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853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06: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东力明科技学院-学生会工作总结ppt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欧阳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小麻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
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
正确地认识这对母 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 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
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 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
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 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
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 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
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 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
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


急又怕 ,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 ,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
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 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
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 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
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
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 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
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 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
是 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
了,一只大花 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
子,你又有怎样的认 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 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
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
犹 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
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 而出,
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 好像一点
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
你 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
然飞了起来? 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
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 ,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
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 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
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
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
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 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
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 季克,普季克又
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2,、金奖章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 要求会认的“宫、渣、仆、彬、耿、荐、怦、蔓”;会写“宫、渣、沾、
仆、鹊、获、配、嚷、彬、忠、 耿、盒、荐、怦、颈、腐”等。掌握“残渣碎屑、风尘仆仆、
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 怦怦乱跳、脖颈、腐烂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能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 默为大家做贡献
的人,才配享有荣誉,最受人尊敬。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
献的人,才配得到荣 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荣誉 面前,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见荣誉就争,有的为大家默默
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要怎样对 待荣誉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金奖章》这篇童话,
看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
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
王宫、荣获、盒子、残渣碎屑
蔓延注意读音màn这个字还念wàn,你能组词语吗?
脖颈:分别查查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脖、颈这两个字意思相同。)
在本课词语中,你还发现有这样的词语吗?(腐烂、推荐)
想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彬彬有礼:什么意思?
怦怦乱跳: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之处?AABC
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忠心耿耿:什么意思?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 吗?(风尘仆仆、金
光闪闪)你还知道有哪些词语是这种构词形式?
3、整体把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1——14,15——25。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老师为什么让同学这样读?
引导学生认识到:1——14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群鸟纷纷争
着说奖章应 该归自己。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15——25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
组织把金奖章颁给 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重。
(2)你能照着板书,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能
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问题。
梳理学生问题,提出探究专题——群鸟为什么开始争 奖章,最后都十分尊敬乌鸦?为什么
金奖章颁给乌鸦?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奖章》。回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
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以读代讲,学习1——14自然段。
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
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
气。
②指名读。
③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 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有力气抢;喜鹊为争
到荣誉讨好鸟王……)
④小结:群鸟们就是这样一扫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更有像


喜鹊这样借机溜须拍马的,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群鸟争章、争论不
休……)
(2)乌鸦: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经蒙蒙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 里依旧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
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 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①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图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默默奉献、辛勤
劳动……)
读出乌鸦和群鸟的迥然不同。
(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 教师适时总结思考方法:思考问题应
从乌鸦和群鸟两个角度谈出在荣誉面前,乌鸦和群鸟的不同。)
2.分析重点词句,学习15——25自然段。
(1)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注意从两个角度思考、汇报)
①群鸟:15——21
A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 只见他捧着一个系着红绸带的
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制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飞 出来了。此时鸟儿
们什么样?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
B抓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乱跳、叽叽喳喳、个个伸长脖颈、盼望等描写体会鸟儿们的急切心
情。
分角色读,读出鸟儿们迫切地想得到金奖章。
②乌鸦:
A十分谦虚: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乌鸦的话。
朗读。
乌鸦大吃一惊地说——
乌鸦着急地说——
B对环境贡献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
a读介绍乌鸦贡献的语句。
b你还知道乌鸦对环境保护还起到哪些作用?(可结合学习链接、课外阅读资料、网上资料。)
③角色换位,明白道理。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乌鸦。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得到大 家的尊敬?此时
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敬他什么?
对比自己刚才的表现,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大家说些什么?
3.拓展延伸
如果还有一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说明理由。

3、“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 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
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
的损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
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起因: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 全,丢三落四。“不高
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大了,“没头脑”作 了建筑师,“不
高兴”作了演员。)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1——11)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
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
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 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
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 “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
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 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
—“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 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古怪,做事
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 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
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
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
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 ?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是 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而且忘记设计电梯
和指示牌,观众要想找到剧场,就得像行军露营那样背着行军袋 ,穿着运动鞋,带着锅碗瓢盆、
蚊帐被褥;“不高兴”演《武松打虎》因为不高兴死,就不顾剧情要求, 以致于一连演了好几天,


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坏毛病惹的祸。)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 下的“不高兴”,
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 不可挽
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呢?

4、大拇指汤姆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 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
“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 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 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 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
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 再一次走进童
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
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剖(pōu):读准字音。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记?
重点: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 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
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 不会写错了。
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 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
赶紧把他放在盛满 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 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
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 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国王让汤姆带金币回家
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 的骄傲。)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 br>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
长大等入手分析 ,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历险过程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 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
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 br>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取;人与人之间
需要善良。)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 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
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 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
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 得幸福。

5、坚定的锡兵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二)新课: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
2.新课:
①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②围绕“坚定”,品读课文。
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
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
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他为什么这么坚定)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 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
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 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


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 —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
有失去平衡。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
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 。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
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 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
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
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
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
的决心。
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
的事告诉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 她吗?为什么?总结:通
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

第二单元
6、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
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 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 示出的力量是神
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 中断
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 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
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 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 种大
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
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学习建议:
先结合“出” 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
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 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 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
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 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
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 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
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 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
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 白望见,有一片
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 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
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 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 中插图,了解
“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 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
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 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
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 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
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 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
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
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
更加淋漓尽 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
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 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
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 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
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 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
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 动态描写,以及以“爱”
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 ,以求尽快地
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 山行
(唐)李白 (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 寒山 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 白云 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 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 霜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 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
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 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
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
的意思吗?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
谁体会到了?
(生1:“吟“是有感情。生2: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
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
自己解决不了,就在 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

庆祝国庆节-关于时间的格言警句


幼儿园大班教学心得-四川师范大学教务网


网站推广员-沈阳中考网


沉鱼落雁-七夕英语


马来西亚首都-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材料类专业-四级成绩身份证查询


选调生考试时间-山东大学招生网


阳光天使-敬老院活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