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 位置

余年寄山水
954次浏览
2020年09月28日 1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考贴吧-个人年终总结范文

2020年9月28日发(作者:狄慎思)


2 位置
新知识点
“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及其相对性。
教学要求
1.通 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
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基础,对于“上 、下”和“前、后”,可以尽量
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 其他物体为
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 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
反语等)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 教材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创设活动,组
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课时安排
1 上、下、前、后…………………………………………………………1课时
2 左、右 ………………………………………………………………1课时
1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
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第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
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
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教材第9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9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 船正从桥下穿过,大
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
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 )面,轮船在火车的( )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课件显示:公路上行驶的3辆汽车。(小轿车在前面,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
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 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下面呢?同样
是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说 它在后面呢?
使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
道理说清楚就可以 了。
如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卡车对客
车来说 ,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对小轿车来说,却在小轿车的后面。
三课堂作业涉及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2.将练习二的第1题制成课件,使学生理解在运动中“前、后”是可以发生变化
的,不是永远不变 的。
3.练习二的第3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巡视指导。
四 思维训练 < br>三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小明说:“我在小力前面。”小力说:“我在小林前面。”
他们三个人,谁 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小明在最前面,小林在最后面。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课后反思
1.这堂课的设计密切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动物
或人物并介绍它们的排列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 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权,培养了学生
独立的个性和见解;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 极性。由观察图
上物体摆放的位置到寻找教室里人或物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2.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
悟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再利用教室里的场景,组织学生观察、交 流、正确描述其他
人或物与自己的位置关系,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老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足时间< br>让学生去讨论,想办法证明。学生在争辩中发现了问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老师起
到了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3.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 在生活中学
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
数学与用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既学习数学知识
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生第一次系统地 接触有关“位置”的知识,所以教材先安排学习比
较简单的“上、下、前、后”,通过看直观图和引入生 活中“拍手游戏”的情境,让
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生活中一年级 的小学生可能已经有部分有关“位置”的概念,但是可能还不会科
学地表述出来。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
知识资料链接
1. 趣味数学
小兔子们排着队去大森林里采蘑 菇,小白兔说:“从前面数我是第7个,从后面数
我是第3个。”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 兔子去采蘑菇吗?(9只)
2.天鹅、大虾和梭鱼


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 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
呀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天鹅伸着脖子向上 拉,大虾使劲向后拉,梭鱼拼命向前拉,
结果大车仍在原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们用力的方向不 同)
2 左、右

教学内容
左、右
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的第2、第3、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 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
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 吗?
学生边指边说。
板书题目:左、右
二 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①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
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
②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 )个。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
对面站的时候,左、右 刚好相反)

(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
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 肩上,自己的
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 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
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 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
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

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滚梯时靠右站立等。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读题,让学生来做动作。
2.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按要求来放。
3.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练习辨认前、后、左、右。
4.练习二的第3题。
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包含了前后、左右等知识)
5.练习二的第4题。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
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
6.练习二的第5题。
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7.练习二的第6题。
(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
组的讨论结果,老 师给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
四 思维训练
把小朋友左手中的气球涂上颜色。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确定左、右。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
左边。
课后反思
1.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 种形式
的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如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
有趣的 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表演上下楼梯,体会左右位置与判断者的关系,这些无不激
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
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2.注 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与场景,并由此
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 无论是新课引入、范例的选择、练习的设计,还是作业
的布置都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发现 、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会用辩证
的观点了解其相对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 实践 了《数学课程标
准》中提出的“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以及“使学生初步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在“前、后、上、下”之后,通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
提供了经历“左、右”概 念形成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
联系点,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认识 “左、右”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
所认识的物体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安排这部分 知识目的是加强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 br>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基本理念。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 两节有关位置的知识,本节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
由于“左、右”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容 易混淆的概念,所以应该考虑学生的接
受程度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设计说明
1.这样的设计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以此让学生主动地体会到左右的用处,
激起学习的欲望。
2.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
的过程。 < br>3.充分利用教材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这样从
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开始,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安徽高考语文-年度工作计划


安全生产标语大全-江西省财政厅会计网


上海文华学院-十八大什么时候召开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阜新人才市场-新学期手抄报内容


失落的一角在线阅读-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致母亲的一封信-领导述职报告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10月思想汇报