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玛丽莲梦兔
924次浏览
2020年09月28日 11: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写中秋节的作文-渭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2020年9月28日发(作者:卞之琳)


小学五 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章节课题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3》

个人备课
修改建议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过程与方法
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2.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 识与日常生活中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
间相对关系。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仔细认 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教学难点: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 猜
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
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
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 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
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 br>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
种不同的方法)。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
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1.2.3 家庭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物体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过程与方法
1 105


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2.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 识与日常生活中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
间相对关系。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仔细认 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教学难点: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学生们猜是小正
方体怎样组合而成的。
2.教学生具体画图,如何使用工具画图。
二、 课堂练习
让同学们自己画:
多个立方体的堆积。
三、 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纠正画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阴
影线)。
四、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配套3,家庭作业:配套练习改错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教学反思






章节课题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2.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10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
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 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
÷2=9,18÷3=6,18÷4=…; 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
×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
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
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
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 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 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
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3 105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
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
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
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
的倍数)
三、课堂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
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倍数:
因数:
条件:整数除法,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注意 不包含0因数和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
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4 105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
数。
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
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 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
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 能
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
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 725,815,922,986,
990。
③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
什么特点?
12 ,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
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 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
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作业设计:
1 、在1~5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5 105


(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
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5 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 动的基础上
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
值。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
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
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怎样摆出的数
一定是5的倍数呢?
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
位,那么你能从个 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
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猜想,初步感知 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学生进行猜想。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23、26、29都不是
3的倍数。
(3)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
当的引导。
2、可能出现的问题。
6 105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
除的数且被3整除。
3、探索猜想。
(1)学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3位数。
(2)学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
学的内容。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即个位上是3、6、9
的数是3的倍数。
4、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①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②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4)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 ,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
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请同学们在今后的 学习中
要注意。
三、自主探索,总结3倍数的特征
1、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
找呢?我们要聪明地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师出示100以内数
表,每小组各一张,在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呈
现学生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 表,如下图。)
2、引导观察。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 么特征?把你的
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
么不懂的地方。
(3 )学生可能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
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 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3、教师引领。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
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 数位上的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
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
(3)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特征。
4、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 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5、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br>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
7863……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
同。
四、巩固应用
7 105


1、从3、0、4、5这4个数字中,选出两 个数字组成1个两位数,分别
满足以下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2、完成教材19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p11,3.5.8.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
5、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
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
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 ) 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
数。( )
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 )。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三、指导练习
1.第5题。
8 105


观察题中的情境,悼念有用的数学信息。
你知道找回的钱对不对?为 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
流。(因为妈妈买的是郁金香和马蹄莲,它们的价钱都是5的倍 数,妈
妈付出50元,不管买了多少马蹄莲和郁金香,找回的钱都应该是5的
倍数,所以找回1 3元是不对的。)
2、第6题。
观察并说明题意,明确“至少”含义。至少是指刚好比22 大,不能大
得太多,又必须是3的倍数。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这道题的实质是:求一个数最 小的比22大的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得
到答案:比22大的最小的3的倍数是24,所以至少要来2个 人才能正
好分完。
2.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问: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这是一道开放题,要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来解决。教 师要引导学生发现
解决这样的问题思考方法及三种填法:如想“□7是3的倍数”, 首先
要判 断最小可以填几,就要想“□+7是3的倍数”,□中符合条件的
数最小可以填2。如果最小填2,那么 也可以填5或8;如果最小填1,
那么也可以填4、7;如果最小填0,那么也可以填3、6、9。
3.第8题。
这也是开放题,要找出一个偶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可以先确定该数
的个位上的数,再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来确定其他位的数。而要找一个
奇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也是先 确定个位上的数必须是5,其他数位
上可以取任意数。
4.第11*题。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索 偶数和奇数的性质。练习时,可以让
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理解。
5.第10题。
从 4张卡片里取3张有哪几种不同取法?(第一种:4、3、0;第二种:
4、5、0;第三种:3、5、 0;第四种:4、3、5。)
每3张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第一种:430、403、3 40、
304,第二种:450、405、540、504,第三种:350、305、530、503 ,
第四种:435、453、345、354、534、543)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数据填在书上。
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同时请找3 的倍数较快的学生介绍方
法。(只需要看每一种取法的3张卡片之和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是,
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全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那么它所对应
的那一组数据也将全不是3的倍数 。)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快
的学生介绍方法。(如可以直接从3的倍数中找个位是0、2、4、 6、8
的数)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
9 10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

找 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
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
力。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判断出质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找下面各数的因数。
2 15 51 57
2、把1-20这些自然数进行分类。
生: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生:……
板书 :
奇 数:1、3、5、7、9、11、13、15、17、19偶数:2、4、6、8、10、
12、14、 16、18、20
师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二、新授
1、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同桌合作先找出奇数和偶数的因数,再按要求填入表格。生:同桌
合作后汇报。
板书: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
因数
奇数 1 3、5、7、11、 9、15 13、17、19
偶数 2 4、6、8、10、12 14、16、18、20
师:自学课本(出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通过自学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生: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有什么困惑?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明确: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师:观察奇数和合数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偶数和质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奇数不一定是质数,偶数不一定是合数。
2、火眼金睛:
4 12 36 25 28 22 35将这些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7的倍数:
师:先观察这些质数的倍数都是什么数?这些数的倍数都是合数吗?
生:除2是质数,后面2的倍数都是合数.3、 5、7都一样.
结论:(1)、一个质数的倍数,除它本身之外,都是合数。
(2)、偶数除了(0和2)之外,都是合数
3、找出100以内所有质数。
10 105


师:大家真聪明,大家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结论,利用“筛选”的方法很
快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把质数用圆圈画出来。
生:同桌合作完成交流,的方法比较快。师:出示完整100以内的质数
表。
说明: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
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 表检查对智力小测验的判断是否正
确。
三、生活大拓展
大家学习这些知识,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
(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
数。( )
2、智力找朋友
质数 合数

27、37、41、58、61、73、83、95、11、14、33、47、57、62、87


3、开心辞典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四、全课总结: 你这节课都学到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据质数和合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练习提高。
教学重点:
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2、20以内有哪些质数?
3、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1 105


23 30 47 52 33 71 85 97 98
指名说一说23为什么是质数?97为什么是合数?
二、指导练习
1、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什么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多少?它
是偶数还是奇数?
(3)是不是所以的偶数都是合数,所以的质数都是奇数?( 4)最小
的合数是多少?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以上问题,并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
生举例说明。
2、教材练习四第3题
(1)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探讨这三个问题。
(2)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这些数都是几?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组中的两个数分别是3和7;13和7;2和4。
3、教材练习四第4题
(1)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帮助小猴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中交
流。
4、教材练习四第5题(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由老师说出一个大于2的偶数,同学们 找出和为
这个数的两个质数,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数字:8 12 14 20 24 学生两人一组,互玩游戏。
三、提高练习
教师出示:在8,15,4,13,19,2,26,9,45,32,17,22这些数
中,
偶数有: ,奇数有: ;
质数有: ,合数有: ;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章节课题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2 105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 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五、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是多少?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五、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设计: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
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反思

13 10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教学重点:
1、长正方体的特征。
2、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二、计算:
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 .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
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
40厘米=0.4米 80厘米=0.8米
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
问:根据是什么?
2、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
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 多长的彩灯线?
问: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
线,是求几条边的长度和?
独立计算
三:作业设计:
1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棱长和
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 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
是多少厘米?
4 学 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
分米。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 大的纸板?
四、小结:
板书设计
长正方体的特征。
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14 10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表面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
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
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
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
板书: (长×2+宽×2) 底面周长×高+长×宽×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作业设计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 包装这个盒
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
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五、小结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5 105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
表面积是( )。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 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
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4 、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罩,长6分米,宽4.5分米,高4分米。做一个这
样的铁罩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 ?
三、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审题和方法的多样性)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 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
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 br>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 1.8米,在它的正面
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
积)
3、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在它的四周
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 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
一层水泥, 抹水 泥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
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 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5、装修一间居室,长和宽都是3.6米,高是2.5米,门窗面积10平 方
米。在居室四壁和顶棚都贴壁布,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居室是什么
形状?求几个面的总面 积?)
四、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
教学反思:





16 105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 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
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
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 小的玻璃杯。先往
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
的水倒 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
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
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 ,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
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 、领操
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
空间,地球只是宇 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
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
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
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
0张。
17 105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三:作业设计: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
米,它的表面积大。( )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
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
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
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18 105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
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
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 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 活中,有
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 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
体积呢?他们的 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
一 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
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1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
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 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
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作业设计: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
米?
4、看表计算: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
各是几厘米?
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 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
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板书设计: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教学反思:


19 105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 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底面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 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
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 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
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四、作业设计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
分米,宽是3分米。这 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
是多少? (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 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
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 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 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
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
已知每根木板宽0 .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20 105


五、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
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理 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
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总结
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五:作业设计:
选择恰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2)、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
米,它的表面积大。( )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21 105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 别基
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
方法。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单位 单位 单位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
位。
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想一
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 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
×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
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50×30×40=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 .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
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 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
22 105


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 7.8×80=624(千克)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
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作业设计:
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
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一根 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
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 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
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容积
教学目标:
2、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
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 、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
一量泥块的长、宽、高。 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
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
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
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 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
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23 105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
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 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
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
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
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 体积是用
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
怎么计算它的体 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作业设计: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
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 厘米,宽20
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 ,倒入一个长方体水
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
板书设计: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 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24 105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V =sh
三、 练习设计: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
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 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
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4、练一练
(1)、一块长 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
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
是多少?
四:作业设计 :
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 0厘米的三合土,
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
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 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 的长方体。
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五、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19)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练习
教学目标:
25 105


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体积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 )单位 ( )单位 ( ) 单位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
位。
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想一
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 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
×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
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填表
50×30×40=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 .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
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 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
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 7.8×80=624(千克)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
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作业设计:
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
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一根 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
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 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
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26 105


四、小结
板书设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20)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作业设计: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是物体
所占 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单位。常
用的单位有 、
、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 单
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 或 。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
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 。
(4)、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
是 ;表面积是 ;体积 。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
面积是 ;体积是 。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 ,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 )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 )
27 105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
的正方体。( )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 )
3、选择正确答案:
(1)、 3.05立方米=( )
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2)、 4560立方分米=( )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三 、小结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21)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 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
识得以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
固。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
外套: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 只列
算式。
商标面 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求磷
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 ,
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
柴盒的容积,求火柴 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 长方体。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
(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28 105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 小组合作摆一摆)
如果 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
盒?(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作业设计: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 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
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
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
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 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
2 .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独立完
成: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 样的体积。)
(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质量=比重×体积)
1.4×78=109.2(吨)
(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 是乙队运的
2.5倍。两队各运多少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 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
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
内的 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独立完成,汇报。
5、一个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 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
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铁皮厚度忽略不
计 。)
(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 规则的石
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
积是多 少?
五 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22)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 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设计:
29 105


一、复习:
1.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V =sh
三、练习设计: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
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 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
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四、作业设计: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
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 。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 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
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
已知每根木板宽0 .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时(23)
教学内容: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0 105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作业设计: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是物体
所占 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单位。常用
的单位有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
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 或 。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
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 。
(4)、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
是 ;表面积是 ;体积 。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
面积是 ;体积是 。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
这根木材的长是 ,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 )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 )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
的正方体。 ( )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 )
3、选择正确答案:
(1)、 3.05立方米=( )
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2)、 4560立方分米=( )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三 、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时(24)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 体积等知识得以巩
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
识得以巩固。
31 105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
外套: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 只列
算式。
商标面 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求磷
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 ,
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
柴盒的容积,求火柴 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 长方体。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
(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 小组合作摆一摆)
如果用长45厘米, 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
盒?(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作业设计: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 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
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
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
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 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
2 .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
(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
(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 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
2.5倍。两队各运多少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 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
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 ,这个水箱
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独立完成,汇报。
5、一个 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
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 。(铁皮厚度忽略不
计。)
(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 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
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 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
积是多少?
五 小结;
教学反思:
32 105










章节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26)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 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填空.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
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
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
33 105


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
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7)
教学内容: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
(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和 58
(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 和 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1)读分数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2)写分数.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 六分之五
四十分之一 十八分之十三 三十分之一 四十五分之三十七
板书: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2,教学分数单位.
(1).做一做(下)
(2)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
34 105



(3)小结.
板书: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4,教学教学.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2)板书:∵ 1人占全班人数的142,5人就是5个142,5个142是542
∴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三,作业设计
永兴小学五年级(2)班有38人,其中有8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
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
(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C,分数中的分子表示什么,分母呢
D,什么叫分数单位
E,有关分数的意义,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需要大家帮助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4的分数单位是1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28)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 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
35 105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
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
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
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
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
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
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
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
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作业设计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
36 105


4 .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 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
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 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
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 1÷3=0.333……(米)=13(米)
例3: 3÷4= 34
被除数 ÷ 除数 =被 除数 除数
a÷b=ab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29)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 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 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
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
位名称.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37 105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设计
1,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2,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3,填空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板书设计: 17÷60=1760(时)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30)
教学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
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
的分数单位.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
24( )34 15( )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
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 .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
(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
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 13 38 13 25 13 38 35 25
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 17 < 16 < 15 < 14 <13,
∴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
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8 105


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5,
§ 因为快车从甲站 到乙站要行10小时,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
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5小时,那么慢车每小 时行全程的115.因此,相
遇时:
快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0×6(即6个110)=610,
慢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5×6(即6个115)=615.
三,作业设计
1,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应用题
(1) 甲车从东站开往西站要7小时,乙车从西站开往东站要8小时,甲,乙两
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 哪一辆车行的路程长
(2)某小学学生在一块地里收棉花,第一天收了这块地的325,第二天收了
这块地的320,第三天收了这块地的225,三天中哪一天收得最多 哪一天
收得最少
四,小结
五 板书设计:
18 < 17 < 16 < 15 < 14 <13,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31)
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
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
些分数分组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 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2)在下面的线段图上,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 哪一段上的点表示
的是假分数
(3)揭示课题:
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
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
39 105


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
表示假分数 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33 55 105 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P99 .例 3 : 把33,84化成整数.
板书: 33=3÷3=1
提问:A,3÷3表示什么
84=8÷4=2
B,8÷4表示什么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
二,作业设计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
244 255 724 546 10025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6,分数ab
中,当a,b分别是什么数时,它为真分数 什么数时,它为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12,35,1112 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例:53,88
假分数≥1.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32)
教内容: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 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
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40 105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
述:通过复习大家知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 数时,能把假分数化成
整数;但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
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 中3是什么数 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板书: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 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
方法.
(1)教学.例 4 : 把65,83化成带分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
(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
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
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三,作业设计:
1, .做一做
41 105


2,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33)
教学内容: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 法,并能正确地把
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个13是( )( ) 6个16是( )( )
8个18是( )( ) l4个12是( )( )
18个15是( )分之( ) 17个14是( )( )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 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 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
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 .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
(2)板书: 2 =5×2+45=145
(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 积
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做一做1,2
42 105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 .1,3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
(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
原来的分子作分数。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34)
教学内容: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 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
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
3=( )8 7=( )1 6=( )1 2=18( )
9=( )8 5=( )7 4=4( ) 3=24( )
二,综合练习
1§ 弄清楚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2,(1)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2)板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部分 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须从整数中
或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进行改写.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作业设计:
P106 .6,7,9,10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
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43 105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
原来的分子作分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35)
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
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 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
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34( )35 1520( )42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
23=( )÷( ) 58=( )÷( )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2,反馈.
(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板书: 12=24=36
C,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3)小结: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零除外)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不变.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提问: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 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
(2)说数接龙.
56=5+5( )……
三,作业设计
1,要求大小不变.
13=( )6 1015=( )6 14=5( )
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34 2132 1520 15 420
44 105


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 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 A,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B,运用分数的性质,你能做什么
C,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你还想从哪些方面去探索分数
的知识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3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36)
教学内容: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 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
(或分子),而 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34=( )8 12=( )10 6( )=27
23=( )18=1624 1224=( )( )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教学.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提问:
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23=2×43×4=812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1024=10÷224÷2=512
补充例题: 把2和37,58化成分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大小不变的分
数.
分析: A,想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B,2是个整数,怎样化成分数呢 以多少做分母,分子又是多少呢
※.做一做1,2
三,作业设计
提问:这道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份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
45 105



述: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也扩大 (或缩
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分子不变,分母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反而缩
小(或反 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即: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这个分
数就扩大3倍;如果分子不变,分 母除以5,这个分数就扩大5倍.
2,
§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
系起来思考,进行填空.
3, .思考题
§ 先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
倒满已装入5升的7升水桶,这时5升水桶里剩下3升水;将7升水桶中
的水倒掉,把5升水桶 中的3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
升水,倒满已装3升的7升水桶,剩下的就是1升水.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37)

教学内容:约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
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
34=9( )=( )20 824=( )6=1( )
50125=( )25=2( ) 1860=9( )=( )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 而分子分母又
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
不继续找了
板书: 1824 =(18÷6)×(24÷6)= 34
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B,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做一做(上)
※ 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
46 105


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
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 分成最简分数.)
(1)教学.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B, 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板书:
※ 先找出824的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再约分.想一想824用什么数去除
可以使它更快地化成最简分数
※ 把1230约分.
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
板书: 1230=(12÷6)(30÷6)=25
※. 做一做(下)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找出最简分数.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概括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例 2 把1230约分
1230=(12÷6)(30÷6)=25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38)
教学内容: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和解题中将得到的分数能约分的约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自觉进行约分的习惯.
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47 105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2, 6
§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
题中的五个分数都 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
3, 7
4,. 12
§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
×2×3
即:56=5×2×2×36×2×2×3=6072
5, `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三,作业设计
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39)
教学内容::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通分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
34=( )8 34=9( ) 34=( )24 34=( )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
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4,揭示课题:通分
48 105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
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的目的.
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 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
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
没有发生变化
(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
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 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 数,然后把各分
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 口答填空.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40)
教学内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教学目标:
49 105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通分能够运用于实际作业中。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练习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
(2)反馈并小结.
板书:∵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23,34和35 47,914和1528 11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
(1)先通分,再把9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10,20和15]=60
910=5460 1720=5160 1315=5260
5160<5260<5460
∴ 1720<13152044
∴ 47>511
(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 3.5个17正好是一半(12), ∴ 47比一半大;
∵ 5.5个111也是一半(12), ∴ 51比一半小;
∴ 47>511
4,
§ 解答此题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这两方面知识.
要在16和15之间找出一个分数,其方法有——通分法.
∵ [6,5] =30 ∴ 16=530 15=630
由于通分后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差1,仍不能找到一个比530大比630小的分数.则可将这两个分数再扩大2倍,得1060,1260,这时可以找
出一个比10 60大比1260小的分数是1160了.如果还要再找两个这样
的分数,则再次将两个分数扩大倍数.
四,作业设计
.6,8,9,10
50 105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 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可以只把分数部分< br>通分,整数不变,但通分的过程中和通分的结果中,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时(41)
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 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
位数不足的要用补足.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910 3100 1 4251000
填空.
0.9里面有9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7里面有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13里面有13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4.27表示( )又( )分之( ).
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认识矛盾
自学课文.例6 ~ 例7 (1)思考: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2)反馈.
.做一做
习后提问:谁能说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板述: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 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
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②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310 5100 1 3
51 105


习后提问:A,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B怎样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即十进分数)化成小数呢
板述:分数化 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
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四作业设计;
.2,4,6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
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 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
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时(42)
教学内容:一般的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
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4 25 40 9 14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1 3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25 0.6 0.03 0.328 0.012
3,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例8 : 把34,725,940,2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
三位小数)
1,思考: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板书: 34=3÷4=0.75 725=7÷25=0.28 940=9÷40=0.225
29=2÷9≈0.222 514=5÷14≈0.357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 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
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C,再观察例8中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
D,再看看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
板述: 4=2×2 25=5×5 40=2×2×2×5
52 105


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
14=2×7 9=3×3
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E,由此你发现分母是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
3,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
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 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
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做一做
三,作业设计
17=0.142857 211=0.2854714 433=0.12
8,10,12
板书设计 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
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 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时(43)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明
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这里的单位
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2)小结:①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
53 105


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
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② 整数(零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户.把整数化成假分
数,用指定的分母 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③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
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 .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 .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3)提问:刚才在练 习约分和通分时,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 的基本性质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不变.
※.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2 .3
§:从两种思路解答:
(1)根据分数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台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求160台是25 0台的几分之几.把250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50份,
每份1台,160台就是整体的160 250=1625;
(2)根据除法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的几分之几,是以录音机的台数位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160÷250=160250=1625.
3, .3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然后根据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把结 果写成分数形式.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能化成带分数
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
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作业设计
1.1,2.(做书上).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54 105







第十九课时(44)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
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 成带分数或整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
小。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5812和1124 56和29 1 ,1 和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1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
§: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的区别:
第一: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水等分成7份,求一份 是多
少,2÷7,因为求的是用水吨数,所以得到的结果要注单位名称吨
第二:求平均节约用水 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看作单位求一份是整体
的几分之几,1÷7,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
(3) 10
(4) 11
订正: 1千克=1000克
蛋白质:4001000=25
淀 粉:2901000=29100
脂 肪:2001000=15
(5).12
§:将14和15分别扩大倍数,得:1040和840,中间可插入940;
同方法:将45和710分别扩大倍数,得1620和1420,中间
可插入1520.
(6) .8思考题
推想:在所求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中,必定有两个是由第三个分数的分
55 105


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而得到的.由于题中给出的数字是1~9,且
每个数字 只许用一次,所以,在所求的分数的分母或分子中,5应在时位上,
如果5在个位,就不可能约分,而先 从分母(或分子)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
的几个分数去考虑,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答案.另外,用9个数 字组成的3
个分数,一般约成最简分数都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可以从能约简为12的
分数试起;
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2,且分子,分
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 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
的分数.
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三,作业设
(1)P .8
(2)P .9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教学反思:



第二十课时(45)
教学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
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 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 这里的单位
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 P .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2)小结:①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
56 105


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② 整数(零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户.把整数化 成假分
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③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
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 P .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P .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P .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3)提问:刚才在练 习约分和通分时,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 的基本性质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不变.
※ P .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 .1
2,P .3
§:从两种思路解答:
(1)根据分数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台数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
求160台是250台的几分之几.把250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50份,
每份 1台,160台就是整体的160250=1625;
(2)根据除法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 音机的几分之几,是以录音机
的台数位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160÷250=160250= 1625.
3,P .3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然后 根据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把结果写成分数形式.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能化成带分数
的要化成带 分数.
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
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作业设计P .1,2.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57 105






第二十一课时(46)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
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 成带分数或整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
小。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设计: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5812和1124 56和29 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
3,综合练习.
(1)P .8
(2)P .9
§: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的区别:
第一: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水等分成7份,求一份是多
少,2÷7,因 为求的是用水吨数,所以得到的结果要注单位名称吨
第二: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 吨看作单位求一份是整
体的几分之几,1÷7,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
(3)P10
(4)P11
订正: 1千克=1000克
蛋白质:4001000=25
淀 粉:2901000=29100
脂 肪:2001000=15
(5)P.12
§:将14和15分别扩大倍数,得:1040和840,中间可插入940;
同方法:将45和710分别扩大倍数,得1620和1420,中间
可插入1520.
(6)P.8思考题
58 105


推想:在所求的三个 大小相等的分数中,必定有两个是由第三个分数的
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而得到的.由于题中给 出的数字是1~9,
且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所以,在所求的分数的分母或分子中,5应在时位
上,如果5在个位,就不可能约分,而先从分母(或分子)是五十几或一百五
十几的几个分数去考虑,可 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答案
.三,作业设计,
用9个数字组成的3个分数,一般约成最简分数都 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可
以从能约简为12的分数试起;
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 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2,且分子,
分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
的分数.
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二课时(47)
教学内容: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
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 ,正确地约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设计: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题
59 105


中的五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2
×3
即:56=5×2×2×36×2×2×3=6072
5,P . 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三,作业设计 P. 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教学反思 :





第二十三课时(48)
教学内容:通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
分;
2.过程与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课型: 练习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
法,能进行通分
1、P .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
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
的.
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 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 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
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 br>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 什
么没有发生变化 ( 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
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 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
们的大小了)
60 105


3、通分的方法.
(1)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 数,然后把各分
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 口答填空.
五、重点指导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六、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七、作业设计 P .2,4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教学反思:





第二十四课时(49)
教学内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 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
个分数进行通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 .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61 105


自学P .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
(2)反馈并小结.
板书:∵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23,34和35 47,914和1528 11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
(1)先通分,再把9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10,20和15]=60
910=5460 1720=5160 1315=5260
5160<5260<5460
∴ 1720<13152044
∴ 47>511
(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 3.5个17正好是一半(12), ∴ 47比一半大;
∵ 5.5个111也是一半(12), ∴ 51比一半小;
∴ 47>511
4,P .12
§ 解答此题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这两 方面知识.
要在16和15之间找出一个分数,其方法有——通分法.
∵ [6,5] =30 ∴ 16=530 15=630
由于通分后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差1,仍不能找到一个比5 30大比630小
的分数.则可将这两个分数再扩大2倍,得1060,1260,这时可以找出一个< br>比1060大比1260小的分数是1160了.如果还要再找两个这样的分数,
则再次将两个分 数扩大倍数.
四,作业设计
P .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 .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
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可以只把分数部分通分,整数不变,但通 分的过程
中和通分的结果中,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五课时(50)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明确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2 105


2.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掌握通、约分的方 法,能正确
把两个分数进行通、约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整理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回顾本章节内容
2.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体系
3.小组内互相展示、评价
二、质疑
1.分数的意义
(1) 如何理解单位“1”?单位“1”与自然数1 有何不同?
(2) 如何理解分数单位?(3) 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什么在分
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2.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1) 真分数大小有何特征?(2) 假分数大小有何特征?
找一找、填一填:
35 32 651 85 58 1311 1717
真分数 : 假分数:
(3)什么样的分数是带分数? 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将上面的假分
数化为带分数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2)你认为基本性质中哪些是关键词,如何理解?为什么加注“0除
外”?
(3)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填空:
1530=15÷530÷( )=3( )=3×2( )×( )=6( )=6÷13( )÷ ( )
4.约分、通分
(1)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 通分的根据是什
么?
( 2)什么是最简分数? (3 )区分互质数,质数。 (4 )说说怎样
取公分母。
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当分子除以分
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3)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三、课堂练习
1. 25表示( )
2. 812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去其中( )份的数; 也可以
表示把8米平均分成( )份去其中( )份的数
3.45吨表示( ),也可以表示:( ).
4.将下面不是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715 618 1521 1624 1311
5.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47 和 56 47和535 415和735
63 105


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3 35 32 651 0.45 12 58 1311 15
教学反思:


章节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第一、二课时(51、52)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加深对分数意义和性
质的理解。2、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学生巩固解决生活中最 大公因
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
3、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学生巩固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不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问题做
出正确的答案。
2、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生在自学、合作 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对不懂
的地方提出疑问的意识,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填空。(35%)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5厘米=( )米 350千克=
( )吨
(2)58 表示( ),
还可以表示( )。
(3)111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
位。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符号。
18 ○0.125 109 ○1 4○356 6.5千米○615 千米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630 是( )个215 0.875=7( ) =( )32 =35
( )
(6)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 )米,用小数表示
是( )米。
(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
12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数3、5、7分别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9)一项工程必须在3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
( ) 。7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 。19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 ) 。
(10)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
90,另一个数是( )。
(1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
( )。
(12)a和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64 105


( )。
(1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
“1”


(1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

( )

( )
01234



12 1+23 2+34 3+25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里。(6%)
(1)47 米表示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①4米 ②1米 ③单位1
(2)一个分数,分子不变,分母扩大4倍,这个分数值就( )
①不变 ②扩大4倍 ③缩小4倍
(3)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做一个零件
( )
①甲用的时间多 ②乙用的时间多 ③两人用的时间同样多。
(4)把一个分数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 )去约,比较简便。
①公因数 ②最小公倍数 ③最大公因数
(5)12是36和24的( )
①最小公倍数 ②最大公因数 ③公倍数
(6)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 )
来表示。
①分数 ②循环节 ③余数
三、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739 9015 5117 474 638
四、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5%)
3648 2012 13672 14028 2835
五、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12%)
1124 和2372 712 和1315 512 78 和1116
35 910 和1115 1512 423 和745 11112 356 和2720
六、(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5%)
0.8 1.7 3.4 4.875 24.125
(2)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6%)
725 258 3320 711 1340 79
(3)把0.29 27 0.3 14 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
七、解决问题。(24%)
(1)五、一班有男生20人 ,比女生少5人,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
数的几分之几?(4%)
(2)五、二班上学期体 育达标的有52人,其中男生有28人,男、女
生达标人数各占达标总人数的几分之几?(4%)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一本科技书,小磊看过5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过的和没
65 105


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4%)
(4)张师傅6分钟做7个 零件,王师傅7分钟做8个零件,他们两人
每分钟各做多少个零件?谁做得快些?(4%)
( 5)解放军进行军事训练,第一天4小时行了58千米,第二天5小时
走了73千米,哪一天走得快些? (4%)
(6)学校植树,每行栽12棵、16棵或20棵三种栽法,都刚好排成整
行而无剩 余。问至少有多少棵树?(4%)

教学反思







































章节课题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1课时(53)
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目标:
66 105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
角。
教学难点: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
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二、 观察抽象,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生自由阐述)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 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
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 们的转动又会是
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
说)绿色(二)、结合生活 ,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 (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 指针指向了哪里?
67 105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54)
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绿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
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下列图中哪些是
旋转运动的现象?
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并回答上述问题。
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根据转动,让学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转?
(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
(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
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
转到∠A′OB′,这些都是互 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AOB的边OB的中点O的对应点在哪里?
三、拓展应用
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
(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55)
68 105


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
平移、旋转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
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5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 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
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
设计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章节课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56)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
69 105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
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5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5个17是( )
( 3 )3个13是( ),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
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
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 个,是3 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 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
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 算过程吗?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
成最简分数。
2 .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
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 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
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 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
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 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
的计算方法吗?作业设计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
1111
+=
1
4

5
=
2

7
=
6

11
=
1
3
1
11111
-
1
4
=
4
-
5
=
2
-
7
=
6
-
11
=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
70 105


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57)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
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材练习的第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完成教材练习的第4 题。
提问: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几个?
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2+13= 56+56=
2 .从乐乐家出来 ,向东走12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23千米是少
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 米?从乐乐家到少
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四)作业设计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13= 13-14= 15-16= 16-17=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分数加、减法 < br>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
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71 105




第三课时(58)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
同 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 l )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
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 2 )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 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
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
( 3 )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
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
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 程板演出来:提问:如果将换成,请你算出结
果。
学生计算:提问: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
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
三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练习第5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第6 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第7 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5.完成教材练习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
时间的教育
(四)思维训练
72 105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
连加、 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
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
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
板书设计:
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章节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59)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
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 径。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
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
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
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 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
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二) 教学实施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 分数加、减法
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
用投影仪显 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
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2 . 探讨“+”的算法。
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 2 )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
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 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
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 正确
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
73 105


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同的两
个分数是 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 3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
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
老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 生打开教材,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
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 的分
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
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
学生完成后, 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
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
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 (先通分,将化成)。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
再相减。
(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
巡 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
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 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和-。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方
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
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进行计算。
( 3 )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
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作业设计
1 .完成教材例1 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2.完成教材第 “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
最小公倍数。
3 .完成教材练习的第1 一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思维训练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
74 105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
后按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
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 母分数的加、减法,然
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60)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只是与技能:通过 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
行计算。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
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练习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练习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
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
(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
三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练习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
75 105


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3 .完成教材练习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4 .完成教材第练习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 行各数的和,概
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5 .完成教材练习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6 .完成教材第练习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
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12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14(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12+14=34(个)。
7.完成教材练习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
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78。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
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 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
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 。以
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61)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76 105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
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情感太与价值观: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方法二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
一次通分进行计算。 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
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
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
看作单位“1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
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 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
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 作业设计
1 计算
+ = + + + = + + = + + + + =

2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
况。
3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
答。
(四)思维训练
77 105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
获奖总人数的,获二、 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
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 顺序相同。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62)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 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
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
果。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 中,左右两边的加数
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
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三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l 题及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
写,集体订正。
2 .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
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3 .完成教材第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四)思维训练
78 105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 .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63)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 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
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 行简便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
都相同, 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
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
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 “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
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
79 105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作业设计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 、 、 、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
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
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
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和计算的速度。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64)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对分数加
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 看谁计算又对又快(5分)

二. 填一填。(1—5每两空1分,其余每空1分)(20分)
1. 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这样的( )份,还可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了这样的( )份。
2. 表示( )个 ,减去( )个 ,得( )个 ,差化成最简分
数是( )。
3.计算 时,不能直接相加,是因为他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
( ),所以必须先通分得( )+( )=( )。
4. 的分数单位是( ),至少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就是假分数。
5.35分=( )时 80cm=( )m 26小时=( )日
80 105


6.把 的分子加上14,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 )。
7.分数单位是7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8.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m,这样的3段是这根
绳子的( )。
9.比 kg多 kg是( )kg, m比( )m长 m
10.把 ,5.4 ,5.43,和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11.一件工作,4天完成它的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工作还需要
( )天。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不同。 ( )
2. ( )
3.4米的 和1米 的一样长。 ( )
4.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5.一根电线,用去 后。还剩 m ( )
四.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从1里面每次减去 ,减去( )次得0.
A.7 B.8 C.10
2.如果分数 的分子加上2a,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A.2a B.3b C.2b
3.把7吨货物平均分成6次运完,每次运这批货物的( )
A. B. C.
4. , 和 这三个分数的公分母,就是3.4.6的( )
A.最大公因数 B.最小公倍数 C.公倍数
5. 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 B.减法的运算性质 C.减法的结合律
五.计算(35分)
1.下面各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8分)



2.解方程(8分)



3.列式计算(9分)
(1) 与 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得多少?


(2).从 里减去 与 的和,结果是多少?

(3). 与 的差比 与 的和少多少?


六.解决问题(30分)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m,宽是 m,它的周长是多少m?


2.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 ,第二次用去它的 。还剩下全长的几分
之几?
81 105



3.小红做语文作业用了 小时,做数学作业比语文作业少用了 小时,他
做这两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

4.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 km,比第二周少修 km,两周一共修
了多少km?


5.一个建筑队原计划七月份筑路 km,结果上半月筑路 km,下半月筑路
km。实际超过计划多少km?


6.甲乙两队合做一批零件,甲队做了全部的 ,乙队比甲队多做了全部
零件的几分之几?

第六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65)
教学内容
众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
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的不同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
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
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 出:前
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
我们继续研究统计 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
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 br>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
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 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
82 105


统计量来描述一组 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
问题来确定。
三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2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3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
查,情况如下表。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
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
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小结 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设计 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66)
教学内容
众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
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的不同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
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
测或作出决策。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
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
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 不止一个,也可
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
83 105


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
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
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
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
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
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 根据我们分析
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板书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
教后反思








课题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 一课时(67)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复式 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
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和预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84 105

< br>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
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 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
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
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
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 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
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点?
学生 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
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 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
的变 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
稳。
三 作业设计
1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
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2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
流。
思维训练
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
计数据。
2006 年’月… {{ 1 11 … 查阅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
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 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
进行交流。
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 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
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特点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6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 根据需
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和预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85 105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
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
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 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
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 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
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打电话(6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运 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
策略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杀鱼、洗鱼5分钟 煎鱼10分钟
淘米2分钟 做米饭15分钟
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最理想?
⑴淘米——做米饭——杀鱼、洗鱼——煎鱼
⑵淘米——做米饭
86 105


杀鱼、洗鱼——煎鱼
师:能同时进行的事,我们同时进行,这样可以省时间。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描述情境。
师:凌晨2点,医院接到一位紧急病人,需进行紧急手术,参加手术的
医生和护士共7人,而这7个人都不在医院,事态紧急,值班医生必须
打电话通知他们,通知一个人需 要1分钟。
2、提出问题:怎样联系最快?请你帮助值班医生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
案。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自主探究打电话的方式。
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
2、汇报并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学生汇报,教师帮助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简要说明,并比较, 找到最
优通知方案:(注:□——值班医生 ○——医生或护士)
3、解答问题,发现规律
(1)
小结:最快的联系方式只要用3分钟就可以联系7人。
第1分钟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想一想,第4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第4分钟
○○○○○○○○
(2)根据示意图体现的数据填表。
第n分钟
1
2
3
4


第n分钟新接到电话的人数

第n分钟所有接到电话的总人数

观察数据的变化,发现规律。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方案在实际中的具体实施。
4、拓展。
按照上面的方式,5分钟最多可通知多少人?
四、作业设计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1 20名学生参加爬山活动,突遇暴风雨天气,活动
时间改期,要求老师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如果用打 电话方式每分钟
通知1人,请你设计打电话方案。(先让学生猜一猜)
1、第5分钟打的电话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呢?
87 105


2、打了6分钟电话一共通知多少人?
3、最少打多少分钟电话就能通知到每一个学生?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最少次数2的n次方—1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70)
教学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
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 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和预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测试卷
一、下面是五年级1班女生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单位:米)
2.5 2.35 2.57 3.05
2.5
2.83
2.62
2.5
3.10
2.83
2.60 2.92 2.45 2.80
根据这些成绩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算出平均成绩。
五年级1班女生跳远成绩统计表
成绩
人数
2.4米以下

2.4~2.69米

2.7~3米

3米以上

根据这个统计表填空:
(1)这个班女生跳远成绩( )范围最多。
(2)这个班女生跳远最好成绩是( )。
(3)这个班女生跳远成绩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平
均成绩是( )。
二、李老师2001—2006年收集国内邮票和国外邮票的数量如下表。

88 105


年份
数量张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种类

国内邮票
国外邮票

(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46
30
28
22
30
20
32
18
40
18
50
16
(1) 哪一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最少
(2) 简单分析两种邮票收集数量的变化情况?
三、(1)班21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绩在良好以上?
四、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 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个
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五、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员工
人数
月工资元
总经理
1
8000
副总经理
2
6000
总门经理
5
4000
普通员工
32
2500
(1)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89 105


(2) 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六、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 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
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次)



姓名
成绩

第几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李欣
刘云

152 155 158 160 157 159 162 165 165 167
153 154 159 155 160 164 158 162 160 165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最大?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如下统计图。






90 105








(1)椐根统计图,你能判断明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水果的生长期 为5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
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
做哪些准备?
八、某地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03年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请
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 统计图。
月份
台数台
1
品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75 80 62 45
30 40 38 42
53 42 38 46 35 32 37 30
45 43 46 39 42 50 43 52
(1)哪种品牌彩电全年总销最高?
(2)为了清楚地展示两种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
哪种更合适?为什么?
(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它对你有
什么帮助?
九、下面是五年级两个班的12名队员平时50m短跑训练的平均成绩
(单位:秒)
一班:8.8 8.2 8.4 8.5 8.6 8.4 8.3 8.1 8.3 8.5
8.6 8.7
二班:8.5 8.3 8.4 8.5 8.3 8.4 8.3 8.4 8.5 8.4
91 105


8.4 8.4
(1)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用哪组数据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如果这两个班
进行5 0m往返接力比赛,你认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
十、某地区1980~2000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如下图年示。








(1)每年人均食品支出各占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2)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92 105


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
第一课时(71)
一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 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
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轻的一端就会…… ,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 .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 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
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 2 )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 方案:打开瓶子数
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
急于让 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 .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 1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
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 拿出3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
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 2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 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
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 也可以边
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 3 )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 硅码);利用推理(老师
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
“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 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
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
平衡 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
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
4 .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
称…… ),哪一种更加快 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
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 轻一点或
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
找次品。(板书 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 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这里有5 瓶钙片,其中1 瓶少了3 片,设法把它找出
来。
2 .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 1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 瓶钙片,其中
有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
93 105


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 2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
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 3 )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
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 ?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
么?
( 4 )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
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 5 )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
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交流。
( l )第1 题,因总数为9 筐,故可平均分成3 份,只称2 次就能保证把
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 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
衡,则剩 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
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 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
2 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
的。
( 2 )第2 题,把15 盒平均分成3 份,至多3 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
那盒饼干。

板书设计
怎么样次数最少,分组 尽可能平均分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72)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 .通过 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
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 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
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
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 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
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
94 105


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
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
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 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 法能保证
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
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
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
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 ,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
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
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
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
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
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
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 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
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 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
正品重还 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
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 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
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 br>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
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 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
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 起点,探
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 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
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 题
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 (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
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 (人)
作业设计
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
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
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
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
板书设计 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
95 105


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
教后反思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73)
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通过整 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
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二3课时 (74)
复习内容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96 105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略)


第三课时(75)
复习内容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 、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 择简便算
法。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第四课时(76)
复习内容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
义正 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步骤
97 105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第五课时(77)
复习内容
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
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 1 )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综合应用
第一课时(78)
打电话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以及优
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 理的思维能
98 105


力。
二、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 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
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 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
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第二课时(79)
粉刷墙壁
一、教学目标
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
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三、教学建议
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
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
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 br>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
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 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
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 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
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 会到
自己劳动的价值。

期末总复习题
(80)
第一课时
一、填空。
1、在12÷6=2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2、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
因数的个数是( )的。
4、 5的倍数有( );55以内7的倍数有( )。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
6、在7、14、21、42这四个数中,( )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
数,还是2和3的倍数。
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 )
的最小倍数是1。
99 105


8、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
9、个位上是( )或( )的数都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小三
位数是( )。
12、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各有几种填法?
□7 4□2 □44 65□ 12□1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或(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的别的因数,这样的数
叫做(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4、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10,积是2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 )。
15、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 )。
16、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
17、长方体和正方体都的( )面,( )个顶点,( )条棱。长
方体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 )形,长方体最
多有( )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相对
的棱的( )相等。
18、( )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9、在右图中,和A平行的棱的( )条,
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 )条,
和B平行的棱的( )条。
2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箱子、仓库等所能容纳
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 )。
2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
( )。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VCD机的体积约是22( );集装
箱的体积是40( ) 一瓶矿泉水是550( )
一瓶墨水约50( ) 一桶拉色油约5( )
“神五”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
2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 )cm;棱长是1dm的正方体,
体积是( )dm,即( )cm;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
m,即( )dm。
2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正方体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是(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
24、a3读作( ),表示( )。3a表示( )。
2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7cm,宽是4cm,高是3cm,它的体积是
( )。
26、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 )。
27、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
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8、一桶大矿泉水18L,一瓶小矿泉水1500ml。一桶大矿泉水相当于
( )瓶这样的小矿泉水。
29、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寸400×225×300(单
100 105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父母致辞


2017上海高考-团队精神的文章


辽朝皇帝列表-村干部工作总结


qq空间心情-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加尔各答大学-工作表现


北京女子学院-互易中国


极端分子-体育教学计划


辽宁工程科技大学-半截蜡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