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上和下教案
中国教育考试网-特温特大学
小班数学上和下教案
小班数学上和下教案
【篇一: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主题活动教案
第一周
常规教育
第二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小猫钓鱼(运笔练习)
二、活动目标:
1、能用流畅的线条进行弧线练习。 2、锻炼手腕灵活性和运笔能力。
三、活动准备:
纸、笔,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我的小手真灵巧。
幼儿随音乐模仿老师做一些简单的手腕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①请幼儿
说一说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②请小朋友用手画一画小猫钓鱼的
线。
③提出注意事项:注意在转弯处画得慢一些,不能画到外边去。
④
请幼儿用笔在纸上画出线,注意握笔姿势的正确性。
⑤请幼儿说说
每只小猫各钓上了哪条鱼?
3、教师检查幼儿作业情况,表扬作业认真整洁的幼儿。
4、请幼儿互相欣赏作业。
2课时
一、活动内容:我会这样做 二、活动目标:
1、书写前的准备,运笔练习。
2、学习画曲线。 三、活动准备:
范画,纸笔,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观察教师范画
提问:(1)画上有什么? (2)用什么画出来的?
(3)你都准备
了什么?
小结:描画前需要准备的工具,练习画曲线。
2、教师范画。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握笔方式有规律的将虚线连在一起。
3、幼
儿用笔描画,感受如何运笔。 4、教师给以评价。
第三周
1课时
一、活动内容:找多余(按用途分类)
二、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羽毛球、球鞋、泳衣、泳镜、毛巾等、医院用品、餐厅用品
四、活
动过程:
1、认识体育用品,游泳用品。
2、集体游戏:教师将体育用品,游泳用品散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
后提问。
3、教师出示医院用品、餐厅用品、等,请幼儿将这些物品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①教师:这里面的物品都是干什么用的?每样物品应该放在哪一个
活动区,为什么?
②教师小结:每个物品都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把用途相同的放在
一起。 4、分组活动。
请幼儿从教师设计的标记中,为餐厅、医院选择合适的标记,再贴
到活动区,进行角色表演。
五、活动延伸:
在家将食品、植物等分类,提升生活经验。
2课时
一、活动内容:涂一涂 二、活动目标:
1、学会给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类。 2、了解红色、绿色,学会按
用途分类。
三、活动准备:
蜡笔,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提问:图上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服装? 2、教师指导幼儿进
行涂色。
3、尝试用粉笔在户外空地上涂鸦。 4、交待涂画要求,幼
儿学习握笔。
5、幼儿涂色,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方法。
6、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第四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分饼干(按形状分类)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乐于
参与活动,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在地上事先贴好圆形和正方形的房子;
2、图形标记卡:圆形、
正方形; 3、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四散游戏:找房子。复习图形,巩固名称。(女生找圆形房子,
男生找正方形房子)
2、幼儿围圆圈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找自己的房子。
3、操作游戏;分饼干。
① 教师出示圆形和正方形的饼干。
② 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用连线的方式完成分类练习。
教师:嘟嘟龙和小熊分饼干,嘟
嘟龙要吃正方形的饼干,小熊要吃
圆形的饼干,请小朋友帮他们分一分,并放在他们面前相应图形的盘<
br>子里。
4、出示图形标记卡,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卡。
5、请幼儿将图形按照标记卡进行分类,教师指导,幼儿边操作边讲
述。 6、分组活动。
①分饼干;②图形分类;③图形添画。
2课时
一、活动名称:找相同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按物品的形状分类。
2、体会分类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正方形、圆形物品若干,幼儿练习册
四、活动过程:
1、复习之前学过的分类知识 教师随机拿物品让幼儿加以分类。
2、
完成练习册上的分类练习,加以巩固。 3、组织幼儿完成分类游戏。
【篇二: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设计 上和下】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设计:上和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
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
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
小狗、小猫
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
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篇三:小班数学活动课的几点体会】
谈小班数学课的几点体会
李晓玲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
事物和自己情绪的影响,有意
注意不稳定。那么,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怎样发挥幼儿的主体作
用,引导幼儿在感知、观察、操作等探究过程中获得经验,发展智力,
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呢? 我
认为,应该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一个有效的数学教育目
标应该是:目标的主题必须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也就是说目标的确立
必
须坚持以幼儿为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该涵盖知识经验、能
力、态度、情感等多个纬度;目标应该
是科学、具体、明确的;目标
必须是适宜大部分幼儿近期发展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而不是
最高要求。
例如:在小班 “感知3以内的数”
数学活动中,我以前的目标表述
为:
1、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理解3的实际意义。
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
通过网上远程学习和短期培训,我感到这个目
标的制定过于单一,
过于传统,仅仅只重视了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其他方
面综合
能力的发展。结合有效教育目标原则和我在数学课的教学
实践,我把目标做了如下改动:
1、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理解3的实际意义。
2、理解操作规则,给实物卡片匹配相应的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目标的确立或多或少要体现在知识、技能、
兴趣、智力、学
习习惯、身心和谐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
二、精心设计教学用语
教师教学指导用语要科学准确,条理清楚,有示范性和启发性。要<
br>使用符合他们理解水平的、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既要让幼儿听懂听明
白,又不能啰嗦,颠三倒四。
幼儿学习数学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
不是老师的经验,在活动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老师,不能长篇大
论,
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探索的时间。如在《送小动物回家--
区
分上下》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冬天,一场大雪把很多房
子压塌了,小动物没有家了,有好心人帮他们建了新房子,你们看,
新房子建在了什么地方?”(出示
背景图)幼儿观察后回答:“有的在
树上,有的在树下。”我接着请幼儿想一想:“如果让你们送小动物
回
家,你想怎么送呢?”,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争先恐后的发言:“我想送
小鸟到大树上面的家
”、“我送小狗到树下的家”等等,然后我又追问: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送?”孩子们说:“因为小鸟会
飞,所以住到树上”、
“因为松鼠会爬树,可以住在树上”、“小狗不会爬树,住在树下还可
以
帮小鸟看家呢”等等。在数学课上,教师的语言引导直接影响着幼
儿对知识的吸收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和积极性。
三、注重把握有效提问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考虑提问的内
容、方式、艺术性等因素是否
以幼儿为本,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是否能吸引他
们积极参与活动,激起探索欲望。平时要少用像“好不好”、“是不是”,
或者拿一个幼儿都认识的苹
果提问:“这是什么?”这样是非式的无效
提问,还要注意提问的适时、准确、科学。教师提问的是否恰
当,会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班数学课上,根据本班幼
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
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提问:
1、描述式提问。小猴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小兔的尾巴是是什么
样?
2、比较式提问。三角形和圆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式提问。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另外,提问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幼儿
学习兴趣。我在《比
较多少》的活动中,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黄猫为什么哭了?”一下把
孩子
的兴趣提起来了,他们仔细观察、讨论:“它的鱼少”,“小黄猫
没有小蓝猫的鱼多”“它只有2个,小
蓝猫有3个”“小蓝猫的鱼多,小
黄猫的鱼少”等等。探索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提问,较好的激发了<
br>幼儿学习欲望,并适时引导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幼儿在活动
过程中始终情绪愉快。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在数学课堂上恰当地运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
质量。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到小班孩子观察随意
性很大,
碰到什么就看什么,顺序紊乱,常常会有遗漏等特点,在课件的设计
上要注重选用具体
的实物、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动画卡通形象等图片,
来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学习欲望。但因为孩子思维
直观,因此课件
界面、颜色不能太复杂,呈现的东西不宜过多,背景图片不能太花俏,
要便于幼
儿观察。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重点是体现出教学目标
和教学需要。如我在制作小班数学课件《认识
大小》时,选择了孩子
们喜欢的狗狗和肉骨头、猴子和香蕉,可爱的大狗、小狗,大猴子和
小猴
子等形象鲜明的画面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很轻松地理解了大、
小的基本含义,为下一步的动手操作,给
大狗、小狗,大猴、小猴送
肉骨头、香蕉奠定了基础。
五、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br>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幼儿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根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
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在小
班数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是:
1、直观法
。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课件展示给幼儿,
帮助他们理解来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小班幼儿
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对
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小班经常采用直观法帮助幼儿理
解数
学知识。
2、游戏法。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由于小班孩子好
动,坐不住,所以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小班幼儿最容易接受、
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在
《分类》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带上各
种水果、蔬菜的头饰,玩开火车的游戏,他们一边模仿火车的声音,
一边跟着音乐开,到水果站了,水果们下车了;到蔬菜站了,蔬菜们
下车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在《认识高矮》时,我组织幼儿玩高人
走矮人走,他们一会垫着脚尖,一会
蹲着走,本应枯燥的数学课堂不
时传出愉快的笑声。游戏是幼儿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3、操作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经过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有效获取。因
此,操作活动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数学活动时一般采
用:
(1)验证性操作。老师讲解、演示、归纳后,
幼儿通过操作验证来
获取知识和经验。例如在《1和许多》活动中,幼儿通过从小筐里先
取苹果
卡片,一次取一个;再一个一个放进去的操作,理解了许多可以
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的数学常识。又如在《区分
上下》活动中,我利用课件演示讲解后,然后启发幼儿在背景图上按
照自己的想法摆放小动物图片,并穿插进行语言方面的引导,从而使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既能准确理解“
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话
讲述“小鸟在树上,小鸡在树下”等。
(2)探
索性操作。通过操作可以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幼儿
探索问题的能力。幼儿在对实物或图片进行摆
弄、尝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