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阅读专题:叙事类文章阅读技巧

玛丽莲梦兔
920次浏览
2020年09月28日 13: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开斋节祝福语-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2020年9月28日发(作者:明瑜)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专题:叙事类文章阅读技巧
教学目标:
1.
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
2.
学会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分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难点:
注重语言的特点,语言的特色。
一、考点说明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
一种文体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记叙文这一文体,掌握相关文体知识,其中包括以下

常见考点,分别是:
① 记叙文六要素;
② 记叙文的人称;
③ 记叙文的顺序;
④ 记叙文的线索;
⑤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⑥ 记叙文的思想内容。

记叙文就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小说、童话、散文、寓言、人物传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从内容来看,记叙文可以 简单地分
为以下三类: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二)记叙文的分类
不同类别的记叙文,阅读方法也有所差异:
1・
写人 的记叙文:
I
首先,要了解短文里面所写的事情,因为写人和写事是分不开的,人 物的个
性、思想等往往都是在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其次,要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 方法有: 肖像描


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肖像、行动、 语言和心理,通过这些描
写,我们更能够了解主人公的特点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最后, 还要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环境能够
影响•个人的语言、行动、思想等,同吋环境描写还能对 人物够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
2.
记事的记叙茁首先,要弄清楚短文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理清了
六要素也就等于理清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理清文 章的层次,也就是题目里
经常出现的分段。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分成 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几个部分;二
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分,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部分。 最后,要抓住文章重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从中领悟作者的意图。
3.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首先,了解文章所写对象的特点。其次,分析文章里出现的修辞手 法。常见
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最后,要分析作者的思想 感情。一般在写景状
物短文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对所写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阅读技巧.
1
•把握记事文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我们在开始阅 读这类文章
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到那些人物,主要人物 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
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 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
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I J
2.
理清叙述的线索
一篇记叙文,无论篇幅长短,总有一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 着结构全文
的作用。在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叙事的条理,进而一步一步去 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
表达的中心主题,阅读时还能从中学到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
3.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 要弄清事情
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 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
使用的。在分析倒叙与插叙时,要弄请他们和顺叙接茬的地方,这样有 助于文章的条理和连贯。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 述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 条理清楚。使用顺叙法,
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 述线索,
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 铺垫、照应、补充、
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 来的叙述。
倒叙在写作中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 进行叙述
的方法。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 始回述以往故事的发
生和发展。
4
•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就要 搞清楚,
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那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另外,记事文章 长于运用综合表达,
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所记叙事件本身 包含的深刻意义提示出来,要言
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 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 事、理、情熔为一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刁:薯题技总•二
■ J*
1.
着重对人物和事物的分析|。
文章的思想意义是通过对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描述来展现的,这就要由表及里,曲文字反 映的意象
来挖掘思想内涵。
2.
理清读物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记叙文一般只 有一条线
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 索,有的以时间为线
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3.
把握记叙的顺序
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木表达方式,把握了记叙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 便丁•把
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了。
记叙文的顺序较常见的,…是以吋间为序,或止序或倒序,其屮也常有插叙和补叙。二是 以空间为
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上及下,或由下及上;或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 三是以事理为序,
按某一思想的发展程序,或按不同关系分类描述,或选取若干侧面逐一叙述。 所有这些记叙顺序虽然变
化无穷,但只要按上述类别去分析,顺序是可以把握的。
4.
分析多种表现手法。
-3-


记叙文除以记叙为主外,还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描写还有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总
Z,
对各种表现手法 的特点、 作用进行分析,看作
者是怎样把这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熔于一炉、恰到好处地运用的。
5.
分析语言的运用。
好的语言必然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而且句式多变化,运用多种修词法。注意分析语
言的特色,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得到欣赏之乐,还可学习语言,有利于写好文章。
6.
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① 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 几件事来
揭示…个屮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② 归纳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 表现出来
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常用答题模式
1
•问文章中心主旨主题深意是什么?
格式:三步走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 ______________ 的故事(或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或
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__________ 的思想(或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 的
2
•问此段此文有何语言特色?
这篇文章语言 ___________ (写语言特点,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 ________________ (摘录
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 _______________ (写赏析,适当地选下面赏析词库的语句)
3.
(1)
词语作用的答题格式:
此词原意为 ___________ ,在文中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或牛动形象、清晰明
确……)地突出了 ______________ (或表现了、增加了、揭示了) ____________ ,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等)
(2)
句子作用的答题格式:
三步走
此句运用了 _______ 的 ________ (填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表达方式)



突出了(或展现了、交代了、表达了、描绘了、增加了、铺垫了、衬托了) _______________ (联
系全文答)(加套话)增加文章感染力,或突出了作者对XXX
的喜爱,揭示了作者
XXXXX
的中 心,
总结全文。
4.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真实,不受时空限制,方便记叙与议论。
5.
分析作者用了一件平常小事,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小见大,事虽小但耐人寻味,具有典型意义,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突出主旨。
6.
—个句子某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
① 照应前文(开头)
② 承接上文
③ 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④ 承上启下(过渡)
⑤ 为后文……(某人物、某事物出场)作铺垫、打伏笔
7.
文中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 了之后
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三、例题分析 ' '



VVVVVV ■ LJ|
H
III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 两跳便
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出,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 车行的
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 全身毛孔大张,
•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 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 额头有
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 习归来,见四
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 “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 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了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儿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 高兴极了, 心里也不
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了加快时,那火把移 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 都说荒
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 脚步时,
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 吓的。下
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 火,是
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 子跟在后
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 与我一样夜行的路
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 寂,抑或
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13
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
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题目中的“同行”指(
3.

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又指 (
4.
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
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
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丝袜花的做法-家长会学生演讲稿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南理工泰州学院-勤工俭学工作总结


宝鸡卫生网-慈利一中


黑板报模板-兼职安全员岗位职责


宝鸡中学-中考加油


英华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简历


庆国庆诗歌-幼儿园开学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