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游戏社团活动教案

温柔似野鬼°
848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15: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明节的英文-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苏应衡)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蒋萍
第一课
课 题
APP
移多补少
自做Keynoe 课件
1.经历操作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 的过程,初步明
白“差2移1”的道理和移多补少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口答。
教学目标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数
学思想。

一、游戏导入。
移一移,使他们得到的同样多。
1.小明:
小红:
2.小明:
小红:
3.小明:
小红:
二、上课交流。
1.移得对吗?
教学过程 2.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你是怎么移的。
3.教师总结:要使得小红和小明一样多,我们移的都是小红比
小明多出那部分的一半。 4.要使得小红小明一样多,请问以下三种情况小红分别要给小
明几个?根据刚刚移的过程列出相应 的算式。
5.建模:如果小红比小明多10个呢?小红要给小明几个才能
使得他们一样多?小 红比小明多16个呢?多40个呢?
6.直接计算。小明有12个贝壳,小红有16个贝壳,小明给小
红几个后他们就一样多了?
7.巩固加深。(不会列式的课现在ipad上画一画)
(1)如果小红给小明7个桃子,他们就同样多了,那么小红
原来比小明多几个?
(2)小红有13个西红柿,给了小明3个后,他们就一样多了,


小明原来有几个?
(3)甲乙两堆萝卜,甲比乙多8个,如果甲拿5个给乙,那
么现在谁多,多几个?




教后反思









第二课
课 题
APP
数独
人教版四上教科书P38后的延伸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 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
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
教学目标
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画、数等方法解决图形个数问题
1.出示图形 要
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解决问题: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
教学过程 线?几条直线?
2.反馈方法及结果:
线段:3条,分别是AB、AC、BC;
射线: 6条,由A、B、C三个点分别引出2条;
A
B C


直线:只有1条。
二、运用归纳法解决数图形个数问题
1.分组通 过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解决以下图形的个数问
题,并归纳出线段、射线条数计算方法。


A
B C
D
A
B C
D
E
2.反馈方法、计算公式:
线段条数=1+2+3+…+(端点数-1)
射线条数=端点数×2
三、拓展应用
1.运用方法解决以下几个图形中的数线段问题。
(1)

(2)

教后反思


第三课
课 题
内容来源
教学目标
运用方法数一数2
人教版四上教科书P47后的延伸
1.通过画图,应用归纳、列表等方法解决数图形个数的问题。
2.会准确运用方法数出所给图形中角的数量。
一、运用数一数解决角的个数问题
1.出示图形 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解决问题:
图中有几条射线段?几个角?
教学过程 2.反馈方法及结果。
射线:4条;
角:6个,分别是3个小角,2个中等大的角和1个最大角。
可以通过:3+2+1=6计算。


二、运用列表法解决数角个数问题
1.出示表格,分组通过有规律地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议
一议,完成表格填写。

图 形














射线条数
角的个数
计算方法
2.观察图形、数据和计算方法,归纳出数角的方法。
3.反馈观察结果以及角的个数计算方法:
角的个数=1+2+…+(射线数-1)


教后反思



第四课
课 题
内容来源
有趣的“24点”
课本四则混合运算拓展
1.通过24点的数学游戏,使学生熟练进行加减乘除口算,提
教学目标
高计算的速度。
2.在愉快的游戏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计算能力得到
较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了解“24点”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1.你玩过24点的扑克牌游戏吗?谁能向大家介绍24点游戏
的玩法和规则?
2.来历介绍:


“24点”的游戏曾经风靡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深受青少 年
朋友的喜爱。这种游戏将两张王牌去掉,把A、J、Q、K分别看作1
点、11点、12点、 13点,或者将它们均看1点,其余牌面是几点,
就是几点。
参加游戏的四个人,每人任意抽 取一张牌,对这四张牌所代表
的数值进行+、-、×、÷、()运算,使结果为24。谁先列出,
谁就得分。
二、实践尝试
1.我们一起玩一玩:抽出的四张牌为3、4、7、11,应该怎么
计算?
2.学生抢答。
(7-4)×(11-3)=3×8=24
或(7+11)÷3×4=18÷3×4=6×4=24
3.男女赛答:
(1)2,3,4,5 (2)3,4,5,10
(3)K,7,9,5 (4)J,6,Q,5
4.指名反馈
(1)依据2×12=24,可得2×(3+4+5)=24
(2)依据3×8=12,可得3×(10÷5×4)=24
(3)依据4×6=24,可得(13-7)×(9-5)=24
(4)依据18+6=24,可得(11-5)+(6+12)=24
5.讨论发现: 要想比赛获胜,必须有一些技巧。那就是要非常清楚24可以
由怎样的两个数求得,如2×12=2 4,4×6=24,3×8=24,18+6
=24,30-6=24……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转化成怎样 使用4个数,
凑出两个数的问题,其中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就是四个数的顺序
可以依据需要任 意安排。
6.教师小结:上面各题的解法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如依据4×6
=24,也可得第 (2)组为4×(10×3÷5)=24,可是,就因为这


样,才非常激烈、刺激。
三、练一练
1.10,4,2,2; 4,1,6,6; 4,7,10,6; 3,2,2, Q;
J,3,1,10; 9,5,2,2.
2.小组中拿出扑克牌玩“24点”游戏。
3.拓展题:5,5,5,A。




教后反思






第五课
课 题
内容来源
神秘的平行线
人教版四上教科书P61
1.了解平行线产生“相交”的原因及有名的平行线错觉图。
教学目标
2.在活动中掌握验证平行线的方法,体验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3.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数学的艺术之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一、引入。
教学过程
猜一猜:和白线同一条的是什么颜色的线?





二、展开。
1. 你认为哪几组线是平行线?

2. 直线a和直线b平行吗?

佐尔拉 (Zollner)错觉图
在平行线上加上一些斜线或曲线,就会使人产生错觉,使平行
线看 起来不再“平行”,科学家佐尔拉发现当斜线段与平行线成45
度角时,造成的错觉尤为强烈。

三、欣赏








教后反思








第六课
课 题
内容来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人教版四上教科书P72
1.通过介绍,了解莫比乌斯带的来历、形状;
2.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教学目标 3.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得出 新结论,培养学生勇于猜想,
大胆求证的科学精神;掌握数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联系生活,使学
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出示纸条:请将纸条首尾相连,粘成一个纸圈?看谁粘


得又快又好?
2.师:请摸一摸,看一看,纸圈有几个面?几条边?
3.学生反馈
4.师:像这 样里、外分别有一个曲面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
叫做“双侧曲面”图形(板书:双侧曲面)
5.师:看到纸圈上的折痕了吗?如果我用水彩笔把两个面的
折痕都描成黑色,最少几笔完成?
6.师:如果只能用一笔就要把一个纸圈中间的所有折痕都描
成黑色,这可能吗?这个问题可困 扰了科学家们几百年哪!可是有
一天,这个问题居然被人解决了,他是怎么解决的呢?
7.播放课件
二、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带
1.师:多了不起的发现,原来这个带就叫做“莫比乌斯带”。
2.学生尝试制作莫比乌斯带。
3.了解莫比乌斯带的面数、边数。
三、进一步研究莫比乌斯带
1.学生动手操作:沿着12处剪开,结果会怎么样?
2.进一步观察:新得到的圈有什么特点?
四、联系生活,了解莫比乌斯带的价值
1.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莫比乌斯带单侧面的神奇之处,
那么聪明的我们又可以怎样在生活中运用这 个知识,为我们人类造
福呢?
2.课件展示。


教后反思



















第七课
课 题
内容来源
谁会嬴?
人教版四上教科书P110 数学游戏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探求规律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2.在游戏中,促使学生思考确保获胜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
能力。
一、探索游戏1。
教学过程
1.出示游戏规则: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 ,把两人
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赢。
2.分组进行游戏,探究获胜规律。


3.反馈获胜法宝:先报数者要报2;然 后根据对方:情况对方
报1跟报1,对方报2跟报2。
二、探索游戏2。
1.出示 游戏规则:一共有21颗棋子,两个人轮流拿取,每次
至少取一颗,至多取两颗,谁取完最后一颗为胜。
2. 游戏中探索规律:看起来好像每次怎么拿都是不一定的,
那这里头有没有什么是能够确定 的呢?引导学生先思考,可以用学
习上想一想,画一画。再和同桌同学实践操作一下。
3.反馈获胜法宝:要取到的棋子的序数是3的倍数。
三、拓展练习。
1.拓展1 :一共有20颗棋子,两个人轮流拿取,每次至少取
一颗,至多取两颗,谁取完最后一颗为胜。找出获胜 法宝。
2.拓展2:请你设计一个游戏,能够用上这样的必胜策略让自
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八课
课 题
内容来源
河内塔问题
人教版四上教科书P113
1.在游戏中,得出河内塔问题(2珠、3珠、4珠)的最少移动
教学目标 次数。
2.通过操作,游戏,渗透河内塔问题中的化归思想。
一、利用学具,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河内塔问题渗透的是一种化归的思想。最简单的河内塔问题是
把两颗珠子按照教材上 的规则进行转移,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1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2号杆。
第二步:把1号杆上的大珠子移到3号杆。
第三步:把2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3号杆。
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1号杆当作“起始站“,把2号
杆当作“中间站”,把3号杆当作 “目标站”的话,就是先把小珠
子从“起始站”移到“中间站”,把大珠子从“起始站”移到“目
标站”,再把小珠子从“中间站”移到“目标站”。
当珠子的数量变成3个时,可以把上面的2颗 珠子看成“连体
珠”,所以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它“整体”移到2号杆上,但因为
每次只能移一 个珠子,所以要先把3号杆作为“中间站”……整个
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最上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二步:把中间的珠子移到2号杆。
第 三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3号杆移到2号杆。(此时上面两颗珠
子相当于“整体”移到2号杆。)
第四步:把最下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五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1号杆。
第六步:把中间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3号杆。
第七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1号杆移到3号杆。
二、拓展延伸
利用课件展示,随 着珠子的数量增加,这个过程会变得比较复
杂,但从原理上讲,都可以转化成两颗珠子的情况。我们可以 把最
大那颗珠子以上的其他珠子看成“一颗”“连体小珠子”,这颗“连
体小珠子”又可以看成 是由一个大珠子和新的“连体小珠子”组成
的……这样一直下去,最后就可以化归为两颗珠子的移动。在 这个
过程中,1、2、3号杆作为“起始站”“中间站”“目标站”的状态
是动态变化的。 < br>介绍经过研究发现,河内塔的破解很简单,就是按照移动规则
向一个方向移动珠子:如1阶汉诺塔 的移动:A→C。


2阶汉诺塔的移动:A→B,B→C。A→C,
3阶汉诺塔的移动:A→C,A→B,C→B,A→C,B→A,B→C,A
→C。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汕头大学研究生-二次函数教案


我是党员我带头-建筑毕业设计总结


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关于读书的手抄报


湖北省二本大学排名-2014江苏高考数学


情人节表白短信-暑期实习报告范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山东建筑大学招生网


三峡导游词-山东会计网


科学发展观论文-奠基仪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