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初一数学教案

萌到你眼炸
636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1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爱我家征文-走进秋天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徐帆)


备课初一数学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正式用)】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七年级 上册 2012—2013学年度

教师:蔡弘

哈密市第五中学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

一、

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
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 比较两
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
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 、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
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 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
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
的 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 (3)、相反
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4)、数轴:(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掌握(1)a(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
分别是什么? (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的值大于0? (7)、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
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
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
数有奇数个 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
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
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的结合律;
③乘法的交换律;④乘法的结合律;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n

n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
有效数字的

三、教学关键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 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
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 两个乘积为
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
据;要时刻注意运算的顺 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子,选择正
确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 进
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 向用。

四.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
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
数轴(图 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
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 象的结合,即用数说
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
的大小, 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 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4.类比法:对 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
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 计算方法不变,
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
符号问题。用 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
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四.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1.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 来,
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 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
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 一
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2.注重联系实 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
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人人
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
要充分注意这 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
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3.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
生往往感 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
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 来,当它是负数
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
在《整式的加 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4.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 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
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5.在近似 数
一节课中注意在第46页的例6中补充两个题型:1)86400(保留2
个有效数字)
1.赋值法:在学生遇到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往往很难判断结果,
这时采用此方法 ,比较简单易行。但要注意赋值的范围。例如:对
任意有理数a,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a﹥a 的绝对值,b.a﹥
﹣a的绝对值c a≥a的绝对值 的相反数d a﹤a的绝对值


2.数轴法:例如:有理数a,b,a﹤0,b﹥0, 且a的绝对值﹤b的绝对值,试比较a,b,﹣a,﹣b的大小。借助数轴,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

3.非负数 性质的应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两种非负数:a的绝
对值和a的平方.它们在计算中经常遇到,特 别注意:若a,b为非负
数,且a+b=0,则a=0,b=0。有三种可能:a,b都以绝对值的形式 给
出,a,b都以平方的形式给出,a,b中一个以绝对值的形式给出,另
一个以平方的形式给 出。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篇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

县木井乡中学

【篇三: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


2014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 册 教 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 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
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
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
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 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
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 是
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
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 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
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
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 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
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
个角?学生口 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
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 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
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 顶角,反过
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
看是不是没有公共 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
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
角,同时,∠3是∠1的 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
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 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
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 ,井
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
定义),∴∠l=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 表达能力.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
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 能画出一
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
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
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
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 不
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 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
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 现吗?当
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 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
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 处还在于:当∠a是直


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 直角,都
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 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
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
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
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 ⊥‖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
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 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
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
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
的四个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
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 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
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 画几条?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
定性.教师再 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
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 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
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
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
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
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
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
直线的垂线.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
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p9.3,4,5,9.


5.1.2垂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 动,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2.了解垂线段的
概念,了解垂线段最 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
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
念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
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
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学生看图、思考.

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1)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学生说出:
两点间线段最短.

(2)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 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
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的数学问题.

问题2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
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3.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教具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
在点p.

使 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
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 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 4.
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 (1)画出直线l,l外一点p; (2)过p点出po⊥l,
垂足为o;

(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pa2、pa3……; (4)用叠合法或
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 5.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
另一条性质.

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 (1)垂线段与垂
线的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师生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

按照两点间的距离给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 直线外一点到
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图5.1-9中 ,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其余结论pa、
pa2……长度都不是点p到l的距离. 2、练习课本p6练习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四、布置作
业:课本p8.6,p10.10,11,12,p10观察与猜想.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
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 br>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
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
的关系。

c

1

ab

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
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的理想作文开头


公务员考题-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务部-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买帽子-期中考试复习计划


嘉峪关市一中-小学教育教学总结


注税报名时间-万卷书


2014江苏高考作文-人大代表简历


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护照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