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题如何拿高分
舞狮作文-长春建筑学院
小学语文阅读题如何拿高分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的教与学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状态之中。
一方面,人人知道它
的重要性:阅读理解(课内+课外)占考试总分的25%—40%,每道阅读题分值多则6分,
少则2分
。学生往往因一念之差,做错一题,就会得不到90分甚至达不到优秀等级。站在更深的层次,小学语
文
水平能力的测试虽然从形式上分为基础、阅读和习作等几部分,但归根结底都是在变相地考阅读理解。基础
题中除了孤立地做汉字和词汇的积累考查外,其他的基础题,例如词语理解类,句类题,口语交际题等都是变<
br>相考查阅读的理解力。作文也受阅读理解力的直接影响。阅读是别人写的文章让您读,而作文是自己写文章
让
别人看,别人写的文章您看不懂,头脑里没有素材、没有范式,自己笔下何来好文章?对于广大学生而
言,阅
读理解部分完成的好坏关系考试的成败,阅读理解过关等于考试轻松了一大半。
但另一方面,每学期教师上百课时的阅读指导,学生大量拼命做题,师生合力分析、总结,结果收效
甚微。
通常情况下,长期不懈的努力可以使阅读理解分数拿到70%,但能拿到阅读理解90%分数的同
学却廖廖无几。
跟任何学习一样,小学阅读的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高分并非遥不可及。
根据考生水平的不同,一般存在如下三种问题:
部分学生读不懂文章。这些学生阅读的基本功有待提高。
有的考生文章读得懂,但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到文章的什么地方去找答案!
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尽管不存在上述问题,但由于受到陷阱题的蒙蔽而犯错误,事后会觉得冤枉。
一、夯实阅读基本功的秘籍
1、了解文体特点,准确把握文意。
在多年教学与应试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
同学而言,个别生字不认识,个别生词不理解并不会造
成理解的障碍(除非识字量和词汇量实在是太小了
)。绝大多数学生最大的阅读障碍是不能准确把握文意。一套
高质量的阅读题,题题都是从不同角度考察
学生对文意的把握。文章虽千万,但被选来做考题的阅读文章大体
上只有三类——说明文、诗歌、记叙文
。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的特点和属性,信息点往往很清晰(否则就不叫说
明文了);诗歌有叙事诗和抒情
诗、哲理诗三类。抒情诗抒发的是某种感情;哲理诗说明的是某类道理,也容易
辨识。如果把叙事诗看成
写事的记叙文的话,只要学生能掌握记事、写人、状物、写景四类记叙文的文意把握
捷径,文意把握是很
轻松的。这四类文意把握的捷径是什么呢?
记事类的文章一般分为以事抒情类(既“事
情”)的文章和以事说理类(既“事理”)的文章。了解文体的这
个规律,文意把握时先做二选一的选择
题。如果是以事表情类的文章,根据“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做七
选一的选择题……如果是以事说理
类的文章,在文首、文中和文尾找感叹句、议论句……
写人类文章的四
选法、状物类文章的三选法和写景类文章的独选法都是把握文意的快速高效的方法。如果
阅读训练时,反
复训练这些方法,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又何愁不会扎实深厚呢?可遗憾的是,在众多语文教师的
课堂,笔者
也只在新东方的“新阅读”课堂上看到过对这些方法的反复训练。
2、了解文章特点,准确把握思路。
排名第二的阅读障碍是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结构。把
握不了文章结构,就不能把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所
有的文章都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写出来的。这些
句段组成的文章往往以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总分结构来编
制。读横式结构的文章找并列的内容,读纵式
结构的文章找文章的顺序和线索,读总分结构抓牢总起和总结的
句段,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成为解牛高手。
大多数老师在训练时,往往不能理清知识点的从属关系,有效整合知
识点。任由总分,概括具体,事情发
展顺序,空间方位转移,插叙,物线等概念名词漫天飞,学生茫然无措,
训练效率自然低下。
3、了解词句特点,准确把握含义。
排名第三的阅读障碍是不能正确理解
词句含义。客观地说汉语词汇数量众多,即使是常用的词语也是以千
来计算。但主观地说,词语教学随意
性和无序性是导致学生反复训练但收效甚微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像新东方
“新阅读”那样对词语做个细分
,再根据细分展开训练,词句理解的障碍就会轻松跨越。哪些词语最容易被选
中用来考查?四类词:生词
,多义词,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词语,有临时义(双关、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等)的
词语。联系上下文是
理解词语的最常用的方法。对于生词,用换词法,词素综合法来训练,就能举一反三;对
多义词,根据语
境做选择语义的训练就能事半功倍;对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部分词语就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词
语的文献典
故和历史事件;有临时义的词语,应该在语境中先体会情感基调。
二、升阶阅读能力的秘籍
1、把握核心共性,提升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知道在文中收集信息来答题的
方法,一部分学生还知道在文首(段首)、文尾(段尾)去找重要信息
这个秘技。但有时候他们虽然能把
文章读懂,但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到文章的什么地方去找答案!怎样才能把
大家都知道的秘技练成必杀技
?
很多好文章的形式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无形且不受限制。用段首、段
尾等小经验去套所有
的文章,怎么会不失败?千万文章,千万写法,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千变万化,但核心
共性不会变。新东方“新
阅读”就认为,小学记叙文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三线”——情感线、情节线、情
景线。在情感的波澜起伏中,
故事得以起承转合;在情节的大起大落之间,人物形象得以鲜明突出;在情
景的切换交替中,内容得以云卷云
舒。抓段首段尾是秘技,抓“三线”才能把秘技练成必杀技!
2、把握文章写法,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有三个层次:知道它写
了什么是第一个层次;知道为什么写它是第二个层次;知道怎么去写它的是第
三个层次。绝大多数小学生
只能上到第二个层次。没有进行过像新东方“新阅读”中比较阅读训练的学生,光
凭一己之力要达到第三
个层次是很难想象的。我们的学习一般都是从特殊的现象中去推导出一般的规律,然后
用一般规律去解释
其它特殊的现象。在阅读中,就是用一两篇同质阅读材料去推导出阅读方法和规律。但特殊
的现象又因为
过于特殊和典型,学生在迁移推导出的方法和规律时常常会按图索骥,不知变通。多用比较阅读
<
br>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写法,是快速提升阅读能力的不二法宝。
3、把握文章细节,提升阅读能力
办事情“细节”决定成败;写作文“细节”决定精彩
;做阅读“细节”决定效率。作者的性格不同,作品
的风格就不同。大开大合的文章,阅读可以靠前面提
到的三板斧来打头阵,细腻温婉的文章,就要在细节上找
突破口。在哪里找细节?哪些细节是含金量高的
细节?找到细节该怎样解读?都是平时阅读中要依序训练的内
容。
三、练就阅读超能力的秘籍
1、了解阅读题构成,成就阅读超能力
哲学上的两种最主要的
争论,是被动和主动的争论。阅读超能力的练就标准就是学生从被动地阅读跨越到
主动地阅读。这里说的
主动地去阅读,是指没有老师的牵引和阅读题的导引,能完成阅读过程;这里说的被动
地去阅读,专指能
独立完成一份阅读材料(没有练习题)的阅读。很多出题者的出题思路是遵循阅读者的阅读规
律展开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流程,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都是考查的内容。了解出题者的思路,
和出
题者共舞,到达知己知彼的境界,就能练成阅读超能力。看似玄而又玄,其实新东方“新阅读”的批注式
阅读教学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训练。它们从读题能力训练起,在接触文章前,训练学生根据文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把有价值的问题组成一个问题串。用问题串架构自主学习的阶梯,在读文章,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完
成对文章的解读。传统的批注式学习法,在“新阅读”中重现焕发了生机,并注入了时代元素,得以与时
俱进,
成为训练学生超能力的至宝之一。
2、了解阅读题陷阱,成就阅读超能力
拥有丰富的阅读题解题技巧,了解题目中的陷阱
,是成就阅读超能力的第二法宝。技巧的实质是什么?可
以说技艺就是反命题,技巧的运用过程就是命题
与反命题的较量过程。其实命题和小时玩的捉迷藏相似,每一
道题目都是经命题者精心设计的。科学地命
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合理地设计陷阱的过程,反命题就是反其道而行
之,理智地躲避陷阱。阅读题的小陷阱
是文字陷阱,比如“文中哪些词语能够说明……?”这里的“哪些”就
是小陷阱,粗心的学生,容易把“
哪些”看成“哪个”,答案的不完整就成为必然。阅读题的大陷阱是思维的
陷阱,比如“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哪些感想?请结合自己实际写下来。”看似是个开放题,怎么回答都可以拿
到一些分数,但学生心里
又总会隐隐不安,对怎么回答能拿到全分没有把握。其实,开放题考的就是学生从文
中读出一个“你”(
文中的作者);读出一个“我”(读文的自己),读出一个“他”(生活中类似的人或事),不
能从这三
方面去写感想,怎么能算思维清晰和严谨呢?当然阅读题的陷阱有高低这分,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学
生就
会反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爬起再摔倒,爬起再摔倒……
3、找到答题暗示语,成就阅读超能力
就像任何高智商游戏一样,阅读题中也往往藏着答题的暗示
语,这些暗示语若隐若现地指引着学生找到埋
藏在文字下的答案。有高超命题技术的出题者是不会犯下前
题后答这样低级错误的。但优秀的一组题目是血脉
相连,同气连枝的。它们不是对文章粗鲁肢解后的呈现
,而是完美解剖后的艺术重组。这种丝丝缕缕的联系,
就是答题暗示语藏身所在。把握这些联系,就相当
于找到了准答案,这种能力在反复训练后,可以终身拥有,
成为一生受益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