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求职意向怎么写-祝酒词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
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
形的基本概念,故此
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
个定理及其
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
的
第一课。
2、 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
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
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
本单位,等
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 对称是几
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
对称思
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 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
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
的问题。
6、 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
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
以认真研究。
7、 本
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都有重要的意义。
8、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
的意识。
学情分析:
1、
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 该班级学生在平时
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
衡。
3、 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
,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 理解对称思想的使
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
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张印有“长度为a的线段”的纸片。
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
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
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1、 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
一些灵活性。
3、 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
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
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说明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说明
预习相关概念及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理。
习惯。
课题引入:
观察并回答。
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从直观图形上,回忆小在小学知识和第八章
尺,从三角形分类思考学知识,体会等腰三角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
“两把三角尺的形状除
形。 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
了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 论。
区别”
在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
结基础上,引入新课题。
学生同步回答 新授:
1、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
念,腰,底边,顶角,理解等腰三角形相关概
底角。
念。
学生运用直尺或圆2、指导学生做一做,要深入体会,等腰三角形
规和剪刀进行绘图求:在事先准备的纸上,的构成和画三角形的方
和剪切。 画一个腰长为a的等腰法。
三角形,并将它剪下来,
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
放在一起,并观察和回
答问题。
学生观察并思考,然3、第一个问题:观察所1、
直观体会钝角等腰
后讨论,然后积极回剪得的三角形形状是否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
答。
相同,在满足条件的情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的
况下,可以画几个不同不同特点。
类的等腰三角形。 2、 体会已知两边不能
确定三角形,为理解全
等或三角形的构成作铺
垫。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
行操作和讨论
1、
培养学生的观察,
然后努力向结果慢4、第二个问题:将这些猜测,总结的能力。
慢前进。
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2、 体验等腰三角形在
使顶点重合,观察另外圆中的存在
的一些顶点,看看有什3、 体会合作的乐趣。
么特点和发现。 4、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
的过程,为今后的轨迹
思想做一些准备。
学生对自己剪得的 1、 从轴对称角度理解
等腰三角形作操作,
等腰三角形,为后面的
体会对称的思想。
等量关系的得出做铺
在讨论的基础上,回5、问题:等腰三角形是垫。
答更高层次的问题。
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2、 体验学习过程。
通过具体的操作体现他3、
加深对一般情况和
是轴对称,并指出对称特殊情况的理解,提高
轴。
学生对两解问题的敏感
度。
学生观察,并且以小 问题:等边三角形是
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
大范围的搜索和体轴有几条。
验。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1、体会轴对称图形中的
有几条。 等量关系和由此得到的
特殊位置关系。为下面
6、通过刚才的折叠结合定理的引出得出有用的
学生观察,体验,领屏幕上图形的字母,说结论。
会新概念。 明轴对称图形的等量关2、感受组间竞争。
系和位置关系。
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
集体讨论并互相帮 过程。
助记忆重要的结论。
2、体验合作和竞争的关
每个小组抽查记忆。 7、在总结刚才观察结论系。
的基础上,引出两条重3、体验原定理和逆定理
要的定理。
的关系。(不作任何表
学生思考,看书理 述,只做理解)
解,然后讨论每一步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要
的理由。 求每个同学清晰记忆和
理解定理2中的具体条
件。
1、完成对定理1的应用。
小组讨论,并且竞争
体会定理在几何计算中
回答。 的运用。
8、完成例题:已知:
在2、体会合作精神。
△ABC中,AB=AC, ∠
B=80°.求∠C和∠A
的度数. 1、 体会两解可能性的
运用,培养思维的严密
9、完成例题:如果等腰性。
学生讨论,并且试图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2、 注意分类表达的合
写出过程。
140°,那么等腰三角形理性和清晰性。
三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1、 对三线合一的使用
2、
结合学生的过程书
10、完成例题:在△ABC写,体会合情推理。
中,AB=AC,D是BC
边上的中点,∠B=30°,
求∠1和∠ADC的度数
学生讨论,通过讨
论,体会数学定理的
使用和数学语言的11、完成例题:建筑工
组织。 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1、
体会三线合一在生
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活中的使用。
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放在2、
体验数学语言的精
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练和准确
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
经过三角板的底边中
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
的,为什么?
12、完成例题:等腰
学生在自己剪得的
△ABC中,AB=AC,D、
等腰三角形上画上E是BC上的两点,若
已知条件,并且观察BD=CE,那么AD和
是否相等,然后进行AE相等吗?为什么 1、 直观体验轴对称的
相应证明的思考,并
概念,以及应用对称思
积极讨论。 想实现辅助线的寻找
13、课堂小结:通过今2、 继续体验合情推理
天的学习,你体会到什的使用。
么?
14、有益的思考:通过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
言。 方法判断剪得的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回顾知识。
开放性问题,自由发
言。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