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品三国读后感-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3.师:
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咱们能举完吗?(师板书省略号)那
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
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学生交
流后,再看书自学P5
6)提问:
通过学习,你
知道可以怎样表示?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最能体现
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集体反馈并总结,师板书a+
b= b+a)师:
这个等式表示什么?(生交流,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4.师:
其实,加法交换律和我们并不陌生。357+218,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验算的依据)师: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吗?(看的方向不
同,但总数不变)【评析: <
br>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这一问题看似把
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
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但从以往的教
学实践来看,四年级学生大多不具备这样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抽象思<
br>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使教师引导学生去逐步抽象,也需费时
费力。因此,教师将这一环节
改为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
解怎样用优化的方法表示发现的规律才能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
,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很轻松。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沟通加法交换律与以
第 1 页 共 16
页
往学习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水到渠成,并且这一环节的自学也为
学生自主表示下面的加法结合律提供了思维导向。】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学生交流,师板
书:
28+17+2
3)师:
先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添上小括号)还可以先算什
么? 师:
这两道算式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师板书,生齐
读)
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
5) +13○45+(25+1
3) (36+18)+22○36+(18+2
2)
3.引导比较,发现规律。师:
比较这几道等式,你发现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同桌讨
论
后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追问:
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引导学生抓住不变的三层含义分析相同
点)师(小结):
其实三个数相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评析:
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
接触不多,没有太多的
感性基础,尽管凭直觉知道左右两边算式结果相等,但对左右两边算
第
2 页 共 16 页
式的异同点表述并不是很清楚。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心
中有数,引导
学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分析。只有层层剥笋,使学生抓住了加法结
合律的本质特
征,这样在后面的运算律混合练习中才不会混淆不
清。】
4.你能照样子再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师:
既然这样的等式写不完,那么也可以用字母等式
来表示这样的规
律。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三个加数,你能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学
生独立写
一写,然后指名板演,师生一起检查这个等式)师(小
结):
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另一
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5.学
习加法结合律又有什么用呢?(出示如下题目)你能很快口
算吗?运用了什么?(学生说口算过程,体会
加法结合律的用处)
35+40+60 64+(36+78)18+25+75【评析:
学
以致用。如果在学习之后不能使学生很快尝到“甜头”,学生
则从心理上就不会完全将新知内化。所以通
过快速口算,让学生省略
书写过程,只从形式上去感受运用加法结合律带来的好处,强化学习
运
算律的目标意识。】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下面的等式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①82+0=0+82;
②47+(30+8)=(47+30)+8;
③(84+68)+32=84+(68+3
第 3 页 共 16 页
2);
④75+(48+2
5) =(75+2
5)
+48。
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说说你是依据什么填的。
①6+35=35+□;
②a+204=□+a;
③(45+3
6)+64=45+(□+□);
④560+(40+)=(560+□)+ □;
⑤560+(180+440)=(560+ □)+□。
3.完成课本P58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4.拓展练习。(挑战题)
①64+25+136+75=(64+□)+(25+□);
②30+28+70+72=(□+□)+(□+□);
③5×4=4×□;
④6×4×25=6×(□×□)。师: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四个数相加、五个数相加适用
吗?更多数
相加呢?由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乘法是否也
具有这样的运算
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你们课后能像这节课一样
去探究验证一下吗?【评析:
练习设计既
重视基本知识的训练,又能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及
时进行拓展训练,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特
别是最后两道乘
法式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学习加法运算律基础上去猜想乘法是否也
第 4 页
共 16 页
具有这样的运算律,为学生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学生
思维
的可持性发展。】
四、全课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
篇三: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2、指导学生做一做,要求:
在事先准备的纸
上,画一个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并将它剪下
来,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放在一起,并观察和回答问题
。
3、第一个问题:
观察所剪得的三角形形状是否相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
画几个不同类的等腰三角形。
4、第二个问题:
将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使顶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些顶
点,看看有什么特点和发现。
5、问题:
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体现他是轴
对称,并指出对称轴。
问题:
等边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等腰三角形的对
称轴有几条。
6、 通过刚才的折叠结合屏幕上图形的字母,说明轴对称图形的
等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7、在总结刚才观察结论的基础上,引出两条重要的定理。
通过
小组竞争的方式要求每个同学清晰记忆和理解定理2中的具体条件。
第 5 页
共 16 页
8、完成例题:
已知:
在△ab中,ab=a, b=80 .求 和 a的度数.
9、完成例题: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 ,那么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
等于多少度?
10、完成例题:
在△ab中,ab=a,d是b边上的中点, b=30 ,求 1和
ad的
度数 1
1、完成例题: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
平,可以用一块等腰
三角形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
板的底
边中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 1
2、完成例题:
等腰△ab中,ab=a,d、e是b上的两点,若bd=e,那么ad和
ae相等吗?为什么
1
3、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体会到什么? 1
4、有益的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方法判断剪得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篇
四: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小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与反思的相关内容
篇五:
第 6 页
共 16 页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感知10以内的数,。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活动。活动准备:
1.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
物)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
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场电影!
2.游戏:
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师:
看电影要有电影
票才能够进场,老师这儿就有电影票。小朋友们
看看你的电影票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
你的卡片上
有几只动物就应该找几号座位。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师:
请你用 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
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到了座位。
二、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师:
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草地上有什么?有几棵?
天空中几只蝴蝶?
河里有几只鸭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师:
看天上飞来了几只燕子?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
呀?
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10长得像什么?它由哪两个
第 7 页 共 16 页
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
在前,
0在后面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燕子,还可以表示什
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
连线,游戏玩法:
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条连起来。
三、游戏:
数贴花。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1.师:
春姑娘今天很开心,
说我们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要送奖品给你们
呢!每个小朋友10个小贴花,请你数一数你的小贴花是不是
有10个,
如果不满10个你就把它贴满。
2.如果超过10个,你就把它去掉。
3.幼儿相互检查或请客人老师检查。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
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
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
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中
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
列的
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
了 春姑娘请客送礼物
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
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第 8 页 共 16 页
2、演示讨论法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
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
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
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
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新《纲要》指出: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整个
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
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
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
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
示的意
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
力和操作能力,激发
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
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
是使幼儿明
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
同伴交流等方法
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不足
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认识数字10这个环节可以再增加些。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附送: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秒的认识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秒的认识
第 9 页 共 16 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
下册数学PPT课件下载,由第一PPT模板,本站资以完全
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下载,每一课均有几套不
同的课件(点击标签可以
查找相关的课件、试题、教案),供有需求的老师上课和备课使用,
课
件栏目大部分为PPT课件,部分为FLASH动画格式,以及MP3课文
朗读。*按TAG标签
包括:
PPT课件、MP3课文朗读、Flash动画课件,以及 与课程相关的
试题、试卷、教学设计、教案等。*按课程顺序:
只包括PPT课件、Flash动画课件等
,是课件栏目的集中展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下载目录:
篇二: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秒的认识ID:
3-1705181
一、 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
用比较小的单位( )。
3、时针走一大格是(
),分针走一大格是( ),秒针走一大格
是( ),走一圈是( )。分针走半圈是(
)分,时针走半圈是
( )时,秒针走半圈是( )秒。时针从12走到
1,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
( )小格,是( )分。时针从(
)走到6,走了5小时。
第 10 页 共 16 页
4、1时=( )分 1分=( )秒 120秒=( )分180分=( )时
5分=( )秒 4时=( )分2时20分=( )分 75分=( )时(
)分
3分13秒=( )秒 100秒=( )分( )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 一节课40(
)。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
(2)爸爸每天工作8( )。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夏天午睡大约2( )。
(4)脉搏跳10次用了8( )。跑100米需要13( )。
( 5)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 )。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
间是50( )。
(6)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 )。
6、
6分○60秒 160分○3时 4分○200秒 3时○300分250分
○5时 60秒○60分
10分○600秒 120分○2时
二、判断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
2、火车下午1:
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
45分。( )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 )
4、在
篇三: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秒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单元第59-
61页,练习十四第1题。
第 11 页 共 16 页
(二)教学理念:
秒的认识
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它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
现实的,与人们的
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
验、感受、
理解秒的含义,初步发展时间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
此,我设计了丰富
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
关的知识
,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学目标:
1、使认识时间单位 秒
,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
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
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
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帮助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
(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前的场景)这场景你们熟悉吗?是什么呢
?
这是去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发射前的场景,神舟九号发射
成功,使我们祖国感
到非常自豪,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激动人心的时
刻好不好?(课件播放火箭发射)我们跟着一起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
计时:
10,9,8,7,6,5,4,3,2,1。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秒。(板书:秒的认识)
第 12 页 共 16 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秒呢?)
2、认识各种钟表上的秒。
(1) 认读电子表上的时间,指名读,全班读。
(2)观察时钟,认识时钟上的秒针,说说秒针有什么特点。
( 秒 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
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
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
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 高个子
。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
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 帮助
教师解
惑。)
(3)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板书: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
3、体验1秒钟。
(1) 学生静听
秒针走动的声音,然后跟着秒针的节奏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感受1秒。(倾听秒针声音,模仿秒针走动节奏
,建立对秒
的表象认识。)用数数的方法再一次感受一秒钟的长短。说一说火
箭、飞机、汽车、
步行等等在一秒钟内能行多远。
4、认识几秒并感受10秒的长短和估算10秒。
(1)
先从认识5秒引入,让学生知道秒针走1大格是5小格就
是5秒。
(2)练习巩固10秒、15秒等等。
(3)利用小闹钟游戏让学生感受10秒的长短和估算
10秒。(在
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 经历
,
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 时间 ,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
第 13 页 共 16
页
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
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
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
实际动作中体验 1秒、10秒等 的
长短。)
5、教学1分=60秒。
(1)
让学生完成下面三题来引入学习1分=60秒。
①、秒针从数3到数7,经过()秒。
②、秒针从数()到数(),经过15秒。
③、秒针从数()到数(),经过()秒。
(2)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
2,经过了多少秒?分针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动画秒针走一
圈,分针走1小格)思考: <
br>秒与分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看着屏幕上的钟面,用耳朵听秒针
走动的声音,用心记秒针走了多
少秒,用眼睛看分针有什么变化?直
观认识分秒之间的关系。)
(3)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反馈。小结: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是1
分,所以1分
=60秒。板书(1分=60秒)(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
时=
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
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
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
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
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
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
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
第 14 页 共 16 页
习方
法、能力和习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习方法的指导
放在重要位置上。)
6、
体验1分钟有多长。
(1) 、建立1分钟的观念。让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做些事,
如:
算口算、数数、抄写汉字、画画等等。(要求跟着屏幕上的钟面
和音乐来完成。)
7、体验1秒钟的价值。师:
1分钟我们完成了这些任务,如果老师只给你们1秒钟,你们能
完成吗?1秒钟很短,我们只要拍一下手,做个小动作就是1秒钟了。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
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能做很多事情呢。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
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播放刘翔
跨栏图片)师:
在微
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
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
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
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
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
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 秒
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
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 秒 来记
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
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
祖国而骄傲。)教师小结:
时间正是由1秒1秒堆积起来的,有句形容时间宝贵的话是这么
说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既然知道了时间的宝贵,
第 15 页 共 16 页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借此来教育学
生珍惜时间
。)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第一题:
填写适当的时间单位。
①小华大约每天睡9()。
②小芳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③煮饭大约要25()。第二题:
一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那全班
合唱
呢?(反馈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时间观念。)
四、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师: <
br>同学们,时间一分一秒的悄悄溜走,一去不再回。愿我们能够做时
间的主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好不好?
五、课后消化,及时练习。完成跑步比赛的排名。几位学生跑
100米短跑,小华用
了15秒,小强用了14秒,小东用了16秒,从快
到慢排一排。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秒钟走一小格是1秒分针走一小格,秒钟走一圈1分=60
秒
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