学时间 2课时
二次备课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 (注
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 )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
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 津津乐道地
( ) 依然如旧的( )
三、引入
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
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
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 、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
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归鸟
的环境衬 托描写的作用)
四、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引入: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
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 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
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
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 些什么呢?请同
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2、反馈交流. 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
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
望重”的老人?


3、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
4、读着这些词句, 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
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
过哪些事?
5、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
着. 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
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
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
感情,生动地传达
五、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
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
树林吗?
2、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联系第4自然段
说说.
3、既然树是我的知己,那树了解我什么?
4、我又是怎样和树成为知己的?想象说话:早
晨,我沐浴着阳光,路过树林,
( );傍晚,夕阳西下,来到
树林,我( ). 高兴时,我来
到树林,( );伤心时,我来到
树林,( ).
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是怎么认为?
六、语言训练点3
文本内容:第5自然段


教后摘记

1、自由读.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
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
3、作者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
4、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
5、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
6、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
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7、想象写话:
我和山中的( )打招呼:

































课题
2
*
设计者 叶海莲
山 雨
指导者 徐小菊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山
林雨景图;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山雨的韵
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 雨的,继续学习通
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
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时
课前准备 课件:词语、句子 1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课课文,
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到李汉荣这 位作家的新
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这节课,我们再去感受作家赵丽宏笔下的

教学过程

山雨的意韵味,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细致的感
情,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二、字词教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水淋淋(lín) 啼啭(zhuàn) 倾吐
(tù)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奇妙无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





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认真读课文,想 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
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自读,做标注)
三、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雨声(第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找“雨的声音”.
2、出示“沙啦啦,沙啦啦……”
(1)“沙啦啦”的声音好似什么?给你什
么感觉?
(2)省略号表示什么?
(3)用不同的节奏读读雨声:沙啦 啦
沙啦 啦
沙 啦啦 沙 啦啦
(4)一起齐唱,不停地唱
这就是音乐
出示句子: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 地从
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
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反复朗读入情境.
3、还从哪里感受到雨声如音乐?
4、出示:雨声里,山中的 每一块岩石、每
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
键.
(1)把什么比作琴键?
(2)雨敲打着岩石,发出
( );


雨拍打着树叶,发出( );
雨滴落在绿草上,发出( ).
5、一起在各种美妙的雨声中自由读读喜欢
的句子.
四、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雨色(第6、7自然段)
1、以朗读诗歌的方式多人对读.
2、交流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么多的颜色是山林的颜色:
墨绿的( ) 翠绿的( ) 淡
青的( )
金黄的( ) 火红的( )
4、这所有的一切,都因有雨而变了色彩,
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
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1)说说“融化”.
(2)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5、这样的绿给“我”怎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
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1)练习缩句
(2)讨论交流:绿色流进心胸是什么感
觉?
五、语言训练点3
文本内容:雨后(8、9、10自然段)
1、雨后景色怎样?
2、朗读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教后摘记
风停了,雨住了,鸟儿欢快地唱起了歌.
1、作者写这些,表达了什么心情?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雨的描写片段.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
的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课题
教学目标
3、草虫的村落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品读鉴赏文中的优美句子.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独特情怀.
设计者
指导者

彭燕燕
徐晓菊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

一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导入
1、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昆虫及鸣叫声)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有着成千上万个小生命,它们独特的生活方
式充满灵性、耐人寻味.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草虫的村落》,
去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本课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4、默读课文,想一想, 在这个“草虫的村落”作者的目光分别
到了哪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A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B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幻灯片:看到了:归来的游侠、草虫们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
会、勤勉劳动的草虫们)
5、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
的?
(幻灯片: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
教学时间
二次备课



也忘了自己. 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
理解“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幻灯片:“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心
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 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
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的虫 子的快
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草虫 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
历,发现了草丛中的虫子的快乐天地. 为什么说这是一片快乐天地
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
—归来的游侠、草虫们的和谐生活、 音乐演奏会、勤勉劳动的草虫们.
作者认为这个“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
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
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3、4 自然段,从“归来的游侠”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
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
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从中你感受到了这只游侠有着怎样的精神?(勇敢)
教师小结:在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喜
悦,它是快乐的.
b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于
远归者……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教师小结:此时此刻,面对同伴的热情迎接,我们感受到了家的
温馨,它是快乐的.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 (抓住“驻足



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
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
融. )
3、从“音乐演奏会”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 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
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
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
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
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 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
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
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
它们也快乐着. )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
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
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 ,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教后摘记

















2、交流反馈.



板书:


草丛的村落













归来的游侠
草虫们的和谐生活

音乐演奏会
勤勉劳动的草虫们
快乐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4*、索溪峪的“野” 设计者 彭燕燕
指导者 徐晓菊
1、认识“仞、亘、淑、撅、蹚”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课前导入:

在前面几 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
的朋友”、体会到了山雨的韵味、目睹了草虫们的 快乐生活,今天我们
又将伴随着作者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
溪峪的 美景的?(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学生齐读课题,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边思考: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
(二)讨论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
游人野)
三、重点探究,理解“野”
1、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
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
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
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操场真热闹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法延伸,领会“野”
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
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



“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
教后摘记

















课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学习心得
3、相机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动物“野”
游人“野”








课题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习作一 设计者
指导者
吴丽芳
阙爱红
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全员参与,热情参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 良好的
听话和说话的习惯.
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并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
4、选择一项进行习作,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并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运用并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
课件
一次备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回顾内容,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单 元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
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
文带领我们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二)联系课文,交流感受
师: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
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1、 请你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把自
己当成一种植物或是一种动物,也可以当 成一种
自然现象)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想象.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要融入自己的感受)
师:读完《草虫的村落》,让我们感受到了昆虫世界
的美妙,
1、课件依次展示各种声音.
师: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美妙了. 生活中,一定
有许多音响引起你无尽的遐想吧.
2、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 段音响的
声音,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同学听.
3、学生准备.
4、交流.
师:同学们,暑假已经过去,开学那天,大家带着暑
期的愉悦迈向新学期,走进了可爱的学校. 大家久别
重逢,难免有说不尽的话题,其中谈论最多的就是假
期生活了,假期中,有哪些经历让 你受益匪浅呢?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2、自行练说.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从同学们的的汇报交流中,你有哪些收获?受了哪些
启发?

第二、三课时:
一、回顾精彩
1、师:上节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同学们
哪些精彩的发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还有哪些丰富的想象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
3、本组课文中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二、习作设疑
1、师:同学们,是不是将口语交际时所谈的内容堆
砌起来就能写好本篇习作呢?
2、想一想,写好这篇文章应该注意什么?
三、自主写作
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选择材料,进行构思.
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
的翅膀.
(3)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
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2、学生起草,教室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
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
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
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一 设计者
指导者
吴丽芳
阙爱红
课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词语、积累词语,并运用一部分词语进行说话、写话. 并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
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回顾、交流学习 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
受的方法.
3.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积累词语,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件
一次备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二次备课
(一)课件出示“读读写写”部分的词语
1、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用心听老师朗读,想一想老师的朗读
和大家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体会朗读词语的方法)
4、自由练读,分小组展示读.
5、从刚才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些词语置身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相信大家会
记得更牢.
6、互动书写.
7、链接生活运用.
(二)迁移运用读读记记
1、明确学习目标:“读读记记”重在“读、记、用”.
2、小组合作学习.
(三)交流平台
1、创设情境,感受大自然
(1)师: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学 习中,我们一
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姿,倾听了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一定给 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吧?
(2)学生自主交流对大自然的印象.
2、赏词析句
(1)师: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篇篇文质兼美,
在学习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语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3)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说什么?
(4)鸟儿啼叫,甲虫鸣叫,露珠流动,再平常不过
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会如此生动传神呢?
3、阅读链接,丰富体验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小林有了这些发现,
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回眸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你还能发现什么?
(4)你在课外阅读中是不是也读过这样的文章?给
同学们介绍一下.
(四)日积月累
(1)师: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作中,诗人以其 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①学生自由吟诵.
②尝试理解. 读了这些诗句,你有哪些地方感到困
惑?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解词析句以及联
系生活背景,体会古诗的意境.
③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
想与想象.
④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
诗.
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进行记忆.
(五)趣味语文
(1)启发谈话,引出学习主题
①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
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启迪智慧的人文趣事 ,读了这
样的故事,可以让人收到启发,获得智慧.
②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趣味语文故事.
(2)合作探究,品味故事趣味
①小组合作朗读小故事,读通读顺,读懂读透.
②自主交流,你觉得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课件出示书上的诗句.
(3)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①课外你还读过这样的小故事吗?快讲给大家听一
听.
②指名讲趣味故事.
③学生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收到哪些启发?
你觉得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
1、把教材中的趣味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日积月累”部分的古诗名句写在采蜜本上.
小结:从同学们的的汇报交流中,你有哪些收获?受
了哪些启发?
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
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日期: 星期:

课题 5、
詹天佑

设计者: 吴南菊
指导者: 徐小菊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能用“阻挠”、

“主持”造句.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了解詹天佑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整体感知,学习课文2—4自然段. 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
时间
一次备课
课前
课件
准备



























二次备课


1、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板书:詹天佑)


2、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3、一提起詹天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就是——(板书: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始建于哪一年?


(板书1905)

4、2005年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 请同


学们看大屏幕:

10月15日,北京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建塑落


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


电视台播放;……
一、导入课题,认识詹天佑
5、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看了这些材料,老师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 br>的诞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















































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当中寻
找答案吧.
1、带问题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2)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
事情?(学生读书,)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1)读准字音:挠、要挟
理解:轰动、藐视、嘲笑、勉励、要挟、杰出、周密、赞
叹不已
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庸、凿、藐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情.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设计路线)
三、学习2-4自然段,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詹天
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
1 、默读课文的2-3两段,一边读一边回想詹天佑修筑
铁路的一些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当中哪些句子 ,让你的心
不平静了?请你把它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不平静了?
1)出示:“帝国主义者却认为是一个笑话……能在南口
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①这句为什么让我们不平静呢?(外国人正在嘲笑我们)
②你听出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他似乎嘲笑我们什么?
(嘲笑我们中国人的落后. 嘲笑我们清朝政府的腐败. 嘲笑
我们中国人才的贫乏. )
③是的,当时我们是落后,政府是腐败,人才是贫乏,落
后挨打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2)还有哪一句话,让你心不平静了?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没法动工……”
①“这样一要挟”是怎样地“要挟”? (他们以为这样















































就能把清朝政府给打跨了,彻底的跨掉了. 最后就只能让他们
其中的一个国家来修筑京张铁路. )
②“不再过问”就是什么?他们仅 仅在阻挠、在要挟吗?
(他们认为清朝政府没办法修筑这条铁路,最后还得求助那些
外国人帮助 来修筑这条铁路,所以,他们会这样一而再地欺负
我们. )
③阻挠、要挟、嘲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
我们国的北部. 同学们,因为当时这条铁路它连结着华北和西
北,我国北部的交通的要道. 控制了这条铁路,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相当于控制了咱们中国的整个北方. 读到这儿,我们的
心情能平静吗?来,拿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让我们心情不
平静的文字.
④齐读:“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他们以为
这样一要挟,铁路没法动工,最后还 得求助于他们. ”
2、让我们心情不平静的,仅仅只是帝国主义的态度吗?
请关注当时修筑铁路的自然条件. 读了这些句子,你的心情一
定也会不平静的.
出示:“原来从南口往北……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
不成这样的工程的. ”
①说说为 什么读到这句话,你的心情很不平静呢?(因为
本身在这里修筑铁路就是很难的事情,再加上当时中国的 科技
很落后,帝国主义者觉得中国人不可能修建铁路,所以他们这
样要挟. )
②你在心里为詹天佑拈了一把汗!孩子们,再看看当时国
内的反应. 看到了吗?一起来读这句话:“1905年,清政府
任命詹天佑……”生齐读句.
③这句 话表面上是说咱们争了一口气,事实上对詹天佑来
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詹天佑面临着巨大的 压力
④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一路的高











































山深涧,面对着国人的殷殷期盼,詹天佑所面临着的巨大压力,
我们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 )
⑤但是詹天佑有没有犹豫、放弃、动摇了吗?从哪句话看
出来?(“詹天佑不怕困难,也 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开始勘测线路. ”)
3、让学生认真默读第4自然段,把最使 人感动的地方画
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
1)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
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
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①理由?从这句话我感受 到詹天佑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力求精密,不让模糊的词语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②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经常勉励”,想一想,在什么样的
情况下,詹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
③詹天佑就是经常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的,可以看出什
么?
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2)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
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一
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
①理由?(我觉得作 为一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领导,一
般来说,都是在办公室指挥这些工人该怎么做. 然而,他却是
亲自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去修这条铁路,非常敬业,完全投
入了这个工作中. )
②你既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善于联系身边的生活理解
课文,非常好. 关于这句话,我想你们肯定还有话要说. (我
从这一段可以感觉到詹天佑身体力行,不怕危险,与工人们一
起修筑铁路. )
③这叫同甘共苦!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融入我们



的感受,融入我们的体验. (生齐读句. )
3)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
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
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
①理由?(我从这一细节感受到詹天佑他非常爱自己的祖
国,不想让别的国家讥笑自己的祖国. )
②你读出了他的爱国情怀. 课文说“遇到困难”,詹天佑
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章里边找一
找. (学生默读)
③老师将课文中描写詹天佑遇到困难的部分词语摘录了
下来,请自己读读.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山高坡陡隧道渗水
攀山越岭定点构图坠入深涧
④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
⑤补充材料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
出钱. 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 正当进入
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 ,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
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
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
墙外通过.
█和詹 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
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 绑架,
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⑥ 引读:
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
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
詹天佑总是想——
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
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⑦孩子们,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忠
诚,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自己的才华,詹天佑 终于带领他的
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么一
个难忘的日子吧,( 一字一顿地)1909年8月11日,那是京
张铁路竣工的日子. 詹天佑提前完成京张铁路修筑计划, 为清
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再一次去感受这个奇迹.
4、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反复读,然后背诵.

教后
摘记













日期: 星期:

课题 5、
詹天佑

设计者: 吴南菊
指导者: 徐小菊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


师” 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抓住关键句段,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詹天佑的爱国


热情和创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一次备课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
课件
准备





























1、 1909 年 8 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

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胜利竣工. 这一消息,给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


到扬眉吐气. (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


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出示——征集路名启事 )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 ——


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

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1 、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 、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
一、期待对话 走进文本
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
名.
3 、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
本报编辑部















































1909 年 8 月
2、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
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1)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根据学生回
答,教师梳理. )
2)命名的理由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找出最有说
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要先仔细读课文,再一起讨
论.
3)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
方法: 划一划,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一写,在划出来
的语句旁写上批注;画一画,有些内容可以用简笔画来 展示,
还可以在简笔画上动手演示一下;还可以用其它的适合自已的
方法进行研究.
二、深入对话 叩击文本
1、交流路名.
(随机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路名: 爱国路、争气路、自强
路、扬眉路、天佑路、杰出路、才干路、中国路、智慧路、回
击路 …… ).
2、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我
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一个
同学发布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可以向他
提问、质疑. 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
补充.
预设一: “ 智慧路 ” < br>1、理由?(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能根据居庸关和八达
岭两座山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开 凿,体现詹天佑才智
过人. )
2、(黑板上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简笔画)这两座
山,哪座是居庸关,哪座是八达岭?















































3、谁来画一画两座山不同的开凿方法?
4、(出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 八达岭隧道全
长 …… 工期缩短了一半)仔细读一读这两段文字,对照同学
画的,说说两种方法是否可以互换?
5、 既然打直井能缩短工期,那为什么不多打几口呢?(打
直井能缩短工期,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打直井 也要化工夫
的,打两口够了,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缩短一半. 再说
我们是开凿隧道,又不是打直井. )
6、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边读边想像两个 隧道与众
不同的开凿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预设二:“ 杰出路 ”
1、理由?(詹天佑顺着山势上陡坡设计了 “ 人 ” 字
形线路,他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
2、(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
“ 人 ” 字形线路,请你根据课文第六节内容,对着大屏幕
说说火车是如何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北上的列
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这儿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
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 北前进. 这样火车
就上山了. )
3、让我们感受一下火车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
场面. (演示)
4、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到詹天佑太了不起
了, “ 人 ” 字形线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我觉得也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我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火车上这样的陡坡?可是没
有,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最合适. 詹天佑确实太了不起
了. )
预设三:“ 回击路 ”











































1、理由?(因为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
计划提早两年,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力的 “ 回击 ” 呢?(因为在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修筑这条铁路
时,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
说: “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
呢. ” 现在我们成功了,这是给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
3、(出示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你是如何理解 “ 还没有出
世 ” ?(这其实是他们对我们的嘲笑,嘲笑我们科技落后,人
才缺乏. 帝国 主义认为从北京到张家口修筑铁路,他们外国工
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 这样
的工程的. 现在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而且还比
原计划提早两年. 这难道不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吗?)
4、说得好!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下,詹天佑毅
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他 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凭
自已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智慧成就这一攸关民族声威的历
史使命,这 是詹天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自豪!
三、超越对话 内化文本
1、刚才的新闻发 布会,许多同学发布了自已取的路名及
其命名的理由,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2、学生评价.
3、(小结)是啊,大家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分析这
么多 路名,归纳起来,其实大家都是从赞颂詹天佑的杰出智慧
(点智慧路)和爱国热情(点爱国路)这两个角 度来命名的,
在命名过程中,也表达了大家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自已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 豪.
4、最后让我们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一起用饱满的感情来
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四、活读倾诉 满腔情怀
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这 是艰辛的辉煌!为了纪念这个伟大
的时刻,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人,2005年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南口火车站,重新塑造了詹天佑的
铜像. 这天上午,举行了铜像的揭幕仪式. 詹天佑身着风衣,
手握图纸,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 尽管,我们没能
亲眼目睹詹天佑的铜像揭幕的那一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
象去弥补这个遗憾 . 假如,这一天,我们目睹了詹天佑铜像的
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定有很多 话
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来,孩子们,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说的
话写下来. 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
可以不用这些词语. 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
的情感.
1、出示: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 像揭幕仪式”,面对
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
列词语:
阻挠、要挟、嘲笑、藐视、毅然、竣工、回击、赞叹不已、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爱国、杰出
2、生写话.
3、交流.
4、听了你们的对詹天佑爷爷的真情告白,老师想起了很
多很多. 我不由地想起了电影《詹天佑》当中 的一个让人感动
的片断:1919年,詹天佑抱着重病之身,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他眺望着自己 曾经为之战斗过的这块土地,眺望着那一条
“人”字行铁路,(师板书一个大大的字:人)他深情地说了
这样一番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 粤汉路没有修通,
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
中的一大憾事. 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



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 生中的莫大幸事了……”说完
这话不久,年仅59岁的他就与世长辞了. 读读下面一首小诗
吧.
五、朗诵诗文 升华感情
百年沧桑可以改变很 多很多但,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
“人”字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牢记一
段历史 缅怀一位伟人更为了传承一种精神纪念一条铁路
是为了牢记一段历史缅怀一位伟人更为了传承一种精神
但是不要仅仅在特别的日子里才将詹天佑想起
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师生一起齐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
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建议:表格式、自己设计图 形(讲内容放入图形中,
如画一棵大树,将树的枝丫放上收集到的资料,并注明收集资
料的方式 )、小图册形、研究报告、习作展示式
5、注意:
1)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要对收集到的资 料进行删减,找
到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资料的堆积.
2)要注意收集资料途径的多样化,不要拘泥于一两种途
径.



















课题 6、怀念母亲
设计者:钟丽红
指导者:阙爱红
教材简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
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 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
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
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 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
述.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 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
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
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 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
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 酣畅淋漓,这是文章
的重点所在. 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
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1、会写8个生字,学写并理解“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
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 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 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
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理解作者的感情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一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引入新课

1.我说你猜:他精通1 2国语言,他曾赴德留学十
余年,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
国宝”,他曾 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之一. 遗憾的是他于2009年07月11日八时五十分
因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享年98岁.
2.是的,他就是季羡林老先生. 我们已经学过了他
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文章,今 天我们再
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怀念母亲》(读题)

3.置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一次备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感悟,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自学反馈:
(1)出示生字词: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凄凉 可见一斑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一篇散文
奔丧 沮丧 待了几天 食不下咽
朦胧的薄暗 风里夹着雨
(读准音,认清形,多音字,形近字)
(2)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三、品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
是哪两个母亲?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
慕”?
2. 交流
出示: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
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
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
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频
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
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 br>过”、“一直”“十一年”等. )
2、朗读句子,质疑:生身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
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
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
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
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
(1)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
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2)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
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
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
么?
(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 因
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 母亲
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
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
问那. 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
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 母
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
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
(3) 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
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
接 受?
(4)“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是指什么愿望?(是呀,
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 赡养母亲的时
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
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 )
(5)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就
是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
城,母亲也还是频来入梦. 带着伤痛,带着悔恨,
带着怀念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段.
3、那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出示: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
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
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
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
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
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
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
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
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所以觉
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
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 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 得这凄凉是甜蜜
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
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
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
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读:
──11月28日……
3、自由感情读文: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
怀念 ,就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请同学们再次回
到课文,自由地去读一读,感受一下那份浓浓的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3遍,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多写几
遍.
2、熟读课文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听写词语:
(1)真诚的近义词(2)婉辞,指父母死亡. (3)
形容无法安然入睡(4)终身的遗恨(5)形容灰心
失望(6)思潮起伏(7)心潮腾涌
2.给多音字组词:丧 散 咽 待 薄

二、回顾课文,抒发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
牵梦萦的句子,读一读.
2、抄一抄魂牵梦萦的句子.
3、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
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 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
要的内容. 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
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
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
影?
3)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学生想象面影,再写一写. (生母或祖国任选
一个来写)
4)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三、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1、小结: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与母亲的命运息
息相连. 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 人起敬
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
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 祖国母亲
怎么能不称之为“国宝”呢?

2、身母亲的的怀念,对祖国母亲的魂系梦萦仅仅
是这位堪称“学界泰斗” “国学大师”、 国宝”
的季老先生的事吗?不,所有海外游子的心都是一
样的. 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
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请听《我的中
国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随堂批改并订正)
2、课外阅读:《永久的悔》

二次备课



教后摘记



教材解读
课文通过宝石 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
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 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
德.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 先写“我”发现小高
探 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 接着
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
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文章篇
末点题. 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朴实,善于通过一些重点语句体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海岛的感情. 课题有两
层含义: 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
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 用. 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日期: 星期:
课题 7* 彩色的翅膀







设计者: 吴南菊
指导者: 徐小菊
1、理解课文内容,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 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
苦的生活条件.

教学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难点
课前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
教学时间
准备
关系的资料

一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


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相机提问: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D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揭示课题.

(板书:彩色的翅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

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 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
色的翅膀》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2)思考:课文中的“宝石
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二、建构“海岛”意象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
得有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
3、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
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
其他什么人了. ……)
三、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9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
一边思考,如果通讯站站长问大家:在我们 的宝石岛上,这
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
给谁尝呢?为什么?
2、从刚才的交流看,同学们对海岛战士尝瓜的情景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当时尝瓜的情景.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象. )















































3、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
了怎么样的情景?
1)我看到了战士用两个手指捏着西瓜往嘴里送,一副小
心翼翼的样子.
●你们 平时吃西瓜会用这样的姿势吗?你对战士的举动
奇怪吗?(这表明战士们是多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西瓜< br>呀!)
2)我看到了战士在高兴地看着西瓜.
●战士们拿到瓜不是往嘴里送,他们先要看看,是不认
识吗?(不是. 这是他们好不容易在海岛上收获的第一个瓜,
就像刚诞生的婴儿,他们要好好地看看. )
3)我看到了战士把瓜放在鼻子下开心地闻着.
●那份瓜香就随着呼吸进入到了战士的体内,多么激动
啊!
4)我看到了战士一边咬,一边在啧啧称赞.
●想想这“吃”与“咬”会有什么不同呢?(“吃”很
随意,而“咬”字有种用力的感觉. 吃西瓜是不用那么用力
的,我觉得用“咬”写出了战士舍不得很快吃完. )
5)我还感受到战士是一边吃,一边在品味.
●他们还一边在啧啧称赞呢. 会说些什么呢? (这瓜
真甜. 多好吃的西瓜,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西
瓜. 瞧,这瓜,肉多嫩!汁多鲜美!)
4、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
5、 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
(想起了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海岛田”时的情 景. 想
起了他们小心地给每一朵花人工授粉那笨拙的样子. 也想起
了台风过后,小瓜被打掉后的那份伤心. 还想起了他们对最
后那个西瓜的呵护. )
6、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 请大家第















































三次朗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朗读. )
7、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 知识,恐怕宝石
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
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 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
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
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8、课内小练笔.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
演.
四、结识战士“小高”
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
来到宝石岛的. 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
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
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
句子的朗读:
1)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
唇,两眼直发楞.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
着一只纸箱子.
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 箱子,同学们,这两
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
和小高的距离不 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
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2)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
昆虫全放了.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
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你怎么理解小高的话?(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
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 ;他也相信,



















小昆虫一定会在祖国海岛上安居乐业的.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
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 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
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 )
五、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
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 罕至的小岛上生
活呢?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
吗?……
3、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
后果?
4、尝瓜会与彩色的翅膀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理解彩色的
翅膀?
六、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 br>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课题 8、中华少年
设计者:钟丽红
指导者:阙爱红
教材简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 代中华少年的
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
中华少 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 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
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 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 后总,“雪莲”喻指纯洁,
“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
同的视角展开: 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
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 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
中华少年. 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 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
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 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
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 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
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8个
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 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
和借物(景、 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
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 “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
“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 具匠心而融情,
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 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
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 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
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
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因此 ,学
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
是表演朗诵.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
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一次备课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
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2.同学们,当 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
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
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 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
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首诗歌:《中华 少年》.
二、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
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
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
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
时纠正、指导.
三、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
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
导与点拨.
第1节: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
“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
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节: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
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节: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
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

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 br>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
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节: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
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节: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
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
读. 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四、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
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
“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在表演
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
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
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五、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可以结合本册
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教后摘记



课题
教材研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设计者 范玲玲
指导者 阙爱红
这是一次口语交际习作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写演讲稿,并把自己的演讲稿和同学交流.
所以 我打算在课前让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找有代表性的演讲稿做为范文,课上给予演
讲稿写法上的指导 和演讲技巧的指导.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掌握写演讲稿的
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3.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搜集到的材料 ,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
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根据主题学与演讲稿并与同学交流.
1.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1. 准备几篇适合本年段学生的演讲稿.
2. 让学生在课前就将本单元学习时搜集的有关“爱祖国”相关资料
整理好.
3. 可以查找书籍、询问身边的人或上网查找有关“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时间
的诗歌、散文、名人名言或故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来个小
小的比赛好吗?
一.记记写写
1. 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做动作,范围是我们书本上词语盘点中读读写
写的四字成语. 其他同学猜,看看哪组猜得又多又准.
2. 还是一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猜,还要听写到本子上. 各组一代表
上黑板听写.



3. 以小组为单位,用上刚才成语以外的词语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说一
到两句话. 其他同学快速记下这话中的词语,并听写下来.

二.读读记记
师:刚刚表现的是同学们手上写的功夫,这回要看看你们嘴上功夫如
何. 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词语,看哪组读得又快、
又准、. 词语是读读记记中的这些词.
1. 只读动词.
2. 只读形容词.
3. 只读逢单的词. (1、3、5、7、、、、、)
4. 倒着读. 从最后一个往前读.
三、评出优胜组.
教学过程
一、聆听演讲,初步感知演讲稿的特点
1.对比演讲切入. 出示演讲材料一,指名学生读. 教师再动情演讲.
附:演讲稿范例
回看历史 振兴中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看历史 振我中华》.
历史的风,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页. 在我的眼前,
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
的日子. 日本帝 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
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 br>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
足一时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
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
你的躯体将被蹂躏.
在这样的 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
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
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 而让
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
望过一次. 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
儿女挺身而起.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
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
告,勇敢地向卑鄙的 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们是我们



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 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
你们,它的生命将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
渊啊!你们以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
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 中国人将为国而
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
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
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
同学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
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 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
于人类.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 要知道振兴中华
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
命. 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2.谈感受. 刚才听了同学和老师的朗读,感觉谁的更能打动你 ?为什
么?(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
3.演讲及演讲稿 < br>师:同样的文字,为什么会读出截然不同的感觉?这其中的奥秘就是
老师是用演讲的方式来表达这 段文字的. 那么何为演讲呢?
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报告. )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4.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 有准备的
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 (板
书:学写演讲稿)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
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
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这项任务老师就不作具体的指导了)
二、
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 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 请大



家快速 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
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祖国在 我心中)
2.如果此时我问在你脑海中听得最多,感受最深是哪两
个字—— “祖国”是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这两个字,你
们肯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今 天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
们伟大的祖国好吗?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
示第二段.
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
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 先请同 学想想,我
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
怎么写?(“亲爱的同学 们”或者“各位同学”. 那么如果是
领导,就可以写“尊敬的领导”或者“各位领导”等)
特别注意称呼的格式,一定要顶格写.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 的规
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 我
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
达的观点说清楚



师: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
话我们不难发 现,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
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
7.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
己的观点吧. 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
一句话就行了. 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 (学生分
小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
8.交流. 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
师简单梳理并板书.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
祖国一定会腾飞;
祖国的古诗是瑰宝;
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
9.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 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
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 比如说“祖国
人才辈 出”,我们可以写哪些人,本单元的詹天佑、季羡林,
也可以写我们学过的周恩来呀,钱学森、童第周等 如果有些
同学觉得写其他名人有困难的话,你们要以在本单元学过的



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加上你们课前课后所搜集到的资料来写.
10.范文引路. 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祖国历史悠久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历史悠久》.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 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
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身
心栖居的家园. 近百年来,那 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
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 我心
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 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
一代伟人,不就因为 他从小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
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 中国留学生,
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
到”;伟大 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
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 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
啊,我回来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 段悠长的记忆里,也
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 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
中华 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直至献出自
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
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粱启超曾说过:“少年 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
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 儿. 风华
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
世界的步伐?同 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
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 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
立于世界之林
讨论: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在我心中)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周恩来、童第周、钱学森、王二小、刘胡
兰、赖宁,后三个是略写).
11.学生选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围绕



中心话展开为一段话.
也可以将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来写. 在
写演讲稿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要口语化,通俗易懂. 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
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不是写得好.
b.
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是不是“上
口”“入耳”. 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
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 这就需要进一
步修改演讲稿.

c. 要生动感人. 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 怎样使语言生动
呢?可以用名言格言增强说服力. 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
的语言,增强表现力.
这样,可以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
(时间8分钟左右)
12.学生写演讲稿.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生演讲稿
1. 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
──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 得一般和需
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
标准来评价.
2.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 (展示写具体的过程,
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 )
3.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4.再次请3-4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二、指导书写演讲稿结尾
1.指导将结尾写好. 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 请大家欣赏这两个演讲稿子
的结尾:
A、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让我们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
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号召式结尾
B、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
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式结尾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
生存,更无法写法.
————自然式结尾
2.学生写结尾.
3.
请两个同学将完整的稿子读出来.
4.为自己的演讲稿加一个好标题. (参 考题目:《我爱祖国》
《腾飞吧,巨龙》《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
家》《祖国, 我的母亲》《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5.交流标题.
三、修改演讲稿
1.同桌互读,并指出不足,然后进行修改.
2.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组推荐一到两位同学进行朗诵,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教师点评并小结.
四、再次修改并誊写演讲稿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 自由组合分小组,每组5-6人. 选出小组长,并给自己组取个组名.
围绕主题定一句口号.
2.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汇报形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组的形式. 组长分好
工.
教学过程
一、明确口语交际主题及汇报形式.
1.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演讲,朗诵诗歌、散文,讲故事. )
2.各小组给自己小组取名. 师板出各组组名.
3.PPT出示四个活动主题及注意事项: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并脱稿;
站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
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语速要适中;
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3.每组推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然
后在课上演讲.
(二)“爱国名人”故事会
1.每个故事不得超过四分钟.
2.
声音洪亮,生动有趣.
(三)“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散文朗诵
1.有配音的先自己准备好配音材料.
2.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
3.诵读现代作家作品或古代作家作品时,可个人朗读,也可
分工朗读.
(四)“爱国名言”大比拼
1.我来说你来猜是出自哪个名人之口.
2.你一言我一语,名言接龙.


教后摘记










3.也可以小组集体朗读. 注意读出气势.
二、各组排练,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 br>1.根据小组负责人组织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现场排练,
由小组长负责做好指导工作 .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各组情况,根据各组具体情况给出指导.
三、各小组上台表演
其他同学仔细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评出
“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最
佳个人奖”等
五、教师联系实际总结并提炼.
刚刚同学们也用各种方式倾诉自己的心声,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出
色的表现. 短短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我相信我们的爱国之心不
会随着活动结束而结束. 而应该是刚刚开始, 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用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祖国永远铭记心
中 .
六、拓展
关于祖国还有许多的历史和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或问身边的前
辈,去了解更多祖国母亲的过去.















设计者:吴青花



课题 9、穷人 指导者:周月红


教学目



教学重

教学难

教材解

课前准














一、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抱怨”、“忐忑不安”
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
品质的方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
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5.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 和人物对话、心
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当时,俄国劳动人
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
高尚.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
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 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
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
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
的高尚品质. 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直接描写法、
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课件
教学 两课时
时间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

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


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

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吗?(学生交

流这位作家的资料)









3、师:是呀,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

中不朽的名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


他的又一篇经典力作.

质疑导入,引出“穷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穷人”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品读感悟,对话穷母亲

(一)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


“穷”?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 根据学生汇报,品读 写“穷”的内


容.

1.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家的穷,感受桑娜的勤

劳.

2.引导学生理解西蒙的穷,感受西蒙伟大的母


爱. 过渡语: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

之处了吗?(估计学生会说出作者对人物的心

理活动、对话等方面描写得十分细腻、成功),


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

者笔下穷人苦难的生活和高尚的品德吧!


3、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学习建议:⑴自由小声地读课文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

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


书;⑵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


汇报:我从 ( )体会到(想到了) .

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出示重点句子)



3、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桑娜沉思的内容,追问: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其他同学针

对这一处还有补充吗?”教师引导学生从“不


顾惜”“冒着寒冷和风暴”“从早到晚”等词

中体会到①夫妻俩的辛劳②缺少穿的③食物


单一,从而感受到穷人生活的艰难.

小结:这段话,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描

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桑娜家的穷,这就


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请同学们读出桑那家的

穷. 生齐读.


4、细读中体会穷人的“勤劳”.

过渡语:学习完1-7自然段,同学们还有不明

白的吗?引出问题:“桑娜家如此穷困,为什

么文中写道:这间渔家的小屋里为什么温暖


而舒适?”引生讨论,并能透过字里行间,

对比室内外的环境、桑娜家与西蒙家的区别

中再次感受穷人生活的困苦及穷人的勤劳.


板书:勤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孕情,再现穷母亲

教师配乐导入:昨天,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

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


蒙. 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西蒙的屋子没有

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

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


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

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

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你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呢?桑娜的选择


又是怎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品读感悟,对话穷邻居



(一) 赏, 桑娜的善良
1. 默读课文8——11自然段. 思考:把课文中
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顺学而导,重点指导品读以
下的句子: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
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学生汇报感受.
②引导想象,对话人物. 以“你就是桑娜,此
刻只想到把孩子 抱回家,而没有想到……没
有想到……也没有想到……”创设情景,体
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 假思索.
③用一个词语形容桑娜抱孩子回家的决定,
深入体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假思索.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体会理解.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
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
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
作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此时,桑娜
内心充满了(生会说出“担忧“)
a、指导学生个别读 后,提醒学生:通过刚才
的读,你在标点符号上有什么发现?这些省
略号可能省略哪些内容?
b.桑娜此时想了很多很多,在朗诵这段话的时
候注意省略号的停顿,才能表现出桑那情感变化的过程. 生练后齐读入情.
c.师再引生体会此处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
处.
过渡语:桑娜此时既担心又后悔,但是,他
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出示重点句:她的心跳得
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追问:“为什么桑













































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段话作者把桑娜


的内心活动刻画得非常细腻和真实,使我们

感受到桑那善良的心,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


处.

(二) 赏,渔夫的善良

过渡语:桑娜这么善良,渔夫呢?哪几个自


然段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

1.学生默读课文12——27自然段,边读边划,

划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边读边想,在书本


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和感受.

2.小组中交流感受.


3.学生汇报.

(1)相机指导体会两次沉默.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唉!她死得好惨

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

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桑娜沉默了.
①学生汇报感受.
②学生质疑,理解桑娜的沉默.
③学生感情朗读.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

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①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②学生汇报体会



③创设情景,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从渔夫的神

态、语言、动作中体会渔夫的思想,并让学

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④创设情景,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 相


机进行小练笔.



小练笔: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的一
个片段描写,引导学
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
⑤学生汇报反馈.
⑥引导学生体会渔夫的品格.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导体会作家结尾的巧妙.
三、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一) 教师总结.
1.学生谈感受.
2.教师总结.
(二)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
四、板书设计:
西蒙 伟大的母爱
穷人 桑娜
可……也不……
渔夫






















教后摘

生用上本课所学的方法写,如:环境描写、
2.续写《穷人》. (运用课文中用环境、心理
勤劳、善良…… 宁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设计者 蔡裕红




教材
解读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指导者 陈美芳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 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
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 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
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 的感激之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
情.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一次备课
导: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充满了爱心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身上
的爱心故事.

一、个性读题
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
什么?(关切、怜爱、心疼、急切、)请几个同学个性读题,老师适时点评. (我
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你对那匹马的——)

二、初读课文
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很怜爱、心疼这匹马了. 那么课文中真有这匹马吗?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清要求,
(投影)大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思考三个问题:
1、课文中真有这匹马吗? 2、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3、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反馈:
课文中真有这样的一匹马吗?它是从何而来的?(看来这匹马只是残疾青年编出
来骗骗“我”的)
那残疾青年为什么要骗“我”呢?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先看课文主< br>要出现了几个人物?板书:“我” 父亲 残疾青年 碧云
要概括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先看看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 板书:
“我” ——白看书 感动
父 亲 ——打“我” 要求我扯马草换钱看书
残疾青年 ——骗我有马 买了马草
碧 云 ——合伙骗“我”
根据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简
洁)

三、默读课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一个谎言,这个谎言、终被揭穿之前,在课文的字里
行间就已经有很多破绽了,快速默读,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把你自己的理解简

教学时间 1课时
二次备课









洁的写在句子的旁边.
反馈: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
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你从哪里看的破绽来了?(“一愣 一亮 认真的看”几个关键词着重变红)
一愣是为什么,一亮表示了什么?(读出一灵机一动的感觉来)
有必要“认真的看”吗?为了什么?(用心良苦)
从残疾青年的神态、动作、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残疾青年?(爱心,机
智等)(再读)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
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茫然”什么意思?你明白了什么?
“命令”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再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
路,“你放 下!等碧云来提!”

注意看标点标点符号,看出了什么?
再几个读
除了语言上,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动作
从“拼命”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再读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再看标点符号,再读
注意残疾青年的说话方式. 体会到了什么.
请两个同学喊.

四、再默读课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出了这是个谎言,一个美丽的谎言. “别
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成了一句多么动听的话呀. 默读课文,快速划划,这句话
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说的.
第一次: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轮椅上的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 别
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1、“以后把马草卖给我”, 同学们想想,残疾青年的这句话,为“我”解决了
多少实际问题啊?(不用再费力找买主等)
2、“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在后面加上“行吗”,来读读,你能读出什么来?
(好象是残疾青年在 求着“我”在帮他的忙似的,
3、看出了残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次: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
草 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
读.
为什么每天还要再重复这句话?

第三次:“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 ”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
作响的门.
这句话是“我”说的,从中也看 出了我对这匹马的什么感情?为什么如此积极就
是想自己将草送进去呢?
读了这句话,能体会 到“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小男孩?可能想像一下,他在拔草
时会怎么做?来的路上会怎么想?

五、拓展练笔 提升感情
1、当“我”推开了这扇门,也就揭开了这个美丽的谎言,当我面对 着一堆枯蔫
焦黄的马草时,我直想哭,可是同时,我也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面对现实
了,我到底明白了什么?把它写下来.
2、交流小练笔.

六、小结
只要有爱,就有感动!













教后
摘记


课题 11、 唯一的听众
设计者: 吴芝花
指导者: 周月红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 抱歉、溜走、介
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
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
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
的爱护、鼓励.
体会、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环境方面的描写表达情感的作用.
课件
教学
时间
一次备课
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穷人》中我们感受到( )的桑娜
和渔夫. 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我们感受到( )的残疾青年,
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 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
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 出示课题《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并
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的问题,那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
来读课文吧!
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反馈
1、字词 悠悠 白痴 蹑手蹑脚 沮丧 庄重 羞愧 嘿
洋溢 珍藏 仪式 溜走 抱歉 割舍
字音重点 溜 蹑 字形重点 歉 割 (指导书写)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1、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
变化?
(出示相关段落)



(1)课文首尾写作有什么特点?(对比)
(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一开始是个音乐白

痴,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小提琴家. )
(3)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
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唯
一的听众
2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



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 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
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 ?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
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 下面,我请同学们自
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
和老人是样相识的?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

(1)、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老人第一次
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
同桌合作朗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
么.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
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 像什么一样?诗一样的语言
是多么的美妙呀!同桌合作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
吗?
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同桌再次合作练读送上老人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
(2)、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
的老人.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
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
① 同桌合作朗读
②想想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他)
③如果你是这位拉小提琴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④对文中的作者受到老人的鼓励,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 )
⑤什么是从为有过的感觉?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这样的语
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 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
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 这
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从我紧闭门窗的房
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
上练琴的. 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
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有一次,她说
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
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心情、
行动、态度)
(3)第三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 课 文还写了
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
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 ?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①描写眼神的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平静)
②、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消除紧张、
鼓励、给予自信……)
③、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
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④ 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
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 老人带给他享受,
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 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
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其实,
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
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
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
用热心鼓励作者. 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啊?
当作者得知这位“聋子”竟然是音乐学院有声望的教授,< br>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内心有千言万语,第二天清晨在小
树林里我和教授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写下来. (学生练
笔)


教后摘记












课题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设计者: 吴芝花
指导者: 周月红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
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抓关键词体会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抓关键词体会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
切怀念之情.
课件
教学
时间
一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问讯处吗?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为从为谋面,却< br>如同第二个母亲,是什么让他这样深深地记住这位工作人
员,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用心 灵去倾听.
(二)、尝试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事?
2、快速浏览全文,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精读品析 深入情境
1、学习1——6节 手指被砸 热情帮助
(1)、从为谋面却如同第二个母亲,苏珊为何 有如此魅
力,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交往过程去体会感悟. 默读课文,
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
到了什么.
(2)、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
机引领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我想这一定是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在用她的魔法
帮助我.
我为什么会放声大哭?苏珊又是怎样做的?(将第6
自然段改写成对话的形式. )
是的. 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第6自然段. (温
柔悦耳)
听了苏珊的话,“我”结果怎样?(再读第6自然段)
1、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
1课时



















二次备课






















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
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 只好把希望寄
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的温
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在
她的帮助下立即消除肿痛. 让我对她产生了好感. 词
句是有感情的,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把情感表现的淋
漓尽致. 用抓关键词句体会的方法自学第7、8两个自
然段.
2、 学习第7自然段 (经常询问 耐心帮助)
交流出示重点句谈体会
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 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
小精灵总是耐心的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1) 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2) 朗读体会
小结: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
灵.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 问题,就像一位
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
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
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
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 学习第8自然段(爱鸟死亡 机智安慰)
交流出示重点句谈体会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
(1)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
(2) 我没有说,苏珊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3) 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答案?(理解后并尝
试朗读)
(4)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读第
11自然段)
小结:去另外一个世界去唱 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
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
回到了孩 子的身边. 苏珊是多么的善良、乐观.
4、 学习10——25自然段(长大后苏珊却不幸病逝 深切
地怀念)
(1)、对于作者,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
孩子交流,抚慰孩 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
守护神. 是呀,她虽为曾谋面却如同第二个母亲. 当我知
道电话是怎么回事,非常想认识她. 抓住关键用抓关键词
句体会的方法自学第11——25自然段.
(2)、交流出示重点句谈体会
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
读着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分角色朗读)
5小结: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
概括与肯定. 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此
时此刻作者的深切怀念也包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教后摘记





































课题 拓展三
日期: 星期:
设计者:吴青花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指导者:周月红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通过交流让学生再次回顾本单元 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环
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抒发美好情感的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
教学 一课时
时间
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
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导入: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

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


撑……”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

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


情,让我们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

动,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

顾·拓展三”,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

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学习方法.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3、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

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



→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
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
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
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
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 作用,真是厉害!
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
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
家.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
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
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
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
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
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比拼二:读悟警句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几天
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













































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
说.
4.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
的意思.
5.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6、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
句.
(1)小组长负责:比比本小组谁收集 的
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
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
布前请 老师鉴定.
(2)同桌互谈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
(3)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
句朗诵家.
(4)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
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5)全班参与评选.
比拼三: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
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
那天晚上的节目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节奏”,至少对于观众席上的一位倾听
者来说是这样的. 当唱诗班唱起《飞翔
在远处的娇 嫩的雏菊上》时,安妮凝视
着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着彩绘的天使;
当萨姆?斯隆用动作表演“ 塞克里怎样















































坐在她附近的人们也笑了起来,不过他

们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觉得有趣,因


为这个选篇即使在阿冯利也已经老掉牙

了;当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动人心的语调


朗诵马克?安东尼在凯撒遗体前的演说

时,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罗马公民带


头,她就会当场站起来参加叛变.


只有一个节目使她不高兴. 当吉尔伯

特?布莱恩背诵《莱茵河畔的狂欢》时,

安妮拿起罗达默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


一直看到他背诵结束,而当她一动不动

直僵僵地坐着时,黛安娜却把手掌都拍


痛了.

她们回到家里,已经十一点了. 她们饱
使母鸡抱蛋”时,安妮大笑不止,使得
尝了欢 乐,又怀着更大的喜悦议论将要
到来的幸福时光. 每个人好像都睡熟
了,房子里静悄悄的,一片漆黑. 安妮
和黛安娜踮着脚尖轻轻走进客厅. 这是
一间狭长的屋子,有门通向客房. 屋子
里温暖舒适,壁炉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
朦胧胧.












课题
13、《 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者:叶丽花













指导者:周月红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
识,阐明了人 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
性.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
绍.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 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面临着枯竭的
威胁,以及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三方面,写出了人类的 选择只
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这篇说明文在表达
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1、学会课后生字表要求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
写中本课的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成几方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3、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区别修辞手法.
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感悟说明文用词的
准确性.
5、能联系实际,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爱护地球,保护
地球的意识.
教学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理解“本来”、“至少”等词的作用,感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教学
能有条理的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课前
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一次备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导语:(先写下“宇航员”)同学们,看了
这三个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 你们了解得可真不少,不过,据有幸飞
上太空,看到地球的宇航员常常会情不自禁说出这
句话.
2、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
容易破碎了!”这个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说一说这句话讲了地球的几个方面?再
读.
(3)、让学生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
疑问?”
3、揭题.
(1)、其实,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在这篇课文中



找到答案,请读课题.
(2)、你能根据老师加的几个标点和记号,再
读一读课题吗?(师加上?. !以及给“只有”、
“一个”、“地球”分别标上着重号)

二、初读课文,并反馈字词
过渡: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
易破碎了? ”请同学们打开第13课,根据初读要
求,读一读.
出示初读要求:
(1)、放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
子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2)、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
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反馈:出示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
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梳理内容,概括大意
1、你能用“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有限、移居 ”、“珍惜、保护”这几组词来说说有关
地球的事情吗?
2、出示一段话,让学生用以上的词填空.
3、让学生齐读已经概括了课文大意的这段话.

四、理解课文描写“太可爱了”这一部分.
1、过渡:请同学们用课文上的句子说一说地
球可爱的一面.
2、理解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
-------------和蔼可亲. ”
(1)、读到“母亲、摇篮”这两个词,会让你
想起什么?
(借机分析表示颜色的词以及纱衣等,以体现
地球的美. )
(2)、那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什么?
(3)、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句子
在表达方面有哪些好处?
(4)、齐读这句话.



(5)、这个句子多美呀. 让我们把他记在脑子
里. 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象一下.
3、宇航员会说地球很可爱,不只是因为她很
美丽,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呢?
(1)、相机写下“慷慨”.
(2)、为什么说地球母亲是慷慨的呢?
(3)、现在哪个同学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
4、再次发出感叹. 引读:同学们,地球不仅 是那
么美丽,还那么慷慨,难怪,她被人称为“人类的
母亲--------”,因为“地球太 可爱了”. (齐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抄描写“地球可爱”的相关句子.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可爱
慷慨

太容易破碎了


第二课时

一、讨论问题,梳理重点
1、过渡: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然而了解地球现状的宇航员却又感叹说:“地球太
容易破碎了. ”请上下桌的同学一起讨论:课文
2-6自然段是从哪几门面写地球的的容易破碎
呢?
2、交流.
3、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其中一方面来向大家
汇报,并诵读相应的段落.
4、板书: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

二、解读课文:
(一)、悟“渺小”
1、出示:“地球很小很小--”一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渺小”. 师
板书“渺小”一词. 问:看到这个词,你想起了什
么东西是渺小的?
然而,作者却说能生活好几十亿人口的地球是
渺小的,他用了哪些词来体现呢?(我从“只有”、
“只占”可以看出地球的空间太小了. )
(4)、你说错了吗?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千
米呢?
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五颗行星
中一棵. 一比,就像一叶扁舟.
(5)、有首诗这样写:“君看一叶舟,出没风
波里. ”地球就像海里的一叶扁舟,真渺小呀,谁
能读出这种渺小的感觉?
(6)、A、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叶扁舟,要承
载多少人口呢?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
60亿
B、再过五十年,人类将有多少?90亿.
C、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80亿.
D、再过五十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有10
亿人饿死. 地球大不大?不仅不大,她还是很----
“渺小”的.
(5)、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觉得地球很渺小.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话.
2、地球这样的渺小,难怪宇航员会这样感叹
----齐读.

(二)、感“资源有限”
1、课文3、4自然段讲述了自然资源也是有限
的. 然而,人们是如何对待人类的母亲--- 地球
的?请同学们拿笔画出来,并在书的旁边用词来写
出你的理解.
2、出示“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
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
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
(1)、这里你特别注意的是哪个词语?你能换
上相似的词吗?


< br>(2)、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资源,我们不可
以不加节制的开采?(突出“几百万年,甚至几亿
年”)
(3)、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矿产资源
枯竭了,我们的亲人,后代, 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怎
么样呢?
(3)、同学们,作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让我们 知道矿产资源枯竭是多么可怕,想到此,你
的心情是如何的?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句
话 吧. 指名读.

3、分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长期
给人类作贡献的. -------威胁”
(1)、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这句话,看看有
什么区别. (出示有有本来和没有本来的两句
话. )
(2)、说说“本来”这个词的作用.
(3)、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的?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们是怎么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的.
你们所说的各种破坏资源现象,的确可以用哪
个词形容?“滥用”
(4)、滥用的下场是如何的,请大家看看这份
资料. (出示相关数字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
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
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
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
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
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
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5)、同学们,许多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就是



因为人类的随意毁坏,才使我们的人类母亲----
地球变成这样. 作者用上本来这一词,是 多么的准
确呀?这一个个事实,让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请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话.
4、地球上的资源是这样的有限,难怪宇航员
会这样感叹-----齐读.

(三)、解“无法移居”
1、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
外收集到的资料)主题: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2、补充:A、
你们猜猜40万公里用宇宙飞船来走
要多长时间?我来告诉你们,用宇 宙飞船来走需要整整四
万两千年. 好几十亿人都想去呢?
B、当你们的爸爸妈妈含泪将你们 送上宇宙飞船希望
你们了另觅家园的时候,其实就是把你们送上了长达四万
两千年的旅程,你们 能够顺利到达吗?(从老了、燃料等
考虑. )
C、这一切都还是很保守的估计,你们从哪个词看出
来的?
用“至少”这个词. 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什
么?
3、小结:不用这个词,是因为科学家还不能
确定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 这就是说明文用词的
准确和严谨. 前文也有好多词是这样的,同学们在
读的时候可以好好的感觉一下.
4、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
呢?(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5、再次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看到地球的美好,却又想起人类的各种行为,
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

四、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深知地球的容易破碎,为什< br>么成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却不知道呢?是因为
我们的视野太窄了,目光太短浅了. 老师在网上收
集了一些我们自己人类的行为,请同学们一起看一
看. 播放相关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相信你们的心灵受到
了震动,因为我们可以确定---(“只有一个地球” )



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体会作者以“只有一
个地球”为题目的原因.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我们的
另一位妈妈— —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
话想对地球妈妈说,对人类说,对自己说. 请把心
里的话写下来吧.
2、结语:听了同学们的自我表白,老师很受
感动,有我 们这些有志的儿女,相信有一天,我们
的妈妈会再变得更美丽可爱.
3、回读课题.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一
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六、作业
找一找地球目前遭受的灾害,讨论并写写保护
我们家园的一些方法.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容易破碎
美丽、无私 渺小、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课题 : 14*、大瀑布的葬礼
设计者:叶丽花
指导者:周月红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 主 要讲述了塞特凯达
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
被葬送 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
事.
教材 课文的思路是:作者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
分析 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 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
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 写菲
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选编这篇 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
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尝试概括中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

教学
原因.
目标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
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教学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明白大瀑布变化的原因,能用文字表达感悟.
重点
教学
在快速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大意,明白大瀑布变化的原因.
难点
教学
课前
一课时
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
时间
准备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 板书:葬礼. 说说你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篇课文去参加一个

特殊的葬礼,请读题.

3、由题生疑. 归纳提出的问题,组成自学提

示:

⑴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⑵ 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⑶、大瀑布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景象?



(二)、出示自主学习课文提示. 并反馈.

1、提示:

(1)、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看看读

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在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上简单的

标注.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反馈:
(1)、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
词句中感受到的?
(2)、出示课文词语,检查情况. 5个生字,
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3)、理清课文思路: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
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
(在 洲的 与 两国的交界处,有
一条 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 大
瀑布. 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
面临 ,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 ,
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
(三)、课文分析:
1、 昔日的瀑布:
(1)导: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
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 课文,画出有关
句子. (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
(2)、师:(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朗
读,指导句读.
(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
的两幅画面?
(4)、课外拓展:其实 ,大瀑布不仅仅给巴西
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它还给巴西带来了许许多
多,读了第三自然段,你 知道它还给巴西带来了什
么?想一想,水资源那么丰富,它还会带来什么?(学
生自由说)
(5)、 再赞瀑布,升华瀑布形象:
师:的确,大瀑布给巴西和世界 人民带来了无
尽的欢乐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赞许的目光,再次欣
赏大瀑布,边看边思考:如果你 是游客,看到这样的
瀑布,你会怎样赞美她? 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
词语. (录象再现)
(6)、观看瀑布,真情朗读:
师:让我们面对着瀑布,深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今日的瀑布:
导: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已深



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他曾经给 巴西人民带来
了无穷的欢乐和骄傲,同学们,回忆是甜蜜的,温馨
的……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 葬礼上更多的人看
到了现在的大瀑布……
(1)、 观察比较,描述瀑布形象:
同学们都被惊呆了. 请抓住“咆哮而下、一泻
千里、滔滔不绝”三个词来进行比较,说说你看到
了什么样的瀑布?
(2) 师:是啊!今日的大瀑布早已面目全非了!
作者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今日 的大瀑布,自由读
读这部分,认真品味. (生自由读)
⑶ 研读文本,感悟瀑布心声:
师:此时,瀑布无言,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一切
不幸,一切不平……我们不禁要问: 是谁让曾经雄
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大瀑布如今变成了一位奄奄
一息的老人? 请用上关联词:-----不但-----而且
-----再加上---说说.
( 4)、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大瀑布由年轻力壮
的小伙子逐渐变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我们再也
见不到他了. 今天,我们来到葬礼现场,我们怎能
忘怀昔日的大瀑布?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痛不
已?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追忆”一下它的音容
笑貌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那天,总统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
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 从这里,你看出了
些什么?
(自由说. 这就是本次葬礼“特殊”之所在,那
就是唤醒人们,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爱护自然. )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
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2、说说人类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做
了哪些工作.
(1)、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
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确立每年的3
月22日为“世界水日”.



(3)、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19日通
过4911 4号决议,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
保护臭氧层日”.
3、出示一组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引导阅
读.
(四)、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
此做些什么?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14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今天——————将来
无比壮观 逐渐枯竭 可能消失
(保护自然 爱护地球







































课题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设计者:周文姿
指导者:吴玉燕





这篇文章被誉为有 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
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 肉关系,强烈地表
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从结构上说,这篇文章属于总
分总的结构. 第1~3自然段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
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第4 ~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
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 br>的. 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第9~
11自然段则进一步 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
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
感.
教 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
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 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西雅图城市图片2、了解印第安民族文化,
了解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一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揭题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读了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
2、欣赏西雅图的风光图片.
3、说印象,读课题.
(1).看了图片,西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
(2).在印第安人眼中这又是一片怎样的土
地?
(3).在词典中“神圣”的意思是极为崇高和

二次备课



庄严,不可亵渎.
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课题
二、补充背景资料,初读“神圣”.
(一)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1.西雅图名称的来历
2.相关背景资料.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
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
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
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 西北最大的海岸
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
了纪念碑. 本文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
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通、读准课文,思考文章大意.
想想西雅图围绕“神圣”,主要从哪几个方面
进行演说的.
——板书:神圣
2.读后交流.
第一部分(1-- 4自然段):这片土地的每一个
部分都是神圣的.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表达了西 雅图酋
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
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三部分(10--- 11):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
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
地.
3.检查课文生字
4.小结过渡.
文中这些词语让我们浮想联翩,感受到这里的
一切是那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
土地吧.
三、聚焦“神圣”,把握课文
1、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



严,不可亵渎)
2、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印地安人对土地的
热爱和崇敬
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 用来形容什么?而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地方看起来似乎不
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
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
都是神圣的.
四、研读课文2—4自然段,理解”神圣”
1、那么2.3、4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
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
2、反馈交流,相机进行段落研读
3、第二自然段的品读要点
(1)在我们的民族中有那些圣洁的记忆和体
验?
(2)请你想像一下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印
地安人有怎样的生活场面?
(3)根据自己的想像,你能用几个词来概况
他们生活情景吗?(安静的、悠然自得的…….)
(4)带着体验男女分读
(出示)男: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
座山脉,每一条河流,
女:每一根闪闪 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
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合: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
洁的.
4、第三自然段的品读要点
(1)默读段落,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
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段落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找出句子
读一读
(3)句式仿写
A、 是我们的 ,



是我们的 .
B、 就像 ,
就像 .
(4)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印第安人看来,这里的一切动植物生命的地
位和人的生命地位都是一样的.
(5)齐读段落
5、第四自然段的品读要点
(1)自由默读课文段落,说说水给印地安
人带来了什么?
在印地安人的眼里,水代表着什么?它神圣在
哪儿?
(2)齐读段落
五、回读课文1---4自然段再次感受印地安人
热爱土地的感情,
六、欣赏积累词句
抄一抄或背背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复习检查
2、听写
3、导入新课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让我们感动,当他们要
把自己热爱的土地转让出去的时候,又会怎么样
呢,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段
1、读段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仿写课文段落
想想课文中的印第安人还会喜爱什么
印第安人喜爱----------------,喜爱
----------------,喜爱--------------.
过渡:是的, 印第安人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那么他们在转让的时候又会如何呢?请小朋友自



由读一读课文的7----9自然段,看看印第安人对
美国人提出了几方面的要求?
三、品读句子
(一)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
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 ,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
声叹息. 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
物以生命.
(1)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插入资料
因为人体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能量供
给. 能量来源于食物. 具体地说能量就在糖、脂
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中. 然而,它们必须通过
氧化分解才能释放 出来,要氧化就必须有氧气,而
氧在我们体内贮存量很少,仅够几分钟消耗.
因此,氧化三大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氧,必须通
过呼吸从外界不断摄取. 同时,如果我们大脑细 胞
缺氧6分钟左右,就要受到致命的损伤,心脏缺氧
十几分钟将停止跳动. 因此,呼吸是一刻也不能停
止的.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还会产生大量的
二氧 化碳,就像物质在大自然中燃烧放出黑烟一
样,对人体是有害的. 当大量二氧化碳堆积在人体
内时,人就会感到头昏、头痛、惊噘,甚至造成中
枢麻痹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一刻不停的呼吸,吐故纳新,吸进新鲜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才
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读完资料再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课文段落
印第安人提醒美国人要 ------善待空气
除了善待空气,印第安人还提醒美国人善待什
么?
板书 : 善待动物 善待土地
(二)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
亡.



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
孩子身上.
(1)、动物的灭亡和人类的灭亡有什么直
接关系?
如果肆虐的捕杀 动物和破坏大自然的资
源,会发生什么后果?最终导致什么灾难?这样的
灾难最终受害的是谁?
如果是你,你还会对美国人说什么?
(2)让我们一起和印第安人为自己的土地
呐喊吧
(3)齐读8、9段落
四、学习课文10、11段
印第安人眼中的土地是神圣的,圣洁的,她们
眷恋土地就 像婴儿眷恋自己的母亲,可是这婴儿就
要离开自己的亲爱的母亲了,她们是多么的不舍
啊,但是 又不多的无奈啊,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课文10、11段.
五、作业布置
1、上网查找西雅图首领演讲原稿读一读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后,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新的
感受,试着写下来.
















课题 : 16*、 青山不老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 件的恶
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 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
教材后代.
分析 课文语言简练、生 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
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 展示的还有老
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
和所创造的 巨大生态价值.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

教学
目标
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
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小黑板一块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师板书“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
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请 谁来说说?《说文
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
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 本义. 今天,让我
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那年
开始就创造出了一个“青 山不老”的奇迹. (揭
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




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
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经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
会爬不起来. (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
荡漾的校园.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
去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
执着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
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让学生把第四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画
起来,并读一读.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
然后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
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
段. )
4、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
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1)把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画出来.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这句话,了解
恶劣的自然环境.
(2)把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画出来.
(学习第三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
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6、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
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



想,并背诵下来.
(三)、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四)、作业(机动)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 了____年
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
亩林网,这是____. 老人觉得____,他
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
____.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
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
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 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
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
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 面对渐渐干涸的河
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
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 他 想对乡亲们说什么?
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
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 他心中的话.
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
言那样. 请一生背环保格言,教师出示这句话.
⑴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⑶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
投影上展示. )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 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
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
家园. 从今天开 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
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
山不老,绿水长 流!

教后
摘 记









日期:2009年9月 星期:
课题 : 《回顾·拓展四》
设计者:陈慧珍
指导者:陈美芳
教材
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 ,
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要紧密结合本组四篇课文展开交
流;“日 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旨在以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的语言,让学生充分 领略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熟读,并能背诵下来,也可以鼓励 学生课外收集相关句子,在教学
中进行交;成语“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不能只
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结合本组专题,使学生
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
教学
目标
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一次备课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1、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
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内容: 如果能联系实际,深入
思考,不仅能帮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
方法的作用.
教学
时间
三课时
二次备课



(1)回顾 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
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
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 些环
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
存与自然资 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
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
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
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 br>(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
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 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
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 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 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
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
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要让学生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
从所学的内容想开去 ,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不
仅有利于获得对文章的深刻感悟,而且可以活跃思想,



激发创造力. 这种学习方式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
地尝试运用.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保护
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那些标语已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点
拨引导.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
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这是1999年世界环境
日(6月5日)的主题,意思是:人类在破坏地 球环境
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
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 .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
地球,正如人类只有一次生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只希望留存这方寸之地,给子子孙孙以耕种之
用. 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意思是:人类 生存
的资源是有限的,却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要合
理开发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随 意浪费、破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意思是说要共



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
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确保生 命成长.
4、这些标语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
俗、朗朗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
相关链接
(1)环保宣传标语.
①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②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
的和谐.
③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
来.
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⑤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⑥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⑦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⑧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2)地球村绿色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第三课时 成语故事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
内容. 思考:故事中哪句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
语?
2、再读故事,引导学生讨论:“竭 泽而渔”的策
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
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
重点理解“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
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 能认为一时之利要
比百年大计重要呢”这句话,体会晋文公话中蕴涵的深
意: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
从长计议.
3、齐读最后一段. 你认为晋文公这样论功行赏有
道理吗?
4、“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
5、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
说. )
6、引导学生回顾本组所 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
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从而提升成
语故事的人文价 值,与本组课文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
帮助学生认识本组课文所传达的保护环境的主题.
相关链接



1、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的《首时篇》.
“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 比喻取之不留
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古文对照.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
众我寡 ,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
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
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
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
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
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
“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
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咎犯之
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
乎?”
上述雍季所说的话中“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后
来就成了成语. 《淮南子·本经训》作“焚林而畋, 竭
泽而渔”;《淮南子·至述训》作“涸泽而渔,焚林而
猎”,比喻无止境地索取,不留余地.
布置作业:
1、将“竭泽而渔”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三八节祝福-优秀教师个人简介


连云港网址导航-美国出国留学费用


关于春节的灯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


简单租房协议书-热爱生命的作文


关于安全手抄报-描写大自然的句子


辽宁科技大学分数线-刘谦图片


预防近视的方法-德育工作总结


南充一中-医药代表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