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芦花荡读后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文言文两则
第一课时 学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
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
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
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
br>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2、相互介绍孟子。
4、释题:“弈”指 ,“学弈”指
5、质疑:
- 1 -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为止。
2.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误。
5.展示交流
6、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
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
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小组合作学习,解疑释惑,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3、展示交流。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一人:
另一人:
3.学得结果怎么样?是什么原因?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 2 -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
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
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
讲的道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背诵《学弈》。
2、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 3 -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
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
么?
- 4 -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分组表演故事。
⑶背诵课文。
2 匆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
俐俐、徘徊、赤裸裸。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
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 5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
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音:涔( ) 潸( )
⑵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
词语的含义。
3.找出文中的叠
词 、 、 、 、
、
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
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把
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小组合作
- 6 -
3、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
子,读给大家,然后
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
导学生感悟
的要点如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
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
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
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
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
碌无为
教学过程: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A、 学生自学
B、 小组合作
C、全班交流
- 7 -
⑵体会写法:
①
作者使用了 句,把时间拟人
化, 、 、 、
四个动词,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
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②
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
“ 、 、 、 ”等,赋予时间以生命
,十分
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
身边流逝的。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
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
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
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
写的最有
朱先生的风格。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 次追问,有 次做出了回
答
⑵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既要谈伟人名人的
- 8 -
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
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
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
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3、 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9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
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
2.有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抄写对自己有启发
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
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观察书中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用能用自己的话
描述一下。
2.观察书中“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也能用自己的
话描述一下。
3.观察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
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
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
字。
- 10 -
(3)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画出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小组合作
3、交流展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
树了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
体会种树
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
看法,从而感受育人、
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
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
谛。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
- 11 -
<
br>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
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
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
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
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说说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
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
以读
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
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
呢?)
这样做的原因:
⑴
⑵
⑶
6. “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理解体
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
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
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
长。”
理解要点如下:
⑴ 树木的“不确定”,是 ;
- 12 -
人的“不确定”,是指
。
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
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
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⑴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
)
(2)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我会
想(
)
⑶如果我是一棵( ) 的桃花心木苗,我会
想(
)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
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
是 ;二是
;三是 。
2.借物喻人:作者由 想到 ,借种
来
说
明一个
- 13 -
做人的道
理
。
4* 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
: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
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
也不
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 14 -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作者: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
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为什么?
2、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
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
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
- 15 -
行说话练习)
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
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
以惊心动魄?
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
么办?是放弃了,不
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
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⑶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
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
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5*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
- 16 -
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
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
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
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
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
4.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
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 17 -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
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完成下列表格。
手指 姿态 描写方法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
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
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
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
要有条理,语气、
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
己的意见或建
议。
- 18 -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
的内
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
能否从它们的
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
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和导入: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
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
“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⑴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 19 -
⑵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
: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
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
自己的
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
及时
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
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
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
自
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谈话导入: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
启示。
(2)可以学习
《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
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
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
自己的想法。
- 20 -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
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
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
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
⑴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⑵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⑶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整洁。
第三课时
写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
同学。
- 21 -
2.提出评议重点:
⑴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⑵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
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
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
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
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
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
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
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
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
习园地上。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
- 22 -
<
br>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
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
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
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
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
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
受,说说自己的见
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
一想自己的理解和
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
在表达感悟方
面的写作方法。
- 23 -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
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
事。
四、拓展阅读:《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
- 24 -
6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
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
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
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 25 -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
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
时间 风 俗 习 惯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交流
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 26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
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
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
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
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 27 -
4、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
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
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
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
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
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 28 -
7* 藏 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
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
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从____
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
个方面的特色,分别是__ ____、
________、_______。
(2)( )段藏戏的形成,(
)段介绍了藏戏的艺
术特色。
- 29 -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2.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为什么?把你的感受
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做好批注。
四、自主研读8-20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快速浏览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
相关段落,概括藏戏的主要特点
①面具:
②舞台:
③演唱:
2.小组合作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
其是身在他乡,
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
不夸张。藏戏的
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
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
丰富,
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
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
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
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
br>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
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
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
- 30 -
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
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
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
色彩
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
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
立体的,而质地则
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
阴险,红色代
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
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
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
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
有所感悟,
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
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体会表达方式的不同:《北京的春节》运用了( )、
- 31 -
( )、( )、( )而本文采用了( )、(
)、
( )、( )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藏戏的形成与特色。
- 32
-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
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
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
- 33 -
的印象。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
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1)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
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
葩”?
(2)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
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民族 客家 傣家竹楼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 )、
( )、( )、(
)说明方法。
- 34 -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上波浪线。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观察课后“资
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
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
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
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
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
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
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
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
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
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
民族建筑,
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
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
水上为家,
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
赐……你想了解更多地
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
─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
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
“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
起的园形天窗,是一
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
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
之
- 35 -
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
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
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
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
起,俗称
“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
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
高度和装饰等都
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
通风的枢纽,
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 36
-
9* 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
动的句子。
2.了解“和
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
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
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 37 -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
的内容。
2—3小节: ;4小节:
;5
—6小节: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
、 、 ”
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 )、(
)、
( )、(
)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
尔人 、 、
特点。(可以从文
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小组讨论。)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读“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
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1.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五、小练笔:
我们家乡的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
- 38 -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
利。
教学重难点:
1、叙说本地人的服饰、饮食、民居、风俗习惯方面的特点;
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提高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
地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和
田的维吾尔》后,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二、导入本次交流主题:
-
39 -
1.通读P41面口语交际内容,明确交际范围。
2、本次交流主题
是: 、 、 、
、 。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
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
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④
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
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⑤围绕上述四个要求,说一段字数在100字左右,10个好
词且很通顺的话语。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1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你听后作出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⑤ 言是否简洁。
第二课时
习 作
学习目标:
- 40 -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
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一些民族的风
俗习惯。有
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
我们惊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
民风民俗。
可以是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搜集、调查访问了解
的,还可以是在别的
地方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在
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理解本次习作要求,在课本上用序号标明。
对照要求,自我命题:
三、对照要求,编写提纲:
1、我介绍的民俗是:
2、它的主要特点是:
3、我从 、 、 、
等去介
绍它的特点。
4、详写 、 、
略
写: 、
- 41 -
5、本文的中心是:
6.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第三课时 修改作文
一、我会修改草稿。
1.朗读改后的习作。
2.
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
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佳文欣赏:
1.发放作文本,阅读老师批改好的文章,
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2篇。
2.师生互动评议。
二、劣质作文简评: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
,选择病文例子供
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 42 -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第五课时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1、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交流收获体会。
2、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
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谈对话,论收获
1、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交流平台中的对话交流
了哪
些内容?(本组课文的内容及写法)
2、回忆本组课文的内容以及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
三、日积月累:
1、自己朗读两首诗词。要求:读通顺
- 43 -
2、组内轮读,读后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3、指名朗读并把诗的意思讲给大家听。
4、练习熟读成诵。
四、学习趣味语文“有趣的标点”:
1、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
(1)读了课文你理解了什么道理?(口述)
(2)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口述)
2、班内交流
3、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和了解到的趣味语文或标点符号故事
的材料。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 44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
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
学习什么?
二、导入新课。
1.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至少提出两
个疑问。
2.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标出自
然段序号和不理解的词语。
- 45 -
2、将下列词语各读三遍: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乱蓬蓬
3.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
(加上小标题)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这件事中感
受到
什么?
(1)( )自然段: (2)(
)
自然段:
(3)( )自然段: (4)(
)
自然段:
4.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
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领悟课
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 46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口述)
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1、自由读课文,重点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最受感动的
地方画出来,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
3、展示汇报。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
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
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
是坚
定地说(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
度负责精神。
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
,体会父亲为革
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
。
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
读22自然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
不疼
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爱自己
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
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
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
- 47 -
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看李大钊图片: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
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
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
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
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
,自由读29
-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
的精神财富,面
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
你手中的笔,把
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
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那些写作方
法?
(1)
(2)
(3)
(4)
2、随堂练笔:
(1)题目:《童年生活回忆》或《小学生活回忆》、《难忘的
- 48 -
小学生活》
(2)要求:
①选择一至三个典型且感人的事例表现笔下人物的可贵品
质。
②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进行叙述,做到首尾呼应,详略
得当,中心明确。
③表达对笔下人物(敬仰、敬佩、怀念、感激、崇拜等)之
情。
④字数600字以上。
11*
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
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 49 -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做到正确、流
利,画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2、我会读:战地 突击 歼灭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3、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歌颂了
,说
明 。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找出来。
(2)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
到什么?
(3)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
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这一仗……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
会“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
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
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含义。
四、感情朗读,领悟写法。
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 50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课堂作业。
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
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
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12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51 -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层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
看到了志士在
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
命先辈,我们心中
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
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
书课
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
道《为人民
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本文的体裁
是什么?
3、我会读: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炊事员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
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1)
- 52 -
(2)
(3)
5、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加小标题:
(1)
(2)
(3)
(4)
6、课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口述)
三、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 53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
论点论述的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完全:
彻
底:
(3)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
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4)再读开头,感悟写法。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
务。
A、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 54 -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3)理解司马迁的话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于:
泰山:比喻
鸿毛:
比喻
句意:
(4)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B、探讨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画出
来
(2)理解复杂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
你的办)的意思:
①自由读
②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
第
二句:
第三句:
第
四句:
③再读这段话,注意句中三组关联词语,说说句与句之间是
怎样联系的。
- 55
-
C、学习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1)指读,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3)读“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
命队伍的
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联系过去或现在的事
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
,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
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D、学习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
义是什么?
三、分析文本,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
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
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
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
会这样表达的好处。(联系
紧密,道理全面)
3、结合课文了解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13*一夜的工作
学习目标:
- 56 -
1、读读记记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态度和简朴的生活
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
物高尚人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
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
总理。
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自由读一读课前导读语,进一步了解周总理,明确本课
学习任务。
3、补充介绍
,周总理同志是我们最敬爱的总理。他将一生
献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
人民
服务。今天我们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看看周总理是如
何工作的,从中你受到了什
么启示。
二、自学提纲:
1、自学要求:
(1)
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词语,同桌相互读:
- 57 -
咨询
朦胧 浏览 热腾腾 审阅 隔壁 思索。
(2)课文按
顺序来写,可以分为几段?每段
写了什么?
(3)课文从 、
个方面叙述了周总
理一夜的工作,分别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读了课文后,周总理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的
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
的
感受。
2.交流汇报。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
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
多小时。经常是
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
度劳累,总理的
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
水给他喷喷嗓子。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
,在他
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
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
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
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 58 -
四、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1.本课围绕文中的哪句话展开叙述的?找出来读一读。
2.你认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写作方法):
(1)
(2)
(3)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
生倾听、应对和
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
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
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
,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
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 59
-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
能用上电灯,让
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
燃着郝副营
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⑴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⑵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
倾诉,组织语言。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
准备怎样
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小组内交流,了解情况。
⑴学
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
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
积极发言。
⑵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
,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
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⑶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
-
60 -
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
向生
命的每一天。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
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
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
篇篇佳
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理解本次习作要求,在课本上用序号标明。
对照要求,命题:
三、对照要求,编写提纲:
1、编提纲:
(1)自己的理想是
(2)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
(3)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根据本组课文,可以尝试首尾呼应
的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 修改作文
一、我会修改草稿。
- 61 -
1.朗读改后的习作。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
不够
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习作。
二、师生互评:
1、分别选好、中、差各一本让学生自己在全班读,其他同
学认真听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再修改。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佳文欣赏:
1.发放作文本,阅读老师批改好的文章,
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2篇。
2.师生互动评议。
二、劣质作文简评: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
,选择病文例子供
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 62 -
第五课时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
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
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
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
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
过字里行间,
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 63 -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 64 -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2、简介安徒生。
3、进一步了解安徒生及创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
46
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
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
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
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
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
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
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
- 65 -
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
解,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
了一个
故事,表
达了作者
,揭
露了
3、理清文章层次:
4、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段,力争读出感情。
三、课堂作业:
1、默写字词,口述词语意思。
2.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
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 66 -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3、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渡过的呢?……你们多
么幸福呀!可是在这个
喜庆洋洋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孤
独地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没有一个人给她一句温暖的话语
,
有家不能回,在街上徘徊的她最后蹲在了墙角。这个小女孩的命
运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从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
日子。街
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
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一辆马车差
点把她撞死,
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小女孩该有多冷啊
!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
呢?)
二、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说说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
到了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并填表格
。
几次擦燃火柴 看到的 希望得到的 现实
- 67 -
2、合作交流
3、汇报展示。
三、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
2.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
例如描写天气的冷和人情冷的句子。
3、你认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写作方法):
(1)
(2)
(3)
四、小练笔:
读课后《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那
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 68 -
15 凡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
皱、昏暗、眯缝
、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
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
火柴梗、
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
要内容,理清文章层
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
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过程:
- 69 -
一、导入:
1、激情导入:
2、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
诃
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
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
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
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
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
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
法理解,本文的体裁是
同桌相互读: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
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
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
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
眯
、孤零零
2、理清文章层次,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
了一个
事,反映了
- 70 -
揭露了
表达了
作者
。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用波浪
线画出文中信的内容,把信的内
容连起来好好地读一读,思考:
凡卡的学徒生活是 的。
三、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
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
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
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
态、动作、联想
,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
替
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
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
- 71 -
段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
二、引发“矛盾”
1、快速阅读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思考:
凡卡给爷爷写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原因:
2、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是
什么意思?
(1)九岁
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
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
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
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
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
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4)“亲爱的爷爷”出现了
次,这与小说家契诃夫平时
简洁的写作风格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三.体味“生活”,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悲惨命运。
1、课文里有一句直接写出了凡卡的生活,是哪一句?
2、“连狗都不如的生活”,那究竟是种怎样的生活啊?赶快
去读书,把相关句子找到画出来。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写凡卡“挨打”时动词: 、 、
、 、
- 72 -
这动词体现老板娘和老板的
。
(2)写凡卡“挨饿”时,着重从“稀粥”这个词语,与写
老板的“大吃大喝”进行
,突出凡卡生活的 。
(3)写凡卡“挨困”时,哪些词语知道凡卡是睡不好觉的。
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四.揭示“矛盾”,引发深思:
1、凡卡再也受不住了,他向爷爷发出了痛苦的哀求,发出
了绝望的哭喊!在课文中找出来。
2、是啊!只有九岁的可怜孩子凡卡在写信,也在回忆着一
件件往事。当越来越多的往事浮上心
头,他多么想回到爷爷身边
啊!此时此刻,同学们还觉得这些话啰嗦吗?
3、正是因为凡卡的
生活太痛苦、太悲惨、甚至连狗都不如,
所以凡卡才一次次的哀求,才一次次的哭喊,因为他心中只有一
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回到乡下去。
五、学习插叙部分
1、读第4、5、6、1
3、14自然段内容。其实,作者在凡
卡写信的过程当中还穿插了往事的回忆,默读课文,看凡卡回忆<
br>了哪些往事: 、 、
4、这几件事可以删除吗?你们知道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吗?你们想象一下。
(作者就是用乡村生活的快乐跟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进
行
。这样方法就叫反衬,这样显得城市的生活更加悲惨。
- 73 -
这种反衬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六、以梦境作结局,拓展想象:
1、你认为这篇课文里面最撼动你的心灵的是什么地方?
2、请大家关注第16 、17段,看看凡卡的信能不能寄到
爷爷那里?为什么?
3、结局以梦来结束,有何含义?
4、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5、你最想对凡卡说些什么?
七、回顾课文,总结写作特点(写作方法):
(1)
(2) (3) (4)
八、课外小练笔:
1、我与凡卡比童年 2、读《凡卡》有感
16 * 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
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
- 74 -
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
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
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导入:
2、了解作者:《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小
说家(
),是作者用第(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鲁滨孙在岛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
样克服的?
3、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小说内容:
这篇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_____记叙的,写了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情节,主要写的是 ,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
境,表现了他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 75 -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精彩片段可以分
个部分,写的是
和 。
2、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
的哪一部分。
3.再读精彩片段,思考: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
给你的印象最深?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
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做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
择哪一句,为什么?
4、
专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
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
成为冒险家的
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
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
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学文后的启示,
写一
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 76 -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的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
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教学重点: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梗概:课文介绍了汤姆历险的故事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而每
次都______________。
2.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我觉得精彩片段写的是梗
概的______部分。
二、自主合作:
- 77 -
1.梗概中共写了汤姆•索亚__
_____次历险,文中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历险。
2.浏览精彩片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3.我觉得_________笔下的汤姆•索亚是
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读精彩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呢?
5、合作学习、交流。
二、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梗概,就是简略的内容。写梗概
,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学习本课的写法,写
一篇
你喜欢的故事的梗概。
三、课后提升:
1.写一写,对汤姆•索亚的认识,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2.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3. 阅读整本《汤姆•索亚历险记》。
- 78 -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激
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
发表自己的
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
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
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
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
br>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
- 79 -
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
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
了
,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
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
为?》
中新网3月24日电 前日(22日)下午,广州市第59中
学初二一名14岁的女中学生小苏
在乘坐62路公交车时,看到
一名歹徒趁一位老太太不注意,抢走其手中的手机夺门而逃后,
紧
追不舍夺回了老太太被抢的手机,但在与歹徒的搏斗中小苏被
利刃划伤,而歹徒在众人的冷漠围观下竟扬
长而去。晚上小苏洗
澡时才发现身上流血了,穿着的三层衣服被利器割穿。小苏的爷
爷急忙把孙
女送往医院,伤口足足缝了六针。记者当日赶到事发
现场时,几位目睹过当时情景的商贩气愤地说,那么
多人在一旁
看着,却无一人愿意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一名摩的司
机则称赞小苏:“好
样的!”几个现场目击者说,事发后那位老太
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
实在
让人感到气愤!
14岁的小苏竟然是一个十分害羞的女孩,她说:当时不知
道害
怕,只知道和他(歹徒)打,但事情过后却害怕极了,现在仍
- 80 -
有点害怕。回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情,我有点恐惧,为什么没有一
个好心人来帮我?现在有的人总是任凭坏
人为非作歹,那么这些
坏人就揣摸人们心理不断“攻击”,所以我希望大人不要害怕恶
人,要和
坏人坏事做斗争!
小苏表示:当然,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量力而行。
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
扬社会风气;
反方:“鸡
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
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
抗衡的能
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
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
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
是与法律明显相悖。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读: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
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 “敢于
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
“
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
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
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 81 -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
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
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说清楚事情的
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
事情的经过说具体,还要说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者启迪,听的
同学
认真听,补充指正。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
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
见解。然后共同讨
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
推选代表参加
全班交流。
4、全班汇报。
5.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
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
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
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
的常
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
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
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
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
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 82 -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
未成年人因为天灾
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
比脆弱。但是
,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
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
还是可以
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
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
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
不
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
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
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
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
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
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
馆的工作人员。 就在人们逃
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 83 -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
情说清楚,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能写下来。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写清楚,经过写具体,并
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
读语文书P95第二、三自然段,明确写作要求。
1、写读后感,重在 ,重在能联系
谈感
想。语言要真实自然,避免决心式的感想。
2、写一件自我保护的事要重点写清楚:
- 84 -
;
;
四、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
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1)小组内畅所欲言。
(2)自拟题目
(3)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回顾写作方法
1.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
方法: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 85 -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
方法来进行修
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
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
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
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
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
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
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
方
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 86 -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第四课时 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
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
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教学过程: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
br>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
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
索亚、鲁滨孙
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 87 -
(1)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
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2)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
(3)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
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
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
到生疏;
作品太长,需要的较多的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
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
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
就是生
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
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更是我们与文
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
好的阅读方法,
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 88 -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
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阅读长篇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提高速度。快
速阅读要
默读,要逐句逐行地阅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B.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
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
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
读。 <
br>C.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
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
D.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
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
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E.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
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
长、老师进行交流。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
彩纷呈的历
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
- 89 -
彩情节、
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
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
小豆豆》《王子与贫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第五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
奖评选委员
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
以表彰该年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
作家。自
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
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
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
学
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
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
,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
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
2.浏览隽语集萃,
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
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
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
4.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
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
- 90 -
二、趣味语文
1.
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
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
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
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
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
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
个重大的工作,就
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
度,对自己的作
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
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
码,以
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则
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
格。
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
受。
低产和高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
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
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
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
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
- 91 -
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
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 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
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没有秘诀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
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
的作家。
- 92 -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
沉淀、分析、
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
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感知课文主要
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层次,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93 -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谈和导入
2.介绍居里夫人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
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
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
同
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简单小结学生的作文思路。
2.同样是写居
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
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
同
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认读新词:
分析 顽强 侵蚀 隐退 乏力 荣誉 头衔 捐赠 诞生
里程
碑 卓有成效 刚毅
5.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
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
)自然段:
- 94 -
( )自然段:
(
)自然段:
6.口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
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
的深层含
义。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 95 -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
的深层含义。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
为深刻。
二、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请
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力争读出感情,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三、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
美丽能跨越百年?
四、欣赏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
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有关语段,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大家试写居里夫人,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
- 96 -
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1)
(2)
(3)
五、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
下来。
六、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
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
人,题目自拟。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
- 97
-
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
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
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
成就,体会
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
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
2.这节课让我们
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
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
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
- 98 -
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给每个部分加小标
题: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按 顺序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
下,
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
的国家,
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主要赞扬了
中国航天工作人员
的精神。
(5) “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再说说自己
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三、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1)
(2)
(3)
四、小练笔:
- 99 -
写几句赞美航天工作人员的话。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澡
、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
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
而不
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清文章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
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3.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
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
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
看出
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
这样一句话:真理诞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