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中考试卷
诚实守信的名言-月影cf
:
学
号
号
:
考
线
线
:
姓
名
:
名
姓
订
订
:
班
级
:
级
班
装
:
装
校
:
学
校
学
合水县三里店小学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五年级 语文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41分)
一、我会拼写。(8分)
yòu huò ài mù wū yán háo bù
yóu yù
( ) ( ) ( ) (
)
Líng hún shuāi lǎo cí xiáng ān
rán wú yàng
( ) ( ) ( )
( )
二、我能用“——”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囫
.
囵(hú wú) 眷
.
恋(juàn quàn)
眼睑
.
(liǎn jiǎn)
干涸
.
(hé ké)
玷
.
污(diàn zhān) 点缀
.
(zhuì chuò)
三、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 )天( )地
风( )雪( ) 小心( )( )
( )(
)不绝 ( )断丝( ) 不容( )( )
四、形近字组词( 5分)
炸( ) 溜( ) 燥( )
综( )嫌( )
榨( ) 榴( ) 噪 (
) 踪( )谦( )
五、我会选词填空。(3分)
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 与众不同 悲欢离合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
不知从什么时候
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
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得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的,
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
)常常使我( )。我开
始(
)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
作文构思就(
),落笔也( )。
六、我会选择关联词天填空。(5分)
不是……而是…… 尽管……还是…… 如果……就……
即使……仍然……
只有……才…… 只要……就……
1.(
)噪音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 )想出了许多制服它
的办法。
2.( )装上“吃音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
)只
剩下12分贝了。
3.它们在树上做窝、生活,( )树被风刮得太厉害,(
)到地上来。
4.“夹丝玻璃”( )被打碎了,碎片( )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
5.鲸生活在海洋里,虽然体形像鱼,可它( )鱼类,( )哺乳动物。
七、我能读句子,按要求填空。(8分)
1.你喜爱的书就像是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书,
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
果”。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分别把书比作( )、(
)和( )。
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大胆地把它们写出来吧!
。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这句话为了突出松鼠的警觉,将松鼠和山鼠(
)。这种说明方法比较常见,
我会照样子补写。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 )
还要尖些。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
4.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改为反问句: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4分)
八、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读了《新型玻璃》,我知道博物馆、银行等存放重要文件或珍贵物品的建筑物
可以采用(
);高层建筑为了安全起见,外部门窗可以采用
( )。
2.《梅花魂》这篇课文引用了许多古诗名句,如“( ),(
)。”
“( ),(
)。”等,表现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
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
(
)的( )和( )。
4.书犹药也,
。
5.明月有情应识我, 。
6.复恐匆匆说不尽, 。
7.一日无书, 。
8.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
九、快乐阅读(20分)
(一)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9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
图,他分(fēn
fèn)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
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
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
他训斥(chì cì)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
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
发脾气,
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音节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格外( )斥责( )污染( )稀奇( )和蔼( )爱护( )
3.读文中画“——— ”句子并填空。
①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是因为:-------------------
②“我害怕是因为:-----------------
③“我”奇怪是因为:-------------------
④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4.结合全文内容,祖父珍爱墨梅图其实就是---------------
(二)我会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简 单 道 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 硕大的鱼 。
其 中,一
个 人要 了 一篓鱼 ,另 一 个 人 要 了 一 根 鱼竿 ,可 是 ,他们
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
转瞬间,连鱼
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
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
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
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
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
们并没
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
到
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
家庭子女,有了自己
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
高远,但也要面对
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
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风卷残云( ) 各奔东西( ) 语重心长(
)
2.在文中找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用“
-----”标出。(2分)
3.“一 个 简 单 的 道 理,却 能 给 人 意 味 深 长
的 启 示。” 这 个 简 单
的 道 理 是 什
么?(用文中的话回答)(4分)
。
4.假如你是第三批的“饥饿者”,也面临这样的事,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请简要
说明
。(2分)
。
第三部分 快乐习作(25分)
十、快乐习作。(任选一题)
1.以“二十年
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量发挥你的想象,可以写家乡发
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
忆,也可以写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
2.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类( 水果、文具、蔬菜、家电、玩具等
)运用学过的说明
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