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版)
坚持到底-鸿门宴读后感
小 学 总复习 资 料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数的认识(整数与小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意义
,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根据要求读、
写多位数,能进行多位数的改写。
2、进一步理解和掌
握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
及纯小数、带小数的概念,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读出和写
出小数,能根
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能正确地取小数的近似值。
3、能正确地进
行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能对数的大小进行描述,形
成良好的数的概念和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引入:
师:小学阶段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说说它们在生活
中的应用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负数等。)
师:今天我们着重来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 复习整数、小数的有关概念:
1、复习整理有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各举出几个整数例子,如果你认为你举的例子有特点,
可以向同桌介绍一下。(例如:1——整数的计数单位、每两个相邻的
整数都相
差1,0——小学阶段最小的自然数。„„
2、
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回忆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 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开始,一
级一级往下读。亿级、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读,读
完后加读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开始或中间的0要读
,末尾的0不读:
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2)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有四位,数位不够的用0补足。
3)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
位一位把数字读出来。
4) 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点”就写小数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
br>位一位写,读的是几就写几。
5) 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 1
小数
带小数> 1
6)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
位、三位„„,小数就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小数就缩小10
倍、100倍、1000倍„„。
7)
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
8) 练习。
9) 补充:
3里面有()个0.1,()个0.01。
0.1比0.01多()个0.01。
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三位数,十分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千分位上是最
大的一位数,其余数位上一个单位
也没有,这个数是()。
把10.16先扩大10000倍,再缩小10倍,原数就()了()倍,得
()。
用1、2、3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使小数个位上的数字
比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是(
)。
用三个“4”和四个“0”组成三个七位:
一个0也不读出来()只读一个0()只读两个0()
3、
复习小数的性质及多位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
1、复习小数的性质。
①写出与4相等的数。4=()=()你根据了什么?在解决什么问题时
用过?
②练习:补充: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7.8
9.000 50.5 10.000 76
2、复习多位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
①多位数的改写。
师:5040000000
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这么多的0读、写都不方便,
有什么办法呢?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方法:在万位或亿位后面添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加上“万”
字或“亿”字。
②多位数取近似值。
师:当对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你会吗?(使学生明确还可以表达为四舍五入到万或亿位。)
省略尾数的方法:在万位或亿位
后面添上小数点,将十分位上的数四
舍五入到个位,同时舍去后面的数,加上“万”字或“亿”字。
③练习:补充: 4□5000≈47万 38□40≈4万
□5888≈8万 8□6000000≈9亿
49□2300000≈50亿 49□2300000≈49亿
三小结,提问质疑。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数的整除(一)
复习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
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的概
念,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判断。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判断哪些数
能被2、3、5整除。
3、能按要求写出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等,
能正确地分解质因数。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过程:
一、
回忆数的整除单元的各个概念,组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它们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引入:
出示1——10十个自然数,师:你能从中找到一个或几个数,
具有和其它数不同的特点?
(例如:1、3、5、7、9——是奇数。3、6、9——能被3整除,是3的
倍数。
2、3、5、7——是质数。1——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意:①学生说到某个概念时,可以说说其意义。
②允许选出相同的数,但说明具有的不同特
点。如2、4、6、8、10可
以说都是偶数,也可以说都是2的倍数、有公约数2„„
③注
意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及时将各概念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如说到
质数、合数的意义时就可
以引出约数、倍数的概念;说到能被2、3、5
整除时就可以引出整除的概念„„
2、整理知识网络图。
3、揭题师:这些数的概念都是以什么知识为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一些知识。
二、 辨析概念,深入理解。
师:请
同学们从下面每组概念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概念说一句话,可以
说明概念的特点,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可以添加一些数据、算
式的例子。
1、整除和除尽例如:因为a÷b=c,所以a能被b整
除。除尽包含整除。
能被2、3、5同时整除的数的末尾一定是0。
2、倍数和约数。例如:
1是所有自然数的约数;一个数的倍数比它的
约数大。13的约数都是质数。100÷5=20,100
是倍数,5是约数。5
的倍数除了5以外都是合数
3、质数和合数。例如:质数的约数一定有
2个,合数的约数至少有3
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作分解质因数。所有自然
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质数的倍数都是合数。 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4、奇数和偶数。例如:所有的偶数的公约数是2。奇数和偶数相差1。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2是偶数中唯一
的质数。
1)
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例如:两个不同的质数一
定是互质数。
因为6=2×3,所以2是质因数。只有合数能分解质因数。
三、小结,提问质疑。
四、综合练习。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数的整除(二)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互质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
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
2、能按要求正确地写出互质数,能正确地求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
倍数、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类整理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过程:
一、 复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的有关内容。
1、
引入。找出下面四个数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数: 8 12 15 20
(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余三个数有公约数2、4,最大公约数是4。)
2、
回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及求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师: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我们怎么找几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
公约数?
请学生讨论方法,并以12和18为例,找它们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3、 归纳小结。
方法:①把每个数的约数都找出来,公有的约数就是它们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
大公约数。②用分解质因数或短除法或小
数缩小法先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所有约数就是
它们
的公约数。(明确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应含有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
4、
复习互质数。
①
对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展示后提问:最后余下的
2和3是什么关系?
②
明确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两个相邻的自然数。1和任意自然数。
两个不同的质数。
一个质数,一个合数,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
二、 复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有关内容。
1、 引入。找出下面四个数中与众不同的一个数: 3 4 5 60
(引导学生明确:60是3、4、5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
2、
回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怎么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
公倍数?
请学生讨论方法,并以12和18为例,找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归纳小结。 方法:①把每个数的倍数找出若干个,公有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
公倍数。②用分解质因数或短除法或大
数扩倍法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所有倍数就是它
们
的公倍数。(明确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
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4、 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师:除了用上面的方法来求两个
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时
还能直接来判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能举一些例子
来说明吗?
完成下表的整理:
两个数 本质 可以直接判断的情况
互质关系 倍数关系
最大公约数 含有两个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
1
最小公倍数 不仅含有两个数所有公有的质因积
数,还含有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三、复习应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数
大数
1、 最大公约数的应用。
例:一块长方体木料,长48厘米,宽40厘米,
高36厘米。要把它锯
成尽可能大的小正方体且没有剩余,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可以锯
成多
少块?
①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组内讨论。
②
反馈,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长÷正方体的棱长=一行可以锯几个
长方体的宽÷正方体的棱长=可以锯几行
长方体的高÷正方体的棱长=可以锯几层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公约数,同时因为要求正
方体尽可能大,即棱长尽可能长,所
以正方体的棱长是长方体的长、
宽、高的最大公约数。
③
归纳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明确用短除法是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最普通而实用的方法。
2、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例:运动会上同学们进行队列变换表演,能变换成每8人、10人
、12
人一行,人数都正好,那么至少要多少人参加?
①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组内讨论。
② 反馈说明理由:因为总人数÷每行8人、10人、12人=可以排几行。
所以总人数是8
、10、12的公倍数,同时因为问至少有多少人,
即人数尽可能少,所以总人数是8、10、12的最
小公倍数。
③归纳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明确用短除法是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最普通而实用的方法。
3、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师:除了用上面的
方法来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时
还能直接来判断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你
能举一些例子
来说明吗?
完成下表的整理:
三个数 本质 可以直接判断的情况
互质关系
最大公约数 含有两个数所有
1
倍数关系
小数
公有的质因数。 (只要其中两个(最小数是另两个
数互质即可)
最小公倍数
不仅含有两个数积
数的公约数)
大数
所有公有的质因(必须两两互质)
(最大数是另两个
数,还含有各自独
有的质因数。
四、小结,提问质疑。
五、综合练习。
数的公倍数)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分数与百分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
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单位,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进行通分和约分,会正
确地比较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3、会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会根据分数的意义
和基本性质解决相关的数
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 回忆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1、
引入。
师:前三节课我们一直在复习有关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学
过哪几类数?你能
举例说明吗?
2
(如:分数——
3
,百分数:20%,成数:三成五;折扣:七五折。)
2、 复习分数有关知识。
师:关于分数,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例子说明。
①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
数。(注意:单
位“1”可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子
表示有这样
的几份,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特训(四)1—2
② 分数的分类。
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请学生分类。(可以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5517
16
12
3 1
65152
48
3
③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
分数与除法、比的关系。
二、 针对性练习。
(一) 有关分数的意义。
1、把5吨重的石料用一辆汽车平均分3次运走,每次运这批石料的
( )(
)
,每次运走
( )( )
吨。
①
学生独立解决。(建议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
②
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 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3、
联系百分数,深入理解其意义。
师:这两个结论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归纳得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即表示两
种数量间的关系。
4、 编题巩固。
师:如果你弄明白了这类问题,请你编一道类似的题目给你的同桌做
一做。(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用图的形式。
(二)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
1、师:再看前面的那一组分数,有没有比较特殊的?
(明确有最简分数和非最简分数之分。)
师:什么是最简分数?请将这一组数
中的非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
数。你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是最简分数,化
简非最简分数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做一做。
4( )284+(
)2
7
=
28
=
(
)
=
7+14
=
7-( )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明思考方法。
(三)有关分数、小数、百分数、成数和折扣之间的互化。
1、
引出:老师找到了以下生活中的一些信息:
4
①
联华超市自行车搞促销,按原价的
5
出售。
3
②
幸福村去年早稻产量比前年增加
20
。
3
③
做一件学生服上装要用布
4
米。
1
④
洗衣机“日常洗”一次衣物需用1
3
小时。
师:找一找这些信息中的分数,还能用其它形式来表示吗?
①
按原价的80%出售或原价打八折出售。
② 比前年增产一成五或比前年增产15%。
③
要用布0.75米。
④ 需用80分钟。
明确一成、一折均表示10%,即0.1;成数、
折扣用在什么情况下;
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分母只含质
因数2或5的能化成有限小数)。
2、 做一做。
(四)有关分数、小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3715815
5
和
9
3.77和
418
和
27
方法:通分、约分(同时明确通分和约分
的意义)、统一分子、化成小
1
数、用“1”或“
2
”作标准„„
2、比较大小的应用题。
1112
① 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机器零件,甲用了<
br>12
小时,乙用了
13
小时,
他们谁做得快?为什么?
②
甲汽车3次运材料5吨,乙汽车4次运材料6吨。哪辆汽车的工作效
率高?为什么?
三、小结,提问质疑。
四、综合练习。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
复习目标:
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合理地进行整数、
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决
有关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要
求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寻找资料完成书上P106的四则运算的
意义表格,并能举例说明。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意义的拓展。
一个数乘纯小数: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
多少。
一个数乘真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根据此四种意义,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一)加法和减法。
12
1、独立计算: 270+1855 209.44-3.94
17
8
+3
5
2、反馈,判断下列方法做得对吗?
3、师:这三条计算法则都是怎样要求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点对齐;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
师:这三条计算法则
的要求都反映了一条怎样的共同规律?能用一句
话来表达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二)、乘法和除法。
1、独立计算: 142×23 4182÷123
请学生板演,说
明计算方法。
2、将题目改变为1.42×2.3
41.82÷12.3,再请学生独立完成。
请直接写出答案的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考方法,同时明确小数乘、除法
的计算法则。
3、师: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处: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小数除法将除数转化为
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的法
则计算。不同处: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
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请学生自编分数
乘、除法各一题计算后,想一想,分数乘、除法和
整、小数乘、除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分数
乘、除法和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什么直接的相似处,
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有联系:分数除
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不同的是分数除法转化后是乘除数的倒数。)
三、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中的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计算中常见的问题。
1、口算: 73.06-3.96
1.05×8 3.6÷0.09
3
15.17÷0.01 2.4×5 1.6+2
8
15418
1356+8744
16
÷
5
27
19
÷9
2、练习。
(二)、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1、师: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如0、1
等比较特殊的数。想一想,如
果一个数a(a≠0)与1、与0或是与本身进行运算,其结果会
怎样?请用还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出来。
① a与0的运算:a+0=a a-0=a
a×0=0 0÷a=0
1
② a与1的运算: a×1=a
a÷1=a 1÷a=
a
③ a与本身的运算:a+a=2a
a-a=0 a×a=a的平方 a÷a=1
(三)、验算。
1、根据这些关系式,请学生说说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
31
2、计算并验算: 275.39-6
4
8
4
÷2.25
四、小结,提问质疑。
五、综合练习。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运算定律及应用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
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
2、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合理运算自觉性及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过程:
一、运算定律的复习整理。
独立计算下面各题:
28.4-(+8.4) 12÷1.25
8.6×9.9 22
1.45+2
711
-1
1220
5
7
15
÷21
3-
2012
1、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和依据。
2、全班交流。
师:①在运算中常用的定律有哪些?怎样分类?
加法 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
减法 除法 (运算定律) a-b-c=a-(b+c) abc=a(b*c)
乘法
除法 (分配律)
师:提高四则运算的正确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养成一看、二想、
三定、四算、五查
看运算的顺序、运算符号、数据特点等,
想符合什么运算定律、有无简便运算、能否合理改变
运算顺序使
计算简便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四则运算中还要考虑是化分数计算方便、
还是化小数计算
方便、还是直接约简方便。
决定用什么方法算。第四步才进行仔细运算。
算完后还要进行检查,运用估算进行检查是学生对计算结果
二、合理计算,查漏补缺
(一)第一组
1
5
6
4
3541
6.3×+6.3× 6.8×9.5+6×1-6.8
7952
5.8+4.2×2-2 9×4.25+4÷6 6.3
×1÷0.8
3
7
3
7
3
7
1、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和依据。
2、全班交流。
师:你哪几题的计算比较合理?要注意什么?
(三)第二组
1
3
13579
13579÷13579
13580
37.75×+2÷1+60.25×0.75
8÷(2+4)
3
4
2
5
1
5
三、小结反思
四、练习
第七课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的应用(文字表述)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文字表示四则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列综合式
解答三步计算文字题;
2、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合理运算自觉性及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过程:
一、引入
1、看题写算式:
⑴4.5与3.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⑵4.5与3.5的和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⑶4.5与3.5的差除以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⑷4.5与3.5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做了这组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文字表述四则运算(文字题)
二、用文字表示算式:
1、课训P56第一题,用文字表示算式16×+1.2÷3
预设:A、16乘的积加上1.2与3的商,和是多少?
1
4
1
C、16乘的积加上1.2除以3的商,和是多少?„„
4
1
4
1
4
B、16的加上1.2与3的商,和是多少?
⑴师:以上各题有什么共同的?你觉得要正确解答文字题要关键什
么?(抓住数量关系)
板书:积+商=和
三、先列出下面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1、课训 P56 第二题1-5
⑴独立列式不解答并检查数量关系
⑵全班交流
师:在找数量关系时有什么困难?如第4、5题你还有其他更简单的
方法吗?
(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⑶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课训第6、7题
四、综合练习
第八课时
复习内容: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熟练掌握用字母表
示公
式、计算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等。
2、进一步认识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等概念;熟
练正确地用方程解答有关的文字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复习过程:
一、引入
二、基本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或者优点。
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
路程(S)
时间(t) 速度(v) S=( )
正方形面积(S) 边长(a) S=(
)
规范书写
问题: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
怎
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教师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a乘以4.5写作(
);S乘以h写作( )
反馈:
“a乘以4.5”可写成:a×4.5、a.4.5或4.5a,但不能写成 “a4.5”。
(然后再让学生把书中相应的空填上。提示学生最简便的表示法,如:
“4.5a”)。
法则回顾: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
自然数,那么此法则可写成:ac+bc=()+
()()(让学生填空)
2、简易方程
有关概念的复习
什么叫方程?(举例说)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的实际例子中进一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方程4x=36
解得x=9。X=
9说是方程4x=36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
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指求方
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
算过程)
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
口述解方程的依据?
例:9+x=12(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x-18=38 2.5x=10 46÷x=2
x÷15=4
三、练习巩固
第九课时
复习内容:常见的量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2、通过列表对比梳理常见的量、掌握所学单位尖的进率。
3、能进行简单的改写,并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填写下表
名 称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容积单位
时间单位
进 率 特别关注点
人民币单位
重量单位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复习
(1)交流各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和这组计量单位的特别注意点。
(2)你认为哪些进率间有联系?你是怎样记忆的?
2、全班交流,渗透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
分米、平方厘米等表象。
如:一块10公顷的正方形土地,它的边长是( )米
教室面积大约是A、5平方米 B、500平方分米 C、500平方厘米
一枚钉子的重量是A、0.5g B、0.5kg C、5g„„
二、练习辨析: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4升50毫升=( )升 =( )升
⑵ 3时=( )时=( )时( )分
⑶ 0.8公顷=(
)平方米
⑷ 3.2平方厘米=( )平方米
⑸54000公顷=(
)平方千米
⑹ 3千米4米=( )米=( )千米
(7)4小时20分=( )小时
学生独立填写后,引导
A、请学生分类。(预设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②③⑥,或从低级单位
到高级单位①④⑤⑥⑦)
B、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关键是什么?(看清要转化的是低级单位还
是高级单位)
三、小结反思
1
4
第十课时
复习内容:比和比例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
例的意义,明确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2、沟通分数、百分数、除法、倍数和比之间的联系,能进行互化;
3、通过对比知道典型问
题三量之间的关系,如路程一定,两次时间和
速度成反比。通过对比知道长度比和面积比的关系。
4、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
到达目的
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
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二、提出问题
1. 这是我们
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
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
代数的知识。
2. 小组进行讨论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
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
同时进行板书。
式与方程
方程的意义
方程
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问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
以(加或减去)
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幻灯出示习题)
8.5+65%x=15 45 x - 34 x=34
1.25x÷0.25=4
(只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解方程的方法
1.在
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重点是让我们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
法,其它都是根基。通过这道例题的解题过程,
你觉得解题的过程应
该分哪几步?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4)检验并写出答语
2.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出示练习)
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差倍关系
和倍关系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提问:通过练习,请你说一说是如何找等量关系的?
总结:
(1)
充分利用表示等量关系的关键性词语;
(2) 利用常见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数量关系;
(3) 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4) 利用计算公式
出示例题:
学
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书法组的有18人,比美术组的25
℅少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几人?
学生按照解题过程进行解决:(需要线段图进行辅助)
总结:在解决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线段图的辅助,帮我们找到等
量关系。
三、应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用字母表示数
(1)甲数是a,比乙数少2,甲、乙两数的和是( )
(2)一个边长是a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后,面积可以增加
( )平方分米。
2. 解决问题
(1)某市规定:乘坐出租车起步价为6元(3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以外每1千米按2.5元计费(不足1千米按1千米收费)。小明的妈妈
乘坐出租车行了m千米。
①用式子表示小明的妈妈应付的钱数。
②当m=11时,求小明的妈妈应付多少钱。
(2)如图,沿正方形场地的一边辅设一条宽为1m的彩砖人行道后,
再沿正方形场地与这边相邻的另
一边种植3.15m宽的草坪,如
果草坪的面积是人行道面积的3倍,那么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提示:设人行横道的面积为x平方米,则草坪面积是3x平方米)
3x-x=3.15×1
3.15m
1m
四、作业:P85
课后检测题目:
1.一种贺卡的单价是a元,小英买了5张这样的贺卡,用去(
)
元;小明买n张这样的贺卡,付出10元,应找回( )元。
2.今年“3.15
”期间,某城市因商品质量问题投诉的消费者有408人,
比去年同期投诉人的3倍少6人,去年同期投
诉的有多少人?(列方
程解)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同
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
2、明确角的分类,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明确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特点和分类。
4、能度量和画指定的角、平行线,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角的度数;
5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复习过程:
一、整理知识,形成联系
1、小组合作讨论: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说说书中三角形分类图和四边形分类图是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
二、针对性练习:
1、画一画
(1)请学生说说平行线的画法。如果画长方形垂线的画法,平行线
间高的画法。
(2)请学生回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板演钝角三角形的高
(3)说说垂线的画法。
2、计算:
小结:对角相等;外角等于不相邻内角的和。
计算角的度数的关键是什么?
三、发展性练习。
四、小结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平面图形的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
习沟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
2、明确角的分类,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明确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特点和分类。
4、能度量和画指定的角、平行线,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角的度数;
5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复习过程:
一、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出示一个任意四边形)请学生变成其它图形。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什么?
圆和其它图形有关系吗?
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复习。
师:什么叫做周长和面积?
平面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
做面积。
二、通过复习作高进一步了解高与底的关系。
1、计算哪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要用到高?
2、请学生作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作业反馈
3、小结
三、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巩固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师:(出示前五个图形)这一组图形的高是相等的,你能很快说出下列
图形的面积吗?
(1)(2)(3)(4)(5)(6)
4
6
你发现了什么?
1、适时请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引导:
你能将图(2)平行四边形转变成图(1)长方形吗?如果可以,怎
样转变?
6 6
4
?
8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为什么会相等的?
计算图(3)三角形和图(4)梯形的面积时,为什么要÷2
如果要使图6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上底的应是几厘米?
2、回忆圆的面积公式
计算图(5)圆的面积时,为什么π要乘r
2
(即r要乘两次)
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有联系吗?
四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纸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你发现了什么?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的吗?
2.做练习纸的第3题。(独立完成后反馈)
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别的方法吗?
选B你是怎么想的?
这题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来计算吗?为什么?
剪什么图形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呢?
生:剪正方形?(课件演示)
师:如果在长44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边长是8
厘米的
正方形,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吗?
师:为什么不能?
(二)拓展练习
练习纸第4题
师:下面有两题更有挑战性的题目,任选一组,做完后四人小组
讨论
一下。快的组可以两题都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部分 综合与实践
第一课时绿色出行
复习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
的计算等。
2.通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课本105页的主题图。这是北京交
通的
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必须
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
境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阅读105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数学
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3)阅读第1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学生汇报,老师逐一指导解答
1.爸爸家到单位的路程:20×(45÷60)=15(千米)
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路程:30×(30÷60)=15(千米)
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50×15=750(米)
2.15000×160=2400000(克)=2400(㎏)=2.4(吨)
2.4×49620000≈2.4×50000000=120000000(吨)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完成P106第2、3、4题。
2.阅读106页的“你知道吗?”了解“绿色通行”和“同比和环比”
的概念。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课时 北京五日游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游览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并能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2.在对比、剖析、察看和思维等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立异意识和
实践本领,培养学生擅长多角度思索题目的意识和决策本领。
复习重点:如何计划安排最省钱。
复习难点:理解合理消费与节约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快放暑假了,小明
期待与爸妈参加“北京五
日游”。爸爸和妈妈把这个旅游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同学们,
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吗?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阅读107页)
(1)要研究出一份合理的方案,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应遵循
什么原则?
(2)用什么方法查询确定要游览的项目和调查各种项目的费用?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分发“北京五日游”计划表
给每个小组,分组讨论制定合理的旅游计
划。初步制订包括各项费用的预算工作、日程安排、必备行李等
内容
的计划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1.根据学生汇报概括各项所需费用主要包括行、住、食、游、购等五
个项目,并展开讨论。
2.质疑
(1)如果你去买票,你会怎么买?
(2)旅馆的选择
最佳方案:从地图中观察得知,火车站在崇文区,离天安门、故宫、
天坛都不远,而且交通便捷
,商业发达,可在附近选择。
(3)出门在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4)安排具体旅游线路。
(5)估计一下购物的地点和内容及花费
(6)还有其他准备工作吗?(出发时间、必备行李、旅途安全等)
3.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课本107的表格
4.方案交流
5.制作预算费用。
交通
住宿
餐饮
市内交
通
景点门
票
其他
合计
6.阅读108页小
明设计的旅游计划,把自己设计的旅游计划与小明的
进行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与同学们分享的?
第三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复习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
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活动过程,培养学
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复习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邮票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师:上面这些邮票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
有什么作用吗?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阅读课本109页)
(1)一封信不到20克,寄给本市的朋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2)一封信有45克,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3)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
标准表中的“资费标准”、“计费
单位”、“首重”、“续重”、“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
br>(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
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
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设计一枚邮票,看
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5)如果想最
多只用4中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
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
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
值的邮票?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学生设计表格进行解答,
重点讲(4)、(5)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4)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1)学生说一说可能的邮资?
(2)引导列表描述。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0.8×2+1.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1)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2)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5)
400克以内的
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规定,可以看成几部分的组成?所
需支付的资费有哪些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的表格如下:首重100克以内的付费方法付邮资治通资:
资
费
目
的
地
元
质
量
克
1~20
0.80
21~40
1.60
41~60
2.40
61~80
3.20
81~100
4.00 本埠
外埠 1.20 2.40 3.60 4.80 6.00
续重在101克—400克之间的付费方法付邮资:
资
费
目
的
地
元
质
量
101~200 201~300 301~400
克
本埠
外埠
5.20
8.00
6.40
10.00
7.60
12.00
小结:支付邮资费,虽然满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
部门
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我
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
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一封信重55克,寄给本市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388克,寄给外地的姑姑,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3.有2张80分和2张1.20元的邮票,可以支付的资费有多少种?
(二)课堂作业
1.一封信重50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135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寄给本市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
第四课时 有趣的平衡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
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发现“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明
确“右边的棋子数”与“
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
的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
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复习重点:平衡规律的寻求。
复习难点:体会质量与距离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
什么叫反比例?举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2.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
能保持平衡?
如果左右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
(2)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
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
br>(3)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
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
呢?你有什么发现?
(4)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
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归纳:
发现一: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
到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
发现二: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
学生发现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
证平衡。
小结:当左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的乘积一定时,右边的刻度数和棋子
数成反比例关系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填空
如图所示:
4321 1 2 3 4
(1)左边刻度3处挂6个棋子,右边刻度2处应挂( )个棋子才
能平衡。
(2)左边刻度1处挂3个棋子,右边挂1个棋子,应挂在刻度( )
处才能平衡。
(3)要保持平衡,同一侧的刻度和所挂的棋子数成( )比例。
2
.从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端点画高,把下底分别分为1:3两段,下底
长80㎝,并且高等于下底的。求
梯形的面积。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