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下册数学教案

余年寄山水
637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17: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厦大选课系统-中国护照背面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米芾)


课题






总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案





计:

教学
反思
1



学期备课
一、教材分析
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
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
整理与复习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
合运算,附录 混合运 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
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
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
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
习小数、分数及小 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
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
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
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 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
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 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让学生利
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 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
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 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
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 习应用优
2


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 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
应用──“★简单周期” 、“●运动与 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和实践 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 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
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 升有多少。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
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使学生在具体 的观察、操作中感受
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 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
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 进行计算。使学生经
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
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
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 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
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 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
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经历三位< br>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
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 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
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 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
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
会在同一位置看 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
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 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
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4、让学生经 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
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 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
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 的
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
图,能用这样的 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
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 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
整理相关信 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
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 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
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 用列表的方
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
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 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
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 决实际
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
顺序,提高 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
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 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 区
别。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
会用三角尺画3 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 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
4


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 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测量,
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 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
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
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
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 说明。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 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
高综合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
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 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
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 对商不变的规律
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
能力。教学 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 展统计观念,
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
分析 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
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 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会通过
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类似于
求两积和 (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5
< /p>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
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估
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 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
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式进 行分析、列式。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
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 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
比较大 小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
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 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
方法。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 的角的表象,初
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
在 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
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 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
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
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 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
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 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
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6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
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 识和习惯,尊重学
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习 。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第一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
纳液体的 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
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
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 了感性材料。由于在
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 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
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 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
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 ,从感性上认识1
升有多少。
7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 br>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
关重要,并为深层 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
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 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
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 杯似乎也能让
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
经 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
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
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 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
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 br>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
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8



认识容量和升

总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9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
容量单 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
有多少。
重点难点
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采取直观认识、直教具
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
方法
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案写
在这边,用红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
笔写)
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 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
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 “我
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
小,我的杯子大。所以 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
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 了2杯就撑不住
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新授
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
更多?
在 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
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10

电子课件,量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 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
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
有大有小, 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 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
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 ”做单位。升可以用
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
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
体,让学生观察,你有 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
程中提 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
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
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本课小结:
11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题







计:

教学
反思










12



《 认识毫升 》教案
课题




认识毫升

总课时
第二课时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重点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具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 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
(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 容量,
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复案写
在这边,用红
笔写)
二、新授

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 br>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 (1毫升),组内
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 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
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 升水是1
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13


实验 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
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 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
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三、巩固与应用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 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
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 br>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
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
水面高度各可能 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四、本课小结: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14


教学
反思





练习一
》教案
练习一
课题





总课时
第三课时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
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重点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方法
练习法 教具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新授

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15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
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
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毫升?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
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
物品是用升坐 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16






计:

教学
反思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案
课题




重点难点
方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
位数)

总课时
第四课时 < br>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两位数除以整十 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 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
方法。

讲授法、板演法 教具
学例图、小黑板

1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⒈笔算: 48÷4= 65÷6= 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
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⒊完成“练一练”。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3)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三、巩固算法练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题)。
120÷20 70÷10 300÷60
320÷40 350÷70 720÷90
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
一。


18


⒉练习二第2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⒊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什么方法做?如何列式?
⑶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二第3、4题。








计:

教学
反思

19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教案
课题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
数)

总课时
第五课时
⒈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 br>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 高他们的自
学能力。

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重点难点
方法
教学过程: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讲授法、板演法 教具
教学例图、小黑板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新授。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⑴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⑵笔算出结果。
①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
②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为什么?商的个位是


20


几?怎么来的?
③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④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
数,得到的商要写在 十位上。
.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
两位)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
前三位数,除到哪一 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⒉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⒊练习二第7题。
⑴出示三组题,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
⑵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21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练习二)
》教案
课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练
习二)

总课时
第六课时
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




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使 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法、板演法 教具
教学例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1.计算下面各题。
360÷30= 310÷30= 421÷40=
720÷60= 340÷20= 523÷50=
2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0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
2.练习二的第11题。
⑴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⒈练习二第12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
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14题。
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再
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
3. 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
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
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8、15题。


23








计:

教学
反思


《 》教案
课题





总课时


重点难点

方法
教具
2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巩固与应用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计:

教学
反思


《 》教案
课题

总课时

25







重点难点

方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巩固与应用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计:

教学
反思

26




27

以面对为话题的作文-我的梦中国梦诗歌


奥际留学-文艺晚会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广东组织工作网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2012四川理综-地质工程就业前景


江苏省高考-品管职责


恒星学院-公告范文


cdsu-英国硕士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