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克雷洛夫寓言-禽流感预防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
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
其然”而且要使学
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
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
,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
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
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
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
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
).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
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
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
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
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
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
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
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
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
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
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
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
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
br>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
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
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
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
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
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
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
的目的不仅仅是
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
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
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
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 点、
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
知识需要时间消 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
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 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简单 应用、
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
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
诱 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
据 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
明我能行,从而 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 函数联系起来,
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逐
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
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让学
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又有什么关系;
2.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过程的再现是深刻记忆的重要途径,在经历思考问题-观察发现-
到一般化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深入脑中,
此
时以类同问题的提出,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现了探索的整个过程,加深了知识
的深刻记忆,对
学生无形中鼓舞了气势,增强了自信,加大了挑战.而新知识点的自主探讨,
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充
满了极大的挑战.彼此相信,彼此信任,产生了师生的默契,师生
共同进步.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诱导公式(三)、(四)
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中,猛然回头
,
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
(六)概括升华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 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
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合.(即: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设计意图
简便记忆公式.
(七)练习强化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sin(-1000
); (2). cos(-204000).
设计意图
本练习的设置重点体现一题多
解,让学生不仅学会灵活运用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还能
养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这里还要给
学生指出课本中的“负角”化为“正角”是针对具
体负角而言的.
学生练习
化简: .
设计意图
重点加强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
(八)小结
1.小结使用诱导公式化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步骤.
2.体会数形结合、对称、化归的思想.
3.“学会”学习的习惯.
(九)作业
1.课本p-27,第1,2,3小题;
2.附加课外题 略.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记忆及灵活应用,附加题的设置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更
上一
楼”.
(十)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对本节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
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
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
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
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
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
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个
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
纳——概括——应用”等环
节,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
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
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
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
着教育改革的
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
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
切合
《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篇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先来介绍一下参加我们这次讲座的几位嘉宾,我身边这位
是苏州五中的罗强校长,这边这
位是苏州中学的刘华老师,那边那位是大家熟悉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博
士生导师王尚志教
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研讨的现场!
老师们都知道,素质教育要落实在课
堂上,课堂是我们实行数学新课程的主战场,做好教学
设计是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一个关键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数学的教学设计呢?
我们问过一些老师,大家感觉有些疑惑,比如说有的老师们认
为:教学设计是不是就是备备
课,写好一个教案、做一个课件,是不是这样?我们想听听来自江苏的老师
怎么看这个问题?
罗强:我来谈谈自己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前我们在
教学实践
中往往把教学设计变成一种简单的教案设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经验型的教学设计,没有上升为科学型的教学设计。其实,国际上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提出了许多思想、
理论、
案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
阶段是突出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
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它更接近工程学,遵循设计
的规则和程序,强调目标
递进和按部就班的系统操作过程,其特点是注重目标细化,注重分层要求,注重
教学内容各
要素的协调。就好像我们要造一幢房子,先要把这幢房子的图纸设计出来,然后再设计一个<
br>施工的蓝图,教学就是按照这样的设计来进行实施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突出以“学的组
织方式”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它的基
础是信息加工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依据学习任务类型(如认
知、情感与心理动作等)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
中心,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原有知
识经验,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其特点是问题与环境,强调创
设情境,提出问题,
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按照新的教学
设计的理论,我们应该以学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简单的说就是——为学习
而设计教学!打个比喻,就
是说我们教师好比是导游,带着学生去一个新的景点旅游,那么
在这个过程中间,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这么
一个导游图,让学生在参观各个景点的过程中,经
历学习这些知识的一种过程。
按照为学习
而设计教学的理念,我觉得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三条线索,这样实际上也就构成
了教学设计的一种三维结
构。第一条线索就是一种数学知识线索。因为教师进行的是学科教
学;第二个线索是学生的认知线索。因
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三个线索就是教师的教学组
织线索,因为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来实现的。
比如第一条线索——数学知识,我觉得
数学知识实际有三个形态:一是自然形态,它既存
在于客观世界中间,实际上也存在于学生
的头脑中间;二是学术形态,它是作为数学学科的一种知识体系
而存在。那么,我们的教学
就是要在数学的自然形态和学术形态的中间架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数学的
教育形态。因
此,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好数学的教育形态,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数
学教育形态的一个过程。
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我的体会很
深。有一位美国学者兰达
曾经说过:教学设计是使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去做。我想对教学设计理
论的学习是
一个大家都要努力的目标。
张思明:刚才罗强老师从理论上分析了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哪些问题?下面
我们请刘华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在你们实验区和老师接触的实践中
,你感觉到老师们在教
学设计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刘华:我想解剖一个由职初教师,就是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所提供的一个教学案例。
我先简单介绍一
下他的教学设计。这是高一函数单调性的一节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这个
职初教师首先明确了这节课的
三维目标,然后他提出了两个生活中的情境,一个情境是生活
中的气温图;第二个情境是股票的价格走势
图,然后引入新课。接着把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介
绍给学生,紧接着进入了例题讲解阶段,最后是有两个思
考题。
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大致存在这样四点比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位教
师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比较机械地套用了新课程的理念,按照“知
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
、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来叙述他的本节课目标。在这
些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是比较实在的,
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目标就比较空洞,流于形式。其实,这位老师对
教学目标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
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标签而已,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
个问题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好的情境应当是兼顾生活化与数学化,股票的价格走势图这
个情境离学生的生
活太远,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股票方面的专门知识,对函数单调性这个数学
概念的反映也不够准确,作为本
课的情境,不太恰当。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情境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体验或参与
数学化的探索
过程,从而建构起函数单调性这一概念。我们看到在这位教师的设计当中,他忽略了学生活
动,尤其是学生思维活动这样一个环节,而是直接把概念抛给了学生。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
学习
中,“过程”相对来说比仅仅接受概念这个“结果”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发现有很多老
师认为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习题的设计,这位教师本
节课的例题、习题量非常多,而且对这些习题的要
求他存在着一步到位的倾向,尤其是他最
后抛出来的含字母的函数单调性的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在新
授课当中这个习题的要求太
高了。我觉得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张思
明:刘华老师谈了一个单调性的案例,对一个新教师的案例做了一个分析,分析出了我
们老师在教学设计
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
就以这个案例为出发点,请罗强
老师对函数单调性这个课题做了一个分析和再创造的工作,
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通过教师自己
的再学习、再认识,设计出一个更好、更适用
于学生的教学设计。我们来看一下罗强老师的说课录像。
罗强老师的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
首先
谈一下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这样的教学系统不
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
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学设计最根
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习”。
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
标,实际上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将指引
后续教学设计的方向,决定后续教学设计的具体工
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要把
握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教学要求
,不求一步到位。函数单调性是高中阶段刻划函数变化的一个最基本的
性质。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函
数单调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运算的性
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趋势;第二阶段用
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快慢。
那么高一我们是处在第一个阶段。 第二,明确知识目标,
落实隐性目标。知识目标往往就是
教学的显性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的关键在于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教学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
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二是
掌握判
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三是会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另外这节课
的隐性目标我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对函数图象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它
经历了由图
象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描述再到数学符号的描述的进化过程,反映了数学的理性
思维和理性精神。对高一
学生来讲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教育载体和契机。因此这节课的
隐性目标应该包括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
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数学概念符号化的建构过程。
根据刚才的分析,我把教学流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行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数学
化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单调
性的概念;第三个阶段是让
学生学会判断,并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第一
阶段的教学流程分成三个教学环节。第一,问题情境;第二,温故知新;第三,建构概
念。具体如下:
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描绘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老
师
可以启发一下,先说一个“蒸蒸日上”,然后和学生一起举出比如“每况愈下”,“波澜起伏”
这样三种
描绘不同变化的成语。然后请学生根据上述成语,给出一个函数,并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中绘制相应的函数
图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朴素的生活语言描绘
变化规律,体会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
为图形语言。
接下来是温故知新。在刚才学生绘制出的三个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观察它们变
化的
趋势。在刚才学生绘制的三个函数图象的基础上,再请学生用初中的语言来叙述什么叫图象
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函数值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对照绘
制的函数图
象,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的变化规律,重温初中函数单调性的描述定义
张思明:刚才我们看到了时骏老师的说课,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嘉宾对这个说课的分析。
罗强:我还是
要强调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还是拿我刚才的这个比喻,就
是教师带学生去旅游。既然
是带学生去旅游,首先就要考虑我要带学生到什么地方去?然后
需要考虑我怎么才能够带学生到达这个地
方?然后我要确定学生是不是真的到达了这个地方?
还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学的一种延
伸,我
觉得还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继续他自己的旅程。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设计要做
的主要工作。
张思明: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想老师们对于如何做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做
好
教学设计呢?我们也想听一听在教育指导部门的老师的一些想法,我们特别采访了江苏省
教研室的董林伟
主任,我们来听一听董主任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和认识。
董主任:关于设计这两个词大家应该都非常
的熟悉。当人们要从事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的时候,
事先都要有一些设想,要进行一些规划,要进行一些设
计。作为我们教学工作者来说,在开
始我们的教学活动之前,我们的老师都必须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教学设计。今天
我要谈的就是关于教学设计的话题。 我想就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基本想法。
第一,我想
先谈谈什么叫教学设计?第二,谈谈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来设计一些什么?第三,在<
br>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哪几点?下面我想简要的把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关
于什么叫教学设计?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
合,对教学过程中相
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它是一种构想,是一种整
体的安排,是我们
教师为将来进行的教学勾画的一些图景,它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对自己未来
教学的一种认识和期望。如果通
俗一点来说,那么所谓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
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
里去?你这样做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吗?
二、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就是说设计一些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教
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根本的指向与核心的任务,是教
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的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
预期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和标准,因此,明确教
学目标就是要明确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在确定教学目
标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以下的几点:
第一,整体性。就是要注意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
联系,以达到教学的一
种连贯性,要正确处理好我们的近期的目标跟远期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二,在我们
明确目标
的时候,要关注它的全面性。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一种要求,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更关注学生获取
数学知识
的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
特别注意关注新课程所
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第三,我们要关注目标的现实性。确定教学目标
时,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
性联系,以避免目标空洞、无法落实。我们在设计教学
目标时,常见的一种状况是目标过分的大,过分的
空洞,那么在落实过程中,就难以达到预
设的目标。 其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非常关注学生,要了解
学生。我想,以下几个方面,
至少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心中有数。
第一,在数学方面
学生以前做过什么?他在数学活动或者是在数学实验方面,曾经做过什么?
这里我们实际上要关注的是学
生的活动经验。
第二,不同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会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我所授课
的学生
的特点,关注我班学生的构成,班级当中不同群体的学生在思维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不同。
第三,要初步确定课堂的组织形式,就是说我这一堂课是整个班级一起学习,还是将学生分
成
若干个组来活动,甚至于是一种个体性的活动,包括开展一些个体性的实验活动,包括自
主学习的一种活
动方式。组织形式上还要关注这堂
课需要利用什么模型?是否需要做适当的课件?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
硬件设施。这也是我们
在确定课堂组织形式是所必须要关注的。
第四,要勾勒教学的一种顺
序。这个顺序当中主要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应当怎样提出主
题,通俗一点讲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关
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在相关的专题中也都提到
它的重要性和一些要求。我们在勾勒教学顺序的时候,
首先要关注的是怎样提出主题,这个
主题应该是跟学生接近的,又要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又要围绕着我们
的教学主题的,而且能
够使得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活动中。第二点,就是要关注是否需要复习以前的相关
知识。一
堂课的教学它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前后联系的,因此需要考虑我在这堂课教学中是否需要复习相关的知识?第三点,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的时候,你准备提出怎样的探索性问题。
当我们
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思考,可能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争论?我
们要了解这些争论的
思维的背景,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就必须要设计好一些问题串,
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索。
第四点,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下我们使用
的材料,我们的课本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使
用什么样课外的材料来帮助我们的教学。第五
点,要根据学生对主题的掌握程度,准备几个可以供选择的
,课堂当中要自主完成的练习,
或者是课后要完成家庭作业。这些是勾勒我们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些关键程
序。
三、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教学设计永远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预期,实际的教学活动则永远是一个谜。我们老师都有经验,同样的一个课题,同一个老师的备课,他在不同
班的授课
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是
在变化的,我们的教学
生成是变化的,只有当这堂课教学完成了,我们才能知道这堂课最后
的结果。所以前面的教学设计只是一
种预期,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关注这样的一种变化。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它
的整体性,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片断,是一种整体
的设计,它不是写在我们纸上的一种文本,
而是我们教师对自己和学生所持的一种整体性的
目标。其次,要注意它的可变性,没有一件事情是丝毫不
差地按照计划进行的。学生的思维
可能还停留在你认为根本不重要的问题上,他们还会以你几乎不能想象
的方式来理解某些概
念。当活动过程受到影响时,你必须放弃你原来的教学计划,运用你对学生已有的知
识的了
解和更宏观的数学教学目标,去指导你的教学行动,也就是说要产生一些生成的问题。第三,要注意它创造性。我们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确保他们的数学教
学内容符
合一个内部连贯的发展框架。这种依赖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使得我们的教学设计
能够围绕着我们课程的
设计来进行,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毕竟教材是我们课程
的一种呈现,跟教学的呈现还是有着
本质差别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流动的过程,
应该适合我们的学生,就像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要符
合你所设计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考
虑到个体,就要符合他的气质,符合他的整体形象。我们的教学
设计也是这样,我想每个人
都应该有个人设计的一种思考和魅力。
刚才谈到这几点仅供我们老师做一种参考。
完整的说课资料请看拓展阅读材料:4.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董林伟。
张思明:各位老师,我们这一讲把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案例给大家做了一个初步
的
展示。我想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
篇三: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兰州四中谢 平
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
与理论依
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
值,开展“数学建模
”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
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
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
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
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
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
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
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
帮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
学
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
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
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
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
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
,以及对数
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
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
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
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
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 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1.理解对数
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
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
形成概
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
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十、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
收到了
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
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
为,教师的
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
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
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
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
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
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
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