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马说原文及翻译-写昆虫的作文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
br>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
律·长征》《狼牙山五
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
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
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
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
叙
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
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
的。每篇课文中作者
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
体教育资源,用声音
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
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
的写法来写场面。
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
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
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
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
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
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
月,从江
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
四道封
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
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
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
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
样一首诗。【课件3】(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2.了
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
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
)若让大家用一个
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
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
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一种学习氛围,能
够有激情地进入到学
习中去。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
注意听这首诗当
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
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
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
一想,
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
并尝试解
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
预设: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3.明确诗意:
【课件5】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
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
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
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
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设计意图】
出示诗歌的大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为下一步的品悟诗情做
铺垫。
四、反复朗读,谈谈深刻感受
(一)多种形式朗读
1.自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的节奏。
2.同桌练习一人一句地读,注意读出韵味。
3.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二)谈谈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说一说。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理解诗句。
2.体会中国工农
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激情导入新课
1.全体同学大声朗读《七律 长征》。
2.谈话: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英勇
的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打破
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终于取得了
长征的胜利。
【课件6】红军长征路线图
3. 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席回首这惊
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
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课后复习
的能力。同时“温故
而知新”,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听老师谈话,对长征路线有比较清楚地了解
,感受到红军远征的艰难,加深对诗
句中相关内容的了解。
二、学习诗歌,品悟诗中情感
1.学习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 B远征难
(板书:万水 千山)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板书:红军不怕 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
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
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
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板书:五岭 乌
蒙)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的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板书:腾细浪 走泥丸)
C逶
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
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
长征途中翻越
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
─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课件7】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只要看一眼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
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
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
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板书:大渡河 强渡)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课件8】(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
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感受吗?
自己练一练。(分男女
朗读)
(4)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
但红军
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书:金沙江 巧渡)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
到哪些困难?
③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
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
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
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读
出了战士们的无畏和乐观
精神。(板书:尽开颜)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图
文结合,感受长征的艰难,体会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再把
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是一套成功的教学方法。
三、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读全诗。
2.教师总结:许许多多的的高山和大
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
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
历史。除了诗中所
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
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
【课件9】(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
下你自己的感受。
3.积累,试背。
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
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
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课堂总结,学习长征精神
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
精神却在世代相传。
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
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
背这首诗。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
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
同学们能发
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设计意图】
教师
对长征总结后,再播放电视剧《长征》的片段,听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
既能加深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又能感受伟人风采,这种拓展很有意义。
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万水 金沙江 (巧渡)
大渡河 (强渡)
千山 五岭 (腾细浪)
乌蒙 (走泥丸)
尽开颜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读懂古诗,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诗歌时,能用一个主问
题来统领整篇文章的教学
。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
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
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
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但是,在朗
读指
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自身朗读的水平不够好,因此指导朗读显得苍白无
力。经过仔
细地反思,我觉得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一、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
个环节教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
的朗读中。理想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一
次又一次的反复朗读中,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这
句话的理解也能逐渐
深入,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但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深入的感悟,所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环朗读中,学生的语调
是单一的,在同一层
面上的,让人觉得没有层次感,枯燥乏味。教学时,我让学
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
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
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
个诗句突
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
说明红
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二、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始终是情绪激昂的,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而
以饱
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之中。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没有完全地融入文本之中,
从而导致学生也无法全身心
地投入其中。
三、有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完善。
在长征路线图的使用时机上,也可以有更好选
择。我用长征路线图作为学生
了解长征的工具,如果能把这一工具与理解“万水千山”结合起来,在理解
“万
水千山”时让学生去对照长征的路线图,算一算跨越11个省到底需要走多远的
路,将长征
路程数据进行折算,让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学生一定能够了解得更
深刻,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br>回味着这节课,或许我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许我的语言引领
不能直达学生的心灵,
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我还是觉得欣慰,
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已经收获了许多,勇于尝试
,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如果
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
在四十
分钟里,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向着这个目标,我
会不断努
力的。
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
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
牲的英雄事迹。学
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
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
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
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
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谈
话导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
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
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
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
有
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
【出示课件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
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
期河北省易县的狼
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
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出示课件1】狼牙山五壮士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
里。
从课
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
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英雄的内心。另一个作用就是战争故事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
集中
注意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
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这篇
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
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
我们先看看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检查纠正。
【出示课件3-4】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
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
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
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出示课件5】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大举进犯 纷纷滚落
②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后面一行是
描写敌人的)
③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
像这样关注到两组
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
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
一起来读读。
(第一、二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三
行
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④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遍词语。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1.1941年秋天,敌人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五壮士不畏
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
请
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
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
生;第六到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
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
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
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出示课件6】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
歼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
英雄事迹。
【设计意图】
通过读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记叙顺序,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五壮
士的英雄壮
举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出来,学生还可以借鉴学习作者记叙事情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理清了课文的记叙顺序
,初步读
懂了课文,了解了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2.请同学们课下再把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把课文再读上一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做好新课衔接
1.指名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2.谁能说一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学生说,教师总结) <
br>3.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
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
,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
心品读课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
1.师: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
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
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步步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
好这些句子。
3.教师指名读
【出示课件8】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
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
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
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
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4.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
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
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的敌人,你准备怎样去报仇?(齐读,读得雄壮有力。)
5.师:同学们,“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
胳膊抡(lūn)一个圈”,这里,
抡读“lūn”,而不读“lún”,抡是手臂很用力地旋动的意思
,抡一个圈,抡动的
是——(生:是对敌人的仇恨!是战胜敌人的力量。)
师:绷,是一个
多音字,不读bēng,而读běng,表示“强忍,板着”的意
思,我觉得更体现出两个小战士的专注
和庄严。谁愿意再读读,可以加上动作读。
(指名读)
6.师:男生们,壮士们,如果你们
能够阻击敌人,那么,主力部队可以安全
转移,群众可以安全转移,那正在转移的人群里,有你的亲人,
你的邻居,你的
同胞,你准备怎样去阻击敌人?(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
作。)
师:女生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生:我听出了仇恨。听出
了消灭敌
人的决心。听出了他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
7.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
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
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神态动作中我们就能体
会
到五壮士的——(英勇)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那英勇的五壮士为什
么如此仇恨敌
人呢?(生汇报1-2人,展示收集的资料。)抗日战争期间,日本
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
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你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师生一起配乐读)
9.师小结:作者通过五壮士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
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
是我们英勇顽强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
士》
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1.师:五壮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读——
【出示课件9】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
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
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
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
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
道班
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师:如果我们把这长长的一段,读成两个字,是哪两个字?(生:选择)
3.师:是
啊,这不是一般的选择,而是生死抉择。面对生死抉择,班长马宝
玉是怎么做的?谁再来斩钉截铁、毫不
犹豫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师:再看看这两条路。如果你就是班长马宝玉,望着这两条路你会想些什
么?(生答) 师
:你是在为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着想。好一个顾全大局,
不怕牺牲的班长!一个“走”字斩钉截铁
,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听了
这一声“走”,其他战士怎么反应?(生:热血沸腾、紧跟)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
么?(生:五壮士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和班长想的一样,他们一样令人敬佩!)
那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10】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5.师:在两条路之
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
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
— 生: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
绝路。
6.师: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
生:也就选择了
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7.师小结: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毫不畏惧
,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
们。这就是我们毫不畏惧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
1.师:战斗渐渐接近尾声,战士们渐渐走上绝顶,
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打
完了,他们能够御敌杀敌的唯一武器,只有那磨盘大的石头。同学们,你们见过
磨盘吗?磨盘是用那种很结实的石头做成,大约有这么大(比划),一块就有一
百多斤重,一般
人很难搬起来,可是,班长马宝玉却“猛地举起”,他为什么战
士们的力气那么大?(生:因为他们充满
了仇恨。他们想要为亲人报仇。)
【出示课件1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
人民的仇
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师:把石头比喻成冰雹,这个比喻合适
吗?你认为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
意?(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力量大呀!这更写
出了战
士们的英勇顽强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3.师: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
,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
石头像雹子一样……
4.师:像这样体会着人
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
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出示课
件12】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
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
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
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5.师小结:壮士们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同学们,
这种勇敢顽强,
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宁死不
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
1.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部分,即第6—9自
然段。
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
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出示课件13】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
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师板书:胜利的喜悦)
3.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
(生:掩护了群众和主力)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对敌人的憎恨。)
从哪看出来的?(生:把枪砸烂了。)
师: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敌人。不能
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还从哪体会到了?
(生: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看出对日寇憎恨。)
(师板书:对日寇的憎恨)
师:从另一句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板书:对党
和人民的热爱)
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
日
寇的憎恨),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
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
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
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大家一起深情地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4.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字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
【出示课件14】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请大家起立:举
起我们的手,向五位壮烈豪迈,勇于献身的英雄致以崇高的
敬礼!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
达对他们的崇敬。
六、谈话拓展升华,再次激发情感
1.师: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
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
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
段)
2.师: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
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
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
让
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3.
课后,同学们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英雄人物们的伟大形象。
【设计意图】
教师补充
日本侵略者为壮士们行军礼一事,意在强调壮士们舍己为人,宁死
不屈精神之伟大,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
顶峰歼敌
英
引上绝路
胜利的喜悦
勇
跳
崖
痛击敌人
对敌人的憎恨
接受任务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
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是按照事
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
“壮”字。教学时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知道五
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
生探明了
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
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
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
初读课文,
大致了解课文资料。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
读语
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
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透过有感
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
指名读、分
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
采用
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
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
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
积累精彩语言,到达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上,体会五壮士的思
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
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
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
朗读,能够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
进行
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
提升,精神
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7.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盏、栏”等12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
2.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
里绣红旗的情景。歌曲里有
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
,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终
于盼来了什
么?
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
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那一天,就是1949
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课件1】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
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
—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6
.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
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
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7.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
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快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课件2】
生字: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词语:灯盏、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
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C.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D.理解疑难字词。(学生互助解词)
E.开火车轮读生词。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
种宏大的场面
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
文
,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
【课件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
面的。
2.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
【课件4】
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 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
面的。(抓段首的中心
句)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
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
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
场。
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
读课文,指名交流。(时间、
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
(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
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
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进场)
(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
以平静……)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
等。)
(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
(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
不能平静啊!
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
场上已经……(学生接读)
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
的时刻。
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
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
【设计意图】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将课文中的描述与生动的声像结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
谱写了一曲曲壮丽
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
月1日的开国大典。
2.请同
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入场——典
礼——阅兵——游行)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
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
的自豪。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的背景,引出课文描写开国大典的四个
场面,
这既是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感悟每个场面张本蓄势。
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
(一)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6】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
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1.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
2.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
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
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课件7】
下午三
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
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
台。
(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
请你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你的感受好吗?(生读)
生2: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
师引导深入体会:“一齐
”,就是不约而同,这是三十万人的“一齐”,这三
十万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
成的。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
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
众
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
约而同。让我
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2)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
人形象。那么,
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
迫切心情)
(板书:举行典礼)
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出示:
【课件8】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
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
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
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
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
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3)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出示:
【课件9】
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
离失所的图片。
灾
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时代!
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
(4)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
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
学生读:这庄严的
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
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
淋漓
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
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10】毛主席亲自按
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
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
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
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1)“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2)“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
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
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
烈们。
(2)师评价,(板书: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引导:一个“站”字,淋漓
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
下,饱受欺侮
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
新
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
澎湃,思绪万千。(引读第
8自然段)
【课件11】PPT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杨靖宇 刘胡兰
5.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预设:“整整齐齐、
完全一致”“钢铁巨人”“相等的距离”“相同的速度”,
我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解放
军的威武雄壮。
我从“一字形”“人字形”这两个词中,看出了炮兵和空军的英姿。
(2)评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
也亲眼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
雄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
【课件1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
断地鼓掌,一个高
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
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观?
(“不断地”“差不多”“喊哑了”“拍麻了”这些词语都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
(板书:阅兵式中)
②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6.品读第五个场面——群众游行
(1)出示:
【课件13】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2)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板书:群众游行)
(3)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4)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民群众欣喜若
狂。我们
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
骄傲。
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
2.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
br>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毛主席
就是这个场面的点
,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
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
伟大形象, 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
面的方法。
(2)我们在今后可以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文章。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意在整体回归文本,感悟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四、推荐影片,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
课下,请同学利用网络看一看
《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
天安门广场的位置,
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
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
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
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
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
课文顺
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
气氛以及人们当时无比自豪、激
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在品
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课文,边读
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
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
感受批注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
学生自读自悟,独立
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
生汇报的过
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
去想
。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
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
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
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
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
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
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
子的基础
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透
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
、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
纳概括,更主要的是
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整堂课下来
,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
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在“入场”和“
典礼”环节用时较多,“阅兵”和“游行”
以及“以点带面”写法的指导略显仓促。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
时间,做好预设,
争取更高的效率。
8*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
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
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
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
,大家都
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灯光》。
(板
书课题:灯光)我们来看一看,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
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
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
,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
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
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
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 多
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
么情况下说的,把有
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br>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
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
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
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
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
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
的
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
利以后,
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
能过上
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
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
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
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
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
灯,让孩子们都在那
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
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
牲精神。(板书
:灯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
,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
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
,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
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
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
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
)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
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3)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
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课件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
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
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
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
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
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
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
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
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
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
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
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
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
命先烈。
板书设计: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
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
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因此,
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
功的关键。本
课教学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住“灯光”
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
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
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
入,一
边读,一边理解。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重
点句子认识英雄形象。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
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
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
么,想到了什
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
解
,与同学交流。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
绪
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假如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你会说些什么?”让
学生说说,我们的幸福生活
是怎么来的?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教育。此时,
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
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
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
,珍
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心学生
理解的不够深,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
主探究的机会就太少了。在往后的略读
课文中,我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机
会,让他们尽快学会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2.学习写好演讲稿。
教学重点:编写演讲稿。
教学难点:登台演讲,掌握演讲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学校里或班级里,有时要举行演讲
比赛,如“祖国在我心中”“绿
色伴我同行”等演讲活动。你参加过这种活动吗?你做过演讲吗?谁来说
一说当
时的感受。
2.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
3.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讲出了自己
的感受,很真实,很形象。要想做到上台
不紧张,就得多次上台练习。
二、欣赏经典,初步感知
1.播放演讲视频。
【课件2】北京大学刘媛媛《寒门贵子》。
2.学生评价,谈观后的收获。
(感受了演讲者的魅力,理解了寒门也能出贵子的道理,受到鼓舞和启发。)
3.评价,并讲明要作好演讲的要求:①写好演讲稿;②掌握演讲技巧。
三、出示话题,做好准备
1.班上要搞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
2.出示演讲的话题,自己根据内容拟定题目。
【课件3】演讲的话题范围:
科学
读书 锻炼身体 健康饮食
3.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写哪个话题?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怎样才能
作好演
讲?
四、明确写法,编写讲稿
1.讲解演讲稿的写法,出示要点。
【课件4】怎样写好演讲稿?
2.出示演讲稿事例,学生感悟。
3.教师总结并板书: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课件5-7】
孝敬父母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非常喜欢这
首童谣,
因为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
父爱如山!爸爸是一名驾校的教练,工作压力非常大。但是为了让我能够幸
福地生活,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还要不断地“充电”,不仅要开车很好,还
要学会入库倒车
。我心疼爸爸,劝爸爸不要熬夜,爸爸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
“不要紧,我的身体棒着呢!”爸爸生
活很节俭,但每次送给我的礼物都很昂贵。
夜深了,人静了,窗外漆黑,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可妈妈仍
在操劳。一觉醒
来,看见灯光下工作的妈妈,我仿佛看见妈妈所经历的风霜和艰辛;仿佛看见我
生病时,妈妈日夜守护着我的情景;仿佛看见无论刮风下雨,妈妈都在放学路上
翘首等待我的情形……
我一阵心酸,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而泪光中妈妈的白发是那样的耀眼!
妈妈每天都要忙到
深夜,第二天还要早起为我做饭。妈妈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是
一个平凡的人,她也知道累,但决不停下来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
痕”,是我催白了妈妈的黑发……
如今我长大了,懂得了
孝敬父母。在爸爸四十岁生日那天,我冒着倾盆大雨,
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个松软甜美的大蛋
糕送给爸爸。爸爸收到这份意
外的惊喜,不禁心潮澎湃,激动地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了,这
是我
平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三八”节那天,我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
送给妈妈,并对她深情地说了一句:
“妈妈,我爱你!”礼轻情意重,妈妈瞬间留下了热泪。我知道,这
是妈妈幸福
的眼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父母,我会在漫漫求学路上去迎接挑
战。
我一定会报答他们,让他们永远健康、幸福!
4.学生评价这篇演讲稿,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这篇演讲稿围绕“孝敬父母”这个主题,列举了父母培育孩子
的种种艰辛,说明
了孩子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讲了自己的想法。
五、学习技巧,登台演讲
1.讲解演讲技巧,出示要点。
【课件8】演讲技巧
2.根据自己的演讲内容,想一想场上应该怎样发挥。
3.教师指导并板书: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每位同学都上台演讲。(合理安排演
讲的时间,可以
利用每次上课前的十分钟。)
板书设计:
演讲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习
作:多彩的活动
教学目标:
1.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2.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3.把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教学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
、植树、端午节看
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板书课题。(板书:多彩的活动)
二、拓展思路
回忆一下,校园生活我们经历了哪些活动?
1.让学生说说进入印象最深的活动。
2.总结学生发言。【课件出示2】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游泳,骑马、攀岩、固棋……
文艺演出类:合唱、课本剧表演、啦啦队表演、集体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与参加儿童联谊、广场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赛龙舟、包粽子比赛、写春联、踏青、元宵灯会…
校园生活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会。
3.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根据教材
的提示,这里的“活动”主要
指校内外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活动有各种内容和形式,自然也有多样的意
义。
参与一次活动,以帮助我们增加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或许是锻炼能力展示自我风
采,或许是
走近他人陌生世界,或许是开阔眼界汲取文化养料,或许是放飞心灵体
会快意人生。活动往往是在参与过
程中逐渐有所领悟的。是否领悟到活动的意义,
对意义的领悟程度有多深,只有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真
正有所感悟的活动,才能
进入选材的视野。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记忆宝库里的相关资源,以“集体活动”为
关键词搜索能够唤醒体验的各种材料,然后筛选、确定写作的材料,继而思考、提
炼材料的意义
。
三、明确观察角度
首先,要明确观察角度。“我”可能是活动的组织者、
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如
果是参与者,则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表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互动更为关注;如<
br>果是旁观者,观察的对象更多元化,能从流程面、细节等各个方面记录所见所闻以
及由此产生的感
受。从特定角度对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才能产生
对活动意义的独特感悟。接着回顾活动的
全过程,分解出过程中的具体阶段。我
们可以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用流程图整体呈现活动的概貌
。
然后从特定角度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
观察到的信息
最丰富的阶段确定为写作的重点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也是活动的高
潮阶段,比如气氛最紧张时、感情最热
烈时、场面最宏大时等。
最后,围绕中心确定记叙的顺序。可以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先
后过程;也可以倒叙,把活动的结果或者活动中某一个阶段提到开头去写,再来回
顾活动的起因
和经过。
四、回顾活动,确定中心与材料
1.通过对话交流唤醒学生【课件出示3】
(1)这是哪一次活动
(2)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3)是活动哪一个阶段的场面?
(4)这个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为什么?
(5)你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2.整合师生对话的内容,明确题意:选择亲身经历的一
次活动,写出在活动中
见所闻所感,突出“难忘”这个特点;“难忘”的原因在记录见闻感受的基础上,
提炼即为文章的中心。
完成了以上任务,基本可以做到写作有中心、材料具体、思路有序了。
如何
达成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的要求呢?
详写活动的重点阶段,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
叙述之中穿插使用描写的表达
方式,以具体、生动地再现重点阶段的情景。
想
一想:这个阶段的活动内容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人们
的活动有什么共性特点?这个场
面让人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
场面的核心人物是谁?核心人物在活动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如果核心
人物
是“我“我”想了些什么?其他人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他(们)的神态、动作、语
言有什
么?
场面描写是展开详写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对整体概况进行描写,另一方面
要关注细节,
把人们共同活动的场面和特定人物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这样就能使阶段的写作内容显得具体、
充实,同时也能呼应文中交代的相关活动
背景。至于活动其他阶段,则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五、写作实践
1. 明确写作要求【课件出示4】
(1)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2)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
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
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2.具体指导:
选材并在组内、班内交流素材和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3.
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互相批改,然后誊写在作文本
上。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一篇优秀的例文《多彩的活动》(课前已经发到
学生手中)
【课件出示5-7】
多彩的活动
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优秀诗文诵读比赛,
老师选派王一、苏明觉、
李国栋和我代表班级参赛。
当我们步入操场时,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
,欢声如潮。同学们也个个眉开眼
笑、神采飞扬。而我们四个人深知这次比赛的重要性,心中就像十五个
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一股无以名状的紧张情绪油然而生,大伙儿都生怕比砸了。
比赛开始
了。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苏钰款款地走向了舞台中央,
那专注的神情、那轻柔
的动作和我们赛前彩排的丝毫没有两样。顿时,我们心中
都升腾起一丝信心,也增添了几分勇气。该我上
场了,“记得有多少晴朗的白天,
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校园,我们谈理想,谈生活,也谈那无限美好的明天
……”我
手持话筒,一边和着音乐的节拍,小心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一边用心地读好每
一个字
、每一句话。就在这时,我和老师的目光不期而遇,他正朝我点头微笑呢!
顿时,我心里乐滋滋的,我想
:我刚才的表现一定没有让老师失望。诵读完毕,
我们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可以放一放了。可我们还是担
心我们班的分数会不会让
老师满意。开始报分数了,我们屏息凝视,侧耳倾听。“刚才六(1)班的得分
是
98.2分。”一听得分,我们都乐开了花,因为我们是之前得分最高的班级。尽管
如此,我
们还是很担心,六(4)班会不会超越我们,果然不出所料,六(4)班
的声势比我们大,得分是98.
62分,区区0.42分就让我们与一等奖失之交臂,
我们很失望,也特别感到对不起老师,让老师的心
血付诸东流。但老师好像看透
了我们的心事,和蔼可亲地说:“今天,我们班虽然只得个二等奖,但我们
的四
位选手都发挥出了最好水平,凡事尽力就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有集体,懂得
上进,胜利
的桂冠便指日可待!”“谢谢老师对我们的鼓励,我们一定会努力,不
会再让您失望!”我在心里暗暗发
誓。
这次比赛虽然没拿第一,但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从中悟
出了一个道理
:“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到上游莫骄傲,还有英
雄在前头。”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六、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材,即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就本次自作来言,要同学们写的作文题目是“多彩的活动”,如何选材呢?当然
我们
可以从教材上提供的多种活动中选择一个,应该注意的是要选自己真正喜欢
的,自己有深刻体会的活动。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
学生谈论自己的生活
,交流自己的体会,先说后写,范文引路,温馨提示。这样,
学生动起笔来就容易多了。
本课
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铺垫,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是对学生
把事情写具体,让文章详略得当方
面指导太少。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
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
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
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
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
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
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
两个小战士把
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
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
是
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
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
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
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
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
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
“白
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
的距离和相
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
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
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
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
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
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
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
景的总的描
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点”
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 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
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
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
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
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好啊!”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
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
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
,先把语言写出来,
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
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
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
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4.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
纸上练习几遍,
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5.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
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
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
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
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
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
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
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
李纲列
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
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
逃镇江。李纲竭力反
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
,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
自己
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
三、创作书法作品
四、积累爱国名言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介绍了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教学中我先出示
了《开国
大典》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中场面描写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感受场
面的壮观,懂得描写场面时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词句段运用”栏目
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相同
句式的连用,其二是“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我
都是让学生先感知,再讲解,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
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切实感受到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好处。“书写提示”栏目的教学,我注意用网上<
br>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懂得行款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满
意的作品;“日积
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
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
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科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自我感知阶
段进度不
一,我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我一定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