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别妄想泡我
843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15: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俄罗斯大使-苏州高中录取分数线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贝聿铭)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
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 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
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 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
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而作为 本
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
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 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
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 可接受程度。
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
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定义的 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
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
性。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 生参与和活
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
创设
“硬广告”的问题
情境
新课
1.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
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
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
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定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
(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
(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3.如何定义
观察下列多项式的特征.给以名称,并
作出定义:
x
2
–2x–1 2x
2
+3x+1
x
2
–2xy+2y
2
4a
2
–4ab+b
2

4.定义的价值
例题:校园中,并不令人在意的教室墙
角,却让我产生了兴趣。
问题1: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墙角的线
AO与BO应有什么位置关系







B

A


O

C

D

问题2:如何判断(验证)垂直



引例: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
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
出判断
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交流

强调定义
的功能。
学生自由发言,
组织学生评价,
捕捉学生反馈
的信息,适时地
引导学 生感受
数学定义的严
密性和简洁性
等。

师生交流,老师
引导,强调“次、
项”。

与学生交流,教
师归纳。



设计意图
使学生感受到为了
进行有效的交流必
须引入定义。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让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
展。
< br>从定义出发来判断,
解决问题.既体现定
义的价值,有可作为
定义到命题的情境
过渡。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
题的解决。
突出语句的判断功
能。


(1)鸟是动物。 学生自主完成。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
(2)若a
2
=4,求a的值。
(3)若a
2
=b
2
,则a=b。
命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对顶角相等。
(6)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7)邻补角是互补的。
1.命题含义
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
或不正确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练习:(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
对等边。
(3)对顶角相等。
2.命题的深入认识
问题:命题为什么可以判断对错
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置换,在分析
和归纳:
(1)语句中的判断不管正确或不
正确,都有判断功能,都是命题。
题 (2)命题中的各个部位之间存在
某种联系(逻辑关系)。
3.命题的结构特征
例题: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从命题的逻辑关系来理解:是已
知“三条边对应相等”这个条件,得到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结论。
为了更好的研究命题,我们把命
题的结构分为“题设”和“结论”两个
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
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练习: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同一
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4.命题的改写
问题:写出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题设
和结论。
分析:
(1)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
等.这样妥当吗
(2)从题设和结论的定义入手 思
考: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
项推出的事项。






归纳命题的核
心功能。

导学生对命题
的结构进行分
析。




强调对命题条
件和结论的分
析。





强调大前提的
书写,如果不
写,会有什么问
题出现










学生讨论,自主
发言



解上的误区,强化认
识。

学生感受命题中条
件和结论的存在。使
学生心中的命题结
构化。为后面的题
设、结论的认识、区
分,更为命题的改写
作铺垫。

准确的找到题设和
结论关键之处在于:
找准命题的已知条
件和结论。











体现定义的价值






强调引入“如果…那
么…”的原因和作
用。




强化认识


(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命
题的结构,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如
果…,那么…”这个关系连词来帮我们
更好地确 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得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
这两个角相等。
例题: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对顶角相等。
练习1:课内练习3
练习2:课内练习4。(你能写出2个数
学中的命题,并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数学
游戏
(小结)
数学游戏:
三位数黑洞










学生自主活动










强化对改写的认识
和巩固。
学生自主探索 感受数学知识的形
成过程。
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说明: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作 为本章的第一节课,教
材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 br>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
学生感受整个数学 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以及知识的重难点分布,考虑到学生
的可接受范围,本节课教学设想如下:
关键是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定义和命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 教学上
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从定义和命题所共有的判断功能,切入命题的教学,自然在命 题的定义的生
成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主定义,强化命题的特征,体现了定义的价值。使定义和
命题的学习相辅相成。
二、题设与结论的关系
在题设和结论的学习之前,教学上进行了铺垫 ,即对命题的相应位置进行置


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命题是有“固定结构”的,形成命题 是由“条件”“结论”
两部分构成的“心理印象”。有了这样的铺垫,对于某些命题的改写,建议学生从
命题的结构特征方面来思考,能有效地帮助突破命题的改写难点。
三、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 br>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从内容分析,学生不易领悟。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更多
的注意到了老师和学 生的心理距离问题和情感基础问题。通过老师的情感投入、
积极的鼓励、激情的调动。激励学生主动地参 与,以期在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学
习中,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愉快交流。并在此情感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四、定义、命题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关系
定义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和思维的基本形式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是数
学的基本方式。而命题作为数学推理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两 者都是建
立数学体系的基础。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定义的必要性、命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
的推理 价值,来突出和强化这种关系。
课以黑洞数的数学游戏为载体,使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观察发现——科
学定义---- 大胆猜想----执着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感受数
学知识的研究方法,渗透数学的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
2.了解命题的含义;


3.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
4.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
过程性目标:
1.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
2.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术语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命题的含义,“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的区分;
2.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发现探究、小组合作、主体性讲解。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新课
创设“幸运52”的场景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关:幸运抢答)
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
例如:
它是一种方程;
它是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它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答案:一元一次方程)
(引入定义)
(设计意图:用“幸运52”这种喜闻乐见 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
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 初步经历给
名词下定义时候逐步明确的过程,最终清楚的表述就是名词的定义。)


(二)探究一些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
定义:一般地,能够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
定义。
例如: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是“数轴”的定义;
(2)“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学生活动一:(小组活动)
如何给术语下定义:
学生单独学习一段材料,小组共同作答。
阅读材料:
1.选出下列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B) (C) (D)
选C,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三角形。
不同点:C选项没有直角,而其余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由此把A、B、D选项归为一类,叫做“直角三角形”。
定义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填空作答:
2.选出下列式子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x
2
2x10
(B)
235
(C)
a
3
2a22a
(D)
t35t

选( ),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 。
不同点: 。
由此把 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
定义为: 的 叫
做 。
3.请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要求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小结:请同学谈体会,如何给名词下定义。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培养 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给名词下定义的
过程。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考虑了以下 问题:a.把活动的
设计成左右的对比模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习材料进行类比的思考;b.让学生在进行讨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与别人交换意见,
产生思维的碰撞, 以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了解命题的含义并学会判断句子是否是命题
定义作为判别标准,可以产生很多判断。
如:“
x1
是方程”“正方形四边相等”等等。
(设计说明:体会定义的必要性,也作为从定义到命题的过渡。)
(第二关:争分夺秒)
抢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对事情进行了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动物是鸟。
(5)
ABC
是等边三角形吗 (6)若
a
2
4
,求
a
的值。
(7)若
a
2
b
2
,则
ab
发现(2)(5)(6)没有对事情进行判断,我们把(1)(3)(4)(7)归为一类,
叫做命 题。
按照刚刚学习的下定义的方法,请给命题下一个定义。
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些错误的句子(刚刚给出的4、7)是否是命题。
小结:判断是不是命题在于是否作出判断,与正确与否无关。
例如:(7)虽然是错误的,但依然是命题。
(设计说明:根据刚刚学习的下定义方法,马上 对“命题”这个名词加以使用,
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与信
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定义的理解。)
(四)探究命题的结构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一:如果需要把这个命题划分为两部分,那么怎么划分
问题二:划分的两部分各自的作用如何


问题三:能不能给它们加上一组关联词语
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 形式。以“如果”引导的部分是条件(题设):
已知事项,以“那么”引导的部分是结论:由已知事项推 出的事项。
我们给出一些命题,如何区分它的条件和结论
学生活动二:
探索命题的结构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选择括号里面的内容填在条件和结论处
(△ABC≌△A′B′C′ AB=A′B′ AC=A′C′ BC=B′C′)
条件: 。
结论: 。
因此,可以改写为如果 ,那
么 。(用文字叙述)
2.同角的余角相等。
选择括号里面的内容填在条件和结论处
(∠1=∠2 ∠2+∠3=90° ∠1+∠3=90°)
条件: 。
结论: 。
因此,可以改写为如果 ,那
么 。(用文字叙述)
(设计说明:这个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命题的条件结论之间的关系,符号语言上对应“∴、∵”,文字语言上对应“如果、那么”,体会到条件和结论中存在的因
果以及假设关系, 也领略到符号语言在数学中体现的强大作用。)
(第三关:幸运考场)
朗读命题并有意识停顿,再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正数大于零。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4.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5.有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学生活动三:
准备八张卡片,分别写好
(1)三边相等 (2)三边对应相等
(3)两数相等 (4)两角相等
(5)等边三角形 (6)全等三角形
(7)对顶角 (8)两数的平方相等
请用这八张卡片作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组成四个正确的命题。
(设计说明:这个活动可以让 学生体会到条件和结论有时互换是正确的,有时互
换却是不正确的,当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就变成了另一个 命题。更重要的是,在其
中让学生进行开放的数学思考,体现这节课的“数学味”。)
归纳小结: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1)
x1
是方程;
(2)方程是
x1

(3)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问题一:请找出哪句是在下定义
问题二:请找出哪些是命题
问题三:请找出哪些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
问题四:比较其中两个或者几个句子,结合今天的课程,谈谈你的收获。
(设计说明:呼应本 节课的课题“定义与命题”,在小结本节课知识的时候,设
计了对比思考的模式,引导学生回答定义与命 题的关系,如:“定义都是正确的
命题,命题不一定是正确的,命题也不一定是定义,定义有充分必要性 ”等等,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这个活动小结本课,学生能进一步理解
定义与 命题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完成知识内化和升华。)
布置作业
必做题 P72 作业题 A组


选做题 P72 作业题 B组

湖北省地震局-中班下学期班务总结


北京一中-电子小报版面设计


古典名著手抄报-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2015山东高考数学-芝加哥州立大学


乒乓球事件-开心一笑


新二十四孝-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


精彩短信-个人授权委托书格式


龙潭公园-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