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阅读

余年寄山水
967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10: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非礼勿言-中秋节手抄报三年级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殳扬武)




理解专项练习题10道篇一
《我爱红xx》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 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
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 里怎么有烈士墓
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
村 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
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 。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
征。
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 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
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 了手
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 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
景,烈士们宣读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
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
福生活。
红红 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
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 上。
1 .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经常()精心()安全()
3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1)同归于尽:________________
(2)音容笑貌:________________
1 13



4.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2分)
5.杜鹃花作为一 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
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 思想感情。
(3)
篇二
《奇迹》
法国作家雨果才华出众他20岁开始 发表作品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
文坛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以后他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诗歌小说可是正 当他激情奔
放的时候心脏(z4ngz1ng)病恶性发作了那年他才40岁。
看着雨果发青 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说:“唉,这颗巨星将
坠落了。”随后发出深重的叹息。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清晨外出散
步、做操、打拳,接着跑步、 游泳、爬山……“生命在于运动”,雨果的健康状况
慢慢地好转了,体质逐渐增强了。他又获得了充沛( p8ip5i)的精力,重新拿起
笔,写出了大量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仍创作不懈。60岁时,他创作 了《悲惨
世界》这部世界名著;80岁那年,他又写成了戏剧《杜尔克玛》。雨果逝世于
188 5年,活了
84岁。
看见雨果得了心脏病,却最后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这真是奇
迹!”奇迹怎么来的呢?体育锻炼!
1.请把文章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画掉。(2分)
2.给第一自然段加标点。(2分)
3.用“~”标出描写雨果心脏病发作时的外部特点的语句。(2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正确答案的序号上打“√”(2分)(1)全文共分
(a.二段b.三段c.四段)。
2 13



(2)“奇迹怎么来的呢?”这句话是(a.反问句b.设问句)。
5.“奇迹”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
《___________》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 姿的水
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梁花,也见过光彩
照人的英雄 花……
②(),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
阳春三月,而 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
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 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
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④ 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
下了车,便赶到*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 场更加肃穆了,
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
如 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
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 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
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 像我们的总理这样,
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
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 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
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 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
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 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
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 ,它像荷花一
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
3 13



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 爆发的能量!敌人
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第①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作用是______。
2.第②自然段的括号 里加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________,这个关联词在上下文间的作用是_____ __。
3.第③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4.第④自然段的表达手法是先
____ ____再________。画线部分中的三个感叹句表现了_______,一个反问句表
现了__ ___。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了_______。
5.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理解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1)“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含义是_______。
(2)“这是没有生 命的花,是纸做的,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说它“是最
富于生命的花”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原文中的 句子回答:_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篇四
xx——21世纪的希望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 海洋
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
水产品和每日 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
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 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
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
时代。
4 13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
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 高蛋白食品来自海
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 不
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
价格低廉的电力 。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
市,以开拓人类的 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 源。只有
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1.把下面3个词语分别填入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3分)冲垮毁灭掀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讨厌()节约()昂贵()破坏()
3.用“~~~”画出文中一个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的作
用。(2分)
4.“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文中是从四个方面来说
明的,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写下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3



篇五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 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
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
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
一样,像是 发生了什么大事。我非常惊(导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
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kōng kòng )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
亲 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
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
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冀 )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yínyíng)似的朝遗像
扑 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
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
个布包 ,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划去文中错误的字或读音。2 、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
到的事情”?请在文中用“_____”划出来。
3、动物和人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文中句子直接点出海鸥是老人的亲
人。请用“≈”划出来。
4、从划线“∝∝”句子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
5、文段中出现三处省略号,它们的用法是:()
A、表示列举的省略B、表示话未说完C、语意末尽
6、“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 ”它们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



7、在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
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六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
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 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
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 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
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
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 ,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
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 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
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xx。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
“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 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
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 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
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 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
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 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7 13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
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 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
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 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
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 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参考答案:
1、注音或写汉字。
气chuǎn()如牛jū()了一躬西装革履()衣袖()2、写出下列词语的
反义词。
高贵—()慷慨—()
3、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3



4、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 和
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他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七
《穷人》(节选)
渔夫拖着渔网进了屋。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
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xx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 br>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
总能熬过去的!快 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当渔夫从外面回来后,与桑娜交谈了不久,两个人都沉默了,此时他们
两个人各在想什么?
桑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3



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
法呢!”这句话你可以充分地 体会到桑娜家现在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神态变化写尽了渔夫的内
心世界,他 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因为_________。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
________“哦,我们,我 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样的决
定,你从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________的 人。
篇八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
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
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
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
“你看我多 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的,
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 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
有用,可你 应该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台灯早就不耐烦
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 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 br>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
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 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
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 台灯。这
时,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
的确没 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
默地燃烧自己了,照亮他人,一 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间。
10 13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
方尽,烛炬成灰泪始 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
类作出贡献。”
1、选一个恰当的标题()。
A、台灯B、蜡烛C、春蚕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__
趾高气扬——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骄傲——()
近义词:奉献——()
4、用“~~”画出表现蜡烛非常谦虚的语言。
5、用==划出中心句。
篇九
xx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
我还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
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 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
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 ,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
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 ,与清澈见
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与洒脱。
11 13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 。学生
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
履轻快,神 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 以
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 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
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 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
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分)
戛然而止()硕果()伴和()步履()雕琢()沁人心脾()
2、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 是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冬天的特点是
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 ___、____ __、_____。(3分)
3、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1.5分)
4、秋的神韵是什么?(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 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改成陈述句。(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1.5分)<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秋天很美,我想用一句话来赞美秋天。(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十
xx的春节
12 13



除夕真热闹。家 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
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各色的 年画。除夕家家灯火通宵,不
许间断,鞭炮声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 圆
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划出选文的中心句。
2、北京的除夕,人们要做以下几件事: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自己收集的一幅对联。
横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老北京习惯。年三十晚 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夜,这叫
_________,它的两重意义是:________;_ _______。
5、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话说:万里不同风,千里不同路。说说你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把它
简单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3 13

721暴雨-质检员岗位职责


陈经纶中学-会议主持词开场白


爱情短语-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00字


遵纪守法的作文-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连云港师专-有关学习的名言


合肥师范学院地址-阜阳师范学院分数线


科级干部考察材料-享受今天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编导专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