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623次浏览
2020年09月28日 09: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湛江寸金学院-小学生手抄报内容

2020年9月28日发(作者:樊发源)



第 一 单 元《骨 骼》

一.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
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 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3、知道骨骼 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
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 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
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 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
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
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
清洗后以备上课观 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
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 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可编辑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
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 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3、知道骨骼 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
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 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
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 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
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
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
清洗后以备上课观 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
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 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可编辑修改-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
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
架怎么不见了?
3 .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
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 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 得可
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 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 分得清、摸出得
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
片)
-可编辑修改-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
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
骨骼。
11.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2.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3.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
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
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可编辑修改-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 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 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
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
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 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
带到科学教室。
2 .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
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 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
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 料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可编辑修改-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
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
特点)
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 ”。其实,
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
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可编辑修改-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 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
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
细胞。
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四、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 br>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观察不同年
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 照片)
(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
还存在少部 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可编辑修改-



二、关节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 种活动体验、
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
关节。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
带等物品;
2.四 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
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 —旋转式门锁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 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
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
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可编辑修改-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 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
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 .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
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 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
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
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 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
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
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
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可编辑修改-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
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
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 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三.肌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 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
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可编辑修改-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 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
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体内 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
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 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2.臂活动模型3.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
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
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 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
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 现的。
-可编辑修改-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 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
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 2步的动作,那么
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
有什么不同?
(2 )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
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 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
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
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 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
-可编辑修改-



而不 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
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 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
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四.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可编辑修改-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3.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 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
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
地参加一些运动。 < br>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
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 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 身体更加健康。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
肌 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可编辑修改-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 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
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 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
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 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
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
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
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 :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
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 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
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 要的。头盔、
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
另 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
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 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可编辑修改-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3)防护知
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
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
元 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
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 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
附录)
3.拓展:营养与健康。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 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
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 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可编辑修改-




第 二 单 元: 养 蚕
1、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
测量,并记录下来。
3.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 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
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 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可编辑修改-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 br>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
导学生从食、宿、呼 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
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
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看书上第19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
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 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
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可编辑修改-






2、为蚕宝宝记好成长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2、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3、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 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蚕的成虫——蚕
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 交尾后,雌蚕蛾
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4、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珍视在整个 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 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
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可编辑修改-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
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
(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
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 事呢?
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
宝有什么变 化?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
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
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
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
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2)小结并板书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2、给蚕宝宝记日记
-可编辑修改-



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3、我们来抽丝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为祖国灿烂的古代
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可编辑修改-



3揭题:
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
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
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
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4)小结
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
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3)讨论(4)交流抽丝方法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
蚕丝是最长的天 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
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可编辑修改-



1、 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4、养蚕交流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蚕与人类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2知道蚕是一种变态发育的昆虫。
3养蚕可以给人类带来许多价值,但要注意如何合理利用,让它不至于破
坏生态。
教学重点:
理解昆虫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联系“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推测引起其灭忙的生态原因。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引入。
-可编辑修改-



通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我们发现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不同的阶
段?
蚕卵——蚕——蛹——蚕蛾
同学们对蚕发育的最初和最后发育成熟阶段的形态有什么发现?
外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态发育。蚕蛾,变态发育的昆虫。
二、蚕与人类的生活有些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1、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然后思考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1)、蚕的经济价值。
(2)、蚕的药用价值。
2、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造就了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丝绸之 路”,
在丝绸之路上,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富庶的“楼兰古国”。
考古发现——丝绸帽
当地的养蚕业非常发达,水土肥沃,桑树,胡杨。
但这个美丽的古国却神秘消失了。结合资料,请同学们对其中的一些原因
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
3、看能不能在养蚕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过渡
养蚕)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可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运动,在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
物体在运动?

2、

揭示课题:因此,一切都在运动中。(多媒体播放课题)

二、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1、

播放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牧羊曲)

2、

提出问题,做出判断:在刚才的画面中,你认为哪些物体是
运动的?你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 学生回答哪个动画场景,就点击哪
个动画场景)

3、

教师讲解参照物的概念。

4、

(师前从前走到后)问:老师在运动吗?以什么为参照物?

-可编辑修改-



5、

播放多媒体课件:火车的运动

6、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事例。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 和坐火车时看到窗外的景物
向后倒退一样的经历呢?(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7、

学生分组实验: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和橡皮擦 间隔一
定的距离放在书本上,使书本沿着桌面向前移动。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以什么为参照物, 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8、

同学们,请你 当一当法官:有一辆客车向路边的小男孩驶来,
车上坐着乘客,小男孩说车开的很快。司机却说乘客没有 动。他俩谁说
得对不对?为什么?

9、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10、(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小飞机飞行)以小飞 机为参照物,大飞机
和天空个向什么方向运动?谁运动的更快?

11、思考: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课
件)

三、

拓展延伸

1、

既然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在转动呢?

2、

(课件出示问题)假如你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
旅客从过道上经过,你认为他是走得 慢还是快?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
呢?



板书参考:

-可编辑修改-



都在运动

借助其他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

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会使用秒表。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

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皮尺、秒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

1、感受29页四幅图,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假如它们进行的距离一样,情况会如何呢?”

2、龟兔赛跑的故事。

-可编辑修改-



“兔子为什么没有得第一呢?”

(启发学生考虑距离,时间的要素)

3、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衡量。
这就是常

说的运动速度。

活动二:在测量与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花多长时间?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5米花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远?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5秒钟走了多远?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

活动三 认识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

1、让学生阅读资料P31,去发现台风预报时,强调方向的重要性。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些运动的方向

拓展

观察判断缓慢的运动

课本P31四幅图

问:(1)这些物体也在运动吗?运动得快还是慢。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也在运动?(参照物)

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可编辑修改-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




3.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科学知识:

1、 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各
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br>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自然界和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可编辑修改-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 筋(每组一个)、录音机、
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 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
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 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
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你 们
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 趣
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 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
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可编辑修改-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 br>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 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
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 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
种方式。

板书: 木 块 → 移动 →



纸风车 → 转动



易拉罐 → 滚动



钢尺、橡皮筋 → 振动





单摆 → 摆动





移动 滚动 转动 转动 摆动 振动 移动 转动
振动





-可编辑修改-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35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 动加滚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直升飞机
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四、活动身体,尝试玩出各种运动方式

1、教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 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
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

(插入歌曲《健康歌》,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

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

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
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 外继续
研究。

教学反思:




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可编辑修改-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6—39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 )、
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复习导入

-可编辑修改-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
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 …… ……

(注意 :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
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 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
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可编辑修改-



(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
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 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
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 第37页下图所
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
件。 )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 br>(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
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 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
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 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 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
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 …… ……

3.实验验证:

-可编辑修改-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
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 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
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 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 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
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
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
有了清醒的认识, 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
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 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
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5.《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可编辑修改-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 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
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
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
趣。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把课题板书
完整)

二、 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可编辑修改-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 br>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 ,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
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 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
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 :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
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 15秒内摆动的次
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
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 的轻重、摆线的长
短有关。(板书)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
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 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
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可编辑修改-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
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 变量。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
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 内正好摆动8、9、10、
11、12、13、14、15、16次的摆。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 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 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
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6、应用
< br>(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
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 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可编辑修改-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三、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 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力
1.《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可编辑修改-



教学准备: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棋子等等。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物体)怎样了?要求:用简单的
图形来描述现象。

二、观察

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

2、给力起名称。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
力……

过 渡:力在哪里? ——到处都有力。

三、发现、认识

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 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

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
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

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

过 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

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

记分方法。(板书说明)

-可编辑修改-



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 学生进行游
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
物体间传递 。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五、反馈

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



2.《物体形状改变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
原来的形状;

2、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

通过实验体会到弹力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
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
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可编辑修改-



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准备: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泡沫塑料、橡皮、竹片、娃娃跳等;
各种非弹性物体:如橡皮泥、 湿黏土块等;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言谈话:

这节课,老师要送一些小礼物给大家。这些礼物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

二、学习新知

(一)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

1、教师谈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向教师汇报
袋子里的材料。

2、(教师拿出分组材料中的荧光棒)问:哪位同学玩过荧光棒? 学
生汇报并向其他同学演示自己是怎样玩荧光棒的。

3、教师提问:当我们 把荧光棒戴在手上的时候,荧光棒的形状发生了什
么变化?把荧光棒取下来的时候,荧光棒的形状发生了 什么变化?(教师可边
提问边向学生演示)

4、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来形状 形状改变 恢
复形状

5、教师质疑:桌上的其他物体是否也会发生像荧光棒那样的变化?让我
们通过实验 来观察好吗?

-可编辑修改-



6、教师向学 生讲解实验的方法和要求:研究桌上的材料,观察它们的变
化,把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者图记录在实验 记录表上。研究完自己手中的物
体还可以研究桌上的其他物体(强调注意安全)。

7、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帮助指导。

8、学生到黑板填写实验记录。

9、 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

①(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黑板上的实验记录)问: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
什么会改变? ②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外力作用) ③ 教师质
疑: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④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去掉外
力)

10、教师质疑: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 学生思考、
回答。(教师板书:——弹性)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二)认识物体的弹力

1、 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一个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拿起竹片,用手握住竹片的两端,用力将竹片弄弯,
然后慢慢地 松开手,让学生体验手的感觉。(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竹片折断发
生危险)

3、学生按教师要求实验,将手上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表上,教师帮助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的体会。讨论: 为什么手会被一股力推开?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当我们松开手的时候,物体要恢复原来 的形状
就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教师板书:恢复原来形状
的力——弹 力)

-可编辑修改-



5、 学生读教材49页有关弹性、弹力的表述。

二、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向学生出示娃娃跳)问:哪位同学会玩娃娃跳?请他到前面来
给大家表演。

2、 学生到台前给其他同学表演娃娃跳。

3、教师质疑:当我们踩在娃娃跳上面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跳起来?学
生思考、回答。

4、教师向学生讲解娃娃跳的构造并小结:当我们踩在娃娃跳上面的时候,
给娃娃跳 施加了一个力,娃娃跳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力。所
以,我们就向上跳起来了。娃娃跳可 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丰富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弹力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5、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6、学生汇 报讨论、交流的结果。(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撑杆跳高的撑
杆、跳水运动的跳板、自行车的坐垫、沙发 、睡宝床垫、夹克、蹦蹦床等)

三、教师小结本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橡皮筋 、竹片这些不起眼
的物体里面也有科学。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远,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
会发现生活里处处有科学。

板书设计

(外力作用) (去掉外力)

原来形状 形状改变 恢复形状——弹性

(荧光棒)(拉簧)(橡筋)------ ------

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

-可编辑修改-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会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3.能够通过游戏对物体的平衡现象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认识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所引起的。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物体的平衡与物体重心的高低和支撑点是否在重心的作用线上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到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各种小物体、不倒翁、三角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力

1.熟了的苹果会落地,被抛起的石头最后会怎样?

我们跳得再高最后都会怎样?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事物的共同点。

得出共同点都受到一种力的影响,这种力是重力。

-可编辑修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因为地球的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而产生的。

3.组织学生讨论:停留在空中或受到支撑的物体有没有受到重力的影响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研究重力的大小,学习测量重力。

1.讲解测力计的使用。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和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2.学生选择身边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步熟悉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规则。

3.教师巡视进行及时的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1牛顿的大小。

三、研究重力平衡现象

1.出示不倒翁

2.组织讨论:怎样使不倒翁平衡,不再倒下。

3.学生动手实验。4.指名汇报实验结果。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可编辑修改-






4.《摩擦力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现象产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有关;

3、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 重难点在对摩擦力的理解和摩擦力大小与有关因素
关系实验研究。

教学准备:洗洁净 、不锈钢管、钩码盒,钩码,测力计、砂纸、实验记录
单,玻璃杯,大米等。

实施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可编辑修改-



1、师出示一根不锈钢管(一端已涂上洗洁精)

今天这 堂课,老师需要两名小助手来帮忙,一名力气要大些,谁的力气大
些?我还需要一名力气小些的助手,谁 的力气比他小些?指名

他们到底谁的力气大呢,老师不知道,先让他们比一比,好吗?老师这 里
有一根铁棒,现在请他们俩进行拔河比赛,大家猜一猜,谁能够胜利?

让一大一小两名男生上台比赛拔河。结果大家十分惊讶胖子竟然输了。

2、师:是什么原因让原来的大力士输了呢?

师让大力士说说当时的感受:有力使不 上,手上太滑。请小个子说说胜利
的原因:有摩擦力。

3、你想公平的比赛吗?好,把手擦干净,你们再比一次,看看这次谁能
胜利。
4、两次比赛,你的力气不变,第一次比赛,你失败了,现在却胜利了,
你能说说,这次胜利是什么 帮了你的忙吗?

5、原来是手和铁棍之间的力在变化,这就是神奇的摩擦力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摩擦力

二、感受摩擦现象。

1、师生实验感受摩擦现象。

摩擦力到底在哪里呢?请你跟我一起做。伸出右手像老 师这样在空中左右
移动两下,然后再放到桌上紧贴桌面左右移动,两次移动你的手掌有什么不一
样的感觉?

2、手移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感到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像
桌面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可编辑修改-



3、探究摩擦力的产生:

手在空中运动,手不接触桌子,手和桌子之间有摩擦力吗? 这说明摩擦力
产生时两个物体必须接触。现在手接触桌面,放在桌面上,但静止不动,这时,
手 和桌子之间有摩擦力吗?说明摩擦力的产生需要运动。

4、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运动 或活动,在运动中哪两个物体之间
接触了,产生了摩擦力?生举例。

5、根据学生回 答,得出在水或空气中运动也会产生摩擦力。课件出示阻
力定义。摩擦力无处不在,让我们来看一看。生 活中,你还发现哪里有摩擦力
的存在吗?

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活动体验摩擦力的大小。
< br>摩擦力无处不在,请看,老师这边的钩码盒在移动时会产生摩擦力,那这
时的摩擦力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

老师给各小组一个钩码盒,里面有一个或几个钩码,大家测量一下 拖动它
时产生的摩擦力。注意,拖动钩码盒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匀速,不要太快也不要
太慢。每人 测一次。我们比一比,看谁测得最准确规范,测量完就坐好。

2、下面我们汇报一下,你测得的摩擦力是多少呢?板书

大家看一看黑板上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吗?大家测量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小 组同学请轻轻讨
论一下。

3、汇报、交流。

大家研究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可编辑修改-



板书压力大小,接触面光滑程度。

4、师生共同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有关。

(1)汇报交流。
< br>大家刚才设计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上台介
绍的同学要把你们小组的 研究成果说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有不同的意
见,听完后再交流,好吗?

(2 )同学们设计的方法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法来实验,大家
分好工,别忘了把记录填写好。我们 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安静、最守纪,效果
最明显。

(3)学生探究。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探究结果。

大家刚 才研究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组的研究成果给大家介绍介绍?其
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有不同的意见,听 完后再交流。

学生交流。

(5)小结。大家研究得很认真,交流得也很积 极,很像一个个小科学家。
通过大家的研究,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啊?

5、师生共同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

(1)摩擦 力的大小仅仅和压力大小有关吗?和物体接触面的大小又有什
么关系呢?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 还是先请大家讨论,完成记录表二
的表格以上部分,再看看需要什么材料,填好的小组举手,老师同意后 再实验。

(2)老师巡回指导。

(3)交流探究结果。

-可编辑修改-



现在,谁愿意把你们组的研究成果给大家介绍介绍?

有不同的意见吗?

现在,我们又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了?

四、认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智慧,更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 需要一种良好的实验态
度,现在,老师来看看,哪一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得又好又快。……大家都很棒!< br>
1、摩擦力既然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那我们在生活中
该怎样来增大 或减小摩擦力,来为我们服务呢,大家先来看一看,然后再说说
有没有其他的事例。课件演示。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交流。

3、现在进行智力大比拼,看看谁最聪明。⑴系鞋带 ⑵牙签插水果 ⑶自
行车刹车 ⑷木针 ⑸滚筒 ⑹弹簧秤不碰外壳

五、总结并延伸。

1、看来大家今天学习得都很不错,通过摩擦力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
启发?

2、拓展。

今天,我们的同学,敢于想象,善于动手,乐于交流,都是一个个小科学
家。其实,摩擦力还有更多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板书: 产生:接触、运动

摩擦力的秘密 压力的大小

大小: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可编辑修改-







5. 《降落伞》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是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大小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

3、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猜想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难点:运用已有的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的伞面、相同长度的绳子、重量不同的夹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可编辑修改-



师:同学 们,科学使人类实现了很多梦想,人们借助飞机可以到达几千米
的高空,也可以利用降落伞从几千米的高 空安全落地。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
来了一段跳伞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大家想看吗?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生: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迅速下落。

生:降落伞打开以后,速度就慢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下降速度先快后慢。那 在这一快一慢的变化中蕴
含着什么科学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降落伞的奥秘。(板书课题:< br>降落伞)

(二)提出猜想

师:课前老师将我们学校学生自己制作 的降落伞作为礼物送给了大家,你
们喜欢吗?我想大家一定对它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哪个组愿意先给大家 展示一
下你们组的降落伞呢?

(学生展示,并做简单介绍,汇报三个组,剩下三个组。)

师:请其他组把你们的降落伞也拿上来让大家欣赏一番。

师:真不错,大家想不想让你们的降落伞也像影片里的一样,来一次飞行
表演呢?

生:想

师:好,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站在桌子上,模拟降落伞从高空降落的样子。上面的同学两手捏住降落伞的两边,保持在同一高度,当听到下面
同学喊一、二、放时, 同时放手,明白了吗?

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降落伞的下降过程。

-可编辑修改-



师:降落伞下降的速度相同吗?

生:不相同,有快有慢。

师:是这样吗?我们再来一次。

(学生再次放飞降落伞)

师:真的有快有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影响了降落伞 下降的快慢呢,
大家能不能猜一猜?

(三)设计实验,猜想验证

师: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出现了这么多猜想,要验证这些猜想
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生:设计实验来验证

师:好!但是这么多的猜想,我们一下子研究不了,再加上 老师所带材料
的限制,我们先研究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这两个问题,剩下的我们课后接
着研 究,行吗?

师:现在每组选择一个猜想,小组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案。并完成实验表格
前三步。

师:哪些组选择“悬吊物的重量”来研究的?说说你们设计的验证方案。
(同种方案只汇报一组 )

生:做一顶伞,只改变悬挂物的大小,用时间来测量……

(教师强调:要从同一高度放飞)

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做两顶伞,同样大小的材料,同样的绳长,不同重量的悬吊物,看降
落的速度。

-可编辑修改-



师:剩下的组选择的就是“伞面大小”了?来说说你们设计的验证方案。

生:我们也要制作两顶伞,改变……

师:验证方案确定好了,根据你们的要求,老师 为你们准备了所需材料,
但在开始之前,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我们的实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1、组长合理分工,组员合作,迅速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中要认真 观察,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完成后共同得出结
论。(完成记录表4、5步)

3、上下桌子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能接受吗?各组的材料员来领取你们所需的材料

师:通过刚才的制作和试飞,你 们的猜想得到验证了吗?请各组选派一位
代表上台汇报你们的研究结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深化

师:通过大家的验证,我们得出:

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板书: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1、调查
教学目标:
-可编辑修改-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
序。
3、认识古筝是一种多弦排列的民族乐器,了解情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征
是有差异的。
4、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给物体排序。知道收集资料及整理
资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知道排序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识什么是排序。 < br>在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收集许多证据,但当你面对所收集到的这么多资料
时,你将如何进行处理呢?
2、排序是整理证据(资料、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活动。
1、通过类比实例的讲解,使学生认同排序是生产、生活、学习以及科研
活动中的经常活动。
通过对体育比赛运动成绩的名次排列,使学生领会排序区别于观察、调查、
实验等收集资料的方 法,是随后的资料整理。
2、练习正确排序及讨论排序的意义。
给声音传播的速度的数据排序。
a) 看到这么混乱的资料,你将进行臬排序呢?
-可编辑修改-



b) 想想排序有什么目的。(为什么要进行排序)
c) 排序要根据资料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排列。
d) 根据排序结果分析,递增排法与递减排法都是要以的。
3、自己收集资料进行排序。
(1) 收集三种不同的纸张,并对它们进行排序,注意要说出排序
的依据、即根据哪一个特征进行的。
(2) 按照两个以上的特进行排序。(透明度、厚度)


2、预测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从五个一组 的教材实物
图示中,正确归纳出其中四个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区分出哪一个不同类。
2、视分类的科学依据。善待自然界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据教材的图示,能够连续地发现分类特征。模仿教材的图示,
用多极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认识分类
1、商店为什么要有标识牌?
-可编辑修改-



标识牌的内容说明了商品如何堆放?
2、假如让你当一个文具营业员,你能将下列文具分成六类吗?
二、活动
1、分类活动——文具分类。(P82)
作图文具:涂改文具:刀具:笔:纸:粘贴工具:
2、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分类有什么作用?)
※ 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
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
※ 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3、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历史及知识。
(1)、故希腊亚里士多德将动物分为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和陆上走的三
类。
(2)、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的“双名法”给生物命名。
4、分类方法。
(1)、找相同点:P60
(2)、多极两分法:P61

-可编辑修改-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写景的片段-岗位说明书范文


河北美术-国际贸易实训报告


聊城人事-自我介绍作文400字


上海海洋大学录取分数线-高考成绩查询2012


护士自荐信范文-雪莲花的功效


海南农垦中学-结婚致辞


恐怖谷理论-真情作文


曾泳-如何写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