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萌到你眼炸
815次浏览
2020年09月28日 14: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太原英语-传统文化教案

2020年9月28日发(作者:洪崎)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 曾经在这
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
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 br>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
镇的钟声。冬夜里,钟 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
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
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 座
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 曼女
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 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
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
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
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 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
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 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
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 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
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
烟。
此后, 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
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 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

1


的纸上。董警士对这 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
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 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
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永义 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
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 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
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
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
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 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
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 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
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
谓的陌生化既 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 “通过对
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与苏 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
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C. “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
搭讪,看似 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D. 医院是
“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 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
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2)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
(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声电影

2


老舍
二姐还没有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 看见以前,先来
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
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
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 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
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 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嬴了钱,于
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 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
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
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 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
着。大家 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
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 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
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 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字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
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 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
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 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
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 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
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也很能“文明”一 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
如何也不能进 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
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二姥姥已 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
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 ,二姥姥是不能走
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
可是大家各自为政 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
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 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
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的“吃—— ”,但是压
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
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
谦恭呀,况且是在公 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
呀;而二姐又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 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
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 天爷。好
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
了,以 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
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
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 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
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 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

3


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 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
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 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
“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 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
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 心,说看见一个洋
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了 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出了较为精细的刻画,
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 ”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 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 掌,或是在这一
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 小说 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
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 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 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 也可指二姐等人在
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2)请结合二姐等 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
事物的具体心态。
(3)小说运用 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
例子,并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 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
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 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 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
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 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
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 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
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 :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
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
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 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
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 的人和物还可

4


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 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
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 前遗
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 br>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
呜呜……”姑娘捂着 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 那副天真神色,好
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
“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 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
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
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 ,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
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 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
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 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
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 是
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
仍然很硬, 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 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
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 几个这样的透明半
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
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
个宇宙围绕着他—— 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媽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

5


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 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
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城市图像 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
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 读体验。 B. 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
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 ,是他对人类美好记
忆的一部分。
C. 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
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 姑娘率 众在
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
类文明,科 技水平已经很高。
(2)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4.(2018•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 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
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 个冰凉的大肚
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
们 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
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 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
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 ,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
的一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 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
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
女!也许是报知 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
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 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
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 了贫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
么独独对 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
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 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
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 望看见河蚌在缸底
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
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
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 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
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 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
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 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

6


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 要用
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
水缸也一样 ,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
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 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
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 质,试验很快被发
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
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 ,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
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 陋贫
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
也是一种特 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
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 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
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 ,刺激智力,我感
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 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
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
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
心都变得功利而 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
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 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
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 者被挽留。这
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
创 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
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 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
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 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
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
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 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
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 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
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 水
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
却可以看见那 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 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 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 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
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
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
揭示了好奇心 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7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 ,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
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以此为题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br>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
这类“阅读”的体 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5.(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 br>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
【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 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
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 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
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 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
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 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
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 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
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 ,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 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
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
滚落下来,把人带进 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
板路上 ,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
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 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
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 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
具,使得 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
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 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
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 阁,制墨传习几乎无
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 立成墨黑的
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
明清 ,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
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 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 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
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 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
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
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

8


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
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
烟、和料、烘蒸、杵捣、 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
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 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
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 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
他问 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
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 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
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 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
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 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
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 毫泼墨,正是徽墨
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
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 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 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
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 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
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 谈不上金贵,
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
要 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
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 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
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 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
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 虹
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
气息,一股乡 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
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
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 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
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 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
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 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
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
婺源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 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
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 “从纸 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
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 平。
C. 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
为伴的敬慕之情。
D. 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

9


具有生活气息。
E. 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
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

6.(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
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 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
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 br>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
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 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
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 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
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 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
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 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
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
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
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 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
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 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
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
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
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
“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 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
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
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
乖的话倒有些 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
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 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
偿命。”“打死它才… …”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
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 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
起 ,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

10


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 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
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 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
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 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
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 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
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 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
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
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 袋也
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
高兴得要叫 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
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
唤,看大猫喂小猫奶 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
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
箱子弄出来,同 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 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
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3)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7.(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 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
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 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
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
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
这些明亮得耀眼 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
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 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
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
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
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 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
和庆幸。

11

< p>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
门如昼的姿颜, 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
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
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
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
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 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
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 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
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 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
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 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
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 雾
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
座无虚席。 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
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 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
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 油光光地率领举家
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
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
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 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 然是
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
痒得如痴如 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灯露生凉月
横中天了, 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 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
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 排
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方光华,直教人眼
花缭乱;远远 地看,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
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 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
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 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
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 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
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 与人对话
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
熠生辉 。

12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 亮不转的小灯,却
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
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代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 br>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 的景象——一
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
悬 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
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 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
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 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
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 儿,只见她那
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
云… …
那红云,那灯彩,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 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却从天河里飞
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2)文中画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3)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B
(2) 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
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 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
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 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
稳。
(3)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 精神的当下意
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
更 加立体;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 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
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分 析】“已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无中生有。
原文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 系”。故选B。
从“文人气质”“军人冷峻”两个方面筛选信息。结合作品,寻找主人公身上这
几点的体现。可以找到关键词:喜欢丁香花(高雅,香气袭人,古代诗人多以丁
香写愁,丁香在文学作 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军人的冷峻:
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冷静沉稳。在文中寻找相 关表现,即可做出答案

13


从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艺术效果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B
文人 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
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 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
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 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
主题内蕴更深刻;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
体;灵活使用文 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点评】小说阅读的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读 下来即可选择,且错误明显。
本题错误为无中生有。
这是一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题。 仔细阅读,根据题干要求,一点一点找
出来就行,难度不大。
考查叙述方式的作用。小说的叙 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
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 ,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
感到亲切,感情真挚。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
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
其间某一段故事 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这道题题干给的是“历
史和现实交织”,即“他叙方式。即以第 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
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
2.【答案】(1)C
(2)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 二姐等人傲
慢无知的自大;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
新的 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
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 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
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3)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
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 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
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数,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 一块儿”,
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
四狗 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
诗的诙谐意味;如二姐等人打 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
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 刺又幽默;二姐喊叫卖糖的,
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说
【解析】【分析】“描写了普通市民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他们并没
有看 电影,文章主旨也不是写其思想意识转变,而是写他们对待新事物的不同心
态。故选C。
本题 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可以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等描写分析。二姐“以为有声 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便不想
看, “不知为知之”,写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 ;听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
笑而且有歌”,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 不真
的看电影,“推让座位、买糖、说家事、吃瓜子、说话声音大”等都写出他们不

14


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固步自封;没有看有声电影,却“都赞叹 不已”,
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 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
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
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 度,
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常见的命题角度有:从用词的角度,命题多寻找文段
中有无极富 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用较多
的叠词(拟声词)可使语句朗朗上口 ,富于音韵美。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命题多
判定文中长短句或整散句的使用情况。如短句常使语言简洁明 快,富于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使用整句容易使语言形式整齐,
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
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 动性。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命题先判定文中使用了何
种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回答。如文中使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
动形象。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如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 丽、含
蓄蕴藉、辛辣尖锐、诙谐幽默等。从人称使用的角度,如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语
言亲切自 然,富于抒情性。本题是让举例说明文中能体现幽默的句子,并简要分
析其表达效果。文中有多处体现, 注意举例加分析效果。
故答案为:C;
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 ”,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
的自大;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 的心
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
一种固步自 封的心态;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
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
语句,以造成 幽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
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
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数,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 在一块儿”,将
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
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
的诙谐意味;如二姐等人 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
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 讽刺又幽默;二姐喊叫卖糖的,
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点评】本题选自名家老舍,充分体现了老舍幽默的语言特征,内容不太好理解,
题型偏难,考生一 般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完整答案,容易出现概括不清的问题。
需要学生关注名家风格,提高对文本的理解 能力。其中,第2小题,其实是对人
物形象变式问法,需要学生首先审读题干,理清题干意思,从情节中 概括人物的
心态,相对容易。
3.【答案】(1)B
(2)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 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
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 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
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
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3)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 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
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 际

15


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科幻小说中的“幻想”
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 br>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
学因素,主旨则是 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 br>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分析】原文“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 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
种自动装置。”姑娘又是虚拟人,所以不应是美好的记忆。故选B。
先把文章按心理的不同划分层次,可分三层,然后概括。
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科幻小说有可读性,在于它对现实的突破;可信性来自现
实的预测。 < br>故答案为:B;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
一方面又深知连侥 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
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 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
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科幻小 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
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 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
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科幻 小说中的“幻想”虽然
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 br>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
素,主旨则是对人 类文明的思考。
故答案为:B;
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 幸,一方面又深知连
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
拟,感到震撼,重新 燃起了希望。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
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
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 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
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 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
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 学因
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
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
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情 节的能力。概括主要情节,可以按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划分层
次,然后概括各层折大意。
此题考 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
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 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
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 关的信息,抓住主要
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
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 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 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16


4.【答案】(1)B
(2)D
(3)不同:三段是客观描述,四段加入了强烈的渴望。作用: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表明了很多人好逸恶劳
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 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要的一盘盘美味佳肴,表明对仙女的
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结构上,两相对照,褒 贬分明。
(4)寓意:水缸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引发文学梦幻的主要对象,
刺 激作者想象和智力;保留了作者创作的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 趣;象征,由事及理,
艺术与好奇心是无尽的创作源泉,揭示文章主旨。
(5)寓意:水缸是 “我”童年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引发文学梦幻的主要对象,
刺激作者想象和智力;保留了作者创作的活 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象征,由事及理,
艺术与好 奇心是无尽的创作源泉,揭示文章主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作品的 结构,概括作品的
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散文
【解析】【分析】热烈: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 文中指对梦想的强烈渴
望。
“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说法错误,现实和事理并非如此,文中作者
所怀念的生活正是创作 最初的源泉。
不同要从描述和感情两角度分析,作用可从第四段开头的分析找依据。
抓句中关键词“水缸”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并放在“文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分析。
本题为启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谈对“阅读”的理解与认识。答案
包括两方面,分别是对 象和感悟。
故答案为:B;
D;
不同:三段是客观描述,四段加入了强烈的渴望。
作用: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 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
表明了很多人好逸恶劳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要 的一盘盘美
味佳肴,表明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结构上,两相对照,褒贬分明。
寓意 :水缸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引发文学梦幻的主要对象,刺激
作者想象和智力;保留了作者 创作的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象征,由事及理,
艺术与好奇心是无尽的创作源泉,揭示文章主旨。
寓意:水缸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引发 文学梦幻的主要对象,刺激
作者想象和智力;保留了作者创作的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 线索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象征,由事及理,
艺术与好奇心是无尽的创作源泉,揭示文章主旨 。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特定含义。
本题着重考察文 章内容的理解,词语要放回原文理解,如AB,C是句段作用,D
是文章观点,要整体把握。
作用类的题目一般可以从内容上、情感上、主题上、结构上、效果上等方面的作
用来分析。分析时一定要 结合文章的句子、段落来回答。

17


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含义和 作用。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
(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 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
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阅读”的对象和感悟应明确,语言尽量优美,展现语言功底。
5.【答案】(1)A,B
(2)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 写时鲜活灵动
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3)喜爱徽墨,而徽墨 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
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警醒我们要时刻 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4)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 墨也
成就了虹关。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考点】分 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作
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散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
要对文章进行整 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身心疲惫、 孤独失落的状态”理解有误,而且“蹀躞”一词表现了“我”
寻找徽墨时的仔细、认真。
B项 ,““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不准确,原文是“虹
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 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
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 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
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原因应该是科技的迅猛发展。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
考。“墨与砚台的喁喁 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 的状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
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 纸上荡云
烟的幽静生活”这句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
生活的 向往。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是原因概括题。首先找到答题
区间, 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合文
章的倒数第二段,从徽墨的历史 价值角度来分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相
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 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
的记忆”,“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
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锭墨,千杵万揉,浓
缩的精华,浓 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
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 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
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 br>题干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虹关古村,回答本题可从环境描写
的作用角度来分析 。首先,文章的开头就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文章的三四两段,
主要描写了虹关古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孕育微墨的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文章的第六段写到“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 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

18


村”的金字招牌”,可见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文章的最后三段写到“我想 ,那时
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
花簇拥的 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
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可见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故答案为:AB;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 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
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喜爱 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警 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虹关是徽墨的产 地,徽墨也成就了
虹关。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点 评】散文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作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理解文
本,把握文本的“神”和“形 ”,本文通过写寻找徽墨,抒发对対文化的敬畏,
对乡愁的探寻。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拿选项 与文本仔细比对,才能正
确选择,难度较大。
鉴赏散文语言是散文常考题型,学生需要识记鉴 赏语言的手法,熟练掌握答题步
骤。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 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 (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
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
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是这篇阅读中最为简单的一道题,学生只
需 在阅读文本时勾画出相关句子,概括作答。做题时可以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注
意阅读时要圈点勾画出文章 重点句子。
环境描写的考察是散文和小说阅读的一大考点,也是考察难点,学生回答环境的
作 用必须理解文章主旨,明确环境对人物、主旨、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学生应当
平时多阅读,多锻炼。 < br>整体而言,天津卷现代文大阅读也是以文化类散文为主,展现了中国历史长河中
的诸多名人及其精 神品质,能引起考生阅读兴趣,并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素养考查。
6.【答案】(1)经济状况良好:家 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
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 爱,主仆融治等。
(2)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
笔。
( 3)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
小动物,好奇心强。 (4)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
的赞许;对善良人性 的礼赞。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欣赏作品
的形 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带着人物成长的家庭环境这个问题, 梳理有效情节,
并概括成适合的答题语言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把握作品景物形象,分析小说中
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
写,其作用有:交代事情 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 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

19


展;深化作品主题等。根据这几点选出最为合适的作用。
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 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
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 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
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 贬,是颂
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
者借作 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
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 句表述出来。
找出典型情节,简要概括。“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
不算好看!””,““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
说什么了。他也挽 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等
此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个性化阅读探 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小说
内容的理解,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小说主旨等角度来探究 。答题时,
可结合着小说中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的命运遭遇、故事结局等方面分
析作 答即可。
故答案为: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
看戏 ,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治等。
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 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
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 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
好奇心强。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
对善良人性的 礼赞。
【点评】要梳理主要情节,概括出家庭环境的特点。
本题结合了两个考点,重要语段 的特点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要分析句中关键词,
抓住描写特点,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
此 题考查把握小说事物作用的能力。分析事物作用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
句,从总体上把握小说事物 对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和情节结构的作用,然后逐条
概括即可。
看似寻常小事,却饱含作者的 褒贬好恶,分角度,分层次概括,儿童生活,儿童
成长,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等。
7.【答案 】(1)用词夸饰,辞彩绚丽。运用铺陈、排比语句。语气急切:用副词
“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 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2)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 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
开有合。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 烈反差。
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 3)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
伏笔。最后写观灯盛况,把 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4)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 感到新奇。有感于游人
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 ”
的“星河梦”。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 作品
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散文
【解析】【分析】绚丽如:6段月华皎皎,花光满路,千门如昼;10段,朱钗满

20


头,罗裙曳地,比比皆是。铺陈如“汴京城名不虚传”段。本题主要考查 语言的
赏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 技巧、词语、情感等。这道题手法技巧难度系数较高,“各种彩灯”的描写
运用了铺陈,“近近的看”“ 远远地望”运用排比语句,“交相辉映”“大放光华”
等用词夸饰,进而体现了绚丽的语言特点,“果真 ”“你看”等词没有运用手法,
但是对于表现作者的兴奋之情起到了加强情感的作用。
先要分析“一”分别对什么内容进行描述,加上读文的感受,把握效果。
“街”作为背景引出 “人”,而“人”的目的是观“灯”,“灯”是文中最主要的
写作对象,可以直接联系标题“星河”,把 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一句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句子难度系数比较低,没有运
用什么比喻等手法,直接针对文章对象分析原因即可,作者感到新奇和庆幸既是
因为眼前游人如 织,发现人民幸福;也是现代化的特殊灯景实现了作者的”星河
梦”;同时是因为自己刚好赶上好时代。
故答案为:用词夸饰,辞彩绚丽。运用铺陈、排比语句。语气急切:用副词“果
有”“真个”等 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 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
合。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 成强烈反差。前文
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
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 品推向高潮并点题。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有感于游人众多,
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语言特点和写法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原文,然后逐段概括段意,结合每个选项从原文中找出支撑选项的依据。
本题主要考查词的作用,解题的关键 在于10个“一”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作用,“一
“在句中修饰很多的对象,比如”一间小杰楼”“一根长 竿”“一盏八角宫灯”等,
这些词沟成了一个现实的场景;烘托出-种宁静的氛围,而“一个姑娘”“一 团红云”
等对象似真似幻,这个“一”用词精妙简洁,让作品余韵十足。
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安 排的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各种结构类型是否了解,结构-
般是是指文章的一种逻辑。这里的结构类型是 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以及文章的主旨.解题的关键在于研究比喻义和引申
义。


21

长春留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


小班教养笔记-山东基本能力


最新冷笑话-爱情诗词名句


河北省职称考试网-消防知识宣传资料


潜龙勿用什么意思-拜年成语


清新散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崇左市人事考试网-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极端分子-芙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