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报告-英语四级词组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
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
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
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
形式。因此,提高复习
课有效性应注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自
我整理,强调知识
网络的个体,启发学生自我质疑,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复习课目的】
在于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试图找出解决疑问的途径、方法并力求其结果的独到
创新。教师要给学生
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讨论、归纳、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难点: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概
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
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
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培养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高度的概括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
目就是文章内容的
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
思,再根据课
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
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改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
十
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人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
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
;如果有的主要,
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
删除重复的内
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如《落花生》一课,第一段讲的是我们种的花生居然收获
了,第二段写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花
生,第三段写的是一家人议论花生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把这三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即:我们种的花
生收获了在吃花生的过程中我们
谈论花生的用处让我们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
没有好处的人。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
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
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
章的主要内容。
如《毽子里的铜钱》这篇文章就是就可以
这样来概括它:我十岁左右的一天,烤山薯的老人送给
我两块烤山薯,“我”想给他毽子里的铜钱,他不
要。还有《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同样也可以用这
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概
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如《冰城》一文就采用了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开头的总起句和末尾的总
结句,适当缩减,就概括出“我国
著名城市哈尔滨是一座尽人皆知的美丽城市,景色美丽,被人们誉
为天鹅项上的一颗明珠。香港有迷人的
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被誉为“东方之珠”这
一主要内容了。
有的文章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文章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
如《九寨沟》最后一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
画意的
人间仙境啊!”也总结了重点段的意思。找到这句话,改感叹句为陈述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
容了。
五、中心句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中国结》一课,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指出中国结特别受宠。最
后一段,
从中国人说到外国人,呼应开头,再一次说明中国结受宠也点明了中国结受宠的原因。把这
些重点的句子综合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
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
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
也统领了下文。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
忽视。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
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
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实战演练】
▁▁▁▁▁▁▁▁▁
在辩论会前,在大队改选会上,甚至在和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掰手腕时,我总是要说:“我能行!”
“我
能行!”这句话常挂在我的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
一次,我将要去参加北京
市的作文比赛。赛前一个星期,我当着全家的面儿声明:“比赛那天我要
自己去,用不着谁送我。我,我
能行!”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一次又一次提出要送我,都被我
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
比赛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和我谈判。最后,我还是用简练的“不用”两
个字拒绝
了。
比赛那天早上,妈妈不厌其烦地唠叨着乘车路线及注意事项。我听得实在不耐烦:“哎呀,
妈,我
能行!” 到了考场,许多家长、老师见我一个人走来,都向我身后张望。找谁?是找我的爸爸妈
妈?
嘻嘻,我把他们落在家里了。
(1)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能正确地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 )
①表达了“我能行”的决心。
②表达了“我”对爸爸妈妈处处“不放心”的不满。
③表达了“我”的自理要求,有信心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的强烈愿望。
(3)
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拿小小的身体里面竟长了
个肿瘤,并住
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
的是,原
先她那一头美丽的
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
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一争高低,
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
脑袋带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
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
一开始,我们要
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
口却迟
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
是,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
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
两样,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和伙伴自如地见面。她轻松地笑了,
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⑴
填空。
蓬勃的( ) 残酷的( ) 熟悉的( )
生活的( ) 郑重地( ) 自如地( ) 光秃秃的(
)
⑵ 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渴望( ) 犹豫( )
妨碍( )
反义词:活泼( ) 熟悉( )
热情( )
⑶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⑷ 回答问题。
①
苏珊为什么戴帽子,到后来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戴了一顶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同学们为什么也戴着帽子,读了这篇文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匠的最后一栋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
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
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
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可是
,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
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
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
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
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
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木匠因
为▁▁▁▁▁▁准备退休。雇主请他▁▁▁▁▁▁▁,木匠答应了,可不仅▁▁▁▁▁▁▁,
而且▁▁▁
▁▁▁▁。完工后,雇主把▁▁▁▁▁▁送给了木匠,木匠感到▁▁▁▁▁▁▁▁。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悠闲( ) 报酬( ) 惋惜(
) 诚恳( )
(3) 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木匠的心思为什么不在干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木匠得知房子归自己了,为什么感到十分震惊.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齐白石画画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他画的花鸟虫鱼就像活的一样 蚱蜢好像会跳
小鸟好像会眨
眼睛 最有趣的是那些虾 身体是透明的 仿佛轻轻一碰 就会游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吃草时,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
来,他当
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子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
在乎,一直画
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昆虫
,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都仔细观察它们。他
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
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
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
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了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 “匠”是( )结构,共( )笔,最后一笔是( )。
(2)请你给短文的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 第一自然段共有(
)句话,第一句与其他几句之间是( )和( )的关系。
(4)
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0枚果子
①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
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
后,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
②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一份生计——矿下作业。虽然工作苦、累,
但还算心
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资,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③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
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野果,在
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
,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
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④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枚放在了包裹中。距离新年还有几
天,他
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实回家,但他一是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二是实在想让母亲提前
感受到他的孝
心。因此,他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
嘱托家里邻旁的大
姐把这些果实带给他的母亲。
⑤留下的12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12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
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
那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
,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
的工友却如临大敌的告诉他,这果子虽然漂亮,确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
,要是贪了嘴,那
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⑥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的
冲进了风雪中。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上了开往家乡的
火车。一路上,他的心,一阵一阵的刀绞。他不敢
想象,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母亲带来怎样的灾难……
⑦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更让
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
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疯似的在
风雪中疾奔起来。
⑧一直到了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正坐在
桌旁。桌上,正放
着一盘鲜红的果子。听到响动,老母揉揉眼睛,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禽动着有点干燥
起皮的嘴唇:
“儿啊,你……娘终于等到你回来了。你的脚……”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⑨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娘,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⑩“哪能呢!这么好
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
了,娘等着你,等你回来,咱
娘俩一起吃啊……”
⑾“娘啊!”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母亲的怀中!
1、本文讲述了一
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分)
2、本文讲述的“80枚果子”的故事,请按如下要求简要概括。(3分)
(1)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故事情节此起彼伏,扣人心弦,请在下面空白处中,填入相应的故事情节发展。
外出打工 发现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子团聚
船王和儿子
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驶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
里逃
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渔民们都称他
为“船王”
。
船王有一个儿子,他是惟一的继承人。船王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独生子能掌握驾船技术,
开
好他置下的这条船。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出海。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他的船。他的儿子死
于
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伤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驾船技
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
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
中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又如何采取应急措
施。凡是我经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
他了。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
了生。
渔民们纷纷安慰他可是有位老人却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得很仔
细
“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是的,我儿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老人说:“这样说来,你也有过错啊。”船王不解,老人说:“你的过错已经很明显了。你只传授
给他技术,却不能传授给他教训。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
1、给短文第4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解释下列词语。
死里逃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你只传授给他技术,却不能传授给他教训。”这位老人所说的“教训”
指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你怎样理解“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句话?其中“纸上谈兵
”
这个成语与哪位古人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船王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一定非常后悔,如果你是船王
,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