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问题总结及答题技巧
父亲节母亲节-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 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
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
解文章内容,再找
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
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
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
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
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
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
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
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
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①简略式:人物+事件
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6. 划分段落?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1
7. 从哪几个方面为文章拟标题。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
8,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原则。至少要写
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表达效果上,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
释。
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大的):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
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
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
穷。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
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
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
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
感染力
。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2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
好?为什么
?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
变成
+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
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
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
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2,描写的种类?
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
代了人物的××身份
、××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为了“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2)神态描写: 是心理描写的外化。
(3)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情。
(4)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形
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
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
(5)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场面描写:人物与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地点且相互发生联系构成的画面。
场面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作用:
1、渲染气氛;2、
烘托心情; 3、表现人物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中心。
社
会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时代特征、
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1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