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温柔似野鬼°
573次浏览
2020年09月25日 23: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申请转正报告-手术室实习小结

2020年9月25日发(作者:庾承宣)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简说:本单元教材是以课文为 主,主要是以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五篇课文充满着童趣,赋予较强
的时代性。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 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识字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仍很重要;在阅读
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 围中自主感悟,读懂故事,感悟文本的真谛。
本单元总体目标:
1.在识字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在小组中或自行通过语言环境或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 br>2.在阅读教学方面,以多种形式的读唤起学生读的欲望,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感悟文本
情感,使学生能够在与文本发生思想共鸣之中喜读、乐读,并且主动交流,善于倾听。
本单元体裁分析:
1儿童诗歌: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感情饱满强烈,语言简洁凝练,追 求韵律节奏,用分行的形式结
构语言的文学体裁,因其强烈的情感抒发和鲜明活泼的韵律而深受儿童喜爱 。
教学建议:(1)理解语言(2)启发想象(3)体会意境(4)指导朗诵:
2童话:非写实性的儿童文学,是超越现实、束缚和常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建议:注意引导想象 ,以形象认识为基础,体会作品的思想,作到抓关键语句,理解形象特征,把理
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言文 字统一起来,并将文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作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认识童话
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进而 启发学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
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文本
三、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三、整体感悟 四、指导写字 五、学习小结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从一个山村孩子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故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 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把图画、诗歌对应起来,融儿童情感与文本为一体。课文 中的生字,学生在生活中有
的经常见到,经常接触,有的较陌生,因此,认读方面重要的是要利用多媒体 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
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记忆生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在阅读文本上,本文较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学生的情感较能引起学生共鸣 ,但有些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
山村情境较陌生,
因此,教师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教学设计及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认识生字,识记字型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识 记字型的方法?(如: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分析结
构)
2、在小组里学习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说说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广、旗、想、诉、路、城
重点指导:想中的心字底,讲明心字底的字多数与人的内在情感有关
减一减:惊
比一比:北—比、走—足、升—开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儿下面女安家(安)、小熊脱掉溜冰鞋(能)
4、巩固识字
(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法。)
⑴、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⑵、手疾眼快:听读音找卡片
⑶、说一两句关于这个字的话。
⑷、加一加、变一变。如:、+厂=(广)
⑸、编儿歌,记住生字中容易忽略的笔画。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
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
广: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竖撇要与平撇相区别
升:第一笔要写得短且稍平
4、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评议,继续练写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旧知
一、
1、游戏:“对答歌”:师依次出示生字卡片复习。
2、猜字谜: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宝盖儿下面女安家(安)、
小熊脱掉溜冰鞋(能)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理解“弯弯的”:
结合前面所学的《小小的船》一 课中“弯弯的月儿”一词中的“弯弯的”让学生与本课中“弯弯的小路”
一词中“弯弯的”进行比较,体 会小路不仅弯而且长。
指导朗读(师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在读中感悟出山区的小路是弯弯的。
2、理解“遥远的”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 解,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
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对于山里的人来说北京是一个遥 远的地方。
3、介绍“天安门”
启发学生:你见过天安门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4、理解“非常壮观”
(1)看录象来感受壮观。
(2)通过换词语、比较句子理解“非常”。
(3)指导朗读
5、理解:“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表达的情感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后半句情感 要比第一句强烈,在读的时候是后半句的情感也要比前半句表现得更充
分特别是第二个“多”字。教师可 适当做范读,再让学生体会朗读。
6、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三、指导会写字书写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
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师范写,并提醒学生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评议,继续练写
•拓展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
(1)( )是我国的首都。
( )是我国的国旗。
——是——
(2)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
我们爱——。
2、选词填空 生 升
(1)我是小学( )
(2)每周一我们都参加( )旗仪式。
•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11、我多想去看看

升旗仪式
热爱北京 热爱祖国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1、以本课生字为例,和你的朋友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哪些识字方法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2课时:
1、将这篇诗歌有感情地读给你的父母听
2、练习用“ 是 ”说句话


12、雨点儿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 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学情分析:童话是学生喜而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此篇童话中的雨点儿贴近学生的生活,文本可以分角色
朗读,较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学生对此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儿歌:
云彩妈妈叫,娃娃向下跳。
兄弟千万个,半空飘呀飘。
要问落到哪?地方数不清。
请你来回答,娃娃叫什么?
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彩”、“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数数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
3、指名生朗读课文,点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正确,能否作到通顺、流利)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雨点儿的什么故事?
三、认识、识记生字
加一加:清、飘、空、(落、答)

换一换:飘(漂)、空(穿)、问(回)

整体识字:数、落、答
四、指导会写字书写“方”“半”

1、观察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方、半)
提示:特别是“方”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从起笔、收笔、压线笔、最长最短笔几方面观察)写字注意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学生作品
6、


6、 继续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一)分段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讲关于雨点儿的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或简笔画,自读课文第一段
2、什么是“数不清”、“飘落”,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理解“数不清”、“飘落”

3、比较学习句式 仿句子说话,结合课文、课后练习
(1)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小松鼠---------跳下来。
指名读,齐读
妈妈从--------走出来。 谁从 --------走出来? 妈妈从------怎么样?
------从-----------------
4、以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自然段(自读、小组读、赛读等)
(三)学习二—四自然段
1、哪几个自然段写大、小雨点儿在说话?
2、分角色朗读,思考大雨点和小雨点想到哪里去?指导学生理解“你呢?”的意思。
3、去掉提示语朗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大雨点和小雨点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了吗?你是从哪一个自然段知道的?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
2 、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更”“红的花,绿的草”,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懂得雨水和植
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三、感情朗读
四、指导书写“巴”

1、“巴”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从起笔、收笔、压线笔、最长最短笔几方面观察)写这个字注意点
“巴”最后一笔不要太短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
6、组词
五、学习小结


拓展练习
1、比较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小松鼠 跳下来。
2、选词填空 羊 半 米
(1)我有一只可爱的小( )。
(2)我用了( )天时间画画。
(3)江南是鱼( )之乡。
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小雨点 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大雨点 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1、和你的伙伴比一比,看看谁蹬得节节高
认读字 组词 试着用组的词造句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你心目中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形象用彩笔画出来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用“ 从 ”说句话
13、平平搭积木
•教材分析: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取诗歌的题材,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 四间房子的故事。通过对课文的
朗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 美好品质的感染。
•学情分析: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加识字的乐趣。此文源 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
因此较易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文本的主题是心中有他人,学生对此主题并不陌 生,因此要使学生不仅接
受,还要使学生能够化为行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 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你们搭过什么?
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搭”)

二、整体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数数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
3、指名生朗读课文,点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正确,能否作到通顺、流利)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特别提示: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三、认识、识记生字
四、指导书写 “业”“本”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范写,并提醒学生
4、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评议,继续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1、第1节 平平在做什么?平平搭了几座房子?
2、 第2、4节你想知道这座房子搭给谁的吗?还有一个人也想知道,看看插图他是谁?奶奶看见平平搭积
木 ,她是怎样问平平的?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读读奶奶的话。
3、第3、5节 奶奶问平平,平平是怎 么回答的?平平告诉奶奶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并让学生 练习用“呢”字和“啊”字说话。

4、第6节 引导学生理解“给大家住”中的“大家”指的是谁?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你想对平平说些什么?你从平平身上学到什么?
四、感情朗读

五、指导书写会写字
1、分析笔画:这个字共几笔?每笔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范字(起笔笔画及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范写,并提醒学生
4、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评议,继续练写

拓展练习:
照样子说一说
例1多 很多很多 很多很多的房子
大—— 小—— 长——
—— ————
例2:天 天空 天空中飘着云彩。
平——————————————

搭——————————————


板书设计:


13、平平搭积木

给大家住

关心他人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搭积木,比比哪组积木又高又稳
积木1:熟读本课认读字
积木2:美观正确地书写汉字
积木3:我会用“呢”或“啊”说话
第2课时:
1、比比赛赛,看看谁读得最像奶奶,谁最像平平
2、美观正确地书写汉字
14自己去吧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有童趣,以对话的形式讲 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
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 练,就能学到本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拼音、识字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喜欢朗读,对童 话较感兴趣,拟人化的故
事贴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较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从文本中受到 启发和教育,学会并做到
自立自强。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感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激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数数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
3、指名生朗读课文,点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是否正确,能否做到通顺、流利)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三、学生主动认读、识记生字
1、用熟字加偏旁认记如吧、您、吗、会、景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如:那


3、用比一比的方法,即通过与熟字比较字型帮助识记生字,如:“自”和“目”字型相近,容易 混淆,指
导学生区别他们的音形义。
四、指导写字“己”“东”
1.这个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
2、观察字的占格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教师范写,讲解关键点
4、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方式:自评、互评、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体悟,演读见悟

1、创设情境,问题引领,体会文本
(1) 小鸭和妈妈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小鸭看到哗哗流动的溪水,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
么回 答的?(学生自读,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关键读好“您”、“不深”、“自己去游吧”)
(2)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她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
兴, 又是怎样说的?(学生在组内边读边想边表演)
2、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鹰学会了飞翔的故事(重点抓住“我想去”、“您带我去
好吗?”、“山那边风景很美”体会、感悟)
(2)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想象小鹰在飞行中遇到的困 难
和它当时的心情,使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做出适当的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三、总结延伸,指导书写
1、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做?
3、指导书写会写字
(1)这个字由几笔组成,每笔各是什么?
(2)观察字的占格位置(压线笔、最长最短笔)
(3)教师范写,讲解关键点
(4)描一个,写一个。
(5)展评。方式:自评、互
四、 指导背诵。(对读、边做动作边读)
拓展练习
1、————学会了————

———————,好吗?
2、选词填空 自 字 吧 吗
(1)小学生( )己事情( )己做。
(2)小明在写( )业。
(3)你回家( )。
(4)你好( )?
(5)学会了( )?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小鸭 游泳

学会了

小鹰 飞翔
自己锻炼

不靠父母
作业设置:
第1课时:
1、把本课你学过的认读字作成卡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第2课时:
1、将本课童话讲给你的父母听
2、将本篇童话编排成小话剧
3、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版面设计图-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烟台人-法的作用


汕头人事局-宜黄拆迁


经典荤笑话-歌颂党的诗词


11月份有什么节日-瑞士留学签证


打雪仗作文400字-营口大学园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广西公考论坛-小学教师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