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考研考试时间-领导述职报告范文
第1课 节 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
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
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通过对
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
生对美好生活的
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
传统节日
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
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
,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
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
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
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
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
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
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
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
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
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
生
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
受。
(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
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
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
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
br>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
统文化。
第二课
看花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
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
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
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
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
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
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
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
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
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
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
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
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
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
灯市的绘画方法,并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
br>灯。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
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过程:
(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
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
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
风俗活
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
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
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
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
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
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
念文化。
第三课 水墨变体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
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
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第四课 穿穿编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
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
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
国
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
受
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
br>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
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
我
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
用手指
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
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
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五课 纸卷魔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
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
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思路:
观看碟片: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猜谜语: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动物谜语。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
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蛇)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喊妈妈。(羊)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
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该动物的纸卷造型让学生欣赏。
小组讨论: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纸卷动物造型,让学生分析讨论:采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的?
学生试做:学生试做动物纸卷进造型,做好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述。
学生制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卷动物造型,可模仿范图制作,也可自己设计造型。
交
流与评价:以“纸卷世界”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介绍作业,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构思制作的。
课后拓展:回家后,尝试用纸卷做“小兔子的一家”。
第六课 罐和壶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了解一些陶艺历史,使学生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同造型的罐和壶的制作方法。
2、操作领域:学习制作的方法,能做一个简单的“罐和壶“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陶艺知识,学习制作“罐和壶”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制作的方法,并可以加上一些装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二、用布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学生上台摸一摸陶罐,分析一下罐子是由哪几部分组
成的?
三、讨论制作方法。如果要做好
一个陶罐要从哪里入手,学生讨论。出示:毕加索的《鸟形壶》,学生讨论
是如何来制作的,教师总结、
演示制作方法。
四、研究“装饰”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想像。
五、制作“罐和壶”,可以模仿书本,也可以自己想像。
六、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开展活动。罐壶展示会,学生每人一张评价纸,把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名称写下来,并写好在哪里,还有哪里要修改。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
八、课后延伸: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罐和壶的图片,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九: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课 适合纹样
教学目的
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
br>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
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适合纹样图片和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
br>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
由于师生未曾探讨过,所以学生还不能讲清楚纹样的结构特点,这时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
2.讨论研究。
(1)适合纹样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①学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范图。
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同时归纳并板书学生的观点。
(2)结合教材中的图例,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同时小结板书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
衡式、
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图案样式。
(3)组织学生讨论适合纹样的内容选择。
①教师播放课件收集的适合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
②师生共同归纳纹样内容选择: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几何形状等。
(4)教师展示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①学生看图片范作。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展示的“制作步骤”。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设计创作一幅适合纹样作品。
(2)允许用不同的绘画工具。
(3)圆形或方形均可。
4.交流评价。
(1)老师展出学生的作品。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3)同学之间互评并提出建议。
(4)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6.提示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用不同材料设计适合纹
样:编制、雕刻、剪贴、物品粘贴等,以便学生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第八课 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
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
”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
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
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
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
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
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 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
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
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
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
、
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
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
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
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如门、
窗、顶、灯等。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
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
体结构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
画。
(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
第九课 我设计的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车辆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应用,知道车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
(2)技能目标:培养对车辆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设计新的车辆造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难点:①
想象与设计的思路。
② 绘画与表现的技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车的音像素材、播放器、power point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教师播放与
车有关的声音资料,如火车鸣笛、车轮滚动、汽车喇叭声、摩托启动、自行车刹车等,学
生听辨声音,以
此判断车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分析——
(1)车辆的外形:根据所听
车声,猜测发出声音的车辆,回忆车辆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车的
外形轮廓。
(2)车辆的功能:说说这些车的作用,再用肢体动作模仿它们不同的工作状态。
2、教师对同学的讨论结果予以简要小结,使同学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即:车辆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应人们的需要而改进、变化。人们在设计与制造时,主要考虑的是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形变得更实用、更漂亮,
二是功能变得更强大、更多样。
3、师生共同就车辆的设计展开以下活动——
(1
)教师向同学介绍班格尔等著名的车辆设计师以及各种经典车型,同学也发表意见对众多大师的作品
谈谈
自己的观点。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各组选派同学向全班同学交流,介绍本组同学的好创意、金点子。
(4)教师对同学的发言做简单小结,同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即:
·外形创作可分为几何形、实物形,力求简洁、协调;
·功能设计可分为组合式、添加式,力求多效、强势。
4、教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予以强调,并用简洁的线条进行绘画演示。
二、创作与表现: <
br>1、采用情景创作的形式,由学生担当车辆设计师,自行设计创作一幅新款车型效果图,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资料图重新组合。
2、动作快的同学,可采用以下不同的练习方式——
(1)在完成的效果图上添画一些必要的人物或场景,添加成完整的情景图。
(2)继续设计其他款型的车辆。
三、评价与反思:
1、作品交流。
(1)小组交流。同学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向本组同学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2)全班交流
。以“车展”、“新车发布会”、“车辆设计展示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同学将作品展
示在教师课前准备
好的作品展示区内,全班同学观看这些作品,由各小组选派的“推介员”负责向全班同学
介绍本组的优秀
作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2、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小结,鼓励同学开阔思路,设计出更具高科
技、更富时代感、更兼人性
化的新车。
第十课 我造的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造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车辆的造型特征,并对废旧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
(2)技能目标:掌握造车的基本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车。
(3)情感目标: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活动时的持久性与耐挫力。
教学重点
运用废旧材料“造车”,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